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搅乱三国 >

第349章

搅乱三国-第349章

小说: 搅乱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溃际遣懿僮钐淼那孜馈

隔着上百人的前院望向后面的主府,一股沉重的威压自上而下的透露出来,虽说此刻前厅的大门是紧紧关闭着的,但处处流露着紧张的气氛,还是铺成到了大门外。

不过紧张的气息不仅仅在前院,你如果有幸转往后院,你会发现更多的黑甲兵卫,将后院四周防守得如若金汤。

后院较之前院的冷清,这里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丫鬟家丁忙碌不断,急急忙忙的穿行着。

“换水……”一小巧玲珑的楼阁之上,传来清脆的丫鬟声音。楼下的家丁急忙将刚准备好的热水送上楼去,然后又迅速退下。不多时,又传来要纱布的声音……

一旁的偏厅之中,,一个身穿褐色衣衫之人,焦急的来回的走着。此人年约四十不到,面长鼻高,长髯飘动,是个十足的儒生模样。

不过此刻却是双手紧握,手心捏出阵阵冷汗,双眼之中尽显焦急的神色,一点没了平日里的儒雅之风。

此人正是曹操帐下的第一谋士荀彧,荀彧已是多日未曾合眼,整个人显得很是憔悴。而当他再次张望了一下楼阁内的情形后,发出不知第几次的长叹,然后再把目光扭到了另一旁前院的入口。

“文若,不必担心,应该很快就会到了!”

说话之声来自荀彧背后,一个比之荀彧更年轻几分,更清瘦的青年步到荀彧身侧,拍了拍老朋友荀彧的肩膀,以示安慰后,就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安静地前院。

能够和荀彧呆在一起,并入住曹操这内宅后院的,自非寻常之人。他是荀彧的好友,也是此次曹操东征徐州时最为赏识的新近谋士郭嘉。

郭嘉本被曹操派驻鄄城,并未随行来乘氏,但在曹操重伤的消息传回鄄城后,他就被荀彧叫了来。

一向以沉着冷静著称的荀彧,这次也实在没有把握能控制好可能发生变故,所以他把赖以信任的老朋友郭嘉及时叫到身边,遇事也好有个相商之人。

而就算荀彧刻意隐瞒消息,兖州内部曹操受重伤,有性命之忧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郭嘉之后驻守各地有头有脸的兖州官员都涌来了乘氏。

这些人中,有些是真心关心曹操的生死而来,有些则是来看看风向,好为自己预备退路。

荀彧知道这迟早是纸包不住火的,现在也只有祈求他们的敌人能晚些得知曹操伤病缠身的消息,另外就是荀彧希望曹智能尽快赶到。

“你真的认为,要是主公有什么不测,他是最合适的人选?”郭嘉在荀彧点完头,转身回座时,突然问道。

荀彧自然听得明白郭嘉所说的“他”是指谁,这个问题他们不止讨论一次了。荀彧再次肯定的回答道:“只有他才能掌控大局,主公身边宗室成员不少,但又有那个能把握兖州这盘大局?”

荀彧说完后,却迎来了郭嘉的一声长叹,而后大有深意道:“那大少主呢?”

“才七岁,就算有你我辅助,也难当大任,兖州正值混乱之期,必须要一个有大略的成年人来主持大局,而不是一个孩子!”

荀彧的回答再次让郭嘉陷入沉思,半响,郭嘉喃喃道:“那文若不怕将来,你的决定会引起一场纷争吗?”

“管不了,先顾好眼门前这一关,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而且,而且,或许我们都多虑了,主公或许会没事的……”荀彧最后自我安慰似的,结束了与郭嘉的再一次讨论。

就在他们起身再次出了偏厅,行向那忙碌的楼阁后,一个小小的身影,从偏厅的后窗升起,在那小人影贼头贼脑的确认荀彧等离开后,就踮起脚尖,身影迅速地消失在这一片灯火通明的内宅后院。那是个身高不足四尺的小孩。

而后,后院的一处假山前,出现了这名小孩的身影,在假山对面早已站着一个和这个小孩差不岁数的小男孩,只是这个小男孩个头比之刚才那个略高一些。只见这个小男孩听着刚刚赶到小男孩的汇报,俊脸涨红,手中持着一柄符合他身高的利剑站在哪里满脸写着恨意,听完小男孩的汇报后,喃喃自语道:“荀彧、郭嘉,我记住你们了,迟早有一日,我要你们为今天的决定付出代价!”

