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枭杰-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羋心虽然收了项羽的军权自己统辖,却也发现,项家在军队已经根深蒂固,不是羋心轻易能够撼动的,即使他是楚王,却也无法紧紧抓牢军心,所以,羋心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非常忌惮项羽的,所以,他始终在大力扶持自己的势力,刘邦就是其中之一。
他已允诺。先入关者,可为王,却出尔反尔,阻止了项羽兵进关中,这样,他就要给项羽一个交代。让项羽北进,袭击章邯,解赵国之围,无意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羋心却不能让项羽为将,如果把军权重新交还给项羽,恐怕以后,羋心将没有机会控制项羽了。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羋心始终凝视着项羽,虽然羋心年岁不高,直到现在,还不满二十岁,但是他的心思却比别人老练一些,但是这终究无法成为羋心立身之本,所以,他必须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管理体系。
陈婴对羋心忠心不二,宋义也可以,刘邦现在唯命是从,唯独项羽,羋心必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打压项羽。
项羽起初是犹豫,迟疑,直到他想起章邯杀死自己叔父的仇恨后,目光中暴露出一股野兽般的凶残,他又沉吟了很久之后,才拱手回道:“既然如此,末将愿听我王安排。”
羋心要的就是这句话,这个风波,算是暂时平息了,他也可以长出口气,之后羋心喝令之前那名军将:“有请张大夫入殿。”
羋心的命令被一声声传到宫外,之后,一名裨将带着几名士兵一路陪着张敖来到大殿外,几名士兵止步了,张敖在殿外整理一下袍服,之后大步走上台阶,进入大殿。
他很恭敬的给羋心施一礼,羋心笑着摆摆手:“张大夫不必如此客气。”
羋心笑了笑,之后他吩咐毗人搬来软席,让张敖坐下说话。
等张敖坐下之后,羋心指着宋义道:“宋大夫多次劝我援赵,由于楚国刚刚经历一败,孤始终犹豫,如今,孤已经想通,点两路兵马伐秦,一路兵马将会直指关中,另一路兵马,孤将会遣出大将,北上援赵,还请张大夫尽快返回赵国,将此事禀明赵王,以解赵国人心之变。”
张敖听说羋心终于肯出兵了,他心中高兴之极,但是他没有把喜悦表现在脸上,只是拱拱手:“多谢楚王殿下,我一定会把楚王殿下对赵国的挂念之情,转述给我王。”
羋心非常满意的点点头,之后他挥挥手:“张大夫,话以至此,你退下吧。”
张敖又说了一些感谢的话之后匆匆退去了,这时,羋心看向殿内众人,目光中多了一丝坚毅,既然已经说通项羽,事不宜迟,他必须尽快点将出征,之后的一切,都看天意吧,羋心毕竟也只是个凡人,虽然他是楚王,但他却没有掌控全局的能力,至少眼下没有。
刘邦这一路,直取关中,羋心并不是很担心,这就仿佛一路敢死队,有去无回,要嘛胜,要嘛败,刘邦麾下有近两万余人,羋心思虑了一会之后,命令刘邦校场点兵两万,之后召集砀郡所帅部下,向西进兵。
刘邦接令之后,羋心又下令,册封宋义为上将军,统兵十五万,向北进兵,讨伐章邯,以解赵国之围。
又令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冠以宋义为卿子冠军,克日兴师。
这一条王令下达之后,羋心不等项羽有何反应,匆匆喝令退朝,离开了大殿。
项羽原本以为羋心会让他统兵北援,却不想。羋心的最终打算,却是让宋义为将,自己为辅,项羽当堂暴怒。却是项伯和范增等人极力劝说,才使得项羽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退朝之后,项羽回到项府,他心中极为压抑。独自一人来到偏院,舞弄大戟在院中发泄,直到他心里的怒气彻底爆发完之后,他才稍稍平息,把大戟狠狠的插进土里,独自一人站在院子里发呆,喘着粗气。
项羽为人直爽,他也是一个懂兵法,豪迈之人,他并不愚钝。也不痴傻,他之所以不与人勾心斗角,是他不屑于耍诈,他觉得,大丈夫立于天地间,就应该坦诚相见,已实力决定胜负以及生死,所以,他很少会已诈谋取胜。
但是今天,羋心却明晃晃摆了自己一道。难道他羋心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推翻他吗?
