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崛起-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见杨承烈苦笑道:“今早也不知是怎地,他那起床气发作,以至于脾气非常暴躁。早饭时,掀了桌子不说,还和他结义兄长打了一架,如今正在屋里面发痴呢。”
听了这话,郑怀杰不由得眼睛一眯。
杨守文会发痴吗?
他不知道!不过,杨守文到荥阳之后,很低调,也很守礼。除了在广武山上,他一人杀了近二十名刺客之外,就没听说过他会发痴。而且,一个发痴的人,会写出爱莲说那样的文章?一个发痴的人,能写出《茶经》这样的文章?郑怀杰不信。
目光,在悄然就扫过一旁的郑镜思。
就见郑镜思低着头,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
郑怀杰突然暗自叫苦,他已经明白了杨守文的打算。
只是……他此前为杨守文说了太多的好话,弄个不好,会弄巧成拙,反而误了杨守文的大计。
想到这里,郑怀杰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狄光远。
狄光远呢?
也是若有所思的模样,突然问道:“杨大郎,常有这发痴之举吗?”
“不时的,不时的,时好时坏。”
杨承烈连忙解释,并偷偷朝郑镜思使了个眼色。
“是啊,平日里看上去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是这痴劲发作的时候,就会比较麻烦。”
“这样啊!”
狄光远露出了恍然之色。
“对了,我今次来,是奉家父之命。
圣人有旨,命杨守文前往洛阳觐见……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咱们便即刻启程吧。
家父还等着我回去复命,若耽搁的久了,恐怕不美。”
还是要走吗?
杨承烈突然间,生出一种不舍的感觉。
“既然圣人有旨,那我便立刻通知他。
昨日我便得到了消息,行李也已经准备妥当。不过,兕子还年幼,一个人去我实在不放心。所以我想安排几个人与他同行,这样子的话,也能有个关照,不知可否?”
狄光远笑道:“杨奉宸说得哪里话?
圣人只是要见杨大郎,只要他到洛阳即可。至于他随行几人,并没有吩咐,所以杨奉宸不必担心。带多少人都可以,不过到了洛阳之后,这些人的衣食住行,怕是要自己担负。这一点,我还需与杨奉宸说清楚……呵呵,毕竟洛阳居,大不易。”
本以为杨承烈会犹豫。
哪知道他听了后,反而松了口气。
“这倒是不必狄二郎费心,些许钱帛,我还能拿得出来。”
说完,他便走出了房间,往后院去找杨守文。
而这时候,郑怀杰也问道:“二郎,你要让十三郎随杨大郎一同前往洛阳吗?”
“是啊,杨兕子文采不错,更得三姐衣钵。
父亲当知道,孩儿常遗憾幼年时未得三姐教诲,以至于到如今文不成武不就,蹉跎了岁月。十三郎对杨兕子也非常敬佩,我打算让他跟随一段,也能多长些见识。”(未 完待续 ~^~)
七更结束,《盛唐》需要月票!!!
总算是把昨天的帐还上了,无债一身轻。
七更,也很辛苦,所以要求一求月票了……已经月底,这个月老新用行动来证明了洗心革面的态度,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所以,请把月票给我吧。
^_^(未 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上神都(五)1/5求订阅!!!
郑怀杰不太放心,只是狄光远坐在一边,他不好说太多。
可如果不说,他又觉得难受。毕竟郑虔是他的孙儿,他这个做祖父的怎能不牵挂?
杨守文此次去神都,恐怕就没安好心思。
而洛阳那边,更是云诡波谲,杀机暗涌。若杨守文留在荥阳,郑怀杰倒是不会担心,甚至乐于看到这种结果。但一想到杨守文是去神都,他这心里就不太踏实。
郑怀杰的纠结心情,狄光远看在眼中,却视若不见。
倒是薛楚玉开口说道:“二郎倒是好算计,竟与我那大兄一样的心思。”
“哦?”
