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英雄 >

第169章

乱世英雄-第169章

小说: 乱世英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硬蛔觥!

“可是这……”

“可是个卵,谁的手都不干净,就算有人查,也查不到我这里来。再说了,那些韩军有没有投降,还不是前线部队说了算。姚万平那老小子,打仗太拼命,差点把自己的老命都搭了进去。这下也好,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官兵像是吃了激素一样,不要我下命令,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

叶振邦长出口气,罗耀武这话说得也不假。

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官兵,特别是那些老兵,都是如狼似虎的,真要杀红眼,谁也不会在战俘身上花功夫。

“老子不能见那些记者,不然脱不了身。”罗耀武笑了笑,对叶振邦说道,“你得想办法顶着,带着那帮记者好吃好喝,在沈阳转一圈。再不满足的话,就带他们去几个医院,看看伤员的情况。还有战俘营,也得去去,展现我们优待战俘的光荣传统。反正不能去前线,想都别想。”

“要是有人打歪注意怎么办?”

“你不是认识詹伯雄与石磊磊吗?要是有哪个不开窍的偷着去前线,就别回来了,老子也省心。”

罗耀武说得坚决,叶振邦没再多问。

卷一时势英雄第七十七章打得解气

第七十七章打得解气

围歼韩军C集团军。算得上是自台海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打得最解气的一场战斗。

在持续四天半的战斗中,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不但全歼了总兵力接近二十万的韩军C集团军,还逼迫韩军B集团军向丹东方向突围,结果被第十五集团军逮住,狠狠打了一仗,消灭了近三万名韩军。

更解气的是,第三十九集团军撤退的时候,罗耀武亲自第十五集团军四十五师的两个旅杀了个回马枪,用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把咬着不放的美军第二机步师的一个旅打得半残,歼灭了近千美军。

在重大胜利的背后,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的减员率还不到四成。

毋庸置疑,这场战斗足以载入史册。

让人很不解的是,中国军队只俘获了大约五万韩军官兵,而且其中大多数还是在战斗前两天俘获的。

也就是说,在被歼灭的二十三万韩军中,有十八万战死。

对于算上朝鲜,人口也不足八千万的韩国来说,十八万军人可不是个小数目,大约占韩国总人口的千分之二点五。

也就是一场战斗。就让韩国减少了四百分之一的人口。

要知道,到这场战斗之前,韩军阵亡官兵总数还不到十万!

中国当局公布战果之后,在韩国国内引发的轰动可想而知。

二十六日,首尔就爆发了大规模反战游行,上百万韩国人走上街头,不但高呼立即停止战争、从中国撤军,还有人打出了让朴太玄下台的标语。

这不是韩国的战争,仅有几千万人的韩国绝不是拥有十三亿人的中国的对手。

一时之间,韩国在这场战争中何去何从,成了焦点问题。

问题是,朴太玄能够在这个时候做出撤军的决定吗?

显然,他真这么做了,肯定会步入上那个同姓总统的后尘。

对于民众的反战示威游行,朴太玄采取了最极端的手段:武力镇压。

美国主子没有说停,仗就得打下去。老百姓只能听从指挥,哪能让老百姓来决定国家的重大决策?

为了表明决心,朴太玄还在二十五日宣布,将向中国战场增兵五十万。

要知道,在此之前,朴太玄一直拒绝增兵。

当然,不可否认,美国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就在朴太玄宣布增兵决定之前,美国驻韩大使亲自前往青瓦台,向朴太玄痛陈厉害。

至于有没有赤luo裸的发出威胁信号,那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发展到这个地步,韩国显然撑不起大局。

棒子就是棒子。说得远比做得厉害。

实际上,此时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那么恶劣。

歼灭韩军C集团军之后,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十五集团军迅速撤离战场。

不撤也得撤,因为准备的作战物资就快用光了。别说继续进攻,就算是守住阵地都不大可能。

正是知道这一点,帕特里奇才命令第二机步师咬住第三十九集团军。

目的一目了然:趁机捞点好处,好对上面有个交代。

为了避免被敌人咬住不放,罗耀武不得不亲自操刀,让四十五师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伏击了追击的美军部队。

如果弹药充足,那个美军旅肯定会全军覆没。

庄河方向上,第二十六集团军提前一天撤出战场,把阻击第二骑兵师的重任丢给了第六十五集团军。

围歼C集团军的战役结束后,打牵制的第四十集团军也一溜言的撤出了战场。

因为第二机步师的追击部队遭到伏击,所以帕特里奇没敢让第七步兵师发起追击,毕竟稳住沿海地区的交通线更加重要。

最后,第六十五集团军也连夜撤离了庄河,把这座遭到彻底破坏的城市留给了美军。

主动撤退的原因也一样,没物资了。

实际上,在围歼战役结束前一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物资就用光了。所以罗耀武不得不让第二十六集团军提前撤退,把原本应该补充给该集团军的物资送到了庄河。不然第六十五集团军也坚持不到最后。

