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文若、友若帮子龙吧,”荀肃叹口气:“六哥帮自己女婿,天经地义。
十常侍得宠之谜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
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
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
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
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
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了。
他们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汉灵帝如此信任他们,就算是有人当面揭穿,灵帝也信之不疑?
当朝政日坏,百姓愁苦,长沙的区星率领民众反叛;渔阳的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还称天子,张纯也不赖,做大将军。
当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十常侍都把这些走着隐瞒起来,并不汇报给汉灵帝。
于是,当汉灵帝在宫中和众人宴饮的时候,谏议大夫刘陶跑到汉灵帝身前放声大哭。灵帝心里有点窝火,自己正高兴,真是败兴!
但还是压住火气,问刘陶为何大哭。
刘陶就说:“天下危在旦夕,陛下怎么还能够和太监在一起喝酒取乐呢?”
自古以来,文人都喜欢夸大其词,一如现在网间诸多文字。
作为谏议大夫,玩弄文词是基本功,可这个刘陶还不过关。
虽然说忠义可嘉,但要长期抗战,还得先保住性命再说。
开口就是天下危在旦夕,置汉灵帝于何地?不就是当面批评灵帝混蛋,就是他害的吗?难怪灵帝生气。
灵帝说:“天下承平日久,有何危急?”
看灵帝语气,有些质疑,有些反问,但还没有想治刘陶的罪。
灵帝知道天下纷乱吗?应该不知道。
一方面是十常侍有意隐瞒各地奏报,另一方面是作为天子的汉灵帝自己,自视甚高,根本不会觉得自己的统治会有什么问题。
十常侍经常歌功颂德,隐瞒真相,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一个原因。
刘陶说:“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
他虽然耿直,但是不笨,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可能冲撞了汉灵帝,急忙明确自己矛头所刺的方向: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
既然是十常侍的问题,那吾皇依旧圣明!而朝廷正人皆去,是告诉汉灵帝,有这种看法的并非一人,而是众臣的公议。
十常侍和朝中大臣关系一向很僵,从汉桓帝时期开始,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就想铲除他们,而后面的皇甫嵩、朱隽等人对十常侍意见都很大。
一旦汉灵帝询问一些宰辅大臣的意见,马上可以得到验证。
于是十常侍不等汉灵帝询问,首先跪下来,但并非请罪,而是倒打一耙,攻为守。
“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
言罢痛哭。面对朝廷大臣的攻击,十常侍表示这些不过是朝廷大臣和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
一向强势的十常侍,在汉灵帝的面前却总是扮演着弱者的角色。
并且官员们最看重的无非是官位和财富,既然大臣抨击十常侍卖官害民,那我们情愿辞官归乡,捐出所有财产!
十常侍很高明,历来天子最讨厌党争,一旦大臣抱成团,就可能架空皇帝。
而表示无意于官爵财富,更是技高一筹,让汉灵帝心中的天平立刻倾向于十常侍。
十常侍以攻为守,表示无意官位财富,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二个原因。
汉灵帝大怒,斥责刘陶:“你们家也有服侍你的人,为什么唯独不能容忍服侍我的人呢?”
这句话体现了灵帝作为帝王的寂寞和无奈。虽然贵为天子,但是却事事要以天下为重。
尤其是大臣们经常打着大义和道德的旗号,约束皇帝,让皇帝无法享受到做自己的快乐,一旦什么都要为他人,为苍生,确实也是件很累的事。
就像乾隆帝晚年怎么会不知道和拔郏皇嵌嗄昃旃酥拢瞳|也能倾心讨好,给了乾隆别人无法给予的快乐和享受。
汉代的皇帝大都幼年登基,从小陪伴他的太监,就是他唯一能够信任的人。
做皇帝时的寂寞和无助,对十常侍的依赖和信任,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三个原因。
刘陶被士兵拖出去,遇上了司徒陈耽,陈耽一看火大,截下刘陶。
他跑去质问汉灵帝:“天下人民,欲食十常侍之肉,陛下敬之如父母,身无寸功,皆封列侯;况封谞等结连黄巾,欲为内乱: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
陈耽作为司徒,是三公的身份,语气比刘陶更加强硬,用鲜明的对比,直斥灵帝昏聩!
但汉灵帝也见惯风波,马上避重就轻,抓住刘陶语句中的一个破绽进行猛烈攻击:“封谞作乱,其事不明。十常侍中,岂无一二忠臣?”
汉灵帝以为,封谞只是有造反嫌疑,都已经被抓,大臣们还要再牵扯到其他人就实在有些过分了。难道要把自己身边的人全部都抓光吗?
