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尼玛,不要说那一篇篇从脑子里蹦出来的千古诗词,就是云体你创造一种字体出来试试?这样的妖孽老师,谁不喜欢啊。
“先生,我有一些疑问。”一位看上去长相不俗的青年应声站了起来。
不对,此子以前应该没见过,至少上一次的课他没来。
尽管赵云也不认为自己的记忆力超群,就像封神演义与老子化胡经和原版都只是主线差不多一致,他还做不到能一字不差。
但是,见过的人有一点印象,此子在心目中,肯定是从没见过的。
赵云稍微打量了一番,只见他身上所有的穿着只能体现一个字:旧。
不管是头上的文士巾还是身上的青衫,都洗得发白,衣服上很明显的布丁,显然不是熟练的手缝制的,大概是他自己缝补。
他的穿着,与周围那些崭新衣服的学子显得格格不入。
可是他的相貌,有点儿前世杨洋的影子,却更加轮廓分明,犹如刀削一般。
“你是?”赵云心里有一丝不喜,不管谁提问,首先要报一下姓名才对。
贫穷不是罪,前世的自己刚进大学的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不也挺过来了吗?
一个人的礼貌,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请先生恕罪,”那学子苦笑道:“学生秦彩虹,家境贫寒,从没上过一天课。现在赵氏帮工,才看了先生书写的《封神演义》、《老子化胡经》,蒙掌柜开恩,让学生来听课。”
他的话说完,不少学子们特别是挨他坐着的,有意无意挪动了下位置,以示撇清关系。
一个比较女性化的名字,让赵云颇为动容,如同褚卫东、高月生一般,这样的名字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为师在《师说》里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赵云的声音不大,整个教室的学子们还是能听清。
“不管你的出身如何,正如为师的《爱莲说》中提到:出淤泥而不染,身处贫寒仍不忘学习,无论如何,你这学生为师认下了。”
“你有何难题,为师当为你解惑。若为师也解决不了,我们可以一起探讨。”
下面的学子们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特别是刚才想撇清关系的更是惭愧不已,连先生都夸奖的人物,岂是我等能轻慢的?
心情最复杂的,当属褚卫东与高月生,他们平时都以子龙先生的学生自居,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正式的说法,这小子一来就获得了肯定。
“谢先生,”秦彩虹眼里掠过一丝亮光,仍旧不亢不卑:“学生发现,先生的图上有不少地方,画了粗细不等的线条,不知这意味着何物?”
“且在线条周围,都会出现一些部族或者国家的名称,学生刚才沉思良久,仍不得解。”
“大善!”赵云轻轻抚掌:“线条所在,既是河流,如我大汉的江水、河水。”
“上古先贤们,刚开始与野兽搏斗,取得了最初的生存权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种植。”
“雨露滋润禾苗壮,有水流的地方,才能种庄稼,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故在河流的周围,才会出现国家。”
“而在身毒,亦有一条河流,名为恒河,发源于唐旄羌,是身毒最主要的河流。”
“身毒,是否先生所著《封神演义》中西方教,也就是《老子化胡经》里佛教所在地?”秦彩虹眉毛一扬,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正是!”赵云给佛教挖了个坑:“身毒之地,天气酷热,故和尚们剃了光头,或许说是抛弃烦恼丝,何尝不是因为热?”
“先生,”褚卫东自认为是他的第一个学生,当然不会放弃提问:“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和尚在身毒要剃光头是由于天气,而在我大汉所在,完全不需要,留发亦可?”
“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你说呢?”赵云呵呵一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阿拉伯数字?不,光和数字
用两堂课,赵子龙就让鸿都门学本来就喜爱和中立的学生喜欢上了他的课。
“快快快!”一个个学子们不停催促同伴,他们今天要去听课。
要知道,在上一节课,赵先生说的是辰时,刚过时间,柳七就按照他的命令关闭了甲字乙号的大门,迟到的学子,只能在窗台外面。
看到教室里面的精彩场景,一个个恨不得自己是其中一员。
其实在这个年代,尊师重道非常普遍,至少在族学里面,没有任何学生敢于迟到。
然而,事情都有两面性,到了鸿都门学里面,就像后世的大学一样,这里的学子们学满之后,会被皇帝分派到各地任职。
博士们和学子们之间,好像约定成俗,不少学生不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者比比皆是。
毕竟从门学出去到各地为官,教师也是人,也有亲戚六眷需要人照顾,说不定日后会求这些学生办事呢。
甚至有一些学子,貌似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往往故意迟到。
可惜这一条在赵先生这里根本就不好使,迟到了就在门外呆着,没看见柳七和他的小伙伴们,一个个虎视眈眈,紧紧盯着大门吗?