只是叔父扶持的羋心,对于项羽而言,他不屑于推翻叔父的遗愿。所以,他并没有过分挤压羋心,甚至羋心下掉了自己的军权,项羽也没有过分计较,可眼下,羋心似乎有些……蹬鼻子上脸了。
项羽又站了一会。这时他已经把心中的不满彻底用练武的方式抒发出来了,他感觉心里畅快了不少,他转身准备返回前院的时候,却发现,虞子期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院门口了。
看到虞子期,项羽笑了笑:“子期何时来的?”
“来了好一会了,见羽兄如此烦闷,我不敢打扰,所以就在这里等候了。”
“呵呵,你我兄弟,何必如此多礼。”项羽笑了笑,偏院里有一个亭子,项羽指了指亭子,然后和虞子期一起向亭子里走去,这时,虞子期想着院子外喊了一声:“妹妹,进来吧。”
一女子身穿粉裙,走进偏院,她是虞子期的妹妹,虞娥,项羽和她曾有几面之缘,对她印象极好,此时项羽因北伐之事,心中不快,虞子期便让妹妹煮了一杯羹,送给项羽。
虞子期领着妹妹来到凉亭,项羽此时已经不再生气了,他看一眼虞娥,而后指着虞娥送来的羹,笑道:“此羹可是姑娘所熬?”
虞娥含羞的点点头,项羽郎然大笑:“你兄妹之情,项羽铭记于心,这杯羹我当满引。”
项羽自从见到虞娥之后,他把心中的烦恼抛之脑后,虞子期早就知道项羽对自己妹妹有想法,而自己妹妹,也非常喜欢项羽,可谓是郎情妾意,更重要一点,妹妹喜欢英豪,她崇拜项羽,这一点就够了,虞子期会想办法促成他们这段姻缘。
虽然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虞子期只需要找个借口离开就好,但是朝中事物繁杂,项羽此时尚且对朝局不满,虞子期觉得,自己有必要劝一劝项羽。
他给妹妹递个眼色,让妹妹陪坐在旁,之后虞子期看着项羽一口口喝羹,先是叹口气,之后又道:“我知道羽兄心中烦闷,但是有些事情,王命难违,羽兄又何必坚持呢?”
项羽喝汤的手顿住了,他抬头望一会虞子期,他和虞子期从江东一起北上,始终跟随在叔父左右,可畏是情同手足,他知道虞子期这人不会说一些奉承的话,但是,关中王,先入关者可为秦王,这个条件,太具诱惑力了,所以,项羽才会对羋心变卦心存不满,此时既然虞子期聊到了这里,项羽不得不把心事吐出:“诛杀章邯,对于我而言,只需手起刀落便可做到,可入兵关中,可为关中王,这诱惑,太大了!”
“我记得当初赵将军曾言,天下格局,瞬息万变,执意追求,未必有果,既然如今形势不利于羽兄兵进关中,何不考虑北杀章邯,再回兵关中,反正关中寸土,早晚都是羽兄的,何必急于一时呢?”
“哪个赵将军?”项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虞子期却笑了笑:“赵国主将,如今的武信君,赵凯。”
听虞子期如此提及,项羽似乎有些印象了,他立刻一拍脑门,朗然笑道:“原来子期说的是他啊!”
项羽朗然笑了笑,他又喝了几口羹,之后又道:“我倒是对他很感兴趣,只是濮阳一战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他了,你不提,我倒忘了。”
停了下,项羽把手中羹喝尽之后,朗然笑了笑:“北伐就北伐,我项羽能屈能伸,何惧哉?”
项羽爆出一阵长笑之后,他把汤碗又递给虞娥,朗然笑道:“虞姑娘的羹煮的十分鲜美,可否为我项羽再煮一羹?”
