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158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158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石面无表情,两眼望着窗外,沉默不语。

招抚不过是宫帐斗争的烟雾而已,在这层掩护下,是宫帐各方势力的血腥肉搏。皇帝这么做,目地很明显,他要把大臣们地注意力转到战场上去,不要再盯着皇统不放了,内讧只会加剧国祚的败亡,对解决当前危机更是没有任何好处,所以他宁愿同意李虎地受抚条件,也要保持宫帐的稳定燕王却执意要立皇统,换皇帝,除奸佞,改国策,所以他不过是将计就计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招抚稳住李虎,利用女真人的力量拖住李虎,阻止李虎南下攻击,从而为立皇统赢得时间。

第八十八章 反目成仇

宫帐里的厮杀不知何时才能结束,而眼前的权宜之计更不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假如形势的发展和宫帐的预期背道而驰,那大辽就更加危险了。

大石越想越难过,心情非常恶劣。自辽东战乱以来,大辽屡战屡败,其实不是败在战场上,也不是败在皇帝手上,而是败在宫帐这些争权夺利的大臣们手上。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就象一头头饿极了的野狼,疯狂地吞噬着大辽国祚,如此下去,契丹人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韩犹豫良久,欲言又止。

“公美,你想说什么?“大石问道。

“听说……”韩迟疑了一下,小声说道,“听说李虎派人去大宋了。”

大石神情一凛,眉头顿时紧锁,脑海中即刻推演局势发展,渐渐的,他眼露惊骇之色,“谁说的?”

韩没有说话。这是和义军里的几个朋友闲聊中听来的,谁说的无关紧要,关键问题是,燕王这么做,可能会弄巧成拙,反而把事情搞得更复杂。

金国使者来了,杨朴和无颜联袂而至。

早在女真人决定放弃议和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想到了今天的事。

契丹人议和失败,为了扭转形势,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招抚李虎。对于李虎来说,目前根本没有称王立国地本钱。生存乃是第一要务,这从他要求建藩就能看出来,而这个条件契丹人可以满足,所以李虎极有可能改弦易辙。受抚于辽人,与辽军联手攻金,试图在辽东发展成为第三股势力,和辽、金两国鼎足而立。

形势在不停地变,契丹人的策略也在不停地变,而女真人的策略也要随之改变,而且女真人还要采取主动,所以当他们接到辽国皇帝已经决心招抚李虎的时候,马上派出了使者。

杨朴不是来谈判地,而是来联姻的。换句话说。女真人用这种办法来承认李虎的藩镇地位。相比起来,辽国皇帝为了招抚。不惜封王建藩,而金国皇帝仅仅嫁一个公主就行了,这个便宜占得太大了。

杨朴恭贺了李虎,然后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完颜星星是金国的公主。嫁过来之后必须是正妻。

这个要求很合理,杨朴认为李虎会满口答应,哪知李虎的反应大出他的预料。

“我是汉人,我的夫人必须也是汉人。”李虎一口拒绝。

杨朴愣住了,接着一团怒气喷涌而出。这个汉贼不得了了,当真要翻脸?翻脸就翻脸,你以为自己当真天下无敌啊?这次你能从龙化突围南下,都是因为得到了金军的帮助,否则你早就败亡了。既然你自以为是。一定要打。那就打吧。

当初你和女真人联手,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需要。所以还有默契可言,但你和契丹人根本就是仇深似海,你造反就是造契丹人地反,你们之间根本没有信任可言,契丹人只要逮到机会必定下手,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联手攻金。

杨朴二话不说,走人了。

无颜非常吃惊,急忙劝说李虎。罗思南也罢,完颜星星也罢,都是你地女人,谁做正妻很重要吗?即使你非常喜欢罗思南,非要她做你的正妻那也没关系,这种家务事还不是你说了算?将来你实力强大了,你愿意让谁做你地正妻都可以。再说了,世事无常,你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只有两个女人,以你的身份,将来或许还会让别的女人做你的正妻,因此你现在根本没必要在这件小事上和女真人闹翻。

“对金国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小事。”李虎笑道,“但你看看我是怎么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我是靠罗青汉,靠黑山军,一步步走到今天地,如果我娶一个金国公主做正妻,我失去的是威望,是军心,而这些都是我赖以生存的根本。女真人自以为很聪明,以为用一个女人就能灭了我,简直是笑话。你回去告诉阿骨打,这个条件,我绝不会答应。”

无颜长叹,摇头苦笑,“你决心要和女真人翻脸?”

