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枝上,蜷缩着索索发抖,更显得天地肃杀。
宴饮移时,唐绍仪起身道:“不佞自同治十三年入美留学,妄求强国之路,已有三十七年有余。必不欲自矜风流,标高离俗,但人生起落的况味,既已尝尽,此一生已不为虚度了!”说着,目视廖宇春道,“君之道德文章,令人敬仰,必能去虚务实,如肯间关奔驰京保汉沪间,瘏口晓音,以祈达保全大局赞成共和之目的,佐宫保治国安民,奠我华夏万世之基业。此乃我等读书人希冀于君者!”
廖宇春赴京寓泰安楼旅馆,同志张君志中自保定来,孔文池自云南来。(云南临元镇总兵印庆塘)夏清怡亦来寓,他们是袁世凯掌握议和,有别于唐绍仪的一条暗线,密计进行之手续者良久。大抵吾策,须求北洋系王、冯、段三人之赞成,王在京,而冯、段二人皆在鄂,当日议定,孔赴汉为靳君之后援,张在京、保间游说军界,廖与夏则先往汉口,再作南行。
但今日送别,廖与夏是不可能大摇大摆随同的。此刻廖宇春见唐绍仪神色如此庄重,情挚意切,虽是语中有所规戒,却也是正论,看来袁世凯操纵的这条暗线连唐绍仪也不知道。见唐绍仪冲着自己说话,廖宇春忙躬身答道:“少川的雄才大略,深得宫保赞赏,今日南下主持和议,正为来日大展宏图,一路要多多保重!”
“我哪来的宏图?”唐绍仪笑道,其实心里何尝不想,谈好这场和议,把袁世凯推上大总统,自己也可以捞一个总理,这一生的报复也可以舒展。
廖宇春到河边折了一条干枯的柳枝,抖落附着枝条的冰溜子,返回身道:“话虽如此,祝少川马到成功!”
唐绍仪笑道:“少游终不能脱儿女情长!”说着接了柳枝,沉思道,“我想杨柳虽好,总归要随风飘泊,倒不如竹。君赠我柳,我还君竹诗一首。这是关圣帝所写,云:下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南方局势,确实惊心动魄,这次南下肯定是有危险,唐绍仪想起来,忍不住有点悲壮。这次革命可能因为他而改变,又忍不住有点激动。
袁克定在旁听着,不想让他们谈得太深,忙笑道:“我们这是暂别,这些话和这些诗都太凄凉了些。先生遇有便人,可常捎信来,如有急需,也可由电报传送,鱼雁往来还是方便的。”说着,又捧上酒来献给二人。张、夏、孔也都上前执手互道珍重。众人这才拱手洒泪而别。
唐绍仪说道:“走啦,上车!”
其时津浦铁路尚未通车,唐绍仪就搭京汉车先到汉口。
两边三十余名随从听得钦差大臣唐绍仪下令起程,雷轰般“扎”的一声排开卤簿仪仗。依次登上亲差花车,三声抬炮响,火车长鸣一声开始躜行。袁克定等人一直等到火车开出车站,望不见他们背影,才各自回城。
唐绍仪在车上透过车窗回首,望了一眼愈去愈远的东直门,在荒郊外远眺危楼高耸,这座白雪覆盖的千古帝都,也勾引起自己的心事。
唐绍仪虽然出任和谈代表,也向被认为是北洋中人。袁世凯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对唐绍仪的真正政治倾向,其实不甚了然。唐绍仪实质倾向共和制,这与其留美背景,有很大关系,他脑后的辫子就早早剪掉了。
自14岁始,唐绍仪即随清廷所派的留学童生赴美留学,从小学、中学,升至哥伦比亚(一说为耶鲁)大学文科。七年留美,耳濡目染,受的都是美式教育,从中习见的,也是美国的政治方式。
