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时行 >

第9章

宋时行-第9章

小说: 宋时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赁屋,也能养活自己,不用我再担心……二哥,这个忙,你要帮我。”

周良和石三,都呆愣住了!

两人相视,片刻后从对方的眼里,都看出了一丝可惜之色。

小乙果是一个情种……

石三朝着周良点点头,那意思是说,先答应他再说。

“好,我答应你!”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嘿嘿……这包子味道不错,嫂嫂,再来二十个。”

玉尹似乎是放下了心事,可在石三和周良眼中,却透着一份凝重。

“对了,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哦,去相国寺。”

“相国寺?”

“是啊,你忘记了?今天可是相国寺万姓交易的日子。晚上还会有集会,听说请来了封宜奴小唱,我等自然要去看看,顺便凑个热闹。”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

也就是说,差不多六天会开放一次。

在开放日,百姓可以在寺内自由交易。到了晚上,还会有各类娱乐节目观看。

封宜奴是开封府有名的伎女。

主意,是伎女,不是妓女。这两者间,有很大的差别,大体上类似于后世歌星的性质。伎女,是指有技艺,以歌舞为业的女子。只是在后世,往往将伎女和妓女,混淆一起。这封宜奴,以小唱而闻名,歌喉清亮,极为动人。

故而也有人称她为上厅行首。

事实上,在宣和年间,最有名的伎女,是李师师。

不过而今李师师已渐渐淡出,所以才有了封宜奴、徐婆惜,孙三四这些名角的出现。

对于周良石三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封宜奴犹如他们的梦中情人。

只是平日里,他们没有那个资本去听唱,所以趁着今天的集会,想要过一把瘾。

“同去,同去!”

玉尹对这大相国寺的集会,颇为好奇。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府的中心,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也就是公元555年,一个极为好记的年份。原名建国寺,后在唐代延和七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于是便赐名为‘大相国寺’。

到了宋代,相国寺甚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

其治下,占地五百余亩,辖64个禅院和律院,样僧多达千人之数。后世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其中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便是发生在相国寺的辖地之内。不过而今,那处菜园子已经荒废不少。

周良看着玉尹那醉态可掬的模样,有心拒绝,却不知如何开口。

还是石三说道:“小乙哥,你去可以,但可不能在里面惹事。

封行首前来献艺,有不少大人物会来捧场。如果你搅了场面,到时候就算我和二哥保你,也是保不住。你先应了,我们就带你过去。”

“哈!”

玉尹笑了。

那红扑扑的脸上,满是醉意。

他眯着眼,含糊不清道:“我又不是惹事生非的人,干嘛要搅场面呢?”

你不是惹是生非的人?

你这几年,惹得事情,还少吗!

石三知道,难甩开玉尹。

而且,玉尹又和燕奴吵了架,估计一时半会儿的,未必会愿意回去。放任他继续在这脚店里喝酒?弄不好还真就会惹出来麻烦。要事他和周良看着他,至少也能有个照应。免得被人杀了,都不晓得状况。

朝着周良点点头,石三扶着玉尹说:“好吧,那我们带你过去。

记住,不许再吃酒,也不许惹事。否则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保不住我。”

玉尹傻傻的笑了,还打了个酒嗝,让周良二人,顿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卷一宣和六年第七章大相国寺(下)求推荐,求收藏!

更新时间:2012710:22:20本章字数:5826

石三知道,难甩开玉尹。

而且,玉尹又和燕奴吵了架,估计一时半会儿的,未必会愿意回去。放任他继续在这脚店里喝酒?弄不好还真就会惹出来麻烦。要事他和周良看着他,至少也能有个照应。免得被人杀了,都不晓得状况。

朝着周良点点头,石三扶着玉尹说:“好吧,那我们带你过去。

记住,不许再吃酒,也不许惹事。否则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保不住我。”

玉尹傻傻的笑了,还打了个酒嗝,让周良二人,顿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三人在脚店里吃饱了肚子,付了帐,便慢悠悠走出脚店。

穿过汴河大街,直奔大相国寺而去。

远远的,就见相国寺外,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看上去景色极为壮观。

想来不少人,都是冲着封宜奴前来。

沿途不时看到有车马行进,伴随着一阵阵的呼喝声,此起彼伏,喧闹不已。

玉尹果然如他所言,没有惹事。

非常听话的跟在周良和石三的身边,走进了相国寺。

这相国寺,太大了!