“我已经到了幽燕的大门边上,我当然要和女真人翻脸了。”李虎一语双关。

无颜想了片刻,没有听明白,但也不好再问。他现在和义军里的大部分将帅一样,对李虎很拜服。李虎虽然年轻,但太厉害了,谁也不知道他脑子里想些什么,对他的奇思妙想也是习以为常,很多不可能的事都让他变成了现实,所以既然他要翻脸,那就一定有翻脸的理由,翻脸的目地。

“你打算什么时候攻打东京?”无颜直截了当地问道。

“我在等一个人。”李虎笑道,“等他回来了,如果一切顺利,我就要发动攻击了。”

“如果不顺利呢?”无颜接着追问道。

李虎笑笑,非常自信,“肯定很顺利。”

金国使者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耶律大石和韩闻讯之后,不禁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猜不出李虎为什么和女真人翻脸,但不管怎么说,此趟招抚地目的达到了,李虎暂时不会攻打幽燕了。

当天晚上,李虎把大石和韩请到了帅府。罗青汉、董小丑和霍六哥在座。

大石和韩以为双方要具体商谈招抚细节,谁知李虎一张嘴,把两人吓了一跳。

“我要打东京。”李虎说道,“辽东地形势,两位想必比我更清楚,我就不说了,我只说一件事,我辽东义军若想生存,靠谁都不行,必须靠自己。现在陛下承认我是藩镇,承认我是辽东第三股势力,那么我就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我要乘着这个机会发展壮大。”

“以我现在的势力,若想发展壮大,当然先打实力弱的,也就是女真人。”李虎的目光从大石和韩的脸上缓缓扫过,“大辽的处境,你们心里有算,我们继续打,不过是给女真人捡便宜而已,它的实力会越来越大,而我们则越来越弱,最后成为它嘴里的猎物。”

“所以……”李虎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们联手,攻打东京。”

大石望着案几上的地图,一言不发。他必须想清楚,李虎攻打东京的目的,他真实的意图是什么?其实很简单,李虎已经说清楚了,削弱金国,同时进一步削弱辽国,然后发展壮大自己,以期形成鼎足之势。

以目前的形势来说,义军和联军联手发动东征,的确可以削弱金辽两国的实力,只是,他如何壮大?他想什么办法才能壮大?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辽国才能将计就计,乘势削弱金国和义军的实力,为将来重振国祚做好准备。

董小丑站了起来,走到了悬挂一侧的大地图前。

“去年底,大辽曾打算东征。”这个已经不是秘密了,义军先是在成州缴获了萧干的书信和卷宗,后来又在锦州缴获了萧宝的书信和卷宗,有关东征的事一清二楚。

“此次我们东征,就按这个计策来。”

大石暗自苦笑。这真是个莫大的嘲讽。去年东征失败,就是因为义军南下打乱了所有的部署,今年义军却成为东征的急先锋,并且还是用这个攻击之策。

“东征分三路进攻。上京道是牵制攻击,由辽军负责。中京道分两路,一路从成州方向展开攻击,这同样是牵制攻击,由辽军负责;一路从锦州方向展开攻击,直杀东京。这是主攻战场,由义军负责。”

根据这个东征之策,义军拟定了一份详细的进攻方案,并据此向辽国提出要求,供应一定的钱粮武器,这些物资可以在大战开始后调拨,但如果辽国背信弃义,义军将撤回锦州,并向南京或者中京展开报复性攻击。

