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班三年毕业。总体来说学校一般,比两湖总师范自然不如,却比师范传习所好一些1与支郡学堂有如难兄难弟。
回到衙署,孙元起拉住同行的两人不让走:“今天去了四所师范学堂,我刚好有此想法,想趁热打铁,请二位一同参详,先拿出初稿来!”。
东主有命,两人自然不能推辞。
在书房坐定后,孙元起开始讲述自己的大致看法:“就今天在几所学堂所见,我觉得目前存在如下三个问题:首先,教中经学比例太大,事实上传统教育最不缺的就是经学,根本无须再在课堂上凸显。相反,科学知识才是我们当今最应该宣传和普及的内容,比重必须加大。
“其次,师范教育中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思想太严重。速成班一年就毕业,能有什么效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师范教育不能是速成工程、应急工程,必须注重老师的素质1因为一个)老师的素质往往决定着无数学生的素质。今天两湖总师范的那今曰本物理教习就很能说明问题。
“第三,各学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慵、懒、散现象比较严重,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以后的改革中,必须要严格考核教师的水准,能者上,庸者下。”。
杨度和刘师培没有说话,只是在认真倾听,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在教育上没有过多的实践经验,也就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他们作各幕僚、下属,也必须学会倾听。
“既然出现了问题就必须要改革,尤其是在这个普及和推广新式学堂教育的最初阶段更不容拖延!”。孙元起话音铿锵,“关于改革的方案,我大致是这样想的:第一,在两湖总师范的基础上,成立全新的两湖师范,支郡师范、师范传习所、湖北师范等全部裁撤,所有老师、学生并校。根据教弃对象不同,新学校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三个学院,院下面再根据学科分系。
“第二、新成立的学校只有两种学制,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三年制,允许四年制:中学教育必须四年制。
没有所谓的速成班。三年制学生,第一年学基础课,第二、三年分专业,毕业前至少实习三个月。四年制学生,前两年基础裸,后两年专业课,至少实习半年。
“第三、提高学校的老师素质,裁汰不合格的授课老师。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老师,那就从经世大学里抽调,总之,那些昏庸无能、大放厥词、不知所云的老师,绝不能让他们呆在学校里误人子弟。
“第四、学校学生严进严出,入学之后必须认真学习,品行不端、屡教不改者劝退,多门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第五,逐渐推广教师资格制度。从学校毕业,除毕业证外,另颁发给教师资格证书。以后湖北新任教者,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才准登台执教。等人手勉强充裕后,原有无证老师要重新回学校补习,考取教师资格,否则予以革职。虽然教师资格证书,会让少数庸才混进教师队伍,少数优秀人才又会因此被排斥在外,但是为了保证大多数人的胜任,只能牺牲掉那一小部分人了……”
孙元起林林总总地说了几点提供又补充了些,一旁的刘师培早已拿笔在纸上记下了大致条文。
等大家的意见大致说完敲定,杨度这才说道:“百熙,这次改革是不是动静太大?要知道,香帅这些年来在湖广最为人称道的三件事,除了兴办工业、编练新兵外,就数推广教育了。而这教育中,最重要的便是师范教育。如今你初来乍到,便大刀阔斧的改革,撤并了大部分香帅成立的学校,会不会让人以为你是在否定这么些年香帅的功绩?”。
孙元起豪情满怀:“恰恰相反!我的改革不是要否定香帅这此年的功绩,而是弘扬香帅的开拓之功。这些学校要么名存实亡,要么是名不副实,如果不加整顿,迟早关门,到那时候,才真正是有负香帅的苦心、否定香帅的功绩。如果改革之后学校得以健康发展,培养的学生利国利民,千秋万代之后,谁还会忘记香帅最初的功绩呢?”。
看杨度还要说什么,孙元起一挥手:“不用担心,出京的时候宫里头已经给了我自专的权力!大不了,等申叔写好之后,除了送进京里,再给香帅也送一份!”。
杨度摇摇头:“这毕竟是湖北地面上的事儿,香帅作为湖广总督兼湖北巡抚,怎么也应该先和他商量商量,再上奏吧?要知道“县官不如现管,啊!何况,师范学校的经费还都是香帅筹集、划拨的呢?…”
孙元起想想,觉得也对,便同意了杨度的建议。过了一日,便拿着刘师培写好的改革草案,到湖广总督府衙拜见张之洞。
湖南、湖北两省从二品的官员能有几人?恐怕一把手都数的过来。所以孙元起拜会,张之洞自然是要接见的。老头子接过孙元起递上的文稿,戴着老花镜看了一回,半晌才对孙元起说道:“百熙,你这里所说的,有些老夫不敢芶同!”。
第一四二章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四二、病树前头万木春
来之前,孙元起已经猜到,张之洞肯定不会全盘接受自己的提案,所以闻言之后立马躬身答道:“还请香帅赐教”
张之洞摘下眼镜,这才说道:“之前老夫就一再说过,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百熙来到湖北,首先便整顿师范学堂,足见你与老夫所见略同,心有戚戚焉。老夫看了你的折子,总体是好的,不过因为你来湖北时间尚短,考虑问题难免不周”
顿了顿,他扬扬手中的文稿:“首先是关于并校、撤销速成班。百熙,你知道现今湖北有多少所新式学堂?又有多少学生、多少老师么?老夫来告诉你,据今年年初的统计,全省有1500所新式学堂、五万名学生、五千名教职员工。但这对于湖北两千四百万人来说,仍只是杯水车薪,以后必须还要大规模新建学堂、招收学生。如果撤销支郡师范、速成班,哪来足够的师资?”
