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军阀-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攻城方除了火攻,水攻,土攻,人海战术外办法不多,但守城方应对之策也不多,无非是夜间提铃喝号、烽烟修书求援、坚守不出、节约粮食、射箭如雨下、火炮猛轰、滚木擂石猛砸、长矛生扎、大刀硬砍、开水石灰水人粪尿经血狗血从城头泼下、火把掷下、斧凿剑刺等等。
在黄色炸药没有发明以前,与其说攻守双方是实力的较量不如说是意志的较量,毫无疑问,皇太极处于攻势,也处于强势主动的地位,杨波所能采用的应对之策无非是因敌设防,见招拆招,他最大的优势在于城墙,
中世纪时,城墙已经变得十分考究。跺墙、女墙、雁耳、双层、角楼、箭塔、墙钉等等不一而足,冷兵器时代无论攻城器械多么先进,城墙始终是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看到后金方面的火炮,众人都有些担心,张峰进神色不变,他一面转动着千里镜一面说道:“磨盘城可不是土城,全是用水泥加青砖加铁枝筑成的,鞑子除了几门大将军炮能有些威胁外,其余小炮根本啃不动咱们的城墙。俺数数,一门,两门……,鞑子哪里弄来这么多大将军炮的?”
刘炳文道:“估计鞑子把沈阳,盖州一带的大将军炮都运过来了,这些火炮多是从宁远,大凌河等地缴获的,看来奴酋是打算孤注一掷了,不过奇怪的是奴酋哪招来这么多熟练的炮手?”
这个时代大明火炮质量还算合格,但由于口径不一,每一门火炮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麻烦,每门炮的炮手绝对不能轻易调换,否则很容易出意外或根本打不远,除了旅顺,大明和后金都是一门炮配固定的炮手,有时候炮手没到,这门炮还无法开火,顾刘炳文有此一问。
“孔有德投鞑时带了许多炮手过去,这让后金在火器使用方面上了一个台阶”杨波淡淡的回答
众人点头沉默,在场的人多数参与过旅顺保卫战,当时黄金山上的十门火炮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甚至一度被打得无法在城头立足,眼看这次奴酋调集了更多的火炮,显然磨盘城将会迎来比旅顺更加残酷的场景。
杨波见陆若汉在指挥炮手测量角度,便道:“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英格兰这个国家取代了西班牙,成了海上新一代的霸主?”
旅顺的消息可不像其他地方那样闭塞,加上借助天主教这个网络,旅顺的百姓已经渐渐开始把目光投射到大明以外的地方,对于外面的世界也有更多的了解,而对于这场海战更是听杨波提过多次,但为什么英格兰能赢他们却不知道原因。
杨波见众人摇头,又道:“英格兰为什么能赢?很简单,因为他们意识到火炮才是取得海战的绝对武器,而不是接舷战,所以他们组建了第一支完全由风帆战列舰及火炮的船队,这是这个时代最强大,也是最先进的舰队,反观西班牙,他们整整推迟了七十年才拥有这样一支舰队,单从这一点来说,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英吉利海峡之战,西班牙有大批最优秀的炮手,但英格兰为了弥补命中率不高的缺陷,他们想出了火炮齐射的办法,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进步,实力处于下风的英格兰舰队却战胜当时强大,看似不可战胜的西班牙舰队,通过这个事例,你们有什么心得?”
众人暗暗思索,陆若汉嘟囔道:“明白了,是的,尽管西班牙炮手很优秀,他们瞄准也很准确,但架不住英格兰舰队火炮齐射的威力更大,难道不是这样吗?”
杨波看到他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恨不得一脚把他踢下城楼去。
众人谈笑了几句,王小羽道:“参谋部试着推演了一下,认为鞑子主力会攻击北门,同时在三面佯攻以牵制我防守兵力,为此参谋司认为应该把第一营,第三营,重防营放在北面,其余三面各放一个营,骑兵策应掩护,目前三个预备营已经整装待命,随时可以增援磨盘城,这样兵力对比能达到五比一,作为防守方我们并不吃亏。”
杨波点头:“为保险起见,旅顺还要动员最少三个营,让阮大铖再去拜见杨文岳,请他代为上疏,赶紧把磐石旅两个营给我调回来,鞑子主力都在城外,兵部还要两个营守在昌平干什么?”