大石怦然心动,但他不知说什么好。

他很希望东征,虽然和义军没有任何信任可言,但李虎有句话是真的,他的目标是三足鼎立,这是个很现实的义军可以做到的目标,所以李虎的东征之策可以信任,辽军可以趁此机会打一仗,重创金军,先让辽军由消极防御转为积极防御,由此把当前的不利形势扭转过来。

然而,可惜的是,皇帝和宫帐大臣们正在激烈厮杀,义军不过是他们博弈的一个筹码,招抚的目的只是为了稳定当前形势,以便于他们全心全意地斗出个结果来,也就是说,不论李虎的东征之策如何诱人,不论这一仗是否拥有很大胜算,辽国的皇帝和大臣们都不会发动东征。

大石满眼绝望,深感痛苦,心中窒闷难当,突然间,头晕目眩,情不自禁地紧紧闭上了眼睛。

第八十九章 可怕的未来

大石离开了锦州,带着李虎进献的东征之策。

李虎没有接受招抚圣旨,他在回书中说,如果辽国不愿发动东征,不愿帮助义军攻打东京,那招抚就没有诚意。拿金国的地盘做为招抚义军的藩镇,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但义军理解宫帐的难处,所以退一步,联手东征,共击女真,待收复东京建藩之后,我辽东义军必定受抚。

几天后,黄涉回来了,随其一同前来的还有马扩、赵良嗣和李纲。

听到李纲的名字,看到李纲这个人,李虎的心忽然乱了,乱成一团,《岳飞传》中的故事倏然如闪电一般,一幕幕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完颜阿骨打、金兀术、哈迷蚩已经出现了,蔡京、高俅、李纲、秦桧也确有其人,甚至连“海上之盟”都在自己的眼前真实再现,如果……如果形势的发展和老爹述说的故事存在某种神奇的巧合,那么,接下来辽东这片土地就是女真人的天下,不久女真人的铁骑将南下中原,大宋和大宋人将惨遭靖康之耻,几千万人将在这场战争中丧失家园、丧失生命,无数的草芥蚁蝼在战争中哭号,在战争中饱受蹂躏和奴役。

李虎已经不是昔日的李虎,他在血腥的厮杀中长大,他完全变了。当初见到金兀术,他充满了好奇,在现实中突然看到故事里地人物。这让他觉得神秘而玄妙,但随着心智的成熟,他看待世界的目光不一样了,他考虑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了。尤其今日,当他听到黄涉嘴里的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堂,看到以特使身份出现在辽东地李纲,他突然有一种顿悟,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他觉得老爹是个神人,觉得老爹的故事可能就是对这个世界的预言。

以老爹那等凡夫俗子,他怎么会拥有神器?他在大宋逃亡的时候怎么会知道完颜阿骨打和女真人的故事?那时候阿骨打还没有成为女真联盟的首领,更没有立国,老爹怎会知道他的名字和传奇般的故事?更可怕的是。老爹怎会知道大宋为了北伐。竟然主动和女真人结盟,签订海上之盟?即使老爹异想天开。以大宋地强大和金国地弱小,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大宋竟然会主动结盟一个蛮荒小国。

李虎呆呆地望着李纲,心里浮想联翩,越想越怕,越想越恐惧。

如果老爹有未知先卜的本事。如果《岳飞传》中地故事就是老爹对未来的预测,或者说就是真实的未来,那自己和辽东义军在什么地方?败亡了?

