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助理-第1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锐大军驻防,更有陛下亲自坐镇,却仍是率军前来一副强攻之势,这明显不符合他的用兵之道。”
曹丕的怡然自得之色渐渐收敛,眉色微凝,“太尉之词倒也有几分道理,可是,如今种种情报都表明,他这一次偏就是要强攻洛阳,要不然他亲率十几万大军,水陆两路逼向洛阳又是为何,总不会是来游山玩水的吧?”
周围众臣,跟着都呵呵而笑。
贾诩不为所动,依旧淡然的说道:“既然刘备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所以,臣以为,刘备次番入侵,进攻洛阳是虚,袭取平阳,进图太原,占据整个并州才是实。”
此言一出,曹丕刚才那点开玩笑的心情便一点都不剩了,他仔细的一琢磨,越想越怕,不禁道:“依太尉的意思,莫非刘备的意图是先夺并州,再东争河北,而不是先取中原许洛之地不成?”
贾诩不紧不慢道:“方今天下之重,在河北而不在中原,若先取中原再夺河北,则既有黄河之阻,又有仰攻之艰。而若先取河北,再争中原,则是一路俯攻,占尽地利。而若刘备攻下并州,则对于河北又将形成有利的进攻态势。所以,依老臣之见,刘备此番的进攻目标,必然是并州之门户平阳郡。”
贾诩的一席话,将汉军的军事策略剖析的干干净净,其谋略之深,自然是令在场诸臣尽皆乍舌。
不过,这时司马懿却叹道:“贾太尉的分析,陛下和懿等又怎么会没有考虑过。只是,经过潼关一役,我军兵力大损,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做到处处设防。而今就算刘备有攻平阳的计谋,难道我们就可以放着洛阳不顾,转而调大军去守平阳吗?”
司马懿的叹惜也是有道理的,其实,汉军的策略,以魏国这些智谋之士,未必就看不出来,但刘备此番出兵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大势上处处牵制着魏国,使之无论怎样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便如司马懿所说,魏军的兵力有限,如果说把大军调往平阳,那如果汉军真的打算进攻洛阳却当如何是好,而洛阳对于魏国的重要性,虽比不上邺都,但若就此失陷,对整个魏国的打击仍将是巨大的。
所以,曹丕没有选择,他只有按着刘备出招,先调大军来洛阳,至于刘备下一招会出什么样的招式,那也只能见招拆招,走一步算一步了。
曹丕心知自己无从选择,对两位重臣的议论,也只能不予评价。他抬起头,遥望滚滚黄河,他的心情,就像着河水一样,翻腾不止,无法平静。
“刘备,你到底有几分能耐,这回就让朕亲自见识见识吧”
当曹丕正在河阳大发感慨之时,南面的襄阳,关羽的荆州军团已经由新野而发,再次踏上了征伐南阳之路。而蜀王刘封所率的两万汉中军团,也已进入上庸境内,目标亦直指南阳。
在东线,吴国公孙权很痛快的接受了汉使邓芝,所带来的汉帝刘备共伐魏国,中分天下的协议,头一次抢在汉魏大战开始之前,便急匆匆集结了十五万大军,由合肥而出,再次向寿春发起了进攻。
孙权急着出兵的原因很简单,正如方绍所料,在孙权看来,此时魏国的处境已与曹操在位时大不相同,眼下的魏国,已经不再是建安时代那个如日中天的大国。
所以,在听闻寿春方面七万魏军被抽调往洛阳,仅剩下不到三万之时,善于墙倒众人推的孙权,便急不可奈的抢先发兵,这一次,他的野心不仅仅是要攻取寿春,而是要抢在汉国之前,尽可能多的瓜分魏国的土地。
一场横亘华夏大地的大决战,帷幕正式拉开。
第三百四十五章深谋远虑的老爸
第三百四十五章深谋远虑的老爸
函谷关。
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始建于春秋战国之中,乃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