……
虽然赵凯同意了燕国的和谈,但是李琼的军队,赵凯也不敢轻易回调,他把李琼留在了武垣一线,已武垣为分界线,与燕国划清界限,之后赵凯率领亲兵匆匆返回了邯郸城。
邯郸城虽然一如往常一般平静,但是暗流涌动,赵毅已经开始秘密部署属于他自己的势力了。
通过燕使来访,让张耳付出,这是赵毅首要的目标,只有把张耳拉回朝局,才能使他重新控制赵国的政治体系,也只有张耳能支持自己,这是赵毅唯一的选择。
但是赵凯把朝局抓的太死,燕使出使赵国,也曾去拜访过赵凯,却始终不能见张耳一面,这使得赵毅原本的计划有所延误。
他最近有些闷闷不乐,之前戴高向自己说的信誓旦旦,有办法让张耳付出,如今,却也无计可施,只能告诉赵毅静待时机,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将,戴高已经成为了赵毅的心腹之臣。
想要让张耳东山再起,赵毅也很清楚,不是自己一句话,或者某件事就能促成的,尤其是张耳已经公开承认,他那日亲自进宫,的确目睹赵王歇已经被陈余害死,他承认赵凯手里的那封遗嘱,也就是自己父亲已死的真相,这让赵毅心中多少存在着一丝对张耳的不满。
可不管如何,眼下能帮助自己的,也唯有张耳,所以,在赵凯北上武垣的空档,赵毅也曾试图换掉一些中低级将领,从底层开始清洗赵凯残余在王宫里的势力,却不想,赵毅刚刚有所动作,赵凯却已从武垣返回了。
但是与此同时,安阳一带的大战也随之爆发了,秦将王离调集大队人马筑起甬道,对安阳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战争接连持续了三天之久,安阳损失惨重,各路兵马不敢轻举妄动,使得安阳战局陷入了窘境。
赵凯回到邯郸不久,他无暇顾及邯郸政局,只嘱咐单洪几句之后,又匆匆赶往了安阳前线。
第0089章 安阳防务
安阳的局势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赵军从蒲棘到邺县,构筑了长达数十里的防线,到处是深约三米的壕沟,壕沟之外有栅墙树立,栅墙之后是延绵不绝的哨塔,哨塔之上广布弓弩兵。
即便如此,赵军依然在一些重要路口设立营寨,约有两千人为一营,扼守营寨,阻挡秦军北窜。
但是秦军却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他们约有三十余万人,人数还在攀升,章邯虽然没有动用全部军队进攻安阳,却让王离帅军日夜攻打,安阳形势日渐危急。
从邯郸输往安阳的兵器军械已经无法满足安阳的需要,刘渊带着墨家子弟赶往安阳,在安阳广招能工巧匠,从赵国各地调派匠人齐聚安阳,日夜赶工,打造兵器,防御城池等器械,安阳的战局才算暂时稳定下来。
赵凯又亲自赶往安阳坐镇,命李左车调兵五万入驻安阳城,巩固城防,安阳城墙几乎是三天之内必须大修一次,填土,夯实,百姓也得加入战局,运输物资,苦不堪言。
深秋渐至,大地披上一层银装,到处是冰霜,天气日渐变冷,双方的战争有所缓解。
章邯也在等待由朝廷播发的御寒物资,供军队过冬,如果物资迟迟不能抵达,章邯就会考虑把军队向朝歌靠拢,冬天对赵军的进攻只能暂且延缓。
而就在章邯最期盼的物资补给迟迟没有到来的时候,一条消息几乎令整个秦军震惊,丞相李斯被满门抄斩。
李斯并没有什么大错,他这一辈子唯一犯下的错误,就是相信了一个不该相信的人,那个人就是赵高。
赵高是中车府令,深得始皇帝和胡亥的赏识,他为人机警,对狱讼之类有着天生的敏锐,所以。始皇帝每每遇到断狱之类的难题,都回询问赵高,赵高也每次都能给始皇帝一个满意的答案和帮助,所以。始皇帝非常赏识他。
知道沙丘政变,始皇帝不幸病死途中,赵高拉拢李斯假传圣旨,把公子扶苏的皇帝位窜给了胡亥,导致李斯一步错。步步错,再也没有回头路,最后,儿子败死疆场,赵高反而诬陷李斯和匪寇同盟,想要断送大秦,把李斯也平白的诬陷致死。
李斯满门抄斩,秦国的丞相需要犯下多大的错误,才会得到如此重的惩罚?