此趟汴京之行,收获巨大,超过了李虎先前的预期,罗青汉、董小丑和一帮将帅们闻讯之后,也是欣喜万分,谁能想到,事情竟然如此顺利。

不过。当听完大宋皇帝的要求后。李虎和罗青汉等人却和黄涉地想法如出一辙,都是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睬。虽然大宋皇帝愿意接纳辽东义军是个惊喜,但大宋皇帝的慷慨实在有限,惊喜之余也难免十分失望。

义军的战马的确不少,卖给大宋的价格也的确很高,双方的回易某种程度上也都是义军大占便宜,但相比大宋皇帝的要求,这点收益太少了,靠一连串的空头承诺就想获得辽东义军地忠诚,获得辽东将士地鲜血和生命,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大宋是天朝,大宋有收复故土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当然要下血本了,这就好比一个大富翁为了赚取更大地利益,必须要先行投入,这也是一种赌博,赌赢了就能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赌输了,相比大宋的富裕,这点钱财也不算什么,结果天朝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天朝的皇帝不但吝啬,还算计义军这个穷光蛋,恨不得把义军身上最后一件遮体避寒的破衣服都抢了去,这让李虎和一帮将帅们很不是滋味。

人其实都是自私的,穷光蛋希望得到大富翁的资助,而大富翁不希望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所以要想做好一件事,除了要建立信任外,双方还都要舍得吃亏,还都要具有长远的眼光,可惜天朝和天朝的皇帝没有,做为穷光蛋的义军来说,从长远利益考虑,只有接受这个不平等的约定了。

赵良嗣对平燕之策和北伐的事最清楚,所以由他具体解说大宋皇帝对北伐的考虑和所需要的辽东形势。

李虎、罗青汉、董小丑、铁鹰、霍六哥、柴云六个人听完之后,都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觉得大宋的皇帝决意北伐非常正确,但大宋的臣僚们却以现实考虑和道义思量来劝谏,完全没有道理。

在他们看来,大宋富裕,强大,每年的财赋收入上亿万贯,有好几百万军队,他们有什么现实困难?难道千年一遇的大水灾就是现实困难?相比这种困难,当然北伐更重要了。此刻辽东大乱,北伐时机非常好,可以事半功倍,也是百年一遇的大好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再想北伐,就要付出数倍甚至十几倍于现在的代价。

至于道义考虑,更是无稽之谈。盟约靠什么维持?靠实力。假如大宋不是非常强大,这个盟约还会存在吗?讲道义,信守盟约,是妇人之仁,是迂腐之言,假如契丹人比你更强大,他会和你讲道义、讲信用吗?早就南下攻击,饮马黄河了。

天朝的人认为天下稳定是因为道德高尚,而不是靠实力强大,这太不可思议,太天真幼稚了。看看今日辽东,如果契丹人靠道义就能稳定国祚,还会有金国吗?还会有辽东义军吗?这太可笑了。

义军将帅们的笑声里充满了嘲讽和戏谑,这让马扩和李纲羞愧难当。

“每年花五十万贯岁币就能买来和平,这的确太便宜了。”霍六哥笑道,“五十万贯对于大宋来说,九牛一毛,但难道天朝人就不想想,这和平背后的耻辱?”

“天朝人读书读得太多了,书都念到脚肚子里去了。”罗青汉嘲笑道,“这世上若想生存,若想活得更好,就要强大,就要靠拳头说话,钱是买不来和平的。这个道理不要说三岁小孩,就连畜生都知道,读书人难道不知道?”

“这都是澶渊之盟种下的祸根。”赵良嗣愤然说道,“当初真宗皇帝和寇准签订这个城下之盟,本意是要蓄积实力,徐图反攻,谁知一年年过去,人们把这件事忘记了。岁币虽然由三十万涨到五十万,但太少了,太便宜了,便宜的让中国人忘记了耻辱,把耻辱当作了施舍,于是他们的心理平衡了,耻辱感没有了,相反,还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认为自己很有钱,有钱就能买来和平,只要随便施舍一点就可以了。”

“我们做个设想,假如每年的岁币是一千万贯,两千万贯,甚至是整个大宋赋税收入的一半,大宋人还会忍受这种耻辱吗?还会信守盟约吗?还会说不能北伐,因为我们有现实困难,因为我们违背了道义吗?”赵良嗣仰天打了个哈哈,神情极其悲愤,“耻辱啊,这就是今天的天朝人,这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