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2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救国的新人物,孙中山、黄兴、胡汉民、汪精卫等民党领袖对张不仅慕名,而且很佩服很重视。他们为了熟悉情形,有不少事要请教张,而张往往趋而谋之于赵,张每自南通来沪,必住赵家,这样民党中人自然敬重赵了。因此,南方要人如黄兴、汪精卫、陈其美、程雪楼等有重要的事也来决策于赵。又因他长年病足,不能下楼,大家为了迁就他,就到他南阳路私邸惜阴堂去会见或开会,在和议过程中每星期当中总有一天或两天,程德全、汤寿潜、张謇、汪兆铭、陈其美等曾在赵家聚会。所以他实际是众望所归、洞悉全盘局势的南方策士,通过他反而好办事了。”
经唐绍仪这一席话,冯耿光才恍然理解。
316一品夫人赵凤昌
316一品夫人赵凤昌
—://。。
卷二京华烟云317张良献计
更新时间:2012…12…1116:12:18本章字数:4950
风雪漫漫,天气严寒。
雪林掩映中,只见一座雅致精巧的小洋楼,在着繁华的十里洋场有若仙人隐居的福地。
李想纵是心情不佳,亦看得油然神往。观其居知其人,由此推之,可见惜阴堂主人是个懂得享受的老头。
楼舍前的空地那里早泊了三辆马车,显然访客并不止是他们几个。
李想随众人走下马车,一名年轻人由楼内出现,向孙中山施礼道:“家父身体一直不太好,有和怠慢之处还请赎罪。孙先生和诸位请。”
孙中山丝亳不以为忤,欣然领着李想等人步入小楼下层的客厅里。
路上,赵凤昌的儿子亲热的凑到孙中山耳边道:“初民发难于武昌,风声所被,举国欢腾,人争自效。然忽闻朝廷电调海军赴汉助战。海军萨镇冰素敬事郑孝婿。郑与寒家望衡,过从夙密,时弃湖南布政使职亡归隐晦,即恰其电萨,勿炮击武汉,以重民命。郑缮稿即发。德国向主君政治,清廷及袁胥亲德,即电外务部大臣梁敦彦,谓国内之战,万不可乞助外力,苟朝廷有所求与德国,务为阻遏。梁电允诺。又民军及各省咨议局四向通电,独遗内、外蒙古。会从叔叔泽时任张家口电报局长,即详电使转内、外蒙旗,同申义举。颇有复电赞许者。又传闻摄政王偶作豪言,谓朝廷上有好督抚在,何惧于革命。盖指升允、岑春煊辈,由是即请张謇拟一请逊位电稿,同携往遏岑,即日说其签名发京师,以孤清廷之势。类此举措,谋定即动,率出臆见之所及,多不胜记…………”
李想心里一阵恶寒,这位赵大爷酸溜溜的文言文听得虽然不全明白,但也知道,和胡汉民说的不不差亦多远也,也就是在孙中山面前表明他们赵家功绩:他们老赵家也是为民国出力了,他们家老头子虽然没有拿枪杆子上战场,但是拿着笔杆子四处写信,劝官场认识的一些熟人帮着革命党一起搞清廷呢!
“方苏沪乍告光复,武汉战事未巳。南京张勋负固自持,大江南北,各地自署都督者,林林总总,无所统隶,清廷内荏,尚称用兵。袁世凯又巳蓄意盗国柄。于是惜阴堂宾客云集,论政以外,兼及论军,皆以增兵筹饷为言,请缨代伐为志。后黄兴任大元帅于南京,明知饷源无所出,募勇之不胜战,同患束手。常告来者以试先赴寒舍商之,遂历有胡汉民、谭延辏В盍揖匚奈蹈鞫级嚼辞ⅰR灾列吨爸诰耪蛲持菩焐荑澹诎耸苏藕耒⒗钍槌恰⒒戚岵浴㈥愒祝蚪级搅质銮欤倍级胶槌械悖馑勺芩玖罾顮y和,沪军都督府参谋长黄郛,女子北伐队长林宗素等,杂沓纷至,户限为穿。其明识事理者,彼此推诚喻说,渐审实情。而矜才使气者,犹不免拂然色厉。直至和议初开,始缓其事。所幸黄、汪诸君深知艰苦,能见其大。尤习知浙江光复,多出地方人士之斡略,颇不自封于党籍,于是良便。”赵大爷啰啰嗦嗦,没完没了,开始炫耀起来惜阴堂的都是那些大人物。
孙中山听了哗然,在赵大爷面前致词谦挚,也掉起文言来:“文计武汉义军之发难也,固出同盟会涵之深,亦赖地方人士之策力,故文匆次归国,抵沪翌日,即来惜阴堂…………”
李想可不吃这一套,他邪笑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江浙光复,你们如不是知机转变的快,只怕早死无葬身之地!一群革命潮流的投机者,得瑟个什么?”