小小年纪就能说出如此狠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年仅七岁的曹丕,曹操的大儿子。

要是曹智此时在场的话,一定会赞他一句“果然有帝王之势!”

可惜这会儿在这幽禁的假山处,并没有那位曹氏宗亲在场,只有吓坏了的曹丕小书童,也就是之前在偏厅偷听的那个小孩。同样是八岁的小孩,他就没有曹丕那份早熟与霸气。这就是区别,一个凡人和一个未来帝王的区别。

曹丕瞧了自己的书童一眼,见他脸色苍白,双手还在突突发抖。便对他道:“你不要怕,今后我让你做什么,你便要做什么,听到了吗?”

小书童呆呆地点头,惟命是从道:“是,大公子,知道了!”

“嗯!”曹丕满意地点着头,接着又想到了什么,对着小书童叮嘱道:“今日听到那些人讲的话,还有我说的,都不许告诉任何人,听到了吗?”

“听到了!”小书童刚允诺完,突然想到了什么,小心地问曹丕:“卞主母也不能说吗?”

“当然,我说了,是任何人!”曹丕斩钉截铁的语气和骇人的目光,再一次吓得小书童快要哭了。

曹丕看着小书童的懦弱样,语气放软道:“如何自处,我自有分寸,目下还是要以父亲的病体为重。希望父亲能熬过这一关,我还太小,还需要父亲的庇护……”

就在曹丕意味深长的幽叹时,府宅外面的大街上一声不和谐安静夜空的健马嘶鸣终于响起。

“得得得……”越来越多的马蹄声,吵醒了很多乘氏居民,也让站在曹操临时府宅门口的兖州官员们,目光齐刷刷的转向了通达城门的街道另一头。

意外的马蹄声也让负责曹操府宅安全的典韦绷紧了神经,“城中早已宵禁,谁人胆敢深夜纵马城街?是有了紧急军情?还是有人意图不轨?”

正当典韦几念在脑海中闪过之时,站在门外的官员中已有人叫道:“是车骑将军,是曹州牧来了……”

世上又是拥有车骑将军头衔,又是一州州牧,也只有曹操唯一的亲弟弟曹智了。

曹智日夜星辰在今日终于赶到了乘氏,在曹智方接近乘氏时,就碰到了由曹仁、夏侯渊、夏侯惇带队的五万军马,驻守在乘氏城外,把乘氏围得像个铁桶似的,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当曹智疑惑的问曹仁,“现今濮阳和兖州其他地方不需要兵力对阵叛军了吗?怎么把五万军马都集中在乘氏这一座小城?”

曹仁也来不及和曹智细说什么,就拖着他往城内而来。曹智进城后,见到无处不在的巡逻士兵和曹操下榻的府邸门前的守望官员,让他的心提了上来。

这一切都让曹智了解到了曹操身体不好的状况到底有多严重,他看了一眼眉头紧锁的曹仁,再看了一眼陪同他一起来的荀谌,低声自语道:“看来我估计错了!”

荀谌也是迅速分析着他看到的事实,暗自推测着结果。一听曹智的话,顿时明白曹智所说自己错了的地方。

一来曹智带的人少了,曹智此行只带了五千兵马,他把此来本想着主要的看望一下大哥曹操的病情,把华佗往曹操这一放,就要转道去往安邑。他实在不放心献帝那边,虽说曹洪已经去了,但去了也有些时日了,但曹洪这家伙也不知在干什么,就是没发回什么消息。就算路途遥远,多有阻扰,也不应该到现在没消息回来,曹智已经隐隐觉得安邑那边,献帝身边有了变故。但这变故看来曹智无法阻止,也没时间去阻止了。

这第二点曹智错的地方,就是只带了荀谌、许褚、乐进、李典四人在身边。乐进、李典本就隶属兖州,归曹操帐下。前期只是曹操借与曹智平定陈国和扬州之用,这次跟随曹智回来,其实也是正好还了他们,让乐进、李典回曹操身边复命。去掉这两人,曹智身边这会儿就剩下一文一武的荀谌和许褚。