从局面上来看,美韩联军依然掌握着主动权,优势也较为明显。

占领庄河,等于向大连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中国军队的损失并不小,特别是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就算主动退守,防线也不够牢固。如果算上物资紧缺等因素,中国军队设在辽东半岛上的防线可以说是千疮百孔,根本抵挡不了美韩联军的攻击。

其他三个集团军,也都有损失,而且物资紧缺问题同样突出。

问题是,美韩联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可以说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韩军不用多说了,二十三万官兵说没就没了,对韩军士气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B集团军没有崩溃就算万幸,就连主力较为集中的A集团军也受到影响。

黄真尹已经已经再提出,应该放慢进攻步伐,不要拼到弹尽粮绝才考虑防御。

当然,美军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丢掉半个旅,第二机步师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虽然补充人员已经到达釜山,但是更重要的主战装备却迟迟没有送到。

第二骑兵师的损失同样巨大,毕竟在之前的战斗中,要同时与中国军队的两个集团军鏖战,加上战场过于狭窄,缺乏转圜余地,兵力过于集中,伤亡数字惊人,也就是很正常的结果了。

第七步兵师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只是在前一次战役中。该师减员就比较明显,在与第四十集团军交战的时候,又损失了不少官兵,就算还能再战,也需要花时间整顿,让疲惫不堪的官兵恢复精力。

实际上,美军的最大问题就是官兵过于疲惫。

当然,兵力紧缺,依然非常严重。

受此影响,即便知道中国军队短期内无法构筑起一道足够坚固的防线,帕特里奇也只能干着急。

真要能打的话,帕特里奇也不会让美军闲着。

此时,真正的重点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外。

韩国不能指望了,还能指望谁呢?

十二月二十七日,刚刚结束了欧洲之行,回到华盛顿还没来得及吃顿晚饭的美国副总统拜伦再次搭上空军二号,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日韩之行。

只不过,这次他首先去了首尔。

拜伦此行的目的也很简单:给惶惶不可终日的朴太玄打气,让他相信,跟着美国老大哥肯定没错。

当然,仅仅下口头功夫肯定不行。

虽然棒子很能说,但是也很现实。如果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就算朴太玄决心跟着美国征战,其他韩国政客也不会同意。

为此,拜伦带去了一份厚礼:价值五百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

当然,钱是一分没有,全是韩国更加需要、也能让美国的各大利益集团获利的武器装备与军事物资。

仅弹药一项就占了两百亿美元的份额。

因为奥康纳已经打开天窗说亮话,美国国会也批准了总统的战争提案,所以向盟国提供军事援助也很正常,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

搞定这件事,拜伦才前往东京。

白痴都知道,美国副总统这个时候跑去东京,显然是与日本首相商讨日本出兵参战的问题。

虽然一直以来。美国都在日本参战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知道日本参战,很有可能产生副作用,而且是美国无法承受的副作用,但是眼看着韩国撑不下去了,而台湾当局又不打算在东北战场上发力,美国当局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东北战场上打不好,东南方向上的战斗也不会顺利。

这可是一招错,满盘皆输的棋局,美国承受不起失败的结果,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拉上日本这个小弟。

问题是,日本愿意出兵吗?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日本肯定会插上一手,但是时机还没成熟。

更重要的是,美军第四步兵师与韩军C集团军相继全军覆没,对日本起到了非常显著的警示作用。

十八万人在四天内战死,这是个什么情况?

别说战死,就算挨着枪毙,也要每两秒钟枪毙一个,才能在四天内干掉十八万人。

显然,不全是战死,很多韩军官兵就是在投降后被处决的。

果真如此,就算日本政客想从这场战争中捞点好处,也得考虑代价。

要是换成日军,别说十八万,那五万战俘也得完蛋。

这不是战争,而是民族间的生存较量。

虽然俗话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一群虫,但是到了民族存亡关头,中国爆发出来的战争力量,足以让任何敌人畏惧。

几十年前,日本就尝到过全民战争的滋味。

还没上场就泄气了,日本当局的决策可想而知。

虽然拜伦在东京表现得更加大方,不但同意提供战争援助,还答应提供除核武器技术之外的一切日本需要的军事技术。甚至答应帮助日本提高军火线的生产效率,但是日本首相进藤加一仍然非常委婉的表示,日本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即便参战,也很难做出贡献,还不如等到准备好再参战。

那么,日本能在什么时候做好战争准备呢?

这可是拜伦访问东京的基本目的。

在美国副总统的一再逼迫下,进藤加一不得不表示,最迟二零一三年年底。当然,日本首相没有忘记暗示美国副总统,如果美军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日本的战争准备工作就将大大加快,说不定很快就能参战。

说白了,不看到实实在在的胜利,日本不会参战。

那么,什么才是实实在在的胜利呢?

