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166章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166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换成是汉帝的之命,这些由曹操所安排的内侍们还不见得有多害怕,但曹皇后一话,他们便不敢不当回事了,于是便匆匆的离了去。

曹皇后扶着刘协就往外走,还未走到殿门前时,便听见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传来,转眼间,上百名公卿便在华歆与曹休的带领下,汹汹而入,其后所跟的,还有一群刀斧森森的魏卒。

这么多年来,刘协也不是第一次面对这般场面,算起来也算是习惯了,不过这一次情况却大不相同,眼前诸臣汹汹而来,刘协吓得又打起了哆嗦。

曹皇后一见众臣闯入,不禁怒道:“尔等不得宣诏就擅闯禁宫,莫非想造反不成”

被曹皇后这么一喝,众臣便不敢放肆,华歆遂将目光转向曹休暗示,意思说这是你曹家的人,该由你站出来搞定才是。

区区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又如何能阻挡得了曹操的大事,曹休奉得曹操之命而来,自是无所顾忌,遂高声令道:“我等来寻陛下商请禅让之事,还请皇后回避。”

曹休一开口就挑明了来意,曹皇后神色立变,沉声道:“我父王一心忠于汉廷,你们这么做,是要陷他于不义的境地,你们”

面对曹皇后的质问,曹休显得有点不耐烦,一挥手便向左右宫人喝道:“国家大事,妇人懂得什么,来呀,还不将皇后请去休息。”

令下,一帮子婢女们便拥上前来,将喝斥不停的曹皇后架了走。

曹皇后一走,刘协身边最后一个可依赖的人也没了,他只得回往龙榻,故作淡定的笑道:“诸位爱卿有事尽管上奏便是,何必如此举师动众。”

华歆第一个站出来,面对汉帝,昂然道:“魏王德布四方、仁及万物,其功古越今。如今汉室气数已尽,故我等群臣恳请陛下顺应天意人心,仿效尧舜之道,将江山稷禅与魏王,陛下也可从此安享清闲之福了。”

刘协大惊失色,这个时候再也装不下去淡定,两行清泪哗哗直流,恳求道:“高祖创业艰难百年之基业来之不易,朕虽不才,亦无大恶,如何能将祖宗之业舍弃,望诸位爱卿念在世食汉禄的情份上,还需众长再计才是。”

汉帝的哭求,众臣无动于衷,王朗站出来高声道:“自古以来,兴衰交替,未有不亡之国,亦未有不败之家。汉室相传四百余年,至陛下这里已是气数已尽,陛下若不尽早禅位让贤,只怕祸不远矣。”

王朗这话,已经是赤裸的威胁,刘协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竟然厉声的了一句:“莫非还有人敢弑朕不成”

华歆也怒了,厉声道:“天下之人,皆知陛下无人君之德,故而才致四方大乱。倘若无魏王保护,这么多年来,弑陛下者何止一人?陛下若是还不知知恩图报,那便是要激得人神共怒,叫天下之人群起而共弑陛下也”

华歆几句话立时把刘协吓蒙了,他颤抖了半晌方才泣道:“此事此关重大,容朕三思可否。”

华韵斜视了曹休一眼,这位洛水一战中死里逃生的将军,几步冲上龙榻,一手扯住汉帝衣袍,一手扶剑喝道:“许与不许,早一言,休得推三阻四。”

曹休这么一喝周的魏国甲士,纷纷持刃逼上前来,仿佛只要一瞬间,就准备把刘协这个皇帝砍成肉酱一般。

面对着这般威胁,刘协最后一丁点心理防线也被击溃,他泣声道:“朕愿将天下禅位于魏王,只求能留得残喘,以终天年。”

刘协终于答应,群臣都松了一口气,这时的曹休面色才缓和了几分,他放开了刘协,抚其肩安慰道:“魏王心慈仁厚,一定会善待陛下的。就请陛下即刻下诏,以安天下臣民之心吧。”

曹休一挥手,部属便将早就备好的笔墨拿来,陈群手持一书上得前来,笑道:“陛下不需费神,这禅位之诏臣已经替了陛下拟好,陛下只需依臣所念亲笔书写便是了。”