许褚本来就有羽林中郎将,掌献帝身边宿卫之职,所以跟着曹智去往安邑,曹智要他重掌献帝身边侍卫营之职,代替乐进之空缺。

(45278941954)

第七百一十二章不近情理的曹智

而荀谌是被曹智新近提拔到身边做参军从事的,按照曹智原先设想的安排,等到了安邑,就把荀谌举荐给献帝,当个议郎什么的,也好在献帝身边多个耳目。

来到兖州之前,曹智就没想过,会在此地也会碰上“正需用人之际”的境地,现在看来很可能曹智要上一大批能执掌兖州的亲信了。

临时调肯定来不及,再说曹智留下大部分重要的文臣武将在扬州,正是因为扬州表面暂时风平浪静了,但内在的汹涌,哪里随时可能爆发的争斗,缺不了人。

曹智正为一些列意外的情况烦恼,及更担心起大哥曹操的病情来时,荀谌却是暗念老天待他不错。

这不知道叫不叫时来运转?荀谌对于去做皇帝近臣,本来就不太满意,他希望待在曹智身边,有所作为,就像他大哥那样。没到乘氏之前,荀谌也有点听天由命之感,没想到机会无处不在。看种种迹象,曹操好像有性命之危,那急招他的主公曹智来,不就是要临危受命之感。如果真是那样,曹智的势力是否会暴涨,而他和自己的亲大哥是否意味着要共事一主……

一连串的疑问和推测在荀谌脑中闪现时,曹智等一行人已马到门前。

曹智、曹仁下马时,只听一声粗狂的声音自曹仁身侧响起:“末将参见两位将军!”

说话的是从门内奔出的典韦,典韦身高九尺,行军礼时,就算弯着腰,看上去都想一座铁塔似的。

曹智站在第一位,轻轻对典韦道了声:“免礼!”典韦正要转身引着曹智进府,曹智却突然转身对着同样躬身站在另一面的各县、郡、州官员行了过去。

曹仁和典韦皆一愣,本已起步的他们不得不跟在曹智身后转过了身。

“恭迎车骑将军曹……”

一群献媚之音刚想起时,曹智挺立着冷哼道:“你们都没事干了吗?大半夜都站在这里作甚?”

曹智不近情理的冷漠话语,立时使在场的官员,突淋了一盆凉水。各部官员只觉这个和曹操长得颇像的扬州霸主,人虽说长得不高,强壮和凶悍也没站立在他身后的典韦和许褚厉害,但那种说话自然带出的威严,还是震慑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种日积月累,浑然天成的气势,不是谁都学得来的。

所有人听了曹智的质问,纷纷缩着脑袋不知如何回答。突然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官员,抬步出列,对着曹智做躬道:“我等等候在此地也是想关心主公之病情,我等思主之心切,所以深夜不愿离去,还望将军见谅!”

曹智看了一眼那个应答的年轻官员,随后继续冷漠道:“各位请回吧,我大哥吉人天相,此次定会逢凶化吉!”

曹智说罢,就转身而去,留下一帮各怀心事的兖州官员。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的看了一阵,也就散了。

在散去的队伍中一些小声的议论随之而起,“哎,你看见了吗,那个脸上带疤的家伙?”

“看见了,那家伙就是许褚,人称扬州第一杀人魔!”

“是啊,看他那道伤疤,真是触目惊心,应该名不虚传才是!吴大人你真是有胆识,在这种人面前,还敢侃侃而谈,佩服,佩服!”

“你……”

“听说此人在邺城时,杀光了哪里的守军,还差点屠城呢!”