不过,也太拥挤了……

给人感觉,开封府百万人口,有一半都聚集在这相国寺里。人挨人,人挤人,热闹非凡。周良和石三好不容易从人群中挤出来,却出了一身的臭汗。

“二哥,封行首是在哪里献技?”

“我听说,好像是八角琉璃殿……”

周良一拍额头,忍不住道:“这还要往里走,少不得又要费些力气……

小乙哥,干脆你在前面开路!

小乙哥?小乙哥?”

周良和石三突然发现,不见了玉尹的踪迹。

左右看去,全都是人,惟独看不到玉尹……坏了,刚才光顾着往外挤,却没有在意玉尹的状况。如果换在平时,两人倒也未必会担心。凭玉尹那一手好扑,绝对不可能有事。问题在于,这厮现在吃多了酒。

万一惹出祸事,该如何是好?

“三哥,怎么办?”

“我怎么知道!”

石三也有点懵了,左顾右盼,寻找玉尹的身影。可人山人海,又如何能找到玉尹。

“要不,找燕奴过来?”

“嗯?”

“万一小乙哥发了狂性,你我可都拦不住。

我估计,也只有燕奴能让他老实下来……这样,我在这里继续找他,你赶快回去,带燕奴过来。咱们都别闲着,要尽快找到他才是。”

周良眼一翻,“为何不是你去找燕奴,我留下来找小乙?”

石三没有周良那么多的心思,听他这么一说,立刻点头道:“也好,那我去找燕奴,你在这里找小乙。找到他后,可别再丢了,就在东边的亭子里汇合。”

“好!”

等石三走了,周良又苦了脸。

一个吃多了酒的玉小乙,那可是相当可怕啊!

他有点后悔,应该让石三留下来。可又一想,万一封宜奴出现,岂不是要平白错过?算了,还是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找到小乙再说。

小风一吹,玉尹的酒劲儿上涌。

随着人流进入相国寺,他也没有留意到,与周良石三两人走散了……

等他发现时,已来到了一座大殿前。

这大殿,名为罗汉殿,又俗称八角琉璃殿。大殿中,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在大殿前,有一个极为空旷的广场,不过此时,却不见人踪。

广场下,人潮汹涌。

这罗汉殿广场,竟成了一处舞台。

待一会儿,会有上厅行首封宜奴,在广场上小唱歌舞。而此时,封宜奴还不见踪影。所以广场四周,热闹非凡。有卖艺的,有杂耍的,吸引了不少游客。而在广场台阶下,还有许多手持各色乐器的乐师。

这些乐师,大都是民间艺人,上不得台面。

而今聚集在广场下,演奏乐器,赚些辛苦钱,同时也是想碰碰运气。

比如说封宜奴的乐队,万一出了缺,他们也可以临时顶上。

若是能为封宜奴看重,为她演奏一曲,就算不能出人头地,以后也可以作为一个资本。一说,我为东京上厅行首封宜奴伴奏过,那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哪怕普通演奏,也能多赚些钱来,岂不更好。

以前可是有过这种先例。

当时的东京上厅行首李师师在白矾楼小唱,临时出了缺。于是便找了一个普通的乐师顶替,哪知道那乐师因此,鱼跃龙门,身价倍增。

有了这个先例,自然让许多人,生出无限遐想。

玉尹倒不急着找人,而是漫无目的的在广场四周溜达。或是驻足观看杂耍,或是聆听乐师演奏。那乐器五花八门,有一些在后世,已经失传,玉尹也仅仅是听说过名字,却未见过真人演奏。而今,算是开了眼。