孙元起并像其他官员那样,听见领导批评便唯唯诺诺、连连称是,而是应声答道:“关于新式学堂的新建和布局,是下官准备在整顿师范后立即着手的工作。既然现在香帅提到,而且和整顿师范有关,那请允许下官先大致陈述一下。
“如香帅所言,现在全省有1500所新式学堂,据我臆断,其中应该是1000所小学堂,400所中学堂,100所其他各式学校。然而湖北省十府一州一厅,共计辖县六十,照此推算,每府应该有100所小学、40所中学、10所其他学校,完全足以敷用,为何还要大规模扩建新式学堂呢?不外乎两个原因:一、布局不合理;二、学堂规模太小。
“布局不合理,新建学堂自然无可厚非。而学堂规模太小,会导致教师的浪费,必须予以撤并。按照教育学理论,学校师生比在1:1520最合适。而湖北五万名学生,却有五千名教职工,明显不合理。究其根本,就在学校规模太小导致教师的浪费。师范院校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此次撤并,相信能够使得教师能力最大化,减轻财政负担,并更好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换互动。
“至于香帅所说,眼下省内需要大量的师资,下官倒觉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撤并学校,重新培养合格师资,最快三年便能够毕业,省内中小学生也不过只耽搁三年时间;而且目前已有大量师资,未必就真的耽搁了。可是利用速成班培育的老师,一旦不合格,误导所教的中小学生,那可就是一辈子的事啦”
张之洞听了之后,捋着胡子又问:“合并之后,新学堂每年也不过培育数百名学生,又未必都留在湖北省,只怕仍疑惑决教师短缺的问题吧?”
孙元起对此胸有成竹:“处理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力:首先,新学堂要扩大招生名额,能够在全国范畴内招生。其次,入校学生如果签署合同愿意留在湖北任教,免除在校期间的各种学杂费、食宿费,并享受较高金额的奖学金。再次,湖北各级学堂在职的合格老师,由各级衙门予以补贴,提高待遇。
“而且并校之后,原有的老师、学生重新加以考核,然后决定去留、升降,估计原先的优良学生,在一两年间就能够毕业,相信教师短缺问题会在未来三五年间得以缓解。”
张之洞悄然颌首:“那老夫来说你折子里的另一个问题。你要减少师范科里面的经学,增加西学的内容?百熙你要知道,所谓师范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如果在才、德之间选老师,宁可有德无才,也不要有才无德。经学关乎人心道德,怎么能随便减少呢?”
孙元起毫不留情地予以反驳:“如果读经就能保证品德纯正,那中国历史上还会出现昏君奸臣么?所谓‘行胜于言’,要想确保学生的品行,最好是在学校里面就规范他的行为、纠正他的错误,而不是仅仅坐在屋里读经书”
自从1889年8月出任湖广总督到现在,期间除了两次短暂离职外,张之洞已经在湖北地面上呆了14年,似乎从没有属下敢这么和自己说话的,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愣了半晌,才清了清嗓子:“既然百熙你认为没问题,那老夫也没什么意见。你等京中有了旨意,便开始调整吧。掌管教育本来就是提学使司的职责,想来没有人会说旁话,关键是注意策略,要加强沟通,别让学校的老师学生闹出什么乱子来”
回到衙署后,孙元起立即命刘师培写份花团锦簇的奏本,把师范学校改革方案附在后面,通过大清的邮传系统递到北京学部。
随着这封折子一起寄出的,还有给经世大学的一封信,希望马上要毕业的学生尽量到湖北支持地方教育。凭仗自己的号召力,总也应该有几位学生能来湖北吧?孙元起要求不高,只需有7位就足够了眼下两湖总师范学堂里面,物理、化学、博学和算学的教习加起来也只有7人,孙元起是抱着将他们一脚踢干净的决心来筹备新学校的。
改革师范学校,对于湖北教育,那是急如星火的大事;然而对于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所以这封奏折只能按照程序,慢吞吞地进京,在学部呆上一星期,才转到军机处的案头。等批转完回到孙元起手中,没有俩月是不可能的事儿这两个月,孙元起可不愿大家伙都闲着,左一脚,把分管师范、中小学教育的普通科从科长到科员全部踢出武昌府,让他们在未来俩月内完成对全省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情况统计;右一脚,把特地科、实业科踢出衙门,限期一个月,让他们摸清武昌府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现状。
孙元起一等再等,没有等来奏折的回音,反而等来了学部的两篇咨文:1906年7月7日,学部咨各省添设法政学堂。凡未经设立此项学堂之省,应即一体设立;业经设立者,亦应酌量扩充。
1906年7月12日,学部咨各省举办实业学堂。按照地方情形,先设中等、初等实业学堂及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尤应多设艺徒学堂。