“是啊,嘘嘘……”

这些讨论许褚自是已听不见,当风吹起他头上因长途奔波儿来不及整理的乱发,露出他自额头而下那条触目惊心的刀疤来时,他和典韦已被曹智留在外院,共同继续着防守任务。

曹智跟在曹仁后边进了垂花门,直趋后院时,刚刚拐过一个曲廊的月亮门,一个提着薄衫的少年书童急匆匆从藤架子后边抢了出来,两下子猝不及妨,那书童竟一头冲到了曹仁的怀里。

“哎哟!”曹仁穿着的还是坚硬的铠甲,那身着薄衫的书童立时受痛着倒退。

“你干什么,慌慌张张的?”曹仁叱喝出口时,那书童也已看清曹仁身后的曹智等人。

“这是曹丕的书童!”曹仁半转身为曹智介绍道。

小书童自是曹丕的那个书童,他是被曹丕派遣来前院打探情况的。因为经过曹智在前门的一耽搁,后院已经听闻有人到达的消息。曹丕为了确认,才让小书童趁着荀彧等刚起步时,就窜在别人之前,去前院查看。

不曾想,曹仁、曹智皆是心急之下,走得快了些,竟在后院的第一个月亮门前就撞上了小书童。

曹智以前在东郡、鄄城都见过曹丕的这个小书童,今日一见都长这么大了,很是惊讶的同时,也使他想起了自己陪伴从小长大的书童——曹安。曹安在此次曹嵩等被劫战中,在谯县就以身护主,死在了吴景、孙贲等人的刀下。

看见曹丕的小书童,让曹智突然想起了曹安,想到他的死,曹智不由的一阵伤感。

此时,面对曹仁的叱喝,曹丕小书童却在胆战心惊中不知该如何应答,还好有人马上替他解了围。

“哎呀,将军终于到了,快随我来吧!”

荀彧的身影自小书童身后传出,随后就看到两个瘦弱的身影在往曹智等人立身处行来。

如今曹操伤重之下,自是由荀彧在主事,再说来的主要是曹操的宗亲,不必通报就可入内,这自是不在话下。

曹智被荀彧拉着,急匆匆的闯进了曹操卧病的阁楼。

曹智一踏入曹操的卧室,就见额头缠着绷带,绷带上透着血迹,不少地方都变成了暗红色的曹操。

曹操此时双眼紧闭,眼眶深凹,眉头紧皱,好像很痛苦的样子。整个人已经看上没了生气,比曹智胖些的曹操,那张面方鼻阔的大脸,现在看来也小了几分。

曹丕跪坐在榻前,仍在默默垂泪。丁氏、卞氏两位曹**妾俱是一身素色的衣裙,犹如两朵带雨的梨花,见了曹智连忙要拜下去。曹智急忙摆了摆手,然后向身后的华佗使了个眼色,又扭头瞧瞧了大侄子曹丕,幽幽叹息一声。

(45278941954)

第七百一十三章华佗治病

华佗丁氏等都认识,知他医术高超,见他来了迅速挪着身子,轻叫道:“华郎中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在华佗迅即放下包袱,为曹操诊治时,曹智注意到了,立在曹操床榻另一旁的三位郎中。三人身上都有血迹,其中一人手上还拿着一条刚被换下的带血绷带。在他们的脚下,曹操头枕下,有一个泛着血腥的脸盆。

曹智用眼神询问曹仁后,就明白了那是曹操一直吐血之用的。

“看来这次的病情是比我想象中的严重!”曹智钢牙一咬的咯吱一响后,那三名郎中立时都跪了下来,纷纷哭诉着不是他们不尽力,而是从来没碰到过这种伤病混合的情况。

这些郎中看见曹智突然狠戾的表情,还道曹智责怪他们医治不利,要杀他们泄愤呢!

曹智看了一眼惊慌失措的几位郎中,轻声道:“各位不必惊慌,曹智没有问罪几位的意思,三位还是先跟华郎中讲述一下我兄长的病情!”

三人一听曹智并没有问罪之意,都稍稍松了口气,胆儿也大了一些,上前几步,对着正在为曹操把脉的华佗低声交谈着。

而趁此空隙,曹智脱下了军甲,扎好便服的腰带,把随身佩剑递给门外的亲卫,赶紧又回到房中时,华佗已把完脉,眉头紧邹的在床榻的一头询问连日来为曹操医治的郎中。

见曹家人都无比信任的华郎中医治步骤已进入实质性阶段,陪同曹智、曹仁一起进入曹操卧房的荀彧拉着弟弟荀谌和郭嘉,悄悄退出了曹操的寝室。接下来有些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