赵大爷被李想的臭嘴巴气得够呛。
步上登楼的石阶,门内有个供客人摆放衣物等的精致玄关,两名俏丫鬟早恭候于此,殷勤服侍客人们。
那两个俏丫环对年轻的李大帅特别有好感,服侍得体贴入微,细心为他拂拭军装上的雪尘,又以热湿巾为他抹脸。
诸事停当后,进入大厅。才步入门里,一把嘹亮响脆的声音在李想旁嚷道:“贵客来了!贵客来了!”
李想猝不及防下被吓了一跳,循声一看,原来是一只夷然立在架上的八哥。又看看孙中山他们也和他一样被吓一跳,一群人禁不住哑然失笑。
大厅里,李想环目一看。这座大厅装饰得高雅优美,厅内放满奇秀的盘栽,就像把外面的园林搬了部分进来。
一边大墙处挂着一幅巨型仕女人物画,轻敷薄彩,雅淡清逸,眉心微蹙,是个清代最流行的林妹妹士女图。另一边大墙上挂满古今名家字画,也有赵凤昌自己的手迹,恰如其份地衬起惜阴堂主人的诗情画意。
此时厅内十多人都是低声交谈。
孙中山领头走进厅内,立时有一大半人物都站了起来,向这位中国革命的第一号人物施礼问好,其他没有站起来的人显是初次认识孙中山,这时才知他是谁,亦忙起立见礼。
李想看孙中山一惊一乍的,这些人应该都是很有来头,但是李想真的很无知,在他的意识形态中这些名人还不如上海滩的一个瘪三杜月笙。
孙中山谦逊的道:“革命大业,诸君子功定垂成,愚愿幸偿,犹当免继全力。海外消息梗滞,百不得一,请祥述之。”
“武昌起义爆发,老夫致电邀请同盟会黄炎培等人,与张謇、马相伯等商讨时局前途应付办法,拟定的政见五条。”赵凤昌遂一一陈述沪汉情事,哆哆嗦嗦的从书案上拿出一叠书函电稿给孙中山。“一,保全全国旧有疆土,以巩固国家之地位。二,消融一切种族界限,以弭永久之竞争。三,发挥人道主义,以图国民之幸福。四,缩减战争时地,以速平和之恢复。五,联络全**民,以促共和之实行。”
孙中山赞道:“这五条政见高瞻远瞩,超越了南北党见。”
“其后黄兴到了上海谋政治统一,就是在此与张謇等人会晤。在下还草拟了《组织全国会议团通告书稿》。”赵凤昌说道,翻出一张纸片给孙中山看。
孙中山看《组织全国会议团通告书稿》写道:自武汉起事,各省响应,共和政治,已为全**民所公认。然事必有所取,则功乃易于观成。美利坚合众之制度,当为吾国他日之模范。美之建国,其初各部颇起争端,外揭合众之帜,内伏涣散之机。其所以苦战八年,卒收最后之成功者,赖十三州会议总机关有同一进行、维持秩序之力也。考其第一、二次会议,均仅以襄助各州议会为宗旨,至第三次会议,始能确定国会长治久安,是以历史必经之阶级。吾国上海一埠,为中外线人所寄,又为交通便利、不受兵祸之地,急宜仿照第一次会议方法,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磋商对内对外妥善之方法,以期保疆土之同一,复人性之和平,务请各省举派代表,迅速莅沪集议。盼切盼切。集议方法及提议大纲如下:甲、集议之方法:一、通告各省旧时谘议局举代表一人常驻上海;二、通告各省现时都督派代表一人常驻上海;三、有两省以上代表到沪,即先行开议,续到者随到随议。乙、会议之要件:一、公认外交代表;二、对于军事进行之联络方法;三、对于清皇室之处置。
“此稿即为玄月二十一日苏督程德全、浙督汤寿潜、沪督陈其美通电各省公推代表赴上海组织临时政府电文的蓝本?”孙中山看完之后心中一懔大惊失色,昨夜宋大小姐整理的文件稿件中有一份沪军都督府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这份文本辗转汉口、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如今已成南方独立各省公认的立法机构,南方民军制定法案、南京组织临时政府、以及黄兴宋教仁去南京组织选举总统事宜,皆端赖于此。所以昨夜宋大小姐拿给他看的时候,他特别注意了的。
