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170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170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纲没有心情好李虎开玩笑,他郑重说道:“使相,我大宋禁军兵力大约为六十万,厢军为四十多万。大宋禁兵一年的开支约为五十贯,厢兵约为三十贯,这样算下来,一年的军费开支约为四千五百万贯。这些年,我大宋一年的赋税收入大约为八千万贯到九千万贯,也就说,我大宋赋税收入的一半要用于军费开支。”李纲指指案几上的奏章,“你一张嘴就要五百万贯,可能吗?说句实话,就算你提出五十万贯的援助,陛下也没办法给你,因为这件事,陛下一个人根本做不了主。”

李虎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直娘贼,五十万贯都不行?陛下还做不了主?那老子凭什么给他拼命?老子吃饱了撑的?现在我有地盘。有军队,就算在头上插个草标卖,老子也不止这个价。

“使相,你不要以为大宋很有钱,其实现在大宋负债累累。”马扩看到李虎眼露凶色,知道他动了怒气。担心横生变故,随即决定向他透漏一些朝廷机密。

什么?负债累累?李虎嗤之以鼻。李纲刚才说了。大宋一年的财赋收入有八千万贯到九千万贯,就这样还负债累累?你骗谁啊?

“自崇宁两年(公元1103年),童贯到西北主持军事以来,连续打了六七年的仗,相继收复了积石军和洮州,但大宋为此付出了惊人地代价。”马扩低声说道,“在西北战场,我大宋的主要兵力来自陕西四路和河东路临近西夏的麟、府二州,大约有二十万禁军。二十万厢军。我们每打一场十万人规模的战斗,大约耗费三千万贯军资,由此推算。六七年下来,大宋花费了多少钱财。”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为了实施平燕之策,童贯到西北率军攻打西夏,这一打又是五年,花费的钱财同样惊人。尤其让人痛心的是,这次大宋损失了十万西北军精锐,西北悍将刘法阵亡,西北军惨遭重创。”

李虎听明白了。大宋养兵要花钱,打仗也要花钱,本来一年地军费开支就是财赋收入的一半,再打上一仗。那一年地财赋收入就全部花完了。如果打两仗,那大宋就要负债了。最近这几年西北年年打仗。可想而知,现在大宋国库里肯定空了,债台高筑。

不过,李虎也有些想不明白。我也养兵,我也打仗,为什么我越打越有钱?仔细想想,也好理解。李虎就是穷光蛋,拎着两把菜刀就造反,然后带着一大帮穷光蛋,烧杀掳掠,把人家的东西都抢到自己手上,当然越打越有钱了。大宋好比一个大佬,养了一批打手,还给打手们配备钱粮武器,然后他想抢人家的地盘,他如果不花费,他怎么抢地盘?李虎和大宋根本就不在一个起点上,没法比。

现在李虎有地盘了,有钱了,也成了大佬了,也有一大批打手了,而这事情也随即变了,颠了个,他也要花钱打仗了,没有钱,他不但养不起打手,连仗都没办法打,如此自然也别提去抢人家的地盘了。

没有钱给,武器有吧?物资有吧?这些东西你都有储备,你总可以给我一些吧?

“不行。”李纲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大宋的重甲、神臂弓和火器都是名震天下的武器,除了禁军,其它军队都不能使用,更不要说你辽东义军了。目前我们和辽国还是盟友关系,北伐还是绝对机密,这些武器一旦暴露,必定会引起辽军的怀疑,假如他们猜到了大宋的北伐之策,陈重兵于白沟(宋辽河北边境),北伐地难度将大大增加。”

李虎火大了,不怒反笑,“嘿嘿,这么说,我什么都要不到了?”