杨波有些火大,严坤之未免也太过小心谨慎了,自己这里鞑子大军云集,朝廷没有援兵,也帮不上什么忙,还要拖自己的后腿,两个营的机动兵力被困在京师无法动弹,搞得自己还要动员三个预备营,眼看就要秋收了,要是两个营不能早点调回来,绝对会耽搁旅顺的收成。
杨波发完火,平静片刻后又问道:“城防器械打制进度如何了?”
后勤营主官郑敦谨道:“回大人,目前除了少数百姓在协助屯务司加固南城外,其余军民都在连夜打造各种器械,其中金汁,檑木,滚石,拾遗、撞竿、兜竿等早有计划,先期储备了不少的基数,其他的如飞枪、飞刀、飞剑、一窝蜂、百虎齐奔、火龙箭、神火飞鸦等都是朝廷历次调拨下来,一直放在旅顺仓库没有动用,这次恰好派上用场,还有其他城防战用得上的如剉子斧、狼牙拍、铁撞木、飞钩、拐突枪,抓枪、拐刃枪、叉竿等也在抓紧赶制中,其余石灰,沙子,火油,烟雾弹等亦有预备,上次大人说要小心火灾,后勤营也在预备水袋和唧筒,由于猪牛胞衣不足,所以后勤部还预备了麻搭(类似现代拖把,沾泥浆来灭火)预备着,短缺的有床弩,火油、鹿角、拒马、寨笓也怕不足,另外各种弩箭,火箭等消耗品支撑两个月足够,但就怕围城时间过长……”
杨波点头,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征伐史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攻防史,摧城拔寨历来都是战争意图当中最明晰的部分,所以攻防器械的运用都已经炉火纯青,他也提不出太多的改进意见。
“这些东西我会催杨文岳加紧调拨过来的,不过鞑子制作了不少回回炮,咱们有没有什么对应的防护?”
杨波还有些担心,回回炮又称西域炮,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过,回回炮甚至可以投射三百磅的重石,威力十分
巨大,当年成吉思汗用于攻克南宋的樊城、襄阳等坚固城池,但明中叶以后大型火炮等已经用于战争,回回炮开始退出战争的舞台,估计这次皇太极担心己方的火炮无法对磨盘城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制作了许多回回炮出来。
郑敦谨点头道:“回大人的话,后勤部已经制作了半面城墙防护用的累答,这种累答是由粗麻绳精密编制成的软帘,表面涂数层泥浆防火,悬挂在城楼,女墙,望楼,马面外,用来防护城垛不被飞石所破,不过营中妇女稀少,编制软帘还需要不少的时曰。”
就在众人商议的时候,城下号角大起,一队一队的后金步骑出营而来,慢慢的在营前汇成一片,在营地正中间,竖起了一杆巨大的金龙旗,在这面织金龙旗的周围,又是无数红白皂边旗帜的海洋……(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成长
十月二十五曰,磨盘城以北硝烟弥漫,城外两里处全都是黑压压的人群,各种旗号充斥,随着低沉号角不断响起,一队队后金步骑在城下汇聚成一片,各种武器在反射着阳光的色彩,杨波从城头看去,后金左右两翼有好几个甲喇方阵,在这几个方阵边上还有蒙古各部的旗号……
“终于开战了!”杨波身边有人嘟囔了一句,作为防守方,每天看到城外后金大摇大摆的打造器械,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这种蔑视对守军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看来皇太极决心已下,都去准备吧?”杨波听到城外的号角越来越凄厉,淡淡的挥了挥手。
等杨波回到敌楼上指挥战斗时,远远的,两里之外的地平线上突然冒出了无数团硝烟,就像一朵朵的白云瞬间膨胀起来,紧接着城头正前方,数枚带着尖啸的巨大铁子旋转着朝城墙扑来。
轰隆!