相信只要时间一到,他们就会瞬间关闭甲字乙号的大门,犹如上次一样。
总算及时感到,学子们很是欣慰,再一看欲哭无泪,他们紧赶慢赶,从家里跑过来上课,才发现没有位置了。
好在柳七并不是那么古板的人,叫人端来一条条长凳摆在过道上。
终于,连过道都坐不满,剩余的学子们不得不在窗户外面端着长凳听课。
眼看着辰时一点点靠近,赵先生终于现身,不对,他旁边竟然还多了三个人。
好家伙,学子们都不淡定了,这跟在他身边的,自然就是入室弟子。
不少人悔恨交加,在前面先生的课上我为何不积极主动一点?那样站在他身边的何尝没有我?不行,这堂课一定要好好表现,进入到赵先生的法眼。
从排序上也看得出来,秦彩虹竟然紧紧跟在他的身后,那他肯定即使大弟子,褚卫东次之,高月生在最后。
“你们分发下去吧,”赵云刚走进教室就轻声吩咐,随即嗓音提高:“为师很是欣慰,来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也说明我的课还可以吧。”
好在如今的课堂纪律,尽管你可以在有些场合迟到,却不允许发出任何声音。
听到他的话,学生们不约而同的露出会心的微笑。作为先生最早追随的三个弟子,秦彩虹、褚卫东、高月生,脸上俱有荣焉,胸脯抬得高高的。
这···这是什么?
一个个学生脸上瞬间懵逼,根本就看不懂手上拿到的东西。
看到三个弟子手上不一会儿都两手空空,赵云不仅十分惊讶。
在他看来,赶制了一千份,应该足够学生们的要求,谁知整个教室没发完就没了。
有了三人的榜样,其他或许和他们相熟的,纷纷站起来帮着分发,整个过程连半柱香都没有,全部分发完毕。
“没有拿到讲义的俊才们,课后找你的同窗抄写一份。”赵云看到时间刚好是辰时,就开始授课。
见柳七要吩咐手下人关门,他摆摆手:“劳烦柳先生,今天的门不用关了,不然外面的学子们有问题也递不进来,谢谢。”
柳七赫然一笑,有些尴尬地和手下退开。
“大家看到了手上的东西,彩虹,今后为师的讲义,你们仨可以整理成书,给那些没有拿到讲义的同窗。”
还没开始讲课,赵云首先就隐晦地提及三个人,算是正式承认了他们的地位。
秦彩虹和褚卫东尽管激动,脸上不动声色地抽了抽,高月生差点儿眼泪都掉了下来。
“我们的先民在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中,逐渐认识了数与形的概念。”赵云的声音抑扬顿挫,练武之人哪怕失去了内功,和一般的博士声嘶力竭完全是两样。
“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大多为圆形或其他规则形状,陶器上有各种几何图案,通常还有三个着地点,都是几何知识的萌芽。”
“先秦典籍中有隶首作数、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的记载,说明人们从辨别事物的多寡中逐渐认识了数,并创造了记数的符号。”
“殷商甲骨文中已有13个记数单字,最大的数是三万,最小的是一。一、十、百、千、万,各有专名。其中已经蕴含有十进位置值制萌芽。”
“今天,为师拿给你们的就是全新的数字概念,把用汉字写出来的数字,都有一个专有符号。各位,我们都在算术的路上。”
“日后,希望诸君能在传播算术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这一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君任重道远。”
在前面的两堂课,学生们都有问题要问,毕竟他们都曾有涉猎。
可是今天,没有任何人发言。或许他们曾经接触过算术,可惜,都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即便有些人家学渊源,又不敢随意打岔,生怕自己的问题幼稚什么的,让别人嗤笑。
尽管有些人十分困惑,却不得不认真听讲,赵先生连云体都创造出来了,创造几个数字又算得了什么?
因为在一般人的眼里,尽管算术是君子六艺之一,还是位于一个不显眼的位置。
“1就是一,2就是二,3就是三········”
窗外听课的人有些抓狂,他们手上没有讲义,根本就不知道什么一即使一,一不是一难道是二?
