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匡扶后周 >

第56章

匡扶后周-第56章

小说: 匡扶后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雕像,摆在了偏殿之中,百姓们纷纷加以膜拜,香火甚旺。

也许刘承训真的在天有灵,到了十二月下旬,开封府的时疫警报就顺利解除,抗病防瘟工作终于取得了成功。比起历史上动辄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的死亡,这次时疫仅造成不到两千人去世,抗病防瘟工作算是取得了圆满的成果。不过因为魏王的去世,史官们便觉得这成功大打折扣,本应大书特书的事件也被史官们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

皇帝刘知远因为痛失爱子悲痛过度,导致旧病复发,一时无力处理政事。考虑到日后的继承人问题,刘知远赶忙任命次子刘承祐为右卫上将军、大内都点检。同时刘知远命令枢密使杨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苏逢吉两人会同处置军政大事,并命令刘承祐跟随杨邠、苏逢吉两人,以便学习处理政事。

结果杨邠和苏逢吉两人处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封府尹的人选问题。随着刘承训的病亡,开封府尹这个最热门的职位出现了空缺,听说这次不是圣心独裁、而是由大臣推选,许多挂着闲职的官员们就开始跑官,其中最热衷的就是侯益。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侯益过去可是凤翔军节度使,一声命令万人效力;如今困居开封,虽然有着中书令的头衔,但手中却毫无权利,上街吐痰还被罚款两百呢!他怎么可能受得了这无权的寂寞?!

反正侯益从凤翔府离开的时候就携带了大笔钱财,现在到了花钱的时候!侯益顾不上心疼,毫不吝惜地贿赂当权的高官。像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这样的皇帝心腹,或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苏逢吉这样的朝廷重臣,更是侯益贿赂的主要目标。

大家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纷纷称赞起侯益的美德来。受了侯益重礼的苏逢吉也对侯益交口称赞,就连刘承祐也收到了侯益的贺礼,为侯益说了不少好话。不过金钱并非万能的,杨邠为政简静、不受贿赂,侯益连续三次对他送以重金,都被杨邠转送给皇帝,自己分文不收。而且杨邠对侯益大肆贿赂群臣的情况很是不喜,明确反对让侯益当选。

杨邠、苏逢吉意见相左,各有支持者,于是他们俩人就将官员们的意见上报刘知远,让皇帝自己头疼去。十二月月底,刘知远考虑再三,任命侯益为代理府尹。若政绩突出,日后再行转正;当然,如果没有政绩,那就可能将他撤职。

侯益可没想到,自己花了大半生的积蓄,结果只换来一个临时的职位。不过既然走到了这一步,花了这么多钱,他也不可能再后退,于是走马上任,并咬牙拿出大笔钱财来报答众人对他的推荐。尤其是对苏逢吉、刘承祐两人,侯益又奉上重礼,当然少不了要说杨邠几句坏话。

苏逢吉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对杨邠更是不喜。

尤其是最近,刘知远考虑到杨邠为官清廉、处事认真、任贤荐能、直言敢谏,更是将他加封为枢密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这一串职位可了不得,拿到后世,就相当于:国防部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苏逢吉对此很是嫉恨,他现在的职位是虽然也是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虽然同样有着副立法长、国务院副总理的加衔,排名却有所靠后,屈居杨邠之下。

而且两人的办事风格又不一样,就算是处于公心,为了国事,也颇有些争执,何况苏逢吉还经常徇私枉法呢!

反正皇帝病重不能视事,苏逢吉仗着自己有着皇帝的宠信,做事很是随便,而且又颇为贪财,办事毫无原则。许多想当官的人纷纷捧着钱财来到了苏逢吉的府上,而苏逢吉来者不拒,只要你送上足额的钱财,甭管你什么出身、什么能力,他就敢写提拔你的奏章。

杨邠却极为重视官员的能力,每次苏逢吉想要提拔人,杨邠总会与要提拔的人面谈。如果觉得对方没有相应的才干,杨邠就会压下苏逢吉的奏章,甚至加以批驳。

一来二去,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杨邠也对苏逢吉越来越看不惯,他曾对史弘肇等武将说道:这些个笔杆子出身的文吏,就知道刷笔弄墨,毫无用处,不过是浪费国家的经费而已!苏逢吉也向周围的人抱怨道:那些武夫独断专行,长此下去,恐怕就是未来的祸患!