刘协此刻已泣得不成体统,他沉吟片刻,在众人的催促之下,只得摇头而叹般不愿的提起了那支重如泰山般的笔。

长安城。

一场文试正在紧张的进行中,大殿中的学子们,正自聚精会神的书写着他们心中的治国方略。

约一百名左右的进士正在进行由大司马府所设的选试,通过科考层层选拔出来的他们,只要进入选试的前二十名,便可以直接被授以中央官职。至于其余落选的进士,也会被分配到各州各县任职。

汉中国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来应该在去年秋就举行的,但由于关中之战的原因,不得不推迟到今时。而方绍作为科举制的创者,也理所当然的被汉中王委任为了这次选试的主考官。

通过一番观察,方绍还真现了几个不错的苗子,所以便想着借着这次当主考官的方便,将这几位英才收入门下。

大殿中考试的气氛紧张不已,而偏殿中,方绍却正喝着酒,一副的闲然之情。

正当方绍一杯酒下肚,兴致刚起之时,姜维匆匆而入,说道:“先生,东边出大事了,刚刚传来的消息,曹操称帝了”

方绍身形一震,端着酒杯怔了一会,惊容换作笑容,淡淡道:“是吗,看来又到了加官进爵的时候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不甘落后

第三百二十八章不甘落后

建安二十二年,汉帝刘协禅位于曹操,曹操遂登皇帝位,国号大魏,改元黄初元年,立曹丕为太子,升赏百官,大赦天下。

消息传往长安,自是一片哗然,有愤慨者、有惋惜者,当然亦有兴奋者。

方绍就属于兴奋者的一员。

果然,在得到曹操篡汉自立的消息后不久,诸葛亮便相邀方绍、庞统、张飞、法正、糜竺、马等重臣齐聚一堂,共商应对之策。

“诸位,曹操篡汉自立的消息,想必你们已经都知道了,诸位都有何看法?”诸葛待众宾齐聚之后,便先问道。

张飞慨然道:“曹贼篡汉之心久矣,如今也没什么好惊讶的,依我之见,曹贼他篡的好啊,他篡了位,汉中王才好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身登九五之尊啊。”

张飞果然是急性子,话说得有点不太厚道,不过,却也道出了众人的心声。

诸葛亮微微一笑,轻咳道:“翼德的心思我理解,不过这话可不能这般说,天子被逼禅位曹贼,我等做臣子的,当悲恸万分才是,幸灾乐祸就有点不合适了。”

众人皆是一笑,张飞也是一时激动,方才意识到自己那番话多有不妥,遂是搔着头道:“这个嘛我自然是很悲恸的很,不过咱们更该化悲愤为力量,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将汉室社稷续上,所以我们才更当放下悲恸,先拥立大王继帝位再说。”

这时,庞统摆手道:“翼德话糙理不糙,其实以大王的身份、基业和功劳,本就已经是无冕之皇,先前顾忌着有汉帝在,而今汉帝被废,正如翼德所言,大王正可名正言顺的继帝位也。”

诸葛亮询问法正的意见,法正道:“如今汉帝被废,汉室正统就此中断,如果大王不去继帝位,重新树起汉室正统这面旗帜,那汉朝的威信就会在天下士民心中渐渐远去,将来进攻中原的战争,在世人眼中就会被视为国与国之间的侵略之战,而非兴复汉室的正义之战,所以,正也认为,大王必须继帝位。”

包括法正在内的诸人,对于汉中王称帝都持赞成态度,原因无他,有好处在内嘛。刘备一称帝,大家该升官的升官,该封爵的封爵,将来一统天下之后,也能做个中兴名臣,光宗耀祖,造福子孙万代。

所以说,汉中王称帝对于大家伙来说,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谁会跟近在眼前的利益做对呢。

在征得众人的一致意见后,诸葛亮便拍板道:“既然大家都一致赞成大王称帝,那我等不日就面见大王之时,就共同上表劝进。”

诸葛亮一定计,众人一片赞同之声。

这个时候,方绍却道:“我等一番心意是好,可是我只怕大王他未必会同意呀。”

诸葛亮摆手断然道:“此事乃天意民心所向,亦由不得大王一人做主,他若是不同意,那我们就一请再请,一直请到他同意为止。”

