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钢铁风暴 >

第85章

抗战之钢铁风暴-第85章

小说: 抗战之钢铁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妈了巴子,来得真不是时候。姜兴城,你带你的小队去会一会日军的援军,拖住他们,等我解决敌军一两架后来接应你。”敌人的幸运自然是自己的不幸。陈鸿陆大骂了一句,然后冲附近的姜兴城喊道。

“放心吧,这点小鬼子还不被我放在眼里。”姜兴城回了一句。

陈鸿陆点了点头,也怪不得姜兴城狂傲,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他跟陈鸿陆一样,都是十分出色的飞行员,在奉天空战中击落了3架敌机,仅比陈鸿陆少一架。至少在陈鸿陆眼里。日军那架一头冲过来的飞机跟找死没什么区别,要不是对方的援军也突然出现。他跟陈鸿陆联手,吃掉那四架战斗机用不了多长时间。

相比起陈鸿陆,姜兴城面对优势敌军的战意高昂,此时那些抬头远望的市民百姓们刚刚为之欢呼的一颗心又吊到了嗓子眼,明眼人都可以看到自从民国的机群出现后,第一队日机分散逃走。占据了优势地位的民国战机正准备趁势攻击时,却又来了一队日军战机,将民国的数量优重新压了回去。但是让这些市民,百姓,让下那刘占雄119旅士兵心安的是面对日军占优势的机群,天空上的那群战友并没有落荒而逃,并没有离他们而去,将他们的上空暴露在日军战机的阴影之下。这些英勇的飞行员驾驶着自己的座驾在空中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

看着天空上那些同僚的勇烈,刘占雄的心里满是激荡,就算是身处不同的派系,但这支空军小队无畏的举动却让他对民国有着一种强烈的归属感。

虽然此时日军的飞机数量占据优势,不过在零战还未出世的情况下,此时不过三十年代初期,日军的飞机性能还只是处于大众水平。经过了奉天惨烈的空战,陈鸿陆这些飞行员已经是空战经验丰富,接近王牌飞行员的战绩了。而眼前的日军飞行员表现出来的素质却相对一般,两支编队虽然气势汹汹地扑过来,但却看不出什么配合的迹象,完全是一副单打独斗的作派。

在小野那个愣头青想抢占高位时,陈鸿陆扣动扳机,洒出两排子弹。

愣头青在为抢占到高度沾沾自喜时,陈鸿陆已经操纵着座架掠过一道弧度冲向愣头青小野身后的那架敌机。而在陈鸿陆身后的战机早已经攀爬到比小野还要高的高度,陡然间俯冲下来。

怎么会这样,小野慌乱的操纵着飞机往下急蹿,打算绕过对方凌厉的杀招。不过却迎头撞向陈鸿陆先一步打出的几串机枪弹。

尖锐的子弹毫无悬念的打进小野的胸膛,小野在空中痛哼了几声,生命力从身躯里飞快地流逝。失去了主人的**舰攻如同喝醉了酒一般在空中摇摇晃晃了一段距离,然后一头扎落在远处的地面,溅起一团巨大的火光。

不管是刘占雄的119旅士兵,还是上海的市民,百姓看到那涂着膏药旗标志的战机被击落顿时爆发出一阵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击落5架飞机,现在的陈鸿陆已经是继高志航之后的第二个王牌飞行员了。其他飞行员有些羡慕地看着陈鸿陆迅猛无比地插进日军军机相对散乱的队形之中。

双方战机的性能比较接近,不过日军海航飞行员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没有过实战经验,本来加上增援过来的支队,日军的战机数量达到11架,不过现在被陈鸿陆又击落了一架,日军的优势已经十分微弱了。而日军相对散乱的队形,以前在操典中教官所强调的此时在实战中都乱了套,各自单打独斗。而此时的陈鸿陆这些飞机却是两架一个小组,在前面攻击未果的情况下,后面的僚机进行补刀,或者是在其进攻时掩护其侧翼。进攻时雷厉风行,撤退时也守中有攻。加上看到空子便钻到战场上对敌人地面部分进行投弹轰炸机,二十几架飞机在空中来回绞杀。这种场面虽然跟起几个月前的奉天空战比起来还有一段差距,但对于根本没有见过大规模空战的南方而言,这种规模的空中厮杀已经足以让人从心底上感到震撼。人类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只能用锄头,铁器等在土地里刨食。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可是近代风云百年,人类已经能战胜自己,驰骋于天空之上。(未完待续。)