这一天,两人如往常一样,都在大殿中议事。杨邠对苏逢吉说道:“苏大人,前段时间开封府上下为防治疫病出了不少的气力,尤其是董遵诲、解晖两人,虽然是从侍卫亲军中借调过去的,可也立下了不少功劳。现在疫病的危机已经解除,应当对他们有所封赏,免得将士寒心。”

苏逢吉对杨邠这段时间接连驳回自己的奏章很是不满,自然不愿让杨邠顺心,他冷笑着说道:“他们立下了什么功劳?魏王不是也因为时疫而薨了嘛!不追究他们的渎职罪,就算是我大汉宽宏大量!”

苏逢吉的这段话让杨邠很是无奈,魏王之死乃是如今朝堂上的禁忌话题,现在谁也不敢提!

据说害他患病的那个侧妃出身并不简单,有人追查下去,她居然与皇后李氏的弟弟李业有关,据说是李业下属的女儿。如果深究起来,在魏王之薨这件事情上李业也有责任,谁让他送了这样一个品德不好的女子呢?!何况她是品德不好,还是早有预谋?!

皇后李氏只有一个儿子刘承祐,刘承训并不是皇后的亲生儿子,那侧妃是不是李业有意安插到刘承训身边的,这还是一个谜团。所有人都不敢想下去,皇帝刘知远也为了安定人心,这才不加审讯,直接诛杀那侧妃三族。

苏逢吉阴笑着对杨邠说道:“杨大人是不是收了这董遵诲等人的好处,才对他如此尽心呢?”

【下周起点历史频道新书精选推荐,望大家多多支持!收藏推荐打赏,多多益善!龙宝宝即将到来,俺得为奶粉钱奋斗啊!】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43章殃及池鱼

更新时间:2012…4…1317:59:01本章字数:3130

杨邠怒极反笑,“你刚刚说什么,难道老夫会贪图这两人的财物不成?”

苏逢吉挠了挠头,杨邠的为人大家都知道,极为清正廉洁,这方面他完全无法诬陷。不过苏逢吉也有办法,就见他笑着说道:“也许你欠了人家的人情,我听说某人的外孙也感染了时疫,不过因为抢救及时,愣是被救了过来。”

“我杨某完全是为了公事,苏大人,请慎言!”杨邠冷着脸说道。

苏逢吉冷哼一声,不再言语。其实在他看来,董遵诲、解晖两人确实有功,应该被重赏,但是这赏赐却不该由杨邠这个老匹夫提出来,而应该由他苏逢吉提出来!虽然董遵诲、解晖在防治时疫中得罪了不少人,但也救了更多的人,赚取了好名声。如果我苏逢吉能公开提拔他们,对于自己日趋狼藉的声名,肯定能有所扭转。不过既然这杨邠想要封赏他们俩,那我也只有反对了,免得让他杨邠得到好处。

很快,就到了天福十二年的年末,开封府上人头攒动,在家里憋了大半个月的人们纷纷涌上街头,人手一副的口罩成为了街上的一大看点。有机智的卖家更做出女式刺绣版口罩,就见美女们的樱桃小嘴在薄薄的刺绣后若隐若现,别有一番诱惑。

街道上很是热闹,而朝堂上也并不安静。这几日,杨邠和苏逢吉不断发生争吵,越演越烈。两人各有支持者,朝堂上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董遵诲、解晖两人的封赏问题,更成为两派争执的焦点。

平心而论,这场争执虽然给董遵诲、解晖两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可也让这两人大出风头。很多人对两人的印象从单纯的武夫上升为能吏,也有很多人对默默工作的两人很是欣赏。

不过,处于漩涡中的两人却很是恐慌,双方那都是大佬级的人物,搁平日,随便伸出一支手指头就能摁死他们俩。现在双方已经有些争红眼的趋势,万一有人事后拿他两人泄愤,那董遵诲两人即便被人害死,也不会知道自己死在谁手上!