心中的抑郁,似乎舒缓许多。

耳闻乐声此起彼伏,让他仿佛回到了前世幼年时,随父亲到处拜访名家的场景。

父亲常说:恨不能重生于宋。

玉尹也说过:若能回到古代,定为一大幸事。

而今,他真的回到了古代,而且重生于宋。不管两年后,开封府会遭受怎样的战火肆虐,可是在这一刻,他完成了他和父亲两代人的梦想。

酒劲儿渐渐缓解过来,玉尹兴致勃勃,四下观察。

忽然,他停下了脚步。

却见在广场一侧的台阶下,一位布衣老者,正在手拉二胡,颇为惬意。

在宋代,二胡名为嵇琴。

早在唐代时,二胡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名为胡琴,又叫做奚琴,是流行于北方的民间乐器。在大多数场合下,这种乐器不登大雅之堂。可是因其音色低沉,适合演奏悲呛的情感,也能奏出气势恢宏的场面,所以在北方民间,颇受欢迎。而到了宋代以后,二胡又改名嵇琴。此时的二胡,已经开始渐渐走入宫廷,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喜爱。

沈括的《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年间,曾有教坊伶人名徐衍,于宫宴之上演奏嵇琴。哪知道才开始饮酒,弓弦就断了一根。这徐衍也的确是个嵇琴大家,居然只凭着一根弦,便将一首乐曲演奏完毕。

这若是没有极高的技巧,根本无法做到。

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嵇琴上宫宴,也代表着它的地位,不断提高。

老者的技艺,并不算高明。

一曲奏毕,并未得到太多人的关注。但玉尹觉得,这老人更多是自娱自乐,根本就不在意是否有人关注他的演奏。而令玉尹为之感兴趣的,还是老人所使用的那只二胡。感觉着,与后世二胡,已极为相近。

只是,一些后世二胡演奏的技巧,在宋代还未出现。

这也就不免令老人的演奏,显得有些呆板,失去了不少声色……

犹豫了一下,玉尹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走上前去。

“老人家,小底可否一观此琴?“

小底,是开封方言,大致就是‘小子’的意思。这是一种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对话的俗语,也是一种尊敬的表现。

老人抹去额头碎汗,笑呵呵道:“怎地,官人也好嵇琴?拿去看就是。”

玉尹连忙道谢,从老人手中,接过嵇琴。

这只嵇琴,绝对是一只好琴。琴筒用上等乌木所制,呈六角形形状。琴皮为蟒皮所制,能令发音沉厚圆润,性能稳定。最让玉尹好奇的,莫过于琴弦。这只二胡的琴弦,比他记忆中大多数琴弦要粗,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弓子使用上等紫竹所制,而弓毛却是用最适合的白马毛鞣制而成。

做工精细,显示出非凡的手艺。

这种纯手工所制的嵇琴,在后世可不多见。

“看官人这架势,也是个好琴之人。

何不在这里奏上一曲,说不得能使人心情舒畅。小老儿就是这样,每当烦闷,就走一曲,而后心情大好……呵呵,小官人要不,试一试?”

试一试?

玉尹怦然心动。

他想了想,便在老人身边坐下。

把眼睛闭上,玉尹努力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回想前世今生的种种遭遇,忽然间一首二胡曲,在脑海中浮现,却恰好应了他此刻心情。

许是久未操琴,亦或者是嵇琴和二胡的差异。

玉尹先奏了一个时下流行的小调,熟悉了一下这只二胡的性能。

而后,他又把二胡的弦调调整一番,平心静气,半晌后弓子轻颤,嵇琴发出一声深沉而痛苦的叹息……

感谢青春难以割舍,湊圬寄艓坶洌簧衩拧橛120623220510376,破晓更新;个就和和就和可可就就;莫∝名;非富非贵;龙混佛;lixinjue;乌鸦多多,星空的物语;伊红美兰de,仰天大笑300声;曹贼该隐;炯迥然;风驰云卷等书友慷慨打赏,不胜感激!