郑镜思疑惑向薛楚玉看去。
薛楚玉道:“本来,我大兄是想带子玉,也就是他那幺儿前去幽州历练一番,哪知道在滹沱河渡口遇到杨兕子后,便改了主意,把子玉送回龙门,并托我把他送来荥阳。本来,他一个人在这边我还有些担心。不过杨兕子既然要去洛阳,正好可以让子玉一同前往。他们年纪相仿,说不定还能做个伴,我也可以省一些心。”
“薛都督把爱子也送来了?”
郑怀杰闻听,眼睛一亮。
如果有薛楚玉在洛阳护佑,郑虔过去的确是安全很多。而身为一个老牌门阀贵胄子弟,郑怀杰的官位虽然没有达到极致,但是却懂得很多官场之上的弯弯绕绕。
其中,人情最为重要。
不管是你欠了别人的人情,亦或者是别人欠了你的人情,这都是拉近关系的途径。
龙门薛氏,虽不是河东薛氏宗房,但从目前来看。前途却最为光明。
凭借着薛礼积攒下来的威望,薛讷虽然幽居多年,可甫一出仕,就是幽州大都督,总领东北六州军事,这个权利可远大过于幽州都督府的权利范畴。更可以看出,武则天对薛讷的赏识。而薛楚玉的声名,没有薛讷响亮,却也是一代人杰。
通过杨守文和郑虔拉近与薛家的关系,对于郑氏六房而言,绝对有天大的好处。
世家先讲利益!
而眼前这个利益已经足够大,值得去为之冒险。
郑怀杰故作轻松之色。“若是有慎行护佑,相信兕子前去洛阳也能少些麻烦,那老朽也就能放心了。”
他闭口不再讨论郑虔该不该去,实际上就是同意了郑镜思的这个决定。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
“想来是杨兕子来了。”
伴随着郑镜思的话音落下。杨承烈带着杨守文,从屋外进来。
已经渡过十八生日的杨守文,似乎又长高了些,个头已经快要接近六尺。他体态瘦削。体型看上去有些单薄。一袭白衫,更衬托出一种孤高之气。令狄光远不禁在心里赞了一声。
只是,杨守文走路还有些不太方便,拄着一根拐杖,看上去很古怪。
想来是腿上的伤没有好利索。脸色也有些苍白。
“狄兄,兕子此去,就拜托你多多照拂。”
狄光远则打量了杨守文几眼,展颜笑道:“杨大郎一表人才,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杨守文则微微欠身,没有说话。
看得出,他有些不太高兴。
不过狄光远却能理解,毕竟是要离开家园,离开父母,有点情绪,似乎也在常理中。
“文宣,咱们就不要耽搁时辰了。
我已经车马在村外等候,我们这就启程,也好早些回去向圣人复命。”
杨承烈点头,而薛楚玉等人也纷纷起身。
“文宣,我家三嫂在这边,就烦劳你费心。
待事情谈完之后,我会派人前来接她前去洛阳。希望这次咱们两家,能够合作愉快。”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庭院里,站了好多人。
杨守文此次前往洛阳,杨承烈本来是想要跟随,却被杨守文劝住。
家里这边很多事,都需要杨承烈坐镇。自己此去洛阳,天晓得会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圣人喜怒无常,万一把杨承烈也扣下来,那荥阳这边,可就真没有主心骨了。
酒坊就要开工,潘家赔偿的田地也要过户。
杨承烈留在荥阳,远好过随同杨守文同往洛阳。
最终,杨承烈听从了杨守文的劝说,不再坚持和杨守文一同去洛阳。
不过呢,跟随杨守文去洛阳的,却一点都不少。杨氏要跟去,也方便照顾杨守文衣食住行。杨氏一走,一月自然也要带上。一月既然要走,那么小金也会跟随。
阿布思吉达要跟随杨守文同行,他武艺高强,可以给予杨守文很大的帮助。
杨茉莉也要跟上,别看他傻乎乎的,可在某些时候,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除了他二人之外,悟空四个也会跟随杨守文。
海东青大玉,自然不可能弃杨守文而去,同样随行前往。
宋安已经把马牵到了门口,大金和斧头耀武扬威,看上去有些兴奋。
当杨承烈把杨守文送到大门外的时候,忽听得庭院中传来一阵哭声。紧跟着,一个小人儿从里面风一样的跑出来,一把抱住了杨守文的腰身,哭喊道:“我不要大兄走,奴奴不要大兄离开。”
杨青奴哭的好像泪人一样,而杨瑞则站在门内,眼圈也有些发红。
他同样舍不得杨守文,却又不好如杨青奴那样表现出来。杨守文在的时候,他的确是有些害怕。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现有一个兄长在前面为他遮风挡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杨守文这一去洛阳,不晓得何时能归,杨瑞又怎能不难过?