正月初三,后汉举行第一次早朝,好久没有出现在群臣面前的刘知远强支病躯,宣布进行大赦,并改元乾祐。刘知远还听从太史令的建议,改名为刘暠!

就在这朝堂之上,苏逢吉公开上奏,称:左卫大将军、大内都检点刘承祐天赋贵胄、勤于政事,聪明机智、胸怀宽广,请陛下恩准,晋升其王爵,以安重臣之心。

此时,病重的刘暠(刘知远)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欣然同意,下诏册封皇子刘承祐为周王,同平章事。同时,刘暠对体察皇命的苏逢吉大加赞赏,赏金百两。

下朝之后,苏逢吉气焰更是嚣张,居然不顾惯例,抢先于杨邠身前出殿。大家看在心里,皆若有所思。

夜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涛一身布衣,悄悄来到了苏逢吉的家中。

李涛本是给事中出身,后来在董遵诲的保护、协助下,于曹州查出慕容彦超的诡计,并奏请皇帝御驾亲征,被皇帝称为有丞相之才。邺都之战结束后,皇帝对他予以重赏,将他提拔到中书侍郎这样的职务,算是春风得意。不过李涛并不满足,现在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已经被朝廷封赏了许多人,没有实职就代表没有全力,他李涛现在年富力强,正是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岂能像那些老头子一样混吃等死?!

现在眼见着皇帝龙体欠安,而皇帝默认的继承人刘承祐年纪尚轻(十八岁左右),朝廷大政还要掌握在杨邠、苏逢吉手中。今天苏逢吉很明显得到了皇帝的欣赏,还赢得了未来皇帝刘承祐的感激,看样子杨邠、苏逢吉斗来斗去就要分出一个结果,他李涛自然不甘寂寞。想要有所作为就得投准山头,这不,李涛就是向苏逢吉来表达投靠之意,并奉上重礼。

李涛虽然年纪尚轻,但他的加衔重量可不轻,那可是同平章事!苏逢吉对他很是重视,尤其在收下李涛送上的重礼后,苏逢吉表现得更为热情,立即命人上茶,并笑着说道:“李大人能光临敝府,我已经感到十分欣喜,干嘛还要带这么重的礼物,实在是见外啊!”

李涛连忙起身说道:“大人这么说可就见外了,我只是带了些土特产而已。大人主持朝堂大事,整日劳心劳力,这些个人参何首乌,希望能帮助大人缓解一下身心的疲惫,也能让我大汉日趋强盛!”

苏逢吉乐呵呵地点头说道:“那老夫也就不客气了,话说李大人年富力强,那杨邠却不加以重视,到了现在也没有安排职位,老夫看在眼里,很是为你不平啊!”

李涛既然来到了苏逢吉的府上,就打定了投靠的主意,现在听苏逢吉谈到杨邠,正是自己表露忠心的时候。李涛连忙做出愤愤不平的样子,凑近了苏逢吉低声说道:“我的事情是小事,朝廷如今的事情才是大事。这杨邠老匹夫古板专行,横行无忌,实在是朝廷的一大祸害,我等志士与他势不两立。幸好有大人您不畏强权,与之抗争,平日里大家说起大人您来都交口称赞。如今陛下身患重病,杨邠操持军政,必将是我大汉的心腹之患,还请大人率领我等志士,与那杨邠斗争到底!”

苏逢吉连连点头,同样压低声音说道:“如今陛下重病,边患未平,亟需重臣坐镇边疆,以防未然。李大人作为朝之栋梁,应当及早上书,提出这等有建设性的建议才对。我听说那户部尚书一职即将出现空缺,李大人可要把握住这一机会啊!”

李涛大喜:这是许诺我户部尚书的职位啊,反正就是上奏折嘛,这是我给事中的本分。这活我干了!

见李涛同意,苏逢吉也很是高兴,两人彻夜长谈,就朝廷上最近的政事交流下意见。尤其是对董遵诲、解晖两人的封赏问题,苏逢吉与李涛两人更是达成了共识:魏王病逝,说明这抗病防瘟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嘛,岂能对他们大加封赏?