不过,那时的海外留学生资历并不是官场升迁的正途。1881年,唐绍仪受召回国,只能担任品级低微的涉外小官吏。1882年,唐绍仪赴朝鲜任海关税务司秘书,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时,他临危深夜担任守卫,遇见了当时上门来的总理朝鲜防务事务的袁世凯。袁世凯很赏识这个年轻果敢的小伙子,便把他留在身边担任随员和翻译,两人还义结金兰,拜了把兄弟,在朝鲜一起合伙欺负小东洋,把小东洋恨得牙痒痒,两人直接引爆甲午。
唐绍仪的仕途,从此便随着袁世凯的节节高升,一步步迁升至侍郎、尚书、封疆大吏和对外交涉大臣,成为清廷少有的拥有海外视野、擅于与洋人打交道争权益的重臣。
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籍,诸多亲信被清洗出局,唐绍仪在1911年1月愤而辞职,退隐天津。武昌起义爆发后,摄政王召唐绍仪再度出任邮传部尚书,唐绍仪拒绝。
11月13日,袁世凯进京组阁,唐绍仪被任命为邮传大臣。11月27日,北洋军攻占汉阳,12月2日革命军攻克了南京,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胶着状态。12月7日,濒临瓦解的清政府被迫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袁又委任唐绍仪为全权代表。12月9日,唐绍仪一行人乘专车离京,开始了和谈历程。
不过,袁世凯可不准备学曾国藩保大清,他早就一边指挥作战,一边私下里与黎元洪、黄兴进行秘密谈判,初步达成了拥袁共和的意向。唐绍仪此行的目标其实正是如此。
唐绍仪身在清廷,心在共和,他的目的就是推袁共和!
唐绍仪回头突见广东代表,老乡冯耿光已有些察觉,他便微微一笑,以广东话说道:“时至今日,危亡即在旦夕。君以为君主愈乎?共和愈乎?还请一言决之。”
代表们其实都把心放在肚子里,甘愿做这个摆设,此时见唐绍仪开口却是广东话,一个个竖起耳朵也听不明白。
此时见唐绍仪发问,做为老乡的冯耿光皱眉沉思一会,才小心翼翼的同样以广东话回道:“朝廷十九信条,如果能实行,君权既废,责在内阁,中国不难转弱为强,与共和无异也。”
毕竟是清廷的官嘛,在搞不清唐绍仪心中企图的时候,保守一点回答的好,虽然心里明白,清祚不腊……
“十九信条,若颁布于革命起事之前,诚足以餍人心。”唐绍仪的目光转向窗外不知从何时又开始飘飞的雪花,略顿一下又叹道,“十九信条乃不于革命前,而于其后,际此天下扰攘,排斥君主之时代,虽百信条,亦不足取信于人,况区区十九信条乎?此等空言,何补中国之危亡。”
一个是“小心谨慎”,一个是“心向共和”。二人心境不同,虽然都明白是这个理儿,唐绍仪上车就敢大声说出来,但是冯耿光在没有探清唐绍仪真心想法之前可不敢乱说。冯耿光是个极聪明的人,此时立刻意识到唐绍仪是个心向共和的人,看来只要南方肯袁世凯为总统,共和不难成立。他觉得自己应该适应唐绍仪的情绪,忙笑道:“大哥总以国家民生为念,小弟钦佩之至。小弟此行,当效法大哥为人,做一些于民有益的事。小弟亦知十九信条,于议和恐无效力,然欲北军服从共和,谈何容易。”
“我算什么以国家民生为念?”唐绍仪收回目光,盯着冯耿光良久,似要看透他心思一般,笑道,“南北终于决裂,势必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目前虽有和意,然政体解决,目的不同,分道而驰,各宗一说,排解之术,尚待研究。”
“仗是再打不得了。”冯耿光立刻接着道,“再打,百姓、国家都受不了……”说道此处,他稍稍犹豫一下,最后一咬牙还是说道,“……小弟于共和,素所赞成,余于大总统一席,则不能无犹夷,窃揆北军之趋向,必不甘听命于南政府耳。”
