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398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98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人,为夫知道了……”胖胖的官员仿佛真正的找到了主心骨,认真的答道。

“老爷可能还不知道,咱们家也是买了琉璃斋的股票了的,……这京城可有不少都是买了股票的……”刘夫人认真的说道,前半句还是认真,后半句,不过是喃喃自语,其他人根本没听到。

“家中一切由夫人cao持,该买,该买……”胖胖的官员立刻接道。

“……我是说,今日朝议上,那些勋贵们也必定是得了陛下的好处,才站在陛下那边,军门就不用说了,陛下每年几百万两银子养他们,他们没理由不站在陛下那边,再有帝党,陛下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你们那韩阁老,看样子,也是给陛下收买了的,那乔尚书叫你明日去死谏,我看这就是个笑话,明日,你就在家里睡觉,那里也不准去,就说睡过了头,……不不不,这样不好,这样,你连夜再去一趟韩阁老家,将你在乔尚书家里听到的一切跟韩阁老禀明,求韩阁老救你一命,去了多多磕头,没坏处,……”刘夫人虽然不是官,可是,通过闺阁,通过后宅,通过市井,通过他老爷那里得到的各路消息一分析,就得出了结论,并且很快做出了判断。

“夫人,这是为何?纵使不去死谏,也不该再去韩阁老那里吧?这样反复,岂不是小人?”胖胖的官员不解的问道。

“小人?谁是小人?如今那些准备死谏的东林党才是小人,看着吧,到了明日,百官的奏疏怕是要把他们淹死,京城的老百姓怕是要把他们骂死,天下百姓的唾沫,怕是要把他们淹死,你还不想办法表明心志,跟着他们起哄,是不是嫌我家日子太好过了?听到我刚才跟你说的话了吗?你要跟着陛下走,陛下说什么,你就应什么,陛下说怎么干,你就怎么干,凡事听陛下的,怎么,刚答应的话这样快就忘记了?”刘夫人一副藐视的模样说道,似乎对东林党那些准备死谏的人毫不在乎。

“好的,好的,夫人莫骂,夫人莫骂,为夫知道了,已经记住,这就去,这就去。”这个胖胖的官员立刻讨好自己的夫人,并且喜笑颜开的准备出去,有了主心骨了,他就安心多了。

“那还差不多……,管家……”刘夫人骄傲的笑道,然后对着管家喊道。

“小的在,夫人有何吩咐?”站在一边低头闷笑的管家立刻过来。

“吩咐厨子,立刻整备一桌酒菜,老爷一天没吃东西,想是饿了,待老爷回来,要好好的补一补……”刘夫人自信的微笑着,吩咐自家的下人。

……

胖胖的官员又径直去了韩阁老家,就在进门的时候,他猛然看见,此时出来的,居然是个瘦高个,这个家伙,不是跟自己一样,去了乔尚书家里么?怎么也又在这里看到他了?胖胖的官员还以为自己走错了门,正纳闷,那个瘦高个怪笑着行了个礼,走开了。

……

太庙。

“陛下,有最新消息……”王承恩笑得相当的灿烂,手持一份信件。

“哦?有何事?”诸事都已经完备,正准备休息的杨改革问道。

“陛下,韩阁老又来信了……”王承恩轻快的将信件递过去。

杨改革接过信件,心彻底的放了下来,如同打仗一般,对手的一举一动,自己都清楚的不能再清楚,如果还输,那真的是么天理了。

杨改革看过之后,随手将信烧了。道了句:“睡觉……”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章节目录第四百七十九章尘埃落定

更新时间:2011102810:01:33本章字数:376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四百八十章新的篇章

更新时间:201110290:57:45本章字数:7178

第四百八十章新的篇章

这满篇喊打喊杀的邸报,居然有半数以上文章都是出自东林党人之手,特别是头版头条,更是出自刘宗周之手,这个打击,让还存有最后一丝希望的乔允升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惨叫几声明火执仗之后,向前一跌,晕死过去。

原本乔允升还觉得,即便是东林党分裂,但是,也至少会看在曾经同是东林党的份上,能保持沉默,这样,没了勋贵和将门的帮助,他在朝堂上,或许还能挽回些什么,稍稍bī皇帝做些让步,他至少还有那么一点点侥幸,可如今,无情的事实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东林党们”不仅没有看在以前同是东林的情分上保持沉默,更是反将过来,将东林的老底掀了个底朝天,刘宗周那篇“七可杀”还算说得算中肯、中立的。不少前“东林党”更是大倒东林党的黑幕,大倒盐商的黑幕,将盐商钉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他们钉在了耻辱柱上。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东林党是什么德xìng,乔允升自己明白,东林党或许没有多大本事干正事,但是说到党争;说到怎么放嘴炮;说到怎么同党伐异,那绝对算得上还行家里手,绝对算得上是专家中的专家,有这样多前东林党站出来跟他们现在的东林党斗,有这样多前东林党揭他们的黑幕,掀他们的老底,有着那样多烂事的东林党名声会彻底烂臭,他们这些本已处在绝对下风的人,是绝对没有任何赢的希望的,而且会输得更惨,皇帝或许还是个正人君子,做事还有几分情面讲,还有底线,可那些人……,那可是推倒了踩上一万脚还不罢休的主,当真是兴也党争,败也党争。