李涛更是许诺,改日自己将从给事中里面找一熟人,让他上奏朝廷,追查董遵诲、解晖两人玩忽职守的罪过!

第二天一早,李涛还没来得及找人上奏,太师冯道却抢先上奏道:“如今正值冬季,听闻上游河面多处结冰,来年恐有冰凌之患。为防患未然,微臣请求朝廷拨款,对开封府附近的河堤加以维护。董遵诲、解晖两人,有着组织民夫、协同做事的经验,希望将他们借调到河务部门,以尽其才。”

勉力视事的刘暠欣然同意,众臣也对董遵诲、解晖两人持久未决的封赏问题有些厌烦,全都附议。冯道是董遵诲的姑父,他这次突然出手,终于让董遵诲、解晖两人逃脱了这政治漩涡!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卷二第144章杜重威之死

更新时间:2012…4…1412:50:40本章字数:2900

后汉乾佑元年正月十四日,刘暠(刘知远)彻底病倒,不仅无力上朝,也无力处置杨邠、苏逢吉递交上来的奏折。他知道自己的时限已到,趁着自己神智还有几分清明,刘暠连忙宣刘承佑入宫觐见。

等到刘承佑入宫觐见之后,刘暠屏退从人,也不再称孤道寡,对自己的儿子低声叮嘱道:“我早年穷困,靠替人家牧马为生。后来遇到了晋高祖,在他帐下征战多年,这才登上了帝位,深知为君不易!你还年幼,经验不足。一定要记住,谨慎行事,不要冒险。

杨邠、苏逢吉、郭威、史弘肇四人,都是我的心腹,忠于大汉。他们经验丰富,足以辅佐你处理军政大事。而且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不会一人独大,你也能安心坐稳这帝位,保全我大汉的基业。等到五年以后,相信你也熟悉了政事,就可以将他们一一撤换,免得影响君权。毕竟他们向我效忠了大半生,到时不要对不起他们!”

刘承佑哭着答应下来,看着未满十八岁的儿子,刘暠很是不舍:“痴儿,人自有生老病死,我岂能例外?!快去将他们四人招来,趁着为父神智还清醒,再叮嘱他们一二。”

于是刘承佑命人招来四位大臣,四人得知皇帝不豫的消息后,已经在宫外候旨。得到命令,连忙入宫,拜于刘暠床前。

刘暠命人取过自己前段时间写就的圣旨,让内侍大声宣读:“枢密使、右仆射、同平章事杨邠,左仆射、同平章事苏逢吉,枢密副使郭威,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典宿卫史弘肇,四人忠心为国,劳苦功高。如今朕气力将近,特立二子承佑为帝。承佑年纪尚轻,劳烦众位重臣多多照应、好生辅佐!”

杨邠等人皆哭拜于地:“臣等敢不鞠躬尽瘁,继之以死!”于是四人将刘承佑奉为上座,行了君臣叩拜大礼。

刘暠又低声向刘承佑嘱咐道:“当日在邺都我留了杜重威的性命,本想还晋高祖的恩德,保全他的女儿、女婿一家。现在看来,当时的举动有些草率。石氏毕竟是高祖的女儿,留她一条性命。至于杜重威等人,汝可尽杀之,以扫除后患!”

刘承佑还有些个迷茫,旁边的杨邠等人却很是清楚:如今刘暠即将去世,新登基称帝的刘承佑年纪尚轻,容易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天下可能不稳。这时公开斩杀杜重威,既扫除了后患,新皇也可趁机树立自己的权威。而石氏乃是后晋高祖的长公主,与刘暠曾有主仆的名分,不可任意加害,免得天下人议论刘暠不念后晋高祖知遇之恩。

正月十六日,刘暠宣布逊位于刘承佑,自己为太上皇。同日,刘承佑登基称帝,年号不变,今年为乾佑元年。在杨邠等人的率领下,文武百官对刘承佑行君臣之礼。

正月十七日,刘知远下令诛杀杜重威,诏书宣称:“杜重威父子,在邺都投降之后,仍然包藏祸心,肆意妄为,枭音不改,虺性难驯!在太上皇生病之时,杜氏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