但是,过往一些学子们也有被打脸过,既然在教室里的学子们没有任何疑问,他们也不敢让柳七的人再传纸条进去,等着下课后一定要借来讲义看。
好在赵先生说了,今后秦彩虹等三人会把讲义印刷出来,那么就找他们好了。
此刻,静立在教室两边的三人还不知道,已经被许多学子惦记上了,不过这是好事。
“相信诸位都曾接触过句读,为师在一些大的数字中间,用逗号隔开。”
“很简单,一个数字从下往上,每三位数字就是一个逗号。”
“第一个逗号,前面的是千;第二个逗号,前面的是百万,第三个逗号,前面就是十亿。”
“一般来讲,在社会发展到今天,亿为单位已经足够我们的生活。”
“后来者发现数字不够用,那是他们的事情。”
“时逢我大汉光和年间,故此数字名为光和数字。”
这时候,赵云也不得不拉起灵帝的虎皮,便于数字的推广。
“诸君,有一天设若蒙童就知道数字的读法写法,那一定是你们的功劳,为师拜谢。”
说着,赵云竟然缓缓鞠躬。(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刘洪刘元卓
要放在二十世纪,赵云的课根本就不算什么,他今天讲述的内容,连一个小学生都能掌握,在座的学子们,连白发白须的都有。
看到先生在鞠躬,学子们瞬间惊慌失措,这如何使得?
没有任何人牵头,一个个站立起来,连窗外的学生们都不再迟疑。
他们恭恭敬敬地站着,然后低下高贵的头,默默给站在讲台上的那一位鞠躬。
也许有些人就像后世的大学生一般,为了混一个文凭去找工作,当然,他们的工作是皇帝安排,那是铁饭碗。
正如赵先生在《师说》中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能当一个伟人敬重的老师,谁都不会有意见。
传说伏羲创造了画圆的“规”、画方的“矩”,也传说黄帝臣子倕是“规矩”和“准绳”的创始人。
早在大禹治水时,禹便“左准绳”,“右规矩”。因此,我们可以说,“规”、“矩”、“准”、“绳”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数学工具。
人们丈量土地面积,测算山高谷深,计算产量多少,粟米交换,制定历法,都需要数学知识。
《周髀算经》载商高答周公问,提到用矩测望高深广远。相传西周初年周公制礼,数学成为贵族子弟教育中六门必修课程——六艺之一。
不过当时学在官府,数学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新的生产关系,自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此时王权衰微,畴人四散,私学开始出现。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掌握了完备的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普遍使用了算筹这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完成了向封建制度的过渡。
思想界、学术界诸子林立,百家争鸣,异常活跃,为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尽管没有一部先秦的数学著作留传到后世,但是,人们通过田地及国土面积的测量,粟米的交换,收获及战利品的分配,城池的修建,水利工程的设计,赋税的合理负担,产量的计算,以及测高望远等生产生活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东汉初郑众记载,当时的数学知识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个部分,称为“九数”。
九数确立了《九章算术》的基本框架。
秦始皇结束了列国纷争,首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本应有利于数学的发展。但他的****政策窒息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
秦朝的残暴统治,尤其是焚书坑儒,给中国文化事业造成空前的浩劫。
不久,我大汉始祖刘邦利用推翻暴秦的农民起义,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汉朝。
大汉政府与民生息,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发展,给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人们提出了若干算术难题,并创造了解勾股形、重差等新的数学方法。
同时,人们注重先秦文化典籍的收集、整理。作为数学新发展及先秦典籍的抢救工作的结晶,便是《九章算术》的成书。
赵先生的授课此时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段,他在介绍算术的历史。
“今天,为师要给诸君介绍一位德高望高的前辈。”赵云这话让学子们又十分惊奇。
毕竟每一个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会两个人同台,又不是后世的相声。
“他是我大汉孝光武帝之侄鲁王刘兴的后代,自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青年时期曾任校尉之职,对天文历法有特殊的兴趣。”
“延熹三年,由于他对天文历法的素养渐为世人所知,遂被调到执掌天时、星历的机构任职,为太史部郎中。”
“在此后的10余年中,他积极从事天文观测与研究工作,这对他后来在天文历法方面的造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期间,他与家岳蔡伯喈先生等人一起测定了二十四节气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太阳距天球赤极的度距、午中太阳的影长、昼夜时间的长度以及昏旦时南中天所值的二十八宿度值等5种不同的天文数据。”
“这些观测成果被列成表格收入东汉四分历中,依据这一表格可以用一次差内插法分别计算任一时日的上述5种天文量。”
“从此,这些天文数据表格及其计算成为业已载入史册,成为我国的历法。他参与了开创这一新领域的重要工作,这也是他步入天文历法界的最初贡献。”
“熹平三年,他被调离洛阳,出任为师家乡常山国长史,协助王国相处理政务。”
“同年,他献上经多年研究的心得之作《七曜术》,该术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当今圣上特下诏委派太史部官员对该术作实际校验。”
“依据校验的结果,他对《七曜术》进行了修订,又撰成了《八元术》。”
“该二术是研究日、月、五星运动的专著,是他关于历法的早期著作。”
“熹平四年到六年,他因其父去世,辞官在家守孝3年。就在这期间,他完成了他的《九章算术》,是对同名经典数学名著进行注释并融入研究心得的数学著作。”
“因此他又以通晓算术而知名,由于这个缘故,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