“奴奴不哭,大兄很快就会回来,你要在家听阿娘的话。”
“不要,奴奴不要大兄走。”
杨青奴死死抱着杨守文不肯撒手,宋氏跑出来劝说,她也不肯听从。
场面,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了。
杨守文看了看杨承烈,突然笑道:“左右无事,就让奴奴和我一起去洛阳吧,也好见见世面。等她想家了,我让大兄送她回来。左右不过二百里,大金一天就能抵达。”
杨氏闻听,有些为难了。
她舍不得杨青奴,但她也看得出,杨青奴更舍不得大兄。
目光一转,落在了杨承烈的身上。
杨承烈看看杨守文,又看了看杨青奴,于是大手一挥:“既然如此,奴奴要听你大兄的话。”
杨青奴破涕为笑,而杨守文则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瓜子。
“上车吧,咱们出发。”
说着话,杨守文在杨茉莉的搀扶下,搬鞍认镫,翻身跨坐在马上。
阿布思吉达早已上马,而杨茉莉在杨守文在马上坐稳后,便跳到了马车上,扬起长鞭。
“父亲,你在家要多保重。”
杨承烈微微一笑,沉声道:“兕子,到了洛阳,你也要多加小心……”(未 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二章 赠阿郎(2/5)求订阅!!!
离别之情断人肠,杨承烈表面上看去似乎很平静,可心里面……
这与上次和杨守文分别不同。
那时候杨守文不辞而别,杨承烈并未体会到那种送子千里外,前程不可知的感怀。
而现在,他体会到了。
行行重行行,虽然杨守文一再让他回去,可是杨承烈还是来到了村口。
“父亲,回去吧。”
杨守文挥手,示意让杨承烈回去。
可杨承烈却眼圈一红,强作笑颜道:“兕子启程吧,我在这里看你离去。”
杨守文没办法,只好拨转马头,跟上了马车。
驻扎在村外的右监门卫兵马,也缓缓开拔。
看着杨守文一行人渐行渐远,杨承烈脑海中,突然间回荡起一曲苍凉的诗歌。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藉,茂陵将见求。
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愁……”
这是南朝诗人谢朓在送别友人范云时所作的五言诗,原本在均州、房州流传很广。
时竟陵八友之一的范云被贬零陵郡内史,谢朓有感而发。
当时的零陵,几乎就是一处蛮荒之地。谢朓觉得,范云此去零陵,一定会遇到很多凶险,吉凶难料。
而这首诗,与此时此刻,竟如此的应景。
杨守文虽然不是去零陵,但相比之下,此时的洛阳比之零陵,恐怕更加危险。
杨承烈一边歌唱,一边打着拍子,在村口跳起了舞蹈。
他这种行为。在这个时代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踏歌。杨承烈的嗓音并不好,但是久在幽州生活,使得他的声音中,有一种别样的苍凉感,令闻者不由得心碎。
杨守文在队伍中行进。听到那歌声,忽然勒住了马
他在马上回头看去,就看到杨承烈在村口载歌载舞,一刹那间,他的眼睛也红了。
和老爹吵吵闹闹,有时候会因为各种分歧,闹得不可开交。
可是在分别的一刹那。看着老爹远远的在那里踏歌送别,杨守文的心里格外难受。
“狄公,可否暂停。”
狄光远听到杨守文的话,也没有多说,便抬手示意兵马停下。
“十三郎。为我磨墨。”
郑虔从马车上探出头来,笑嘻嘻道:“兕子哥哥要赋诗唱和吗?是不是像之前的《别管叔》那样?”