第210章上海7

这空中的战斗比起地面还要凶险,在地面,被击中了还有负伤被救的机会。而空中一旦被击中,十有八九要坠毁,大多都逃不开当场阵亡的局面。

地面的战斗等闲人都看不到,亲临第一线毕竟太危险。一般人也到不了那里去,但空中的厮杀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所有人都仰着脖子紧张地看着空中双方飞机闪电般的追逐。

看到日机咬着那涂着青天白日满地红标志的战机时,所有人都忍不住心头为之一紧,呼吸短促。待看到视线中被日机咬住尾巴的战机在空中侧翻,横滚,与日机纠缠一段时间,摆脱了日机的威胁,打出的子弹将那架日机击中,日机冒着青黑的烟柱往地面坠落时,所有的担心,紧张,在这一刻都化作惊天的欢呼,不少人身上起了一层汗水,仿佛身临其境,有着一种劫后余生的侥幸,同时更有着一种被压迫多年后近乎宣泄般的自豪。多少年了,民国的军队第一次用这样自信,无畏的姿态出现在日军的面前。哪怕面对优势的日军也义无反顾。

然而战场是残酷的,日军飞行员经过最初的生涩,也找回了几分训练时的感觉,开始在慌乱中打出一点自己的节奏。连续被击落了两架飞机之后,也有一架战机被击中,油箱被击中,直接在空中解体炸成分散的零件。之前的欢呼在此时化作一阵黯然沉重的叹息。

“天上的兄弟在跟日军拼命,咱们的时间不多。把预备队都抽上来。全部压上去。”看到天空中一架飞机被日机击落。刘占雄脸上闪过一丝惋惜之色,很快回过神来下达命令,机会可一不可再,日军的飞机比起国*军要多,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日军战机赶到,战场上像现在这般不受日军飞机威胁的白天可不多见。

接到刘占雄的命令,119旅的两个团长把家底都亮了出来。隐藏的火力点枪炮之声大作。

一连串炮弹打在日军的掩体上面,后方。大队的日军在爆炸中惨叫着。119旅一个连的士兵踩着爆炸的时间点朝前突进。

嗵嗵,日军小钢炮的声音响起,经验老道的士兵已经大喊着趴下,身体迅速的倒伏在地上。榴弹落在地面爆炸,带走了十几条性命,但这样的伤亡对于119旅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并不能动摇到他们的作战意志。趴在地面的士兵仍然拉动着枪栓,朝对面的日军奋力还击着。

轰!天上一架膏药机冒着黑烟一头砸在远处日军的阵地中,又有一架日机被击落了。

“天上的兄弟争气。咱们119旅也不是孬种,干死这些小日本!”日机坠毁的这一幕让地面部队更加士气如宏。此时空中双方的战机比变成了8比7。虽然民国的战斗机要少一架。但已经完全把握住了空中的主动权。趁着日军战机被压制的间隙,一架轰炸机远驰而来,将航弹投在一块238团一营冲击了几次都没办法拿下的日军阵地上。

阵地上的日军特别陆战队数十名士兵倾刻间死伤,一挺重机枪,小钢炮,两挺歪把子组成的火力点倾刻间被抹去,原地只留下一地残缺不全的尸体。还有机枪被炸散乱的残破零件。

“杀!”一直没有打过空地协同作战的刘营长果断抓住机会带部杀出,跟日军打了几仗都要面对天空中那些恼人的家伙。此时的刘营长还有营里数百名士兵才了解到在战场上有空中这些大鸟支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没有这架飞机投下的航弹,啃下眼前的这块硬骨头至少得付出近百人的死伤。