乔允升这一跌,阻拦杨改革推动历史变革的最后一丝障碍,也随之烟消云散。

在众人惊呼和推搡中,乔允升悠悠的醒了过来,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散了吧……”随即,推开众人,朝着皇帝,公公正正的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然后朗朗跄跄的走了。

还跪在那里的大臣,目瞪口呆的看着这情景,都不知道为什么乔允升看了邸报之后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应,看乔允升朗朗跄跄的走,有的人,还指望着这位尚书能来个头撞太庙的好戏,可直到乔允升拐过太庙的门脚,也没任何动静。

杨改革看着乔允升大叫了几声“明火执仗”之后跌倒,又见乔允升公公正正的磕头,又朗朗跄跄的走了,并没生什么意外,知道这个乔允升明白了自己的意思,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自此,官僚阶级和盐商之间的关联,被自己彻底的割裂了,此时再去办盐商,那盐商真的就只有几个商人了,没有官僚阶级参杂在里面,以国家机器去办几个商人,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在天下一片喊打声之中,谁也不敢沾染盐商。

当然,杨改革也知道,乔允升最后那一跪,彻底的放弃了阻拦自己,也代表着自己和他达成了某些默契,自己也也默许了一些底线,也需要保守一些底线给乔允升这些人。

这也是杨改革拿邸报给乔允升看的原因,有那样多东林党“反出”,凭着他们对东林党底细、内幕的了解,凭着他们党争的丰富经验,将已经处于绝对下风的乔允升一伙东林党斗倒,斗垮,斗netg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斗成天下毒瘤,是绝对没问题的。而杨改革以及帝党却只要坐山观虎斗,根本无需参与任何“东林党”之间的战斗,就可以坐看乔允升一伙输得干干净净,同样可以达到任何目的。

不过,站在一个皇帝的角度来说,杨改革却并不希望这样做,尽管以“东林党”斗东林党很爽,以党争克制党争很爽,可历史告诉杨改革,党争不是个好东西,必须克制,必须压制,党争并不应该成为一个武器,以党争赢得的胜利,有着诸多后遗症,作为一个皇帝,更应该做的是压制党争,限制党争。无节制,无法克制的党争,最后害的,只有这个帝国,只有自己,所以,杨改革放弃了放任党争无限扩大的路子,改而达成某些默契,换取最后一丝官僚阶级和盐商之间关联的割裂,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自己要做的,就是给乔允升这些人保留一些最后的底线,仅此而已。可能介于自己一项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乔允升并未犹豫,干净利落的将这最后一丝机遇把握住,达成了某些默契。要是放任今日邸报上那些“东林党”去斗争他们,他们可绝没有自己这般“温情脉脉”……

看着乔允升的离去。杨改革感慨万千,自从当皇帝以来,最难办的一件事,终于办到了,自此,官僚阶级和盐商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被自己一一斩断,盐商和官僚阶级被自己割裂成两个部分,办盐商的结果已经出来,只剩下一个过程需要走,重新改盐课,也只是顺理成章的事。

“走吧……”杨改革感慨万千的说了句,也走了。

乔允升的离去,让仅有的这些还跪在这里的人,显得更加的渺小,乔允升那莫名其妙,让人看不懂的朝着皇帝的三叩九拜是什么意思?那邸报上又有什么玄机?更多的人开始抢着看那邸报,希望从这邸报上找出蛛丝马迹。

更多的人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玄机,开始不断的离去,有的人离去之时,也学着乔允升,对着皇帝离去的地方三叩九拜;有的人哭泣;有的人则是更加的茫然;有的人,则是一副更加的绝望。

崇祯元年末,大明朝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对决,以皇帝退位为契机而开始,以皇帝赢得办盐商,改盐课的胜利而结束。随着事件的结束,历史,也将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

……

几日后。

这是杨改革入住太庙之后头一次上早朝。

今日早朝的感觉,和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大臣们看自己的目光,多带着敬畏,不再似先前那种看小孩子的眼光。经过了这场殊死的搏杀,再也没任何人敢小瞧皇帝。

“今日可有事要奏?”看着下面敬畏的大臣们,杨改革又觉得有些不舒服了,缺少了些斗志,与人斗其乐无穷,没人和自己斗了,这乐趣也少了很多啊!