清政府要求各省设立法政学堂,无非是为即将到来的预备立宪做准备。对于这类政治性学校,孙元起从来不感兴趣,而且学堂里要求设立的法律、政治两科,目前全国都处于无教材、无老师、无学生的“三无”状态,这更让他觉得意兴阑珊。
有心准备拖上三两年再说,谁知陈乾生看到之后主动请缨,要求由他来召集老师、编写教材,等时机成熟,便成立湖北法政学堂。“左右陈乾生无事,闲着也是闲着,让他先去张罗也好。”想到这里,孙元起便应允了。
而对于举办实业学堂,孙元起则是兴趣百倍,以至比对改革师范学堂更用心。因为这是在建好经世大学之后,孙元起不断梦寐以求的事情。
所谓科学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这是记载在书本上的理论性学问;二是技术,这是分分布在工矿企业间的应用性学问。孙元起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经世大学现在研究的内容,大多属于科学,而不属于技术。只有研究科学,而不发展技术,就好比是沙漠中的金银珠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紧要关头以至抵不上半个馒头一碗水。
然而,要在掉个树叶都能砸到三个黄带子的京城推广技术、发展实业,又谈何容易?来到湖北之后,一切都变了。尤其是此时,完全是天时地利人和:论到天时,眼下全球正处于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时期,在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影响下,清政府鼓励创办实业,并要求各省举办实业学堂。
论到地利,湖北有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全国第二大纺织工业体系——纱、布、丝、麻四局……总之,轻重工业基础基本完备。
论到人和,从二品的提学使在湖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一人之上的张之洞不给自己使绊子,加上京城里有老大人照应,宫中两位大神给自己撑腰,完全能够在湖北地界横着走作为未来人,孙元起脑袋里无数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创意,可自己却没有能力付诸实践,只能假手于他人。可是要交给外国人,恐怕自己只能喝点汤,就比如早前发明的充气双线圈钨丝灯泡、无限广播电台。要是哪天遇人不淑,恐怕连汤都喝不着。眼下要是成立一所工业学校,完全能够自己出点子、学生动手动脑子,把东西做出来。即便自己没喝着汤,那也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
在孙元起筹划的时候,被踢出去调查武昌府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现状的科长、科员也回来了,时间竟然只用了一个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要知道现在已经是七八月份,武昌又是三大火炉之一,天天在外面跑,这些细皮嫩肉的官老爷哪里受得了?自然得加快速度,早日交差。
看了他们的调查资料,孙元起才知道湖北早已创办了各种实业学校:1892年,湖北矿务局附设矿业学堂及工程学堂,汉阳制铁局附设化学学堂;1898年,在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在武昌四川会馆开办湖北农务学堂,几个月前刚刚改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
这些学校,在其他省份看来,已经属于高科技了;但在孙元起眼里,却是完全不入流。当他把目光瞄准这类实业学堂之后,它们的命运只能和师范学校一样:裁撤兼并…
第一四三章有钱无钱俱可怜
一四三、有钱无钱俱可怜
虽然心里已经抱定“裁撤兼并”的想法,却不能立马动手。要知道前些日子刚把张之洞这些年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师范体系给推倒重来,如果现在再去折腾他的另一得意之作,估计老头子肯定会想:“你小子跑来湖北,是兴办教育的?还是拆我台的?”虽然打别人的孩子不心疼,孙元起还是得考虑一下张之洞的感受。
现在不动手,这并不意味着就停手。在细致阅读了调查资料之后,孙元起决定以湖北工艺学堂为基础,建立自己心目中的工科学校。打定主意,孙元起立即派人给湖北工艺学堂提调钱恂送去拜帖,请他到提学使司衙门一叙。
钱恂在出任学堂提调之前,是从四品的分省补用知府,见了孙元起的帖子,急忙扔掉手中的书本,乘轿来到水陆街。
主宾分向落座后,孙元起开门见山地说道:“前几天,总督衙署转来学部的咨文,要求各省切实举办实业学堂。本省在香帅督办下,早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实业教育体系,本来无须敝人多事。只是敝人初到湖北,尚不知各学堂具体情况,故而劳动钱大人,想请你引见一下工艺学堂的相关情况,敝人心里也好有个数”
钱恂连称“不敢”,便滔滔不绝地引见道:“光绪二十四年(1898),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