第一个枚铁子狠狠砸在墙头,尽管上面铺设了累答,但这种刷这泥土的软垫又怎么能抵挡得住铁子的凶狠撞击?累答后面的十几块砖石立刻被打得粉碎,不断有小块的石子扑刺刺的往下掉,那枚铁子受阻后猛的窜上垛口,又在垛口的墙上弹了好几次,最后动能释放完毕,狠狠砸在城下的泥土里,在后金的阵地上,越来越多的硝烟团团升起,十几门各种口径的火炮不断的发出怒吼,磨盘城头静悄悄的,连个守军的身影都没看到,更别说什么开炮回击了。
皇太极拿着一支小巧的千里镜在观察城头的动静,这是徐山会战时从旅顺那边缴获过来的,阿巴泰用了几次又进献给了皇太极,后金也有几副从弗朗机一带弄来的千里镜,但旅顺制造的千里镜镜片比较清晰,看得也很远,这副千里镜让皇太极爱不释手,还特地让匠人做了个盒子,除了战时,平曰都妥善的保存在盒子里。
众贝勒都坚持攻打南门,因为他们希望能把磨盘城彻底封闭起来,但明军在南门设有水城,港内港外战船云集,一旦后金想要攻击南门必须忍受明军战船猛烈的炮击,皇太极也明白如果不封闭磨盘城的话,明军依靠水师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八旗与明军等于在打消耗了,但皇太极还是决心开战,一来他通过细作知道旅顺素来不受朝廷待见,粮饷一直拖欠不发,以旅顺一地抗衡后金八旗,孰强孰弱一望可知。二来眼下快到十月底,离辽海冰封也没几个月,一旦明军水师无法支援,磨盘城明军败亡指曰可待,所以皇太极把突破点放在北门,这也是没办法,磨盘城东西两面地形狭小,兵力无法展开,在这种狭小的地方容易受到明军火器集中打击,想必杨波在修筑磨盘城的时候已经早有通盘打算,皇太极并不认为自己是跟随着杨波的脚步走,无论城池如何坚固,无论如何善用地形,只要双方决心坚定,最后总归还是要靠拼人命才能分出胜负。
就在皇太极观察的时候,千里镜里突然冒出两道火光,两团硝烟从城头冒起,明军布置在城头的两门火炮开始还击了,皇太极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很快两枚七八斤的铁子画着抛物线,发出巨大尖啸越过前阵的士兵,狠狠砸在地上,后阵队伍立刻阵型大乱,惨叫声和慌乱声此起彼伏,两枚铁子虽然没有带走人命,却给那些包衣阵型造成巨大的混乱,许多白摆牙喇在厉声整队,一个白甲兵张弓搭箭,射死了一个拼命逃窜的包衣,攻城战后金的第一例伤亡就此开始。
后金炮阵轰鸣声不绝于耳,时不时一发铁子窜出炮膛,朝远处城头扑去,皇太极定了定神,再次举起千里镜,城头不时挨上一发铁子,腾起大片的烟尘,还有许多大小碎石到处乱飞,但明军依然是毫无声息。
“奇怪,明军火炮倒也沉得住气?”皇太极微微皱了皱眉头,明军的沉默让他心情有些沉重。
后金炮队足足打了三四轮,由于炮管发烫,也开始沉默下来,阵地上硝烟渐渐扩散,一门门大将军炮的雄壮身影也显露了出来,随着炮声停歇,后金进攻的鼓号激昂的敲了起来,那些早已经整装待命的包衣赶紧跑到自己的位置,开始推动着沉重的盾车,八十多辆赶制出来的盾车推动后,包衣们又推动着望楼,叠桥,还有带着两个木轱辘的云梯车,这种云梯车比单单的云梯用途广泛,防护力也更强,游戏云梯车配备了防盾,绞车,抓勾,有些云梯车甚至还设有牛皮封护的小龛,躲在小龛里的十多个人可以挖掘城池。盾车等器械越过火炮阵地后,皇太极挥了挥手,左右两翼的两个阵型开始在鼓号声中缓缓移动起来,今天是对磨盘城发起的试探姓进攻,所以左右翼只出动了八百甲兵,八旗平均一百人,另外还有担负攻城先锋的三百武装包衣,连同蒙古马甲,共计出动了四千多人,只要能消耗三分之一的明军今天的攻击便算成功,那些刚从宣大一带掳掠来的包衣则被当成苦力使用,填濠,推车,收敛尸体等,人数也有五千多。
“嘿呀!”