“启禀陛下,这两日有大批官员上奏本,斥责盐商无耻,要求严查、催缴盐商拖欠的盐课,并且尽快查明盐商通虏案。”辅施凤来立刻第一个站出来,这次大对决,以皇帝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他作为帝党,作为辅,他可是立过大功的,气势变得更加的强,说话的声音,也比先前响亮了许多。施凤来头一次觉得自己原来可以站这样直。

“嗯,知道了,既然诸位都要求追索盐课,查办盐商,那诸位看看,该怎么办?”杨改革有些索然无味的说道,这事就是预先安排好了的,不过是在朝堂上走过过场罢了,如今在这盐商,盐课的事上,谁还敢反对自己?恐怕立刻就要被海一般的弹劾奏疏淹没。

“回禀陛下,臣以为,该派出钦差南下,专责追索盐课,查办盐商。”立刻有大臣摆出了处理事情的老三套,钦差,钦差,再钦差。

杨改革头一次觉得,这派钦差,或许也是个不错的规矩。

“启禀陛下,臣有疑问。”韩爌这回,也是小心翼翼,小声气的说话,和以前说话的口气完全不一样,以前动不动就是不妥,不行,现在,倒是要征求,询问皇帝的意思了。

杨改革还是头一次看到韩爌在朝堂上如此“低声下气”,笑道:“阁老有何疑问?”

“回禀陛下,追索盐课派出钦差无可厚非,不过,这查办盐商,臣以为,既然晋商和盐商都事涉通虏,理应将两案合二为一,先前已派出三法司的人去山西办案,已经有了一个查办通虏案的了,此时再立一个,会不会有些重复之嫌?”韩爌尽量将话语说得轻巧些,以免给皇帝一个“持强”的印象。

杨改革半天没习惯韩爌的改变,还在适应,下面的官员就开始为皇帝争辩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并无不妥,虽然晋商和盐商都事涉通虏,晋商通虏也已经jiao三法司去办了,可这山西和江南远隔几千里,如果依旧由这些人去办案,这来回得耽误多少时日?必定导致办案效率低下,陛下,如今盐商亟需查办,又怎么能等那样长的时日?如此拖拖沓沓,岂不误事?”户部尚书毕自严立刻站了出来,作为帝党,自然不会让路线偏移了皇帝指定的方向。

“嗯,有道理!那卿家以为该如何办?”毕自严的话一说完,杨改革就赞扬了一句。

韩爌见皇帝口出赞同的话,抿了抿嘴,将话吞了回去,皇帝既然有了主意,那就不该再拂逆皇帝的意思。

“回禀陛下,臣以为,盐商通虏案,案情涉及广大,案情及其严重,非得有德高望重之重臣去办不可,再则,应该秉承从的原则,否则,时日一久,则容易生变,盐商得了消息,怕是要转移,湮灭罪证的,到了那时,不利于查办,再,如今仅仅是锦衣卫前去先行办案,如果没有重臣坐镇,臣怕……,再,明年开net大战在即,亟需盐课来支撑,臣以为,应该尽一切可能尽快催缴盐课,否则,如果拖累了朝廷抵御外贼,岂不是如了东虏、盐商们的愿?”毕自严力促以最快的度催缴盐课,查办盐商,突出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快。

杨改革好笑,这就是一出戏,最快?什么叫最快,不管是什么人,用什么度,他也不可能比七百里加急送信到江南让徐光启当钦差查案快,那个大臣能日走七百里?不颠死他才怪。

“诸位可有疑议?”杨改革装模作样的问道,很多大臣都是敬畏的看着皇帝,远不似先前那般敢冲撞皇帝,静静的等着皇帝圣裁。

“既然没疑议,那诸位卿家,谁愿意去?”杨改革很“无聊”的说道。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见皇帝让大家举荐,大家也都举荐了几个人。

不过,显然,肯定有人反对,不是说这个不够快,就是说那个太老,要不然就是不够德高望重。

杨改革听了也是好笑,要得德高望重,莫过于一个老字,要老家伙们以最快的度去江南查案,这一天走一百里还是三百里?还是七百里加急?这明显就是搞笑。

“启禀陛下,臣以为,有一位现成的人,符合陛下要求的最快,德高望重,且办事老成。”一个官员说道。

杨改革问道:“那位?”

“回禀陛下,徐阁老如今不是正好在江南么?徐阁老主持过百万移民,又是阁老,德高望重必定无错,如果陛下以七百里加急将圣旨下到徐阁老手中,岂不比再派钦差过去快?再让南京刑部等各衙门协助,查办盐商,也差不多了。”这个官员很“体贴”的说出了杨改革最想听的这个。

“喔,这也有道理,派人过去要的时日确实太久了,如今办盐商在即,实在不宜久拖,倒是适合以七百里加急将圣旨直接降到徐师傅手中,徐师傅可立刻直接查办盐商案,这倒是不错,有道理,有道理。”杨改革装作一副找到好办法的模样。

大臣们看得那个……,这戏演的那个假!谁不知道这就是皇帝您自己的意思?不过,确实也有道理,没那个家伙能每天奔波数百里,每天一百里,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每天一百里,到江南,得要差不多二十天左右,二十天,那可真的是黄花菜都凉了。

“启禀陛下,臣有疑问。”韩爌继续装反对派,他存在的道理就在于皇帝不想朝堂之上,任何一党独大,所以,即便是如今东林党分裂,惨败,却依旧有一席之地,当然,前提就是他这反对党的角色要装好,既要给皇帝一定的压力,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