这也使得秦国朝野动荡,就连章邯得到这个消息。他也久久难以平复心情,一种难以表述的感觉,既震惊,又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如果有一天叛军都能彻底消灭,叛乱平息,自己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李斯呢?
正所谓天鸟尽,宝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平,功臣亡,章邯不得不联想到自己。
一整晚,章邯都把自己关在中军大帐里。没有再外出巡视半步。
李斯的死,赵高并没有再议,朝野的动荡,赵高也置若罔闻,反而把自己升迁为郎中令,整个秦国的朝局已经牢牢握在手里。这真是天大的笑话。
章邯虽然是一武夫,但是他不愚笨,他能够看懂朝野,也能看透朝局,只是,很多时候他不明言罢了。
既然自己是武夫,他就要征战天下,四海之内再无敌手,这才是章邯说追求的。
可自从遇到项梁,和项羽一战之后,章邯似乎隐隐感受到,自己开始畏惧征战了,虽然不是那种害怕到极点的感觉,可如果再与项羽遭遇,章邯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几回合。
章邯越想越烦闷,眼看着冬天将至,第一场大雪也快落下了,河北的冬天远远要比河南冷不少,如果御寒的补给物资再不送来,这场仗根本没法打,他不可能拿几十万将士的性命做赌注,他也赌不起。
对面赵军的主将赵凯,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章邯知道,想要和赵凯斗,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才行。
章邯越想越烦闷,他不由爆出一声长叹,拿起桌上的酒杯,酒杯已经空了,章邯拿起酒壶满满倒一杯酒,之后仰脖喝下。
这一杯酒下肚,章邯觉得身体暖和了许多,他又拿起一旁的军报看一眼,赵军连营数十里,已险要之地筑营,已空旷之地挖沟,这是要长久耗下去,而章邯知道,自己耗不起太长时间。
三十万大军,每天的粮草需求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这几天攻不下安阳,补给物资又送不来,他必须果断回军,否则时间久了,恐怕会有变故。
也就在章邯脑中胡思乱想,谋划着下一步策略的时候,帐外响起一名军士的汇报声:“将军,司马大人来了。”
章邯随口嗯了一声,之后账帘被掀开,司马欣匆匆走了进来,他脸上略带焦虑,来到章邯面前时只礼节性的拱拱手,而后急道:“将军可曾听说,丞相大人被……”
司马欣所指,就是李斯,章邯知道司马欣一定也是听说李斯的事情了,他有些担忧的叹道:“朝野中事,不是我们该过问的。”
“可将军知不知道,现在军中流言蜚语,人心惶惶,很多人都在讨论,有功死,无功亦死,军心涣散,这不利于战局啊,更重要,补给物资迟迟不来,军中粮草开始吃紧,很多将士都在讨论何日撤兵的言论了。”司马欣忧虑的叹道。
这些消息章邯早有耳闻,此时这件事从司马欣嘴里说出,章邯更加忧虑了,他略显无奈的叹口气,只得摆摆手道:“先生莫要慌张,容我这几日谋划一战,若安阳久攻不下,我会考虑缓退的。”
“缓退恐怕也难缓解战局啊!”
“可至少,得让将士们过冬吧?”章邯惆怅的叹息一声,他已经不想再听关于军中的这些琐事了,他向外挥挥手:“天色晚了,司马大人早点回去休息吧,有什么事,明天早上再谈,我累了……”
……
再安阳城西的一处酒坊内,一口大锅正在枭枭腾冒着热气,里面是赵凯亲手磨碎的粮食,粮食经过几天的发酵之后。平摊在锅里。
锅的上端做了一个类似烟筒的物体,但是这个物体却是一根泥塑管道,管道通向了另一旁的冷水池中,官道末端。是一个手脖粗细的引水口,里面有源源不断的酒水向外流淌。
就气扑鼻,给人一种呛鼻的感觉。
这是烈酒,至少也在六十度以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