此关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仅能容一辆马车通行。而且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有中条山、崤山等阻断,函谷关底是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自然而然便成为军事要冲。
当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关天险,使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此关之险,由此可见一斑。
早在听闻汉军准备进攻洛阳之前,车骑将军曹真就亲自坐镇函谷关,关城守军也增加到了三万多,而魏帝配给曹真镇守洛阳的总兵力也只有五万之众。
曹真抵达关城之后,一面加固关城,一面在函谷关左右据险各下南北两寨,与关城形成犄角之势。
三后之后,魏帝曹丕所率的十五万大军抵达洛阳,迅速的给函谷关又增加了两万的兵马。因此,在曹真眼里,如今的函谷关是固若金汤,汉军虽来百万亦无所惧。
几天之后,斥候回报,渑池而来的汉军已进抵函谷关以西三十余里,领军之将恰巧是与曹真官职相同的汉车骑将军张飞,还有那个一条计策要了夏侯渊之命的鬼谋方绍。
按照曹丕的防御为上的诏命,曹真不敢擅自出战,只令加强戒备与侦察,各军谨守岗位,以等待来汉军的进攻。
只是,汉军并未如曹真料想的那般,对他的函谷关发动进攻,而是在关西十五里左右设下七处营寨,然后就开始就学着当年的太上皇曹操那一招,开始伐木造屋。
曹真就有点摸不清头绪了,只得在不放松警惕的同时,迅速的将汉军的情报送往洛阳。
当关城中的曹真困惑之时,汉营中的方绍,却正在跟张飞饮酒扯淡。
张飞向来以脾气暴躁闻名,但他的那臭脾气,一向只针对下属的低级官兵,而对于方绍这等文人,则素来是礼让谦和的紧。与方绍相处之时,张飞一点都不摆架子,说话直爽而风趣,这让方绍感到十分的亲切,一点都没有跟关羽相处时的那种压迫感。
对于方绍的建议,张飞同样是言听计从,比如方绍所提这连下七寨,伐木建舍之策,张飞都是毫无犹豫的下令执行。
不过,这日三巡酒之后,张飞还是忍不住表达了他心中的困惑。
“中正,你说要下七寨,我老张就下七寨,你说不用帐篷,要伐木造房,我老张也照做了。不过,这其中的困惑,我老张还是得说一说。”
方绍浅下一杯酒,笑道:“不知翼德将军有何困惑?”
“我困惑老久了,此番到函谷关的我军人数,不过三万多一点,却为何要设下七个大寨,每寨之军才不到五千人,这岂不是有些不合常理。还有,咱们又不打算在此久居,用帐篷供军士们住就足矣,又何必大费周折的去伐木建舍呢?”
张飞的困惑,当年潼关之战时,方绍也曾提过,就是以此疑点为突破口,方才识破了曹操的诡计。
方绍并未解释,却反问了一句:“翼德将军,难道你忘了当年长坂坡,当阳桥之时,你是怎么用区区二十多骑人马,唬住了几千魏军的吗?”
长坂坡,当阳桥,多么遥远的回忆呀,不过,张飞却从未曾忘记过。
当年自己眼见曹军势众,故令二十余骑兵马将树枝拴在马尾上,然后在桥后来回的奔跑,营造出一种埋有大量伏兵的假象,唬得几千曹军不知虚实,不敢擅自进攻。
张飞此举,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就是方绍也曾有过模仿。经方绍这么一提醒,张飞愣怔了一会,猛然间省悟:“中正,莫非你诸般怪异的举措,都是为了迷惑魏狗,让他们不知我军虚实不成?”
张飞是一点就通,方绍跟着补充道:“正是如此了,咱们广设营寨,曹真那厮便会以为咱们兵多将广,广建屋舍,你便以为咱们打算跟他打一场持久之战,总之就是尽可能多的为陛下的大军渡河突袭平阳争取时间。”
听过他的解释,张飞不由得竖起了拇指,由衷的赞道:“中正啊,都说你是鬼谋,果然还是你鬼点子多。”
“翼德将军过奖了。”方绍自谦道。
张飞吞下一杯酒,却又叹道:“只可惜啊,你我也就只能在这里糊弄一下曹真了,到时候并州打得火热,诸将都在立功,你我却只有干瞪眼羡慕的份喽。”
方绍诡秘一笑,“翼德将军莫要叹惜,以我之见,这可未必呀。”
张飞一怔,忙问道:“未必什么?”
