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助理 >

第206章

三国之卧龙助理-第206章

小说: 三国之卧龙助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小子是想故意找借口想赖着不走么?,

黄权困惑更生,遂皱眉道:(,叛乱既已扑灭,区区几个漏网之鱼何足惧哉,有本将就足够了,你还是依诏速速退回河北吧,前线正需要你的兵马。”

话音未落,忽然一骑飞奔而至,叫道:

“左将军,城北突然起火,似乎又有叛贼作乱

一语未罢,又一骑飞奔前来,同样惊叫道:6,城西起火,反贼叫嚣着要攻打行宫。”

同一时间,两处同时生乱,不由得令黄权吃了一惊。

这时,马缓却暗自有些得意,忙道:6,左将军,看来反贼的势力尚众,我们不能小觑呀,先不多说,我们速速发兵平叛去吧。”

马缓也不多跟黄权说,转身即回阵中,张罗着调动兵马赶赴叛乱的现场。

黄权无奈,只得暂时放下支走马缓的想法,率军匆匆而去。

城头上,遥望着黄权和他的几千兵马退去,马缓暗松了一口气,遂向左右道:(,速去传令给后队大军,令他们加快行军,明早之务必赶到晋阳。”

2011…09…0623:39回复

依然如雪BUG

2楼

原来,晋阳城中所发生的一切,旨是马缓所策划的“阴谋“而已。

既是在没有(,诏命”的情况下,擅自率军回晋阳,那就必须要一个合理的充分的理由。

所以,当日马缓密派心腹潜入晋阳,入夜之时四处呐喊放火,制造出一副叛乱四起的假象。而借着平叛为名,马缓便可堂而皇之的赶赴晋阳。

为了以迅雷之势进入晋阳,马缓令两万步军随后而行,自己则亲率千余骑兵星夜赶赴,在东门偏向于荆州集团的守将配合下,顺利的进入晋阳,并占据了东门这个立足点。尽管马缓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暂时“赖“在晋阳不走,但很显然,通过黄权今天的表现来看,此人对自己的举动多半已有了怀疑,而晋阳城中尚有兵四五千,倘若在这个时候,黄权等人突然撕破脸皮,发兵强攻,自己这一千人马可未必抵挡得住。

到时候,一旦被逐出城外,那黄权等辈就可以凭借着晋阳城据守,直到马超率领着征幽军团赶到,那个时候,秦益集团手中有兵又有皇帝,即使方绍率大军赶到也将无济于事。

却说黄权没有支走马缓,而当他率军赶赴叛乱砚场时,又是没抓到半个叛贼的影子,这时,黄权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连串“所谓”

的叛乱事件,很有可能跟马缓的突然到来有关联。

想到此节,黄权便急着入宫去见吴懿,相见之后,将马缓的忽至,以及自己的担忧尽数道来。

吴懿听罢,神色亦是警觉起来,(,马缓乃方中正和诸葛孔明的亲信,此人率兵忽至,多半是奉了方中正的命令,看来他已经有所怀疑了。”

黄权神色一变,急道:“即是如此,那就让我率军将马缓逐出城外,咱们据城而守,就算那方绍率前线之军杀来又能如何,只要我们等到孟起的兵马到了,则大事可成矣。“吴懿陷入了沉思之中,脑子飞转,权衡着各方利害,半晌之后,说道:“若是此时与其撕破脸皮,便正好给了他尽起两万兵马攻打我们的借口,这个时候还不是翻脸的时候呀。”

黄权皱眉道:“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吴懿道:“陛下在我们这里,量那马缓也不敢轻举妄动,我琢磨着他忽至晋阳,无非是想挨到方中正回军。咱们这就给井陛的孟子度发一封密信,若是方中正率军西师,则令他把守关城,不放其入关。待到孟起大军到后,马缓若是归顺则罢,不然再击破也是易如反掌。”

“嗯,如此也算稳妥,孟子度乃孝直至交,有其把守井陛,料想纵是那方中正也无可奈何。”