冯耿光也算是交心了,话里话外的表示“必不甘听命于南政府”最终之人还是袁世凯。
“这由不得你我,也由不得南军,要看袁宫保怎么想。”唐绍仪也开成布公,缓缓说道,“不过老百姓不愿再开战,这确是实情。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谁敢敢冒这个大不韪,失去民心,似是死路一条。李疯子这人狂而无能,不度德,不量力,南军如果跟着他一起疯,下场不会比当初太平天国好。”
冯耿光听了点头不语。
唐绍仪继续说道:“其实君之所虑,我亦云然。吾辈所当研究之问题,正在此耳。以当代中国人材而论,新学界不乏坚卓环奇之士,然能操纵一切,有军事上、政治上之经验,威望素著,兼得外交上之信用者,无出项城之右者。”
冯耿光不禁点头:“北军之主动在宫保,北军将士之感情亦在宫保。倘南军果能赞成推宫保之举,则最后之问题,某虽不敏,尚可以利害陈说当道,从此迎刃而解,亦未可知。但保护满清皇室,及恢复各省秩序之条约,似不可不预行议订。”
唐绍仪看冯耿光入巷,便欣然点头:“我等所筹之计画,果能如愿,匪特中国可保,皇室克存,即项城与北军诸将士之生命名誉,亦不至有所丧失,所谓一举而三善备焉。但入手之策,须以国利民福为前提,游说于两方面,必可得当。且南军已改变其最初方针,主张人道主义,注重政治革命,倘清帝能效法尧舜,宣布共和,则优待皇室,自是应有之义。今吾试立一假定议和条件,以质二君。”
唐绍仪从皮夹里掏出袁世凯早为他准备好的议和条件,递给冯耿光,继续说道:“以此四条为标准,然后共谋进行,无所顾虑,誓非达此目的不止,君以为何如?”
冯耿光接过,入目一看:(1)保存皇室之尊荣。(2)组织共和政体,公举袁项城为临时总统。(3)优待战时之将士。(4)恢复各省之秩序。此时,冯耿光终于恍然大悟,袁世凯早就打好腹稿,唐绍仪也早就知道内幕。
冯耿光还能说什么?含笑道:“纲举目张,颇得要领,小弟敬如君约。”
唐绍仪郑重其事道:“此事关系大局存亡,我辈须具决心,虽死不能中变。”
冯耿光硬着头皮道:“英雄任事,一言取决,若首鼠两端,直伧父耳,君其毋虑。”
唐绍仪和冯耿光二人边说边行,倒也不觉疲倦。这一日火车眼看走了一天,风雪也住,西边竟然还出现一轮红日,缓缓落下白雪皑皑的山顶。
火车上已经开饭时间。
唐绍仪笑道:“不知不觉,已是晚饭时间。”
一行人来到大臣们用食的餐厅,一看,桌上面除了一应细巧宫点,竟还有花生米、炸虾子、干蒸蟹和一包卤得鲜红的牛肉条!虽然是快餐,却也蛮丰富的。
唐绍仪一下子笑起来道:“贤弟,咱们在这火车之上,也能享这样的口福,比起在美利坚,好太多。”
两个人吃罢晚饭,天已黑定,寂寥的寒星在湛蓝无垠的天穹上隐隐闪烁。
唐绍仪乘京汉兵车,连夜遄行。过保定、正定、彰德、信阳、广水,北洋军沿驿均设之兵站。其兵站长,多陆军速成学生,见议和大使唐绍仪,纷纷咸来问询,途中与唐绍仪,讨论时局,谓满清于数年前,果能立意振作,易汉姓废旗制,化除畛域,实行宪政,荡涤积弊,与民更始,人心不至涣散若是;乃计不出此,匪独因循玩忄曷,又复变本加厉,致令贵族专横,怨毒日甚,致酿成今日革命之祸。
唐绍仪沿路蛊惑,所谓天时人事者非耶。可见一国之君,必有正当之资格,如英、日国民,皆能忠爱发于天性,我国皇统杂出,爱根已除,倘再乏君人资格,不亡何待。现在欲改政体,宁改国体,与其戴汉人为君,又不若易立宪为共和,庶国基可期巩固,不至复辙相寻。所患人民程度不足,尚恐另生枝节,将来大局奠定,民国肇新,必宜多方提倡,间取急进主义,俾人人皆具国民资格,始足以立于竞争之世,而永保生存也。
唐绍仪言谈之中,早无清廷!