卷一时势英雄第七十八章关键战役

第七十八章关键战役

关键性胜利肯定在东南,不在东北。

成功登陆花鸟乡后,美军一面集中力量轰炸大陆的远程炮兵与弹道导弹部队,一面出动陆战队扫荡周围岛屿。

数日下来,嵊泗县内的几大主要岛屿均被美军攻占。

打到十二月三十日,美军已经占领了包括衢山、岱山与秀山等多座岛屿,兵锋直抵舟山岛。

在美军身后,台湾军队亦步亦趋,负责控制占领区,并且设置地方政府。

显然,美军采取的并不是排山倒海般的全面进攻,而是逐步蚕食的战术。先在外围岛屿上站稳脚跟,锻炼部队的登陆能力。顺带让台军熟悉新的战场,也让台湾当局学会如何在新的地方维持社会秩序。

这一招,够狠!

从军事上讲,美军非常强大,但是已经几十年没有打过大规模登陆战争了。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与诺曼底登陆之后,美军再也没有打过师级以上的登陆战役,对大规模登陆作战也比较陌生。

战术理论是现成的,但是部队不是现成的。

从锻炼部队的角度出发,美军需要在外围岛屿上反复磨练,让早就荒废了滩头争夺战的部队掌握在密集火力压制下的登陆作战方式。

实际上,美军也确实在这么做。

攻打岱山岛的时候,美军就动用了一个陆战师,而实际上最多只需要一个旅的兵力。登陆作战打得有模有样,仿佛驻守在岱山岛的是中国军队的王牌部队。

在这场登陆作战中,美军还检验了陆军炮兵与航空兵,以及空军与登陆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把主要登陆战术全都操练了一遍。

关键还是在台湾军队与台湾当局身上。

美国已经与中国断交,并且承认台湾当局是中国的合法代表。也就是说,打上大陆之后将由台湾当局负责重建政权。显然,这也是动员一百五十个台军旅的主要原因。美军并不指望台军能在前线与大陆军队作战,只是想让台军管好后方。

这也对了部分台湾人,特别是蓝营的胃口。

反攻大陆,可是国民党喊了数十年的口号。虽然在李家取代蒋家之后,这一口号真的成了口号。两次在大选中败给绿营之后,就连一些资深的国民党将领也对反攻大陆的事情闭口不谈。但是当机会再次到来,而且很有可能是最后的机会时,已经在台湾当局拥有重大发言权的蓝营将领与政治家自然不会忘记这个喊了几十年的口号。

问题是,反攻大陆是行动,而不是口号。

要想采取行动,就得有所准备。

显然,在这方面,台湾当局的准备很不充分。

美军放慢进攻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大陆推进,正好给了台湾当局做好准备的机会。

因为战争还没结束,所以台湾当局在占领的岛屿上实行战时管制。

建立新的地方政权并不容易,台湾当局也想不出好办法,只能暂时在占领区充分发挥与调动民众积极性。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即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邀请一些地方大族与德高望重的长者参与管理事务。

这一招到底有没有用,还很难说清楚。

受此影响,进攻也不能太快,不然后方乱了套,前面打得再好都没用。

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台湾当局正在努力争取民心。

对陈必时来说,这明显不是什么好事。不管是美军稳打稳扎的进攻策略,还是台湾当局笼络民心的政策,都打在了要害处。

可惜的是,陈必时没有好的对策。

虽然可以在夜间用快艇将人员送上美台联军占领的岛屿,还能输送一些物资,但是这些岛屿上的兵力密度都很大,部分地区的占领军比平民百姓还要多,派上去的小股部队大多是有去无回。

一两次还行,真要持续不断的做这种自杀式的攻击,士气很快就会崩溃。

陈必时能做的,仍然是稳守大陆。

不管美台联军在外围岛屿上做什么文章,肯定得进攻大陆,不然只是帮助台湾扩大势力范围,不可能彻底击败中国。

这一局面,一直僵持到十二月三十日夜间。

随着美军在当天晚上集中火力打击三北、龙山与澥浦,出动航空兵进行遮断轰炸,进攻大陆的战役终于打响了。

到这个时候,美军的压制性轰炸也取得了重大成果。

虽然在持续数日的高强度轰炸中,大陆军队的远程炮兵受到的损失并不大,各个炮兵旅均没丧失作战能力,但是弹道导弹部队损失比较惨重,陈必时不得不将原先部署在前沿阵地的导弹部队撤退到大后方。

这样一来,弹道导弹部队对美军舰队的威胁大大降低。

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内的短程弹道导弹在后撤数百公里之后,根本就够不着美军舰队。即便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中程弹道导弹还能打到美军舰队,但是数量太少,而且导弹部队被迫分散部署,难以协调一致的发起攻击,威胁自然大大降低。

这一情况,在远程炮兵部队同样存在。

受轰炸威胁,各个炮兵旅不得不分散部署,甚至连炮兵营都得分散部署,以免被美军彻底摧毁。

要是在平常,这也不是什么问题,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