黄权赞同吴懿的计划,当夜,一道密书便由晋阳而出,直奔并州东边雄关井经。

当晋阳风云变换之时,方绍已率领着大军北归。

由于担心最后要与马超的兵马起冲突,方绍决定将前线的七八万大军尽数带往晋阳,考虑到撤军之后,北部冀州就只余下黄忠所部五万兵马,而以五万兵马守御如此宽阔的地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方绍只能将防线收缩至北部幽冀的边境地带,将之前攻取的几个冀州之郡放弃。

不过,在此之前,方绍已下令将弃郡所在的二十多万百姓尽数北迁,留给魏国的也只不过是人去楼空的空城而已。

在吴懿的密集送抵井陲的第二天,方绍的大军也开到离升陲三十余里之地。

此时,魏延、王平、姜维、邓艾、王潜、关兴等皆聚于方绍帐中,一帮荆州集团的将领们共商如何过井陲之事。

6,听闻这位孟子度乃法孝直司马的故交,当年迎陛下入蜀的事件中,便有此人参与在内。此人既是关陇士人的核心之一,想必不会轻易放我们过关,大司马,依我之见,咱们也不用多想,不如突袭升陛,趁其不备拿下此关再说。”

姜维提了一个比较激进的计划,不过,方绍却不太赞成。

方绍将目光转向了魏延,笑道:“文长,你以为如何呢?”

魏延沉默了半晌,不紧不慢道:(,井陲雄关,强攻一时片刻未必能下。我倒以为,不妨先礼后兵,可先向子度写一封信,陈明利害,让他开关放我们入内,若其不从的话,再强攻不迟。”

姜维反对道:“孟子度乃关陇士人中的核人心物,到了这般地步,他如何会放我们入关呢。”

魏延抚须而笑,一脸的自信:“我与孟子度曾在东三郡共事多年,此人的性情我最了解。这个人说好听点就是识时务者,说不好听点就是轻于去就,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今天是关陇士人的核心成员,明天就可以成为他们的死敌。”

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六章贪婪T



第三百九十七章最后通碟

如果老把你挡在这里,吴懿他们大事成功了,老照样居功至伟,可以堂而皇之的以秦益集团头脑之一的身份当上大司马。

而若是帮了你方绍,就等于背叛了秦益集团,至于你许下的那个什么右大司马的好处,到时候能不能给予还要看你的脸色。

如此算来的话,投向你的话似乎还划不来啊。

孟达眼珠转来转去,神色亦是一会一个变,邓芝自然猜得出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下官在想,晋阳发生的那些事,未必是所有人都赞成的吧,孟将军也该有自己的主见才是,何必事事都任别人摆布,倘若事有不济,岂非自己受到牵连。”

邓芝的意思是,尽管吴懿黄权等是秦益士人的领导层人物,但如今法正已亡,秦益士人集团其实已然分裂,吴黄二人的所作所为,并不能代表所有秦益士人的心意与利益,他孟达的转向,同样也并不代表着他就背叛了秦益士人。

邓芝的话打动了孟达,其实就他个人而论,对于吴黄二人的所为,打心眼里还是有一层不满的。

因为这样大的事情,吴黄二人竟然根本没有与自己商量就擅自做主,事后演变到这般局面时,仍没有及时的听取自己的意见与主张,而单只是修书一封,以一种命令式的语气命自己守住井陉关,不放方绍等入关,俨然自己只是秦益士人中的一个小角色而已,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只需听凭他们的决断行事就行了。

如果是换作法正这样指使自己也就罢了,但换成吴黄二人,孟达心里就有着不服之心。

“晋阳那二人,原本就是刘璋的旧部,是为益州士人,当年孟将军与法司马共迎陛下入蜀之时,那二人一直都持反对态度。而陛下入蜀之后,那二人见木已成舟,为了本身的利益,方才假意的孟将军等站在一起。孟将军想想看,如果身为益州士人的他们得了势之后,真的会诚心诚意的与孟将军分享这胜利的果实吗?”