方绍淡淡道:“曹真和曹丕不是蠢货,这条计策也瞒不了他们多久。到时候他得知陛下已去并州,若是回兵救援还好,就怕曹丕想玩‘围魏救赵’之策,二十几万的大军反攻咱们,到时候,翼德将军只怕愁得就不是无仗可打,无功可立,而是如何应对魏军疯狂的反扑了。”
听闻方绍之词,张飞立时两眼发光,惊喜不己,更是豪然道:“要是这样的话就好了,我还怕那曹丕不敢出关来战呢,若是那小子真有胆量,我正好好好的教训教训他一番。”
“魏军良将谋臣如云,兵力数倍于我,若果真反扑而至,我们可不能轻敌呀。”方绍表现得很慎重。
张飞却是哈哈一笑,拍着方绍的肩膀道:“怕什么,我有中正你这鬼谋相助,魏国的那些酒囊饭袋之徒,算个鸟啊。中正,这一回你若能助我建一番功劳,我老张定会好好谢你的。”
张飞提到此事,方绍忽然间脑子里有了一个想法,细细的琢磨了一番,便道:“若果真如此,绍自然会尽力辅佐翼德将军立功,至于这谢嘛,倒是不必了,不过绍倒是有个不情之请,不知翼德将军可否愿意?”
张飞想也不想,爽快道:“中正跟我老张何必客气,什么不情之请的,尽管说便是,只要我老张能办到的,绝不含糊。”
方绍轻咳了几声,似乎是有点不好意思,“是这样的,我听闻翼德将军膝下有两女,长女已经十几岁就不说了,**不过四五岁,正与我家那俩个小子年纪相当,所以我厚着脸皮替我那儿子求个亲。”
这就是方绍的想法,想这张飞乃是刘备集团中的第三号人物,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朝中,都拥有着极大的权威,如果能与之结成姻亲,对于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按照方绍的计划,他是打算搅黄了关羽试图将女儿银屏嫁与太子的好事,如果事成的话,那么刘备不选关羽的女儿,就必定会选张飞的长女做太子妃。
按照这样推演,将来刘备故去,张飞的女儿便将成为皇后,而若自己的儿子能娶了皇后的妹妹,那自己就等于跟刘氏皇族搭上了关系,有了这一层的关系,那么自己的地位无论如何都将无人能撼动。
方绍想跟刘氏皇族搭上关系,张飞又何尝不是,他当然也想将长女嫁与太子,将来自己也好弄个国丈当当。其实,他与关羽暗中已经形成了竞争的关系,只是张飞并未表现得如关羽那般迫切和明显而已。
如果方绍是打他长女的主意的话,张飞当然会不答应,可是现下方绍却意外的看中了她那仅仅不到四岁的**,张飞意外之余,自然就有点动心了。
朝廷重臣之间,互相联姻,彼此间结成利益的共同体,官官相护,历代都是如此,以方绍这般地位,以及他在荆州集团中的影响力,还有与丞相诸葛亮间的姻亲关系,如果能与之拉上一层关戚的关系,张飞自然是巴不得呢。
“能与中正你结成姻亲,我老张当然是求之不得,只是你我的子女都尚且年幼,是不是有点早了。”听张飞这口气,似乎是很愿意的,不过还有顾忌着女儿年龄的问题。
方绍摆手笑道:“这又有什么关系,咱们先可以给孩子们定下娃娃亲嘛,然后可以有意识的让他们多在一块相处,从小就培养感情,将来长大了再成亲,一辈子必是恩恩爱爱,这多好。”
古人指腹为婚都有,孩童时代定下亲事也是常有之,张飞思索了片刻,便是欣然应诺,却又道:“不过我知道中正你有两位公子,但不知你打算为哪一位公子与我这宝贝女儿定亲呢?”