197时之今日
197时之今日
—://。。
198谁在诱敌
更新时间:2012…12…1116:08:37本章字数:7278
时之中午,头上的阳光还是有气无力的样子,大路上扬起一溜尘烟,北洋军排得整整齐齐,大摇大摆、神气十足地慢慢行进着。
北洋军前面没有尖兵,两翼不派搜索部队,嚣张狂妄至极,或者无知愚蠢至极。
革命军的师部,李想看到北洋军的弱点,立刻放下《水浒传》叫嚣起来:“敌人仗有优势装备,无视我军,其指挥官长煞是骄狂……命令伏击连队不要暴露目标,待敌军进入伏击区内发起攻击。”
“看样子这场仗难打啊,靠弟兄们的血肉之躯,不知道需要填多少性命,才能扑灭北洋军精锐部队。咱们计划着诱敌深入,还得诱敌进入咱们预定的埋伏地点,更需要在北洋军救援部队赶到之前消灭这一股敌人,才能以最小的损失消灭这股敌人,太多的条件,一个却也不能有差错。这也是分散部队的一个弊端,无法集中兵力去消灭大股的敌人。”曾高看着作战地图说。
“老高,你注意到了没有,北洋军这个方向的进攻,与咱们要围剿的这一股北洋军的进攻方向都是指向了同一个点。”看着作战地图上清楚标注出来的北洋军进攻方向,这个新的发现,使李想从得意陷入了沉思。
“北洋军竟然还有力气对咱们围剿,如果北洋军的物资储备还能支撑一场黄村大战,那么现在这一线的作战就会对我们很不利了。”曾高摇摇头。
“如果是这样,在这京汉铁路线一片区域,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啊。”李想指着地图,同样的摇摇头,“李西屏师、林铁长师、周吾师、总部金鹰突击队,革命军所有力量都被投入在那一片了。”
“现在北洋军的重点在就是京汉铁路贯通的几座城镇要塞。”曾高看着地图,“要硬取汉口,武胜关这样的军事重镇,革命军也顶不了太久的。那样的话,革命军的压力比现在受到的压力还要大。”
李想有些无语着。
良久,李想斩钉截铁的说道:“京汉铁路已经瘫痪,长江流域,以及满清水师都已反正,那么北洋军的物资就可以确定是完全断绝,如果是汉口洋人放弃那个虚伪的中立,偷偷帮助北洋军的涌入物资进来,那么北洋军至少已经得到一些物资补充。而且北洋军肯定下一步要把重点集中在我们这一边……”
曾高苦笑着摇摇头:“也不知道接下来会是怎样。一切都还只是如果。只有先看北洋军下一步行动,在做推测。”
“参谋部作出什么新的作战方案了吗?”。李想突然问到。
一旁的曾高微微一怔,答到,“目前参谋部已经制定出了消灭这股北洋军ab两套方案,并计划和中路军协商,抽调林铁长的师团组成增援集群,迅增援埋伏地点。”
“那么郝家山战线准备怎样诱敌深入?”李想接着问道,此时,北洋军刚刚进入他们所在郝家山视线范围,事到临头,李想一直在看《水浒传》装大将风度,现在才想起过问这关键问题。
曾高笑笑:“由于此地地形多河沟,不利于北洋军队的携带炮营部队行进,咱们不需要修筑防御工事作依托,直接装作小股的游击部队,抗击着北洋军的进攻,让北洋军麻痹大意。所以目前来说,郝家山的北洋军对于咱们诱敌深入的策略还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反倒是过了郝家山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大的考验,从那里过后北洋军正在投入更多的作战部队,其新增援而来的部队也都在投入到接下来作战之中。这时候要引导北洋军往陷阱走,而那里的防御又恰恰是薄弱点,这无疑是给予敌人最好的进攻方向。我担心不能应付,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就是黄村突围的翻版,只不过成功突围的是北洋军。”
“你们认为在埋伏地点,北洋军人会有很大动作突围而去?”李想眉头微皱。
曾高点头:“是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北洋军有这个实力突围。”
看着那幅巨大的湖北战局图,面色凝重的李想陷入了沉思。
“如果北洋军继续对革命革命军展开深入攻击,那么他们就不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