这里,汉灵帝把自己的位置已经坚定的和十常侍捆绑在一起,对陈耽等朝廷大臣已经变成了敌对态势。
陈耽知道再说只能招祸,于是拼死磕头,血溅台阶。汉灵帝大怒,吩咐将刘陶陈耽一并下狱。
灵帝以十常侍为私人财物,将朝臣反对视为对自己皇权的挑衅,是灵帝不杀十常侍的第四个原因。
当然,十常侍就命人将二位大臣在狱中杀害,同时矫诏命令孙坚担任长沙太守,去剿灭区星;命令刘虞为幽州牧,去剿灭渔洋张举张纯。
孙坚精通谋略,不出五十天就平定长沙,而刘虞得刘备帮助,数日大战就击溃张举主力,渔阳尽平。
十常侍代表朝廷封赏孙坚为乌程侯,拜刘虞为太尉,连逃犯刘备也被免除当日鞭打督邮的罪过,任命为平原县令。
平原县广有钱粮,刘备的日子舒服了很多,怨气自然也淡了很多。
他们虽然贪婪,但并不昏聩,问题出现及时进行补救,当然他们这么做是无奈之举,只是为了更长久的维系自己的权力。
也因为如此,成为灵帝不杀十常侍的又一个原因。
第一百七十一章灵帝不爽了
(推荐美女作家新书:《换个身体玩逆袭》作者:一缕冥火,很漂漂的一个妹纸,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依然笔耕不缀,很讲究质量,每天就一更。)
老好人荀爽出离愤怒,好嘛,赵家付出了这么多,荀家就如此对待?
荀彧、荀谌,本身就和赵云在一起求学,关系深笃。然而,因为家族的决议一直都没有,他们二人如今在燕赵书院地位相当尴尬。
毫不犹豫地讲,如今在书院任职的博士,那些人的水平在荀爽看来,也就那样,还不如让荀文若、荀友若顶上去。
自家两个侄儿,不要说在颍川和燕赵书院,天下大可去得,这是他作为座师的自信,同时也是二人水平已经到了一定高度。
“两位兄长,两位贤弟,”荀爽忍住怒气,缓声说道:“文若与友若,吾自蒙童时一路教授他们,水平自然不差。”
“然则颍川书院成立以来,我荀家人皆从此出,岂止文若、友若耶?”
“如公达者,年纪即长,历年四处游学,隐然为天下顶尖大才,可任谋主。”
“文若诚然大才,其长于内政,来日天下有变,当为陈平。”
“友若均衡,全面不如公达,内政不如文若。有谋主之志无谋主之才,且性烈固执。遇明主则无事,尤其忠忱。”
说完,不住摇头,有些时候,明知道自家侄儿的性格,却没法去改变什么,感觉难受。
他们本来是亲兄弟,荀谌年龄稍长,当事人荀彧娶妻唐氏,不少人拿出来说事。
作为长兄,他把所有的压力都自己扛着,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可不屑于和任何人解释。
久而久之,养成了孤傲的性格,令荀爽也束手无策。
中常侍唐衡即荀彧的岳父,宦官肯定不能生育,唐氏实则为其养女,是他在路边捡到的一个孤儿,可见其人本性不坏。
同为宦官,同为权势滔天,是唐衡等五侯把权力从外戚当中夺过来,可以说是推动了历史的进程,才有如今的党锢之祸。
然在历史上,史官对唐衡所着笔墨不多,圆滑可见一斑。而对张让、赵忠等人,史官自是毫不犹豫地贬斥。
当是时,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气焰无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无权的傀儡。
他的两个妹妹都曾先后被立为皇后,冲帝、质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为帝。
汉桓帝即位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极力想摆脱其尴尬的境地,并与唐衡、单超、徐璜等五个宦官歃血为盟,决心除掉梁冀。
唐衡、单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调动羽林军千余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梁冀的住宅。
梁冀与其妻畏罪自杀,其家族成员及党羽宾客大多被杀。
唐衡等五人因诛杀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内同被封侯,食邑自二万户到一万三千户不等,时人并称“五侯”,朝政也随之为其垄断。
后人能见到的只言片语,不过是应劭的《风俗通》与《后汉书》的描述。
唐雨堕、唐独坐、唐应声、唐两堕四则评语可粗分为两类,唐雨堕、唐独坐可归为一类,侧重于指唐衡权势熏天,可呼风唤雨。
唐两堕、唐应声却是侧重于唐衡为人圆滑,见风使舵。
一个对世家抱着诚意的宦官,相信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人笑纳其抛出的橄榄枝。
像曹操的爷爷曹腾,同样是唐衡后期的宦官,同样对世家士族青睐有加,为何不见人去说闲话?
无他,先期曹家没有荀家有名,不值得攻击。后期曹操权倾天下,没人敢说。
想到荀谌的处境,荀汪和荀旉两人对望一眼,悚然一惊,原来不知不觉,荀家已成为不少世家攻讦的对象,可笑两人还想总揽书籍的发布。
“六弟,还是你对这些孩子了解深刻呀。”荀焘微微一叹:“荀家是荀家,赵家是赵家。日后天下有变,你就肯定赵家能?”