赵凤昌微微一笑,道:“清廷主政的袁世凯内阁派遣唐绍仪等人,来南方与独立各省协商和议大事。唐绍仪一行经武汉转至上海,他和其他代表下榻之处,都离赵凤昌的寓所惜阴堂很近。当晚,唐绍仪不辞辛劳来惜阴堂深谈。”
赵凤昌说着,又拿出一份《拟召开国民会议办法稿》,孙中山拿着念道:“一、开国民会议,投票取决共和、君位题目,取决多数。取决之后,两方均须承认。二、国民会议由各省电举代表组织,每省三人,每人一票,若到会代表不及三人者,仍有投三票之权。三、开会省数有三分之二,即可开会决议。四、开会场所在上海城。五、开会时间定于十一月初旬日以前,愈早愈妙。”
赵凤昌与北方要人梁敦彦、唐绍仪、熊希龄等人也有密切来往。黄兴兵败汉阳,回到上海,即在赵凤昌家中与张謇、程德全等人会面。唐绍仪到上海议和,亦在赵宅与黄兴面商,黄兴此时已被举为大元帅,有关议和的重要议题,都由他和唐绍仪协商。甚至南方议和全权代表伍廷芳亦常到赵宅与唐绍仪晤面。唐绍仪和南方十七省会谈代表伍廷芳白天在公共租界市政厅商议停战,“板起面孔,十足官话”,晚上则同往惜阴堂,此时谈的,已是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谁来主政,以及怎样让外国承认等核心问题。
赵凤昌说道:“刚刚接到唐绍仪打来电话,隆裕太后下懿旨,同意召开国民会议。”
孙中山脑际轰然一震,李想其他人也是大吃一惊,惊叹于袁世凯的高超手腕。
孙中山算是彻底服了赵凤昌,接着又就即将去南京统一建国诸要端请教赵凤昌。
“彼时,清廷已经重新起用袁世凯,并令其组建责任内阁。”赵凤昌精准地判断,“各国公使不信清之政府,而信袁之个人,已与皇帝无异矣。他的出山已经极大地稳定了人心。而南方革命军,则事权不一,意见不齐,有未能趋于统一之势。再加上财力、兵力都处于下风,北方可谓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这该如何是好?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孙中山像大耳刘备一样虚心请教这位当世诸葛。
赵凤昌竖起三根手指,摆出一副诸葛亮的架势道:“我有三虑、三策。”
“还真以为在演隆中对。”李想看到他们这副样子狂撇嘴。怎么应对当前局势,孙中山先生怎么就不能听听他的意见,非要来请教这个赵老头。
现在的场面,李想觉着就像入关中的项霸王在问计张良一样无稽,这样愚蠢,而袁世凯就是赵老头背后的刘邦。赵老头给孙中山出谋划策,最终目的还不是为了袁世凯的霸业?
317张良献计
317张良献计
—://。。
卷二京华烟云318隆中对
更新时间:2012…12…1116:12:18本章字数:5732
赵凤昌纵论时人,非常健谈,显出名动天下、江南名下士的本色,难怪能得到一个当世诸葛的称呼,能把黄兴和宋教仁都忽悠的找不到北。
看汪精卫和胡汉民亦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李想虽然非常不屑和蔑视赵凤昌,但也还是初次听到这么深入剖析时局的连珠妙语,而且还是这个时代的人物对自己时代的见解,使他更是兴趣盎然。无论赵凤昌论断对错,目的如何,李想也不计较了。听听总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时孙中山问道:“请问是何三虑、三策?”