邓芝见孟达表情有所变化,便知他心里边已经在徘徊,于是便不失时机的继续挑拨他与黄吴二人的关系。

抛开立场,凭心而论,邓芝所言之词倒并不是没有道理。

孟达思了片刻,忽然间呵呵一笑:“伯苗所说的这些,我都听不太懂啊,我只知道如今陛下身在晋阳,对那二人是言听计从,如今晋阳已俨然成了大汉国的中纽,何况,马孟起将军已在从幽州到晋阳的路上,一旦他的大军抵达晋阳,嘿嘿,大局已定啊。”

“哈哈”邓芝忽然也大笑起来,笑得比孟达还要高吭,笑声中还带有几分讽意。

孟达的脸色微微一沉,不悦道:“不知伯苗你有什么好笑的,难道我说得不是事实吗?”

邓芝敛容道:“下官只是觉得,孟将军现下谈大局已定,是不是为时尚早了吧。”

孟达一怔:“此话怎讲?”

邓芝抚须得意道:“晋阳的局势,其实早就有方司马的掌握之中,孟将军不要忘了,马幼常的两万兵马已在井陉以西,孟将军难道以为,方司马安排下的这颗棋会无所作为吗?”

邓芝之词陡然间提醒了孟达,如今在晋阳,黄吴二人手中所掌握的兵马不过四千,可以说,马谡的两万兵马,在整个并州都将是一支拥有着绝对优势的兵马,如果马谡有所行动的话,黄吴二人以四千兵马究竟能否应对得了,还确是一个未知数。

孟达心中的天平,这个时候越发的开始倾斜了,心中暗暗抱怨:“这个黄权和吴懿果然是平庸之辈,做事这般不细心,如果早些与我商议的话,我必不会放马谡的兵马过境,现下可好,看来局面有些棘手啊!”

几番叫苦之后,孟达忽然想起什么,神态又变得自若起来,微微笑道:“诚然方司马算计深远,不过,我也反问一句,就算那个马幼常手握两万兵马,可是他敢擅自用强吗?莫非他就不怕背上一个谋逆的罪名吗?”

孟达的心思还是很细的,要知道,尽管刘备极有可能对吴黄二人是言听计从,但究竟是被迫挟从,还是因其身患重病,在神智不清的情况下被那二人忽。

但无论是哪一条原因,如果马谡擅自发兵攻打吴黄二人,那便有可能危及天的安危,若是稍有个差池,不但马谡要背负罪名,就连本来是占有大义的荆州集团,也要失去义理所在。

毕竟,无论你有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伤及天才是罪不容诛的头等大罪。

狡猾的孟达让邓芝很蛋疼,他故作自信的又哈哈大笑了一番,方才道:“马幼常已得方司马的密令,自然有临机处置的妙策,孟将军不必为他担心。现下孟将军该担心的是自己才对,如今大司马亲率十余万精兵,就在关外不远,如果孟将军执意不肯放这十万精兵过关的话,恐怕这些归乡心切的将士可不会轻易就范。”

邓芝这是开始赤果果的武力威胁了,几句话令孟达脸色刷的一变,很显然,对孟达这种人而言,武力逼迫反而会更有效果一些。

孟达脑一转,赶紧打了个哈哈,一脸苦逼相的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岂能旦昔之间就做决定的,还望能给几天思考的时间。”

邓芝马上问道:“不知孟将军要思考多久?”

孟达顿了一顿,伸出了手掌:“用不了多久,五天足矣。”

邓芝冷笑一声:“五天太多了,方司马临行前有吩咐,如果孟将军要思考,最多只能缓两天,两天之后若是孟将军还没有想通,那就只好各安天命了。”

邓芝很冷酷的下了最后通碟,一副无可更改的样。

面对着邓芝的有些倨傲的态度,孟达却只能当作视而不见,叹道:“好吧,两天就两天。”

却说邓芝在完成了说客的任务之后,当晚便回到大营。

在将孟达的两日之期说了之后,众将多认为孟达这是在故意拖延,认为不该听信其言,立刻对井陉关展开强攻。

“孟达之兵虽只数千,但井陉关易守难攻,想在短时间内破关不是易事。而今晋阳的形势瞬息万变,我军的粮草也支撑不了多久,只怕我们是拖不起呀。”