数百名士兵冲进陷入慌乱的特别陆战队中,另外一侧,一个连的士兵也与日军搅杀到了一起,喊杀声震天。拼刺刀119旅的将士不比日军更擅长,甚至要稍微弱势一些,不过此时特别陆战大队被刘占雄拿住了软肋,连空中的支援都被支那军所压制。随时有可能会附近的支那军合围上来吃掉。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他就强,此时对于十九路军来说便是如此。

正如这些日军所担心的这样,翁照垣也是个对战场嗅觉极度灵敏的家伙,那七架飞机临阵撤走,再联想到指挥部所说的空中支援已经抵达,翁照垣很快便将闸北的日军处境联想起来,被刘占雄抽了一记闷棍,特别陆战队两个大队的兵力陷入困境,为了避免这支部队被歼,日军迅速组织增援,而在路途中多达五十辆的运输卡车,还有大队的士兵便是想将闸北两千日军解决出来的主力。不过让日军意想不到的是原本主力此时应该在吴淞的翁照垣竟然亲自带兵堵在增援日军的路上,并且抢先一步构筑好了简易的防线。

“终于算是把这股日军给堵住了,通知刘占雄,就说让他尽快歼灭闸北的日军,我这里给他守门。”翁照垣咧嘴一笑,望远镜中闸北上空两队不同的战机绞成一团的场面真是让人兴奋,看来真让他给猜对了。

“八嘎,快冲过去,务必尽快支援帝国被围之军队!”当日军指挥官得知前面的路上已经被堵时,野村暴跳如雷的下令。大队的士兵散落在因为战争被打得残破的街道上向守军扑来。

接到翁照垣适时堵住增援日军的消息,刘占雄松了口气,再看看天空上,又有一架日机被击落,无论是地面的119旅士兵,还是上海市民位的欢呼声一次比一次高。看上去天上的日本人表现要比地面差了不少,此时已经拉平了战机对比的民国飞行员们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如同骑士一般在天空中来往驰骋,日军的轰炸机被驱散逃走,而民国的3架轰炸机却给火力本就不足的119旅提供着宝贵的火力支援。连续将特别陆战队两个重要的火力输出点都炸垮之后,又是一道惊天动地的响声,一门火炮被航弹掀至半空。这场景一如日军轰炸吴淞时那般。

随着更多的119旅士兵冲进混乱的日军之中,翁照垣又十分准时的掐断了日军的增援之路,空中的民国战机开始返航,不过时间已至傍晚,飞机在晚上无法参战,而日军的火力优势也会在夜色下被削弱不少,这支日军的结局在此时也就注定了。(未完待续。)

第212章光学厂

“放心吧,我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电机,至于宿舍也正在修建,设计师是我从我国上海那边请过来的,建造巴伐利亚风格式的建筑。再过几个月就能搬进去住了,里面通了水和电。”

姜立点头一笑,这两个犹太人现在还因为德国人的身份有些倨傲,等过个两年,德国大肆迫害犹太人之后,这两个家伙就要为来过兰州而庆幸了。希特勒的冲锋队可是洗劫了德国犹太人的绝大部分资产。

现在姜立通过与德国一些企业合作,引进技师,工程师,以及让德国企业帮助在兰州设厂的方式,尽可能多吸纳一些犹太人在兰州定居。也许这些人想着过个一年,或者是两年再回去。可等德国迫害犹太人的风闻传出,想信这些人相当一部分都会选择留在西北了。完成一国的工业华绝不是简单的买入一些机械。