说着话,他便从车上跳下来,从包裹里取出了纸笔。
阿布思吉达把杨守文从马上搀扶下来。走到马车旁边。
狄光远眼睛一眯,露出一抹诧异之色。
他也好奇地从马上下来。走到了杨守文身旁。
郑虔从车里搬出来了一张小桌子,摆放在马车上。杨守文提起笔,蘸饱了墨汁,在纸上写下了《赠阿郎》三个字。
这也是狄光远第一次看到杨守文的字。
昨晚。他见过郑虔的临摹,对颜体本来不是很陌生。可当他看了杨守文的字以后,忍不住发出一声轻呼。那颜筋柳骨,清丽脱俗,更透出一种难以言述的气质。
再看了杨守文一眼,狄光远突然觉得,老爹的选择未必真就正确。
“青之乘马将欲行,忽闻身后踏歌声。洞林湖水深千尺,不及阿郎送我情。”
唐代‘阿郎’二字,有很多重意思。
奴仆称呼主人可唤作‘阿郎’;妻子叫丈夫,可以唤作‘阿郎’;儿子称呼父亲,同样能唤作‘阿郎’。
这是一首由李白的《赠汪伦》演变而来,却正应了此情此景。
词句很直白,却表达出了杨守文对父亲那深深的眷恋之情。
狄光远看完后,不知为何心里也是一阵发酸。杨承烈唱的诗歌,悲戚苍凉,但说实话,也只是让人心里难受。可是杨守文这首直白平淡的诗词,却让他心里发酸。
巳亥年暮春,杨青之奉旨入京,闻父踏歌有感。
郑重其事的把最后一行字写完,杨守文吹干了墨迹,把写着诗词的纸张递给吉达。
吉达会意,拿起诗上马,便直奔村口。
而杨守文却笑了,他眼中闪动泪光,在杨茉莉的搀扶下再次上马。
“狄公,咱们走吧。”
狄光远深吸一口气,目光复杂看了杨守文一眼,而后点点头道:“就依青之所言。”
从一开始的杨家子,到后来的杨大郎,再到如今的杨青之。
三个不同的称呼,也代表着狄光远对杨守文感官的变化。
这是一个品性高洁,感情丰富,有大才华的年轻人。之前,狄光远还觉得杨守文配不上太子女婿的这个身份。可是现在,他却觉得,李显之女未必能配得上杨守文。
若他还是弘农杨氏子弟,又怎可能会做这驸马?
凭借他杨家的声望和底蕴,以杨守文的才干,不出十年,出将入相绝非困难的事情。
可惜,真真是可惜了!
不知为何,从一开始的不认可到如今的可惜,狄光远已经把杨守文看作了驸马的不二人选。武崇训?他见过!那确实有才华,只是和杨守文相比,却远远不足。
不足在何处?
狄光远想不清楚,最明显的感受,便是那情怀与格局的差异吧。
嗯,就是情怀。
石城村村口,杨承烈手捧杨守文的诗,泪如雨下。
那诗,很平淡,很直白,但他却可以从那熟悉的字迹里,感受到了杨守文的安抚。
看着诗,就像是杨守文在他身边,拍着他的胳膊,嬉皮笑脸说道:“老爹,你别担心,孩儿这么厉害,到了洛阳一定能轻松应对。等我把这婚事推掉,再回来陪你。”
原本有些复杂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平静了。
杨承烈一边流着泪,脸上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咧着嘴,嘿嘿直笑,目送那车马越来越远,直到再也看不清楚。
“我们回去吧。”
杨承烈深吸一口气,突然笑道:“郑公,今日就别走了。
我那里还有两坛好酒,是兕子在昌平时为我酿造的清平调,已存放半载,正好饮用。你看,这山上桃花绽放,咱们就在莲阁中吃酒,看桃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