他没有说出来,手指着天上。事关重大,造反之类谋逆的事情,不宜宣之于口。
荀爽暗自感伤,作为家主,好像四哥如此选择也没有错,毕竟他是为整个家族在考虑。
不爽的人岂止荀爽一个?在不远的雒阳深宫,刘宏今天脸一直阴沉着。
“阿公,依你看,赵家是否有反意?”他扭头问张让,随即又掉头看着宫门外那些穿着开档裤的宫女。
灵帝好淫,古代年纪轻轻挂掉的皇帝大都与这个爱好有关。
刘宏冲一个宫女招招手,那个看上去才十一二岁的小宫女也没有任何羞涩之意,当着张让的面,仰天躺在地上露出下体。
他盛怒之下就想找女人发泄,却发现怎么都不硬,给像死猪一样躺在那里的宫女一个耳光,面带厌烦地站起来,小黄门赶紧把裤子给皇帝穿好。
刘宏根本就不知道,他这话对张让的冲击无以复加。
尼玛,造反一直都是天家的逆鳞,谁敢有啥想法,直接灭掉。
十常侍当然不是一体的,每个人都想在皇帝心中占有更大的比重。
张让不清楚灵帝说的赵家是赵忠还是真定赵家,反正两边如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赵忠也许对士人不爽,同僚之间关系还是处得相当不错,譬如这几年的马匹生意,带挈着几乎所有的大宦官一起在做,连皇帝也有份参与。
伴君如伴虎,十常侍在外面强势,不过是皇帝对付世家的工具,在皇帝面前却都扮演着弱者的角色。
说白了,皇帝不爽,让一个宦官去杀掉另外一个宦官,会不会有人干?当然会。
所以私下里,张让和赵忠等人都歃血为盟,共同进退,这个年代的人对鬼神的崇拜是后世人不敢相信的。
他赶紧找了一个借口跑到赵忠府上,使眼色让一个机灵的小黄门看着。
身为大长今,赵忠管理着后宫,空闲时间自然比时刻在皇帝身边服侍的张让要多上不少。
“侯爷来得正巧,”他笑眯眯地吩咐着:“快去把云儿送来的最新神仙醉搬动一坛过来,今日本侯与张侯爷痛饮一番。”
喝酒不过是托辞,借机送一坛酒给张让是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要靠誓言的约束,更需要利益的捆绑,赵忠看得明白。
等下人离去,张让脸色一沉:“皇帝对你有疑心!”
第一百七十二章黄巾来拜(1/10)
(推荐同好作品:《大明祠》作者:雨落轻尘,《三国杀刘》作者:什么风。每一位大神都是从新作者开始,不忘初心,一步步走出来,需要读者君们的细心呵护。)
“何事让皇帝竟然怀疑我?”赵忠当即大惊失色。
这几年他听信赵云日常给他的来信,认为要稍微缓和一下与世家的关系,平日里深居简出韬光养晦,想不到还有事扯到自己身上。
“赵侯,你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张让很是迷惑,难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请张侯明言,忠实不知!”赵忠站起身来,深施一礼。开什么玩笑,君无戏言,只有趁皇帝没下决心之前消弭于无形才是正经。
“你们赵家麒麟儿做得好事,”张让自然嫉妒:“先是马踏江南,邀约荆州、扬州、豫州、徐州等几乎天下世家参与海商。”
“遑论此趟生意盈利与否,却根本就没有人知会皇帝,你说他能高兴吗?”
“其二,燕赵书院成立,拉拢了一大批的世家寒门,据传要推广纸质的书籍。皇帝是天子,这么大的事情,连他也不曾知晓,可妥当?”
两句质问,像两柄重锤,使劲敲击在赵忠的心上,他如梦初醒,幡然而悟。
连年来顺风顺水,家族生意越来越大,不管是真定赵家还是安平赵家,两边确实有些得意忘形,根本就没考虑皇帝的感受。
真定赵家就不说了,赵孟本为草莽之人,赵云虽然聪慧绝顶,毕竟年龄幼小,还没到过雒阳,不知道其实自己都在仰仗皇帝鼻息。
“哈哈哈哈。”赵忠忽然仰天大笑,
他原本是假笑,在笑声中已想好了说辞和对策,不由笑声越来越高。尖细的笑声,把提着酒坛进来的下人吓了一跳,差点连酒坛都扔地上。
张让满脸困惑,难道对方如此做派还有自己不知道的隐秘?他静静地看着下人倒酒。
“张侯。本侯敬你。”赵忠此刻也不称忠了:“自小黄门相识,你我共同扶持,经年以来,或有些许龌龊,却始终不离不弃。”
张让把酒杯在嘴巴边上咂了咂。特么的,太辣了吧,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善酒之人。
所幸赵忠也不在意对方喝不喝或喝多少,自顾抿了一小口放下酒杯。
“海商之事,云儿早已来信告知。”他从容地说道:“只等具体份额出来,我等再秘密参与进去,难道你想现在闹出去,让世家之人尽皆知晓?”
啊,原来如此?张让原本有些愤愤不平,早已烟消云散:“那皇帝那边?”
“你我都进去了。敢不带着他那份?还要他占大头呢。”赵忠神秘地一笑。
其实,大头不大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到时候自己等人赚了一百万金,就给皇帝说小赚一笔,约莫十万金。
张让会意地点点头,欺上瞒下的事情,两人又不是第一次做,驾轻就熟。
“书籍之事,敢不让皇帝参与?”赵忠拍拍手:“来人啦,呈上书籍!”
没让两人等多久。四个下人抬着两大摞散发着油墨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