“使相,我们有约定的,以马易物。”马扩说道,“这一仗,你们全歼了耶律高的三万宫帐军,缴获了数万匹战马,这些就是钱财,只要保持回易,大宋就可以保证义军地正常需要。”

李虎笑了起来。狗娘养的东西,当我是白痴啊?把我当狗使唤,给一根骨头就想打发了是吧?告诉你们,做梦去吧。

李纲感觉到李虎怒不可遏了,他急忙说道:“使相,我们都是汉人,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杀虏复汉,收复燕云,实现中外一统,重建汉唐盛世。这是千秋功业,这是留芳千古的功名,为了这个功业,为了这个功名,我们要齐心协力,我们要勇于牺牲……请你看看大汉王朝,看看大唐王朝,凡盛世必有天骄雄主,必有英雄豪杰,如果大家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锱铢必争,斤斤计较,甚至不惜拔刀相向,自相残杀,怎能建立千秋功业?”

放屁。李虎差点要破口大骂了,狗娘养地东西,你在唬谁啊?老子锱铢必争?老子斤斤计较?你他娘的长没长良心啦?你简直就是黑白颠倒,丧尽天良啊?拿千秋功业来消遣我,笑话。

“好啊。”李虎强压怒火,大声笑道,“我的马涨价了,你还要不要?”

马扩和李纲互相看看,也是火大。这个李虎无耻到了极致,刚刚拿下平州路就开始嚣张了,不但漫天要价,还肆意讹诈,如果再不答应,恐怕下一句话更可怕,他要拿北伐来威胁了。北伐了。

“现在,我遵照约定,已经拿下平州路了,那么,我问你们,既然大宋国库负债累累,那陛下拿什么来北伐?他大约要动用多少军队来北伐?如果大宋军队未能在明年九月到十月发动攻击,辽军倾尽全力杀过来,我拿什么来戍守平州路?”李虎极力保持冷静,但语调很冷森,“平州路无险可守,我要想守住平州路,要想和宋军实现南北夹击,我需要主动进攻,我必须以攻代守。我有十二万大军,我要保持攻势,请问我拿什么来保持攻势?”

马扩和李纲沉默不语。这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李虎最初率军南下突围,是因为掳掠了足够的钱财和物资,今年打平州路,是因为得到了大宋的援助,现在,李虎的地盘大了,人口多了,军队多了,但过去所积累地钱财和物资也已经消耗殆尽,而且战线也拉长了,他需要同时在两条线作战,仅靠辽西路和平州路地财赋收入以及回易收入无法支撑,他的确需要更多钱财和物资上地援助,否则他可能守不住平州路。

现在距离宋军北伐最多还有九个月的时间,如果平州路得而复失,南北夹击的北伐之策随即失败,北伐的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陛下有能力发动北伐,那么我辽东义军也是北伐的军队之一,我应该得到这些援助,否则……”李虎看看马扩,有看看李纲,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的意思很明显,否则老子不干了,不陪你玩了。

“使相,这份奏章我带回汴京。”马扩暗自苦叹,无奈说道,“在奏章中,以北伐为中心,详细说明使相和辽东义军目前所处的困境,如果能打动陛下和一帮主战宰执们的心,或许使相能得偿所愿。”

这是一句安慰话,他知道事实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来写奏章。”李纲主动说道。为了北伐成功,现在只能竭尽全力了,或许这份奏章就能打动陛下的心。

其实李虎的话也没有错,陛下有钱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开凿大坯三山,建天成、圣功两桥,筑万寿山,当然也应该有钱发动北伐。李虎和辽东义军既然是北伐的重要部分,当然就应该予以最大援助。从道理上来说,这绝对没有错。

洮州:今天的甘肃临洮。

第十二章 庸人自扰

马扩和李纲起身告辞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

罗思南从后帐走了出来,把他们送到了大帐门口。李虎坐在案几后面,翻看文卷,连头都没抬。

“马上要过年了,两位上使辛苦,无以为报,只能略备薄礼,以表感谢。”罗思南客客气气地说道,“礼物都是我亲自挑选的,已经派人送到两位上使的军帐,如果有顾虑不周的地方,请两位上使多多包涵。”

马扩和李纲大为感动。夫人漂亮、体贴、娴淑,识礼,出手也大方,相比起来,李虎就太不堪了,狡诈贪婪,到了这个节骨眼上,竟然以北伐为条件来要挟大宋。两人躬身拜谢,高高兴兴地走了。

罗思南转身望着李虎,黛眉轻皱,樱唇轻撇,十分不满,“哎,你怎么回事?你把他们请来商量事情,他们忙到现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怎么连句客气话都没有?你屁股上生疮啦?难道不能站起来送一下?”