赵凤昌捋须而笑,从容不迫道:“和议未定,南北相持,久则经济恐慌,民生困苦,外交必生尽大之危险。赔款到期不付,各国责之北京,北京不应,责之南方。各省又散而不能同一,万一列强借为口实,以占据领土为质,难道陷于瓜分之危险。此可虑者一也。”
对于李想这样的穿越者而言,当然知道赵凤昌这一虑纯粹是杞人忧天,不免冷笑一声道:“列强正忙着准备欧战,那里有精力管远东的革命?你们以我真是疯子,我收复租界也是瞄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以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反感,如果要武力干预,早就干预了,他们不是不想,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李想看满屋子江浙人,学着蒋光头在史迪威事件后在一个场合中发表的慷慨激昂的讲话骂道:“娘稀匹,都是帝国主义!有什么好鸟?”
众人愕然向他望来。
孙中山道:“想不到你对欧洲局势也了如指掌。”接着一笑道:“列强虽然无暇东顾,但日俄近在咫尺,从沙皇到天皇,都有亡我之野心。此不能不虑!先生请继续。”
李想呆了起来,才想起这个时代的国人对洋鬼子敬畏的令人发指的地步,实在是因为自鴉片战争以来被洋鬼子修理的太惨,这种敬畏余毒一百年之后也还有残留,崇洋媚外依然是风气。李想只能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赵凤昌一脸不屑的吹胡子瞪了一言没有教养的李想,压低声音继续道:“北京情状,本已朝不保夕,自袁进都后,人心渐定,而于外交上、军政上,袁尤占有优越之势力。盖各国公使不信清之政府,而信袁之个人,已与天子无异矣。东三省既以外交之牵制,不能宣告独立,而山东、河南、直隶,又属袁之根据旧地,将来大势必趋于袁之势力范围,万一袁将北京经营停当,外债、外交均已得手,基础稍固,渐及于山东、河南、直隶三省,举兵南向,以与我革军相持,则彼此胜败未可决也。即使南方可以抵拒,亦将成南北分离之局,全国领土,势将缩小,南方人满,将何以为移植之区域?此可虑者二也。”
赵凤昌说到这里停下,慢吞吞的喝起茶来,众人忙追问其第三虑。
赵凤昌叹了一口气,露出悲时伤世的神色,道:“南方各省,虽皆宣告独立,然察其内容,事权不一,意见不齐,有未能趋于同一之势。各处革军,又多新募之卒、未练之兵,恐难言战。南方各省军政府内部,已有争权夺利之事,彼此内讧,不久必溃,而团结一致,实非易事。倘因此不能同一,功败垂成,袁将成拿破仑之事业。此可虑者三也。”
孙中山眼中射出向往的神色,因为他早自视为领导中国革命的东方拿破仑或者华盛顿,而他亦是朝这目标努力着,而眼前的赵凤昌就是未出山的卧龙诸葛孔明之隆中对。
李想本来肯定地知道赵凤昌在给袁世凯出谋划策,孙中山就是给袁世凯做嫁衣裳,但在知道赵凤昌的三虑之后,又变得糊涂起来了。
赵凤昌却低声道:“以我看,今为南方计,欲与北方相持,有极重要者三策。”
孙中山干咳两声,掩饰心中的兴奋,道:“请教先生了。”
赵凤昌正容道:“一、业经宣告独立各省,宜商议组织临时政府,筹划全局。凡各省军政、财政互相联络,务使将长江一带布置完密,可守可战,为进规北方之计。”
李想更加糊涂了,赵凤昌还真是在帮孙中山出谋划策?
孙中山点头道:“只要南京政府成立,立刻选举大总统,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但是选举大总统事宜,还请先生鼎立支持。”
赵凤昌笑着点头道:“二、北军所恃者京汉铁路,转输军饷,甚为便利。必须有一奇兵,直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