苏联的前身沙俄打了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然后波及全国的内战也持续了几年,之所以能通过几个五年计划成为世界上的顶级强国。一部分原因是沙俄时期的教育与工业给苏联累积了一定的人才基础。后来引进器材的同时正好赶上德国被欧洲排挤,德国迫切的需要在另外一国找到实验新型部队与武器的地方,需要一切工业原料。因此德国帮助修建的工厂都是带技术输入,派遣了大量工程师的。然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又正好是波及整个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世界性的产能过剩,工厂倒闭。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设备。机械,技术人员都多余得夸张。若是在寻常时候,苏联的五年工业计划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姜立控制的甘肃,宁青此时也占着天时,但没有地利,更没有人和。苏联实行五年工业计划时政权已经基本稳固,本土的资源极其丰富,还捏着处没沙俄贵族的大笔资金。更消灭了富农阶级积攒了庞大的财富。姜立手里拢总也不过张学良,再加上乔君柃木弄来的黄金除了用来炒作白银的,直接用于西北实业机械引进人才的也就一亿多美元。跟苏联比只是小乌见大乌。当然,放在民国,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实业规划。如果再算上姜立在海外的布局,恐怕这个规模还要再往上涨一些。

如果循序渐近,姜立还有更好的方式,但日军的节节进逼让姜立没有更多的选择,尤其是人才的引进上,现在全面抗战还没打起来。一旦打起来,你能指望到时候那些技术人才穿过重重战区来西北?而且世界上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去。更为繁华富庶的美国,也更加安全,为什么非得到西北来呢?

在条件,地理位置上西北都比不上美国,所以姜立得从现在就打下基础。在德国,犹太人已经生活了太久,跟那些日耳曼民族已经没有太大区别,而在希特勒的清扫运动中,这些人基本上都被扫地出门,其中不乏大量的金融,各种技术工程师,工厂里面的熟练技师,技工,甚至许多在各自领域得过诺贝尔奖的学界巨子。如果能将这些人吸引一部分到西北,对于西北的各行各业促进都是十分巨大的。

笨鸟先飞,既然西北的条件不如人,自然就要多做准备,趁着希特勒清理犹太人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也趁着现在是经济危机的时候,姜立大肆引进一些设备工厂技术人员,其中就有意偏向犹太人一些。将兰州,天水,银川这些城市建好配套的水电设施,既有利于西北工业化的发展,又能改善本地民众与犹太人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立法保障犹太人的利益,这样一来,西北条件虽然仍然相对落后一些,但已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犹太人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当希特勒大肆洗劫犹太人财产时,通过这些犹太人,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态度,姜立再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就能吸引更多的犹太人来西北。这些德国人原本不少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才,单靠西北自己去培养,至少得十几年的时间。问题是战争时期哪里有这么多时间。

当然,这是远期布局,眼下,却因为古诺德,曼斯泰这两个家伙的到来,西北开始拥有自己的第一家光学厂,用来生产打磨瞄准具,包括狙击瞄准镜,望远镜,炮镜等。

“好吧,将军阁下出了足够的薪水,我们也会对得起您支付的薪水,不过由于人手有限,将军阁下提供的人手大多数可能连学徒都不如,所以在初期,将军阁下也不要想有满意的产量。”曼斯泰耸了耸肩说道。

“这个我已经有心理准备,从贵公司采买的第一批瞄准镜暂时已经够用。在兰州的工厂,你们先帮我主持3倍瞄准镜的生产,等学徒们熟练之后再进行更高难度的生产。”姜立将早就拟定好的想法说出来,直接就上马6倍甚至更高的瞄准镜自然是不现实的。3倍瞄准镜对于专业的狙击手来说自然不够用。但可以装备到军队中那些枪法稍好的士兵手中。实战中士兵步枪对射杀伤也就在两百多米左右。那些枪法稍好些的有了3倍瞄准具就能将这个距离扩大到三百多米,甚至接近四百米。积少成多,一旦配置下去后,对日军造成的杀伤是十分可观的。

另外东北虽然也生产火炮,但以前的炮镜全部都是直接进口的,炮镜容易损坏,还很贵,以后想进口也没门路,这方面西北迟早得发展起来,因此姜立便从德国的这家光学公司采买了一批炮镜,6倍,还有少量更高倍数的狙击镜,一批设备。当然,达成这笔订单的前提是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