李虎抬头看看她,翻了一下白眼,冷声问道:“你送了他们东西?谁叫你送的?你很有钱是吧?有钱你送给我啊?”

“你怎么了?不高兴?”罗思南惊讶地问道,“你不是很大方吗?怎么今天这么小气?”

“我小气?”李虎冷哼一声,“直娘贼,把老子当拐杖使唤,把老子当白痴,老子还用得着对他们客气……”李虎越说越气,猛地抓起案几上的文卷,狠狠砸到地上,“狗娘养的杂种,以为老子是刀俎上的鱼肉。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啊……”李虎破口大骂,从席上一跃而起,跟着一脚把案几踢翻在地,“你算计老子,老子还要算计你呢?这次那个狗皇帝如果继续骗我,老子要他好看。”

罗思南吓了一跳,匆忙走到李虎身边,低声劝道:“好了好了,发什么脾气?到底出了什么事?你不是一直和他们有说有笑吗?怎么一转眼,你就翻脸了?”

“人家把你当白痴。当一条狗,算计你,利用你,吃你的肉喝你地血。还要你跪在地上喊他万岁万岁万万岁,你高兴不高兴?”李虎怒声吼道,“直娘贼,老子今天发誓。那个狗皇帝如果还是一毛不拔,花言巧语来骗我,老必定要他好看。也不想想老子是怎么长大的,和我玩这一套,你他娘的还嫩着呢。”

李虎发泄完了,罗思南大致也听明白了。

“你乱发什么脾气?”罗思南笑道。“你怎么知道大宋地皇帝不会答应你地条件。给你援助?”

“我知道他肯定不会给。”李虎说道。“马扩和李纲已经说得够清楚了。除了以马易物外。大宋一个子儿也不会给。大宋人真地太聪明了。以马易物。大宋地榷场要收我地商税。他不但不给我钱。还赚我地钱。岂有此理。那我凭什么要为他打仗?我为他打仗。还送给他钱。我白痴啊?”

罗思南微微皱眉。婉言劝道:“我们生存困难。投奔天朝是唯一地出路。这话不是你说地吗?现在你怎么出尔反尔。变卦了?你不是一心一意要回归天朝吗?”

“我当然要回归天朝。但现实问题是。现在也好。将来也好。我必须把我地生存问题解决了。”李虎解释道。“北伐乃大宋国策。关系到大宋存亡。大宋得到我辽东义军。等于如虎添翼。他应该无条件地援助我们。但现在他们显然在防备我们做大。防备我们将来尾大不掉。既然如此。那北伐成功后。我们地生存岂不是个大问题?尤其我这个藩镇。更是让大宋如鲠在喉。寝食不安。由此可以想象。将来我们要遇到多大地困难。”

罗思南明白了李虎地心思。马扩和李纲地态度其实就是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地态度。大宋不信任李虎。对辽东义军也是尽可能利用。那么李虎就不得不考虑到将来地事。

“大宋是天朝。是我们汉人地天朝。大宋地皇帝是天朝地皇帝。有着无上威严。”罗思南地眼睛里露出一丝向往和崇拜之色。“我们是汉人。为天朝而杀敌。为天朝而尽忠。乃是天经地义地事。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相信天朝?你为什么不信任天朝地皇帝?以天朝地国力。以天朝皇帝地胸襟。他有必要算计你吗?有必要算计我们辽东义军吗?难道凭他们地自己地力量就无法实现北伐吗?”罗思南挽住李虎地手臂。柔声劝道。“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我想得太多了?李虎疑惑地看着罗思南,扪心自问,难道我真的想得太多了?我太敏感了,庸人自扰,没事找事,?