数天之后,曹操称帝的消息遍传关中,与此同时还传来汉帝刘协被害的消息。汉中王听闻这个“噩耗”之后,自是悲愤欲绝,一日之中数次晕厥,茶不思来饭不想的,只是在众人苦劝之下,才勉强进食。

几天后,汉中王的身体和精神稍有好转,遂是在长安设下灵堂,令全国吏民披麻戴孝,以为汉帝治丧。

不过,在“举国同哀”的情势之下,渐渐的也有好消息传来。

京兆尹马上报,言长安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其势壮丽无比。

汉中太守刘封上报,言帝星见于天野,煌煌如月。

南郡太守糜威上报,言近有祥风庆云之瑞,光彩万般炫丽。

汉中王所统治下的各州郡,祥瑞之兆如雪片般的飞向了长安城。

在为汉帝治丧后一个月,时间已近初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诸葛亮便率身在长安的文武重臣,一齐入汉中王府面见刘备。

诸臣齐聚于殿,候得半晌,刘备方在侍婢的搀扶下转出大殿,两颊间尚自挂有泪痕,虽然气色比以往好了许多,但精神仍稍显委靡。

诸葛亮先向许靖使了个眼色,许靖立时会意,出班道:“大王,近闻各地频现祥瑞之兆,此正应大王当即帝位,以继汉室血统,此乃臣等百官共同签名之上表,共请大王即皇帝位。”

许靖说着将那封密密麻麻的签了数百个名字的劝进表呈上,刘备却是大惊失色,惊呼道:“卿等这是要陷孤为不忠不义之徒啊”

这时,诸葛亮进言道:“大王此言差矣,曹贼篡汉自立,而大王却乃汉室之裔,续继大统正是顺天意应民心之举也。”

接着庞统也慨然道:“今天子已被曹操所弑,大王若不即帝位,如何名正言顺的兴师讨逆,这才是真正的不忠不义也。今天下士民无不恳盼大王进位为帝,以为先帝报仇雪恨,大王若不从臣等所请,只怕将失万民之望呀。”

接下来,什么法正、糜竺、张飞等文武重臣,一个比一个大义凛然,一个接一个慷慨陈词,纷纷劝刘备继位为帝。

面对着众臣的劝进,刘备倒并未喝止,他只是精神不振的,耐心的听完了群臣的进言,然后方才叹道:“孤虽乃景帝之孙,却并未有恩德泽被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曹贼这等篡窃之举又有何异,众卿勿需再劝,孤绝不会效逆贼所为也。”

刘备说罢,但是拂袖入内,把众臣给晾在了大殿中。

众臣们不想汉中王拒辞之心如此决然,一时间都有点失望,人们皆围到诸葛亮周围,询问他下一步该当何是好。

诸葛亮也显得有点无奈,这时,方绍却是笑道:“军师不必心急,绍倒有一计,或可迫使大王接受我们所请。”

诸葛亮便问何计,方绍遂是附耳一言。

两天之后,汉中王又收到了一个令他吃惊的消息,说是诸葛军师忽染重病,快要不行了。

刘备自然是大吃一惊,他自己有学高祖刘邦之心,可若是这萧何没了,他这刘邦的梦只怕也要跟着碎了。

于是,刘备当即出宫,匆匆忙忙的前往诸葛亮府中去探视他的这股肱之臣。

当刘备忧心忡忡的进入内室时,却瞧见诸葛亮正披头散,无精打采的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看起来虽不似病得马上要挂掉的样子,但似乎也病得不轻。

“军师,你怎样了。”刘备几步上前,一把携起了诸葛亮的手般关切的问道。

“咳咳”

诸葛亮本欲言语,但却忽然间大咳起来,咳得是声嘶力竭,连肺也要咳出来一般,吓得刘备一个劲的抚其背,直折腾了好一会方才缓过劲来。

刘备见着诸葛亮这般样子,如是感同身受啊,皱眉叹道:“军师,你到底是了染何疾,怎的前几日还好好的,今时却成了这副样子。”

诸葛亮喘了几口气,幽幽叹道:“臣所染的乃是忧心如焚之症,只怕是命不久矣,只怕是没有机会再辅佐大王到汉室兴复的那一天了。”

诸葛亮说得悲悲切切,但刘备紧皱的眉头却是微微舒展了几分,心想:‘忧心之病,嘿嘿,军师,原来如此啊。’

刘备猜到了诸葛亮几分用意,但嘴上却顺着诸葛亮的话引子问道:“但不知军师所忧何事?”