卷一宣和六年第八章二泉映月(上)

更新时间:2012710:22:20本章字数:4763

一周之始,正式冲榜!

召唤推荐票和点击收藏!!!!!!!!!!!!!

八角琉璃殿一侧,人山人海。

一棵需四人才能合抱的古槐树下,人挨着人,人挤着人,里三层外三层,喧嚣热闹。

“浑纯!浑纯……”

人们近乎癫狂的呼喊,似乎已经把身外事,都抛在脑后。

一张案子后,站着一个男子,满头大汗。脸色苍白,眼角不停的抽出,双手握成了拳头,甚至连汗水湿透了衣衫,都没有任何感觉。

“幕前,幕前啊!”

在案子上,摆着一个陶罐。

五枚宣和通宝,正在陶罐里转动。

而在案子的另一边,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文弱的男子。看年纪,约在三旬靠上,身着青色长衫,足蹬白底黑靴。手里执一把折扇,紧紧握在手里。看得出,他也非常紧张,指关节发白,身子更轻轻颤抖。

“浑纯,浑纯……”

声音,极为动听。

在他身后,两个家丁打扮的男子,也是万分紧张。

陶罐里的宣和通宝,渐渐有了分晓。四枚翻到后做纯,一枚仍在打旋儿。

这是一个赌档。

不过在宋代,更多人把这种赌博,称之为关扑。

宋人极爱赌博,将之称作‘关扑’。有史料记载,曾有一人,花费万文却连一个柑子都买不来。不过,那已经是南宋时的事情。据说一个名叫李生的宣教,因仰慕一个老板娘,故而每日都在那店铺门外守候。

店铺门上,垂着门帘,所以只能看到一双动人美足。

这一日,李生闲来无事,于是拉住一个卖柑子的货郎,就问道:“这柑子可要博的?”

搏,便是关扑的另一种说法。

那货郎回答说:“小底正要搏两文钱使,官人作成则个?”

就是说,我是打算找人扑,你是不是要和我扑呢?

于是两人就在那店铺门前扑起来。奈何这李生一边扑,一边挂念着店铺里的老板娘,扑了两三个时辰,居然输给那货郎万文钱,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去。

虽然说的是南宋典故,可从某一方面,也体现出北宋时期,关扑盛行。

甚至在北宋时,官府不得不明文禁止。

不过在私下里,关扑依旧流行于坊间,官府也无可奈何。

此刻在大相国寺里的赌博,是一种极为简单的赌博方式。一个陶罐,五枚宣和通宝,就能搏起。按照关扑的规矩,宣和通宝正面曰字,又名幕前;背面曰纯。若五枚铜钱都是纯,又称之为浑纯。文士和那汉子,已作成了十把,但输多赢少。最后,文士竟以浑纯相搏,若是赢了,那汉子就要输给文士万文以上。当然,文士也搏了千文。

四枚皆黑,也就是说,都是背面。

只要第五枚宣和通宝也是背面,那汉子恐怕就要倾家荡产。

不管是文士,还是汉子,都万分紧张。文士不住的呼喊‘浑纯’,而汉子则顿足捶胸,高呼‘幕前’。可是那枚宣和通宝,却是极为调皮,滴溜溜的一个劲儿打转,就是不倒下。也让两人额头见汗,紧张无比。

“字啊!”

汉子大叫,脸涨得通红。

那枚宣和通宝,终于停止了转动,翻到在陶罐里,却真的如那汉子嘶吼的结果,是个字。

文士一跺脚,大叫道:“该死,怎是个字?”

汉子则浑身是汗,陪着笑说:“官人承让了……不如再作一回?”

文士抹了抹钱袋子,却空空如也。

“赵六,可有闲钱,借自家些使使?”

那赵六闻听,不禁苦笑:“夫……官人,小底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