忧心忡忡的是王濬,但他倒不是不赞成攻打井陉,只是对于短时间内攻下其关没有信心。

这时,邓芝却道:“依下官之见,孟达之所以要两日之期,就是想再打探一下晋阳的局势,他对马幼常一军看来是十分的忌惮,我们倒不妨等他两日,让他彻底的死心也好。”

方绍当初之所以选中马谡,令其率军回往并州,就是出于对马谡临机决断能力的信任,如今晋阳生变,以他的那份谋略,应该不会让自己失望吧。

深思半晌,方绍遂道:“好吧,那我们就再等两天。不过这两天也不能让孟达安生,传令给各军,逼城下寨,各军营造出一副准备大举攻关的阵势,作为对孟达的震慑。”

在送走邓芝的当晚,孟达便急派人赶往晋阳,试图打探到马谡军最近的消息,以此来做为他该倒向哪一派的根据。

两天的时间转眼即过,在这两天里孟达过得非常的不踏实。

城外的方绍军团逼城下寨,准备着大举攻城,方绍甚至还将一百多门神威炮架到了关城门口来耀武扬威,关城中的守军是人心惶惶。

两天之后,探马归来,带回来了一个令孟达震惊不已的消息。

按照孟达所想,如果说马谡只将兵马进驻晋阳,却一直都按兵不动,那就证明他怀有顾虑,不敢擅自用强,这样的话,吴黄二人成功的机率就大大增加,那自己就死守关城,不令方绍军团入关。

如果马谡对黄吴发动进攻的话,那就视战局的情况而定,若是马谡占有上风,则果断倒向城外方绍,若是马谡久攻内城不下,便坚守井陉,以待马超的幽州兵团赶到。

不过,马谡的举动,恰恰出乎了孟达的两种考虑。

占据东门的马谡前没有将全部兵马开到晋阳,他投入到晋阳的兵力只有一万,另外一万人马,却被他派往并州北部,于前日占据了雁门关。

雁门关乃晋阳北部的锁钥,是晋北通往晋中的必经之路,其关之险要,远胜于井陉。马超军团此时已抵达晋北的中山国,若想经由雁门郡南下晋阳,就必须经过雁门郡。

马谡抢先一步占据此郡,这就意味着马超南下的路线被阻。纵使马超之强,想以五万兵马攻破一万兵镇守的雁门雄关,这个难度远远要高于方绍军团攻破井陉。

在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之后,孟达不得不承认,方绍的谋略就算是黄吴二人加起来也远远不及,自己若还顽固不化,无异于飞蛾扑火。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啊”

第三百九十八章反戈一击

第三百九十八章反戈一击

黎明时分,井陉关城mén大开,孟达下关出城,望着城外大营而来,身边却只带着三五个随从。

此时,大营营mén亦是大开,方绍则在几百名甲士,以亦诸将的环护下,亦由大营而出,前往迎接孟达。

出营未及百步便瞧见了孟达的身影,几骑飞奔而来,转眼已至近前。

孟达见着方绍,赶紧滚鞍下马,几步奔上前来,拱手施礼:“达见过方大司马。”

此时的方绍也早下马相迎,忙是将屈身的孟达扶起,笑呵呵道:“子度,许久不见,你可是风采依旧啊。”

方绍这和善的态度让孟达心中愈安,便也笑道:“方司马取笑了,这些年老得很快,哪里还有什么风采。”

二人磨磨叽叽的说了一通无聊的家常话,仿佛是两个许久未见的朋友,至于之前明枪暗枪的那回事,好似从未发生过一样。

方绍携着孟达一齐入关,魏延等诸将则率军入城,各按计划接手井陉关的防务。很显然孟达是报着一颗合作的诚心,这接手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枝节。

关城议事大厅中,落坐已毕,方绍才将一路的扯淡话题渐渐转入正道。

“子度,我与晋阳的通信断了多时,你可知现下那里的情况如何了?”

虽有井陉关想隔,但关城西东的联络,尚有不少山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