诸葛亮喟然叹道:“臣自出茅庐,幸遇大王知遇,相随至今,大王对臣是言听计从。如今大王身有四州之地,已不负臣当年隆中定策。现下曹贼篡位,汉室四百年基业将不存,文武百官皆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汉,图取功名利禄。不想大王却执意不肯,百官自是渐有怨心,臣只怕不久必将尽散矣。若文武尽散,莫说兴复汉室,只怕自保都万难,臣如何不为此心忧如焚呀。”

诸葛亮这番话,堂皇之中,却也道出了实情。大家伙都是有能耐的人,跟着你就为图个功名利禄么,你若不称帝,咱们哪里去加官进爵,你断了大家伙的功名之路,大家早晚也得弃你而去。

连曹操都称帝了,作为刘姓皇族的刘备,又如何不想称帝,其实,他只是需要个梯子罢了。

诸葛亮都用装死来给他搭梯子了,刘备又岂会不领情,于是,在听闻诸葛亮这番话后,刘备摇头一叹:“军师之心,孤又岂有不察。这并非是孤在有意推阻,孤只是恐天下人议论呀。”

诸葛亮神色一动,忙道:“今天子已去,大王作为刘姓皇室,继承大统乃是名正言顺,何来议论?”

刘备这时站了起来,一脸犹豫不决的表情,在这屋中踱来踱去,似是在做艰难的抉择。

良久之后,紧锁的眉头终于松开,刘备定在原地沉顿了一会,方道:“这称帝之事,待军师病可之后行之未迟。”

此言一出,诸葛亮从床上一跃而起,兴奋道:“大王既然允诺,何需再拖延,便请择日就行登基大礼吧。”

刘备吓了一跳,怔怔的瞧着“活蹦乱跳”的诸葛亮,惊讶道:“军师,你的病”

诸葛亮轻咳了几声,讪讪笑道:“臣这忧心之疾,今得解药,自然是药到病除了,呵呵。”

第三百二十九章郁闷的那个人

第三百二十九章郁闷的那个人

今天这章晚了点,唉,没办法,谁让领导有点二呢,加你妹的班啊。

这一日秋高气爽,长安之南高台耸立,汉字旗号遮天蔽日,八万汉军,衣甲鲜亮,刀斧森森,每一位健儿的脸上,都散着昂扬向上之意。

台下万军环抱之中,乃是以诸葛亮为的文武百官。

号角声响起,一辆黄色伞盖笼罩下的车驾徐徐而来,所过之处,将士与百官皆伏跪于地,不敢仰视车上那面色肃然之主。

车上的刘备,此时此刻是何等的威严肃穆,但他的心里却如无数的鸟雀在飞舞,用尽了所有的心思,才勉强的压制住内心难以克制的喜悦,以免在群臣面前失去帝王的威信。

五十多年前,那个年少的自己,曾指着家乡的一颗参天大树,对伙伴们戏称:假如我将来当了皇帝,一定用此树做伞盖。

四十年前,十几岁的自己,离开母亲的怀抱,一人一剑独闯天下,拜当世大儒卢植为师,结交豪杰游侠,多少年少者都趋附于自己的身边。

三十年前,黄巾乱起,以县尉之职,怒鞭督邮。

二十年前,得徐州,一夜之间名动天下,但转眼之间,又从事业的顶峰跌落于谷底。

吕布、袁术、陶谦、田楷多少当世豪杰,都在这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与自己生了碰撞。

十年前,几番起起浮浮,却最终落得南逃荆州,寄人篱下,眼看垂垂老矣,却仍一事无成,手中所有的,仅只那天下皆知的“仁义”之名而已。

而现下,自己却身着龙袍,站在这高台之上,接受着无数人的跪拜于敬畏,很快,自己就将成为苍天之下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