方绍慷慨道:“我那两个小子同年龄,翼德将军挑中哪个就哪个吧。”
张飞琢磨了一会,便道:“既是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我就挑你家那位二公子了。”
张飞也聪明得紧呢,知道二公子方悠乃是诸葛蓉所生,将来多半会以嫡子的身份继承方绍的爵位,而且这方悠的母亲又是诸葛丞相的妹妹,多了这一层关系,张飞自然会选方悠。
张飞定下了亲事,方绍自是欣喜不已,一口气连饮三杯,兴奋的叫道:“来呀,速将邓士载叫来,今天我与车骑将军高兴,正好给曹真那厮送上一份见面礼,一块高兴高兴。”
第三百四十六章敌人也不是铁板一块
第三百四十六章敌人也不是铁板一块
今儿过节,休息下,两章合起来发了。
方绍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张飞奇道:“中正,你这话我就听不懂了。”
方绍嘿嘿一笑,“翼德将军稍安勿躁,且看我写出来你就明白了。”
于是,方绍叫人又取来笔墨,笔走如风,转眼间书成一文,交与张飞,“我这字自比不上翼德将军精妙,翼德将军可莫要见笑啊。”
张飞将那书捧在手里细看一番,先前脸上还是一副的困惑,但看着看着,便是面露坏笑,“中正啊,你这一招可真够损的啊。”
方绍略有得意,“曹丕那厮聪明,未必就会中计,不过,这一道书文,也足能搅得曹真恼火不已,总之就是不能让他过得舒服就是了。”
方绍话音刚落,邓艾已奉命而至,方绍遂将那道文书交给邓艾,吩咐道:“你速去将我这道书抄写几百份,再拨你三千人马,今夜将抄好的文书,尽数给我射入函谷关中。”
邓艾的反应可比张飞快多了,只粗粗扫了几眼,脸上便露顿悟之色,欣然领命而去。
当天夜里,邓艾带着他的三千兵马,还有几百份抄写好的文书,悄悄的离了汉营,径奔函谷关而去。
曹真的守御之策做得还是很妥当的,对汉军的一举一动都做着严密的监视,当邓艾的兵马开出汉营后不到五里,函谷关上的曹真就收到了斥候的探报。在他看来,汉军很可能是想玩夜中劫营的把戏,于是他便令关城及南北大营守军和衣而睡,准备随时应对汉军的袭营。
一个时辰之后,邓艾和他的人马抵达了魏军的防线,但是,出乎曹真意料的是,汉军并没有向他发起攻击,而是在射了一番箭弩之后,便迅速的撤离。
曹真旋即明白,这一波汉军可能仅是一波搔扰的小分队,而当他想派军出关扫荡了这队搔扰的汉军时,探马回报,敌军已经在十里之外了。
虚惊一场,曹真也算松了口气,正当他准备卸甲休息时,关外南北营急匆匆的送来十几份文书,声称都是当夜的进攻中,汉军裹在箭上射进来的,所有的内容都一模一样。
曹真将那文书拿来一看,才看不到几行,整个脸便刷的一下变得铁青。
原来,这的内容,统统都是针对他曹真的,说他曹真是假子,是贱种,虽然姓曹,但却心怀本家,对曹丕称帝素来不满,意图谋反等等诸如此类“陷害”曹真之词。
方绍这是在用反间计呢。
这曹真之父本为秦邵,是为曹操部下,当年袁术部曲在豫州与曹操交战,一次曹操外出侦察,遭遇袁术手下追杀,当时秦邵便铤身而出,冒充曹真,袁术手下便蜂拥追杀,结果使曹操趁机逃脱。后来曹操感秦邵之德,便收曹真为养子,并变易其姓。
理论上,曹真作为曹操的养子,自曹操称帝后,便与其亲生儿子一样,俱备有皇室血统,理应一同被封王。但曹操却给几十个嫡庶之子统统封了王,曹真却仅仅是个侯爵,这种区别对待,显然只把曹真当作曹氏宗族的一员将领,而非具有皇族血统的儿子。
方绍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写了这么一篇离间的文书,把曹真大大的描黑了一把。
“混账,写这东西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