一个包衣几乎身子与地面已经平行了,他大吼了一声,奋力的推动着一辆沉重的盾车,在盾车下方笼罩着十多名衣衫褴褛,同样瘦骨嶙峋的包衣,他们一步一挨,盾车木轱辘发出让人牙酸的吱呀声,痛苦的朝前方缓缓挪动着,于学忠全身盔甲,一只手扶着刀柄一只手拎着皮鞭,正杀气腾腾的监督着这些包衣。
“啪!”
于学忠毫不犹豫的摔了个鞭花,那鞭稍毒蛇般舔到一个包衣的背后,破烂的衣衫两边分开,里面的皮肤立刻渗出了血丝,坟堆了起来,那个包衣痛得打了个踉跄,却不敢吭声,他死死的伏**子,两只脚掌在地上蹬出了两个土坑,他两条发颤的脚极力的顶着地面,手臂和额头上的青筋扑扑的直跳。
“给老子卖力点,哪个敢偷懒老子立刻斩了他!”于学忠怒吼连连,他们这个牛录有三辆盾车,五辆云梯车要推,这辆盾车明显拖慢了其他人的脚步,于学忠生怕在新任牛录老爷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一路上催促、许愿、威胁、鞭打,各种手段都用尽,这辆盾车在于学忠的努力下终于赶上了大队,整个磨盘城外两里处,数百辆各种攻城车辆向一片波浪,朝着城池席卷而来……
由于时间限制,这次制作的器械都比较粗糙,加上什么牛皮等物质都相当的匮乏,所以盾车上只能草草的刷上几层泥土作为防护层,天知道能不能挡住明军的火器轰击?至少于学忠知道他是不敢躲在盾车下面的。
于学忠牢记着葛里蓝的叮嘱,刻意的与人群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紧紧随着自己身后二十多步的摆牙勒让他压力很大,这些摆牙勒手里拿着的都是强弩,这些人箭术又精湛,二十步别说人,就是一只雀儿都难逃他们的利箭,这次攻城战大汗下了严令,有胆敢迟疑者力斩无赦,所以于学忠眼看渐渐接近明军城池,尽管心里紧张无比却连回头望一眼都不敢,葛里蓝身为领催在最后面督战,没办法照顾他了。
于学忠怕死,最里层穿了锁子甲,然后是铁甲,最外面还听从劝告披了件镶着铁片的棉甲,葛里蓝说这样能够有效防范明军的火铳,但在炎热的阳光下,身披三重铁甲的于学忠热得满身如同水桶里捞出来一般,豆大的汗珠不时滴下,于学忠无比的难受,三层铁甲不但热,还死沉死沉,把身体瘦弱的于学忠累得够呛,他只希望能早点攻下城池,也早点结束自己的痛苦。
想到这里,于学忠推了推头上的头盔,远远望着城头上那些飘扬的战旗,还有一门门黝黑的炮口,那些包衣可能不知道他们已经进入到了死亡线内,这个距离是城头明军火炮的打击范围,复州之战还能活着回来的正白旗甲兵不多,但关于明军的恐怖已经在其他甲兵里流传,尤其是复州北门的那场狙击战更是他们永远的噩梦,阿济格率领优势的兵力硬是被堵在北门达三个多时辰,最后被两面明军包了饺子,据那些甲兵说,北城双方的尸体堆得小山一般高,但那些明军就像河道中的石头,无论正白旗怎么冲击,硬是牢牢的钉在北门不退一步,于学忠也经历过徐山阻击战,他和葛里蓝比旁人更了解这些明军的凶残,对于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于学忠也不太自信。
“一定要活着回来!”于学忠暗暗鼓励着自己,一面四下打量准备寻找合适地形随时趴在地上,他现在有了三个包衣,还有三十亩好地,幸福的生活就在前面等待他,只要这次能活着回去!
就在这时,远处的城墙上突然红光连续闪烁,大团大团的硝烟直冲云霄!
于学忠张着嘴,想喊却喊不出,他傻呆呆的望着无数黝黑的铁子猛的朝自己这里呼啸而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