“你所有的想法都是基于对天朝和天朝皇帝的不信任。”罗思南笑道,“你为什么不信任天朝和天朝的皇帝?”

是吗?我之所以这样愤怒都是基于对天朝和天朝皇帝地不信任?

李虎望着昏黄的烛火,陷入沉思。

蓦然,他脑际灵光一闪,他知道原因了。老爹的故事,靖康之耻,《岳飞传》,《水浒传》,正是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让他对大宋和大宋的皇帝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这种成见导致自己不相信大宋,更不相信大宋那个昏庸无能的狗皇帝。狗皇帝是谁骂出来的?就是梁山好汉李逵。

现在海上之盟已经出现了,虽然宋金暂时断绝了关系,但从整个辽东形势来分析,大宋为了北伐的成功,最后必定还是要纡尊降贵,和金国签订这个盟约,相约共击。之后呢?从老爹故事里可以知道,之后就是金人南下中原,大宋遭受了可怕地靖康之耻,然后出现了岳飞,出现老中兴四大名将。赵家地子孙赵构到江南继续做皇帝,逍遥快活,整个长江以北的汉人百姓却在连绵地战火中饱受苦难,无数生灵在战火中灰飞烟灭,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北伐失败,大宋未能抓住时机收复故土,结果让强悍而残忍的女真人冲进了中原,占据了大宋半壁江山。

李虎寒意层生,连打几个冷战,情不自禁地抱住了罗思南娇嫩的身躯。不,这不可能是真的,这是故事,这是虚构的故事。

大宋很强大,非常富裕,即使国库负债累累,但国贫民富,只要北伐成功,重建了中原屏障,大宋很快便能变得更强大。罗思南说的对,我没有任何理由不相信天朝和天朝的皇帝,我不能凭借老爹的故事就盲目地认为天朝和天朝的皇帝都已经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其实事实上,像靖康之耻这种可怕的事,绝对不可能发生。

“我要信任天朝,我要信任大宋的皇帝……”李虎喃喃自语,好象是告诉罗思南,也好像是在说服自己。着老爹的故事在发展,在前进,历史的车轱辘一旦转起来了,便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

李虎召集罗青汉、董小丑、铁鹰、黄涉、霍六哥、柴云等一帮知悉这个机密的人商议将来的事。

经过仔细的分析推演之后,众人一致决定做两手准备。

大宋皇帝如果不同意给予援助,依旧是以马易物,那么就把战马的价格提高到每匹二百两白银。一两银子兑两贯钱,一匹马就是四百贯,一千匹马就是四十万贯。如此则可缓解义军的财赋危机。另外海路回易经过一年时间的恢复,再加上走私量的增加,这一块的收入也可以达到每年一百万贯左右,而且还能得到所需的各种物资,一举两得。

但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生存之策。

大宋拒绝给予实质上的援助,坚持以回易换物资,那么双方的信任度可想而知,由此推测到将来,所以义军必须尽快发展自己,提高未来的目标,也就是说,当宋军北伐一旦开始,义军要乘机拿下燕京,从而确保自己和大宋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否则,这个藩镇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由此义军拿出一个决策,想办法买通大辽宫帐里的主和派大臣,以议和来拖延时间,想方设法避免大战,从而蓄积实力,等待北伐。诸夏奉命亲赴燕京,找到龙竹大仙,请龙竹大仙出手相助。同时间,柴云也找到张觉和田颢等人,各人通过私人关系,秘密联系宫帐大臣,把李虎要议和的消息透漏出去,以此来促成议和。

第十三章 宋江和方腊

正月十二,大宋使者赵良嗣赶到润州。

皇帝在手诏中盛赞了李虎和辽东义军南下所取得的战绩,然后答应给李虎二十万贯的援助,不过他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北伐之前,必须卖给大宋一万匹战马。

李虎心理稍稍得到了一丝平衡。老子给你卖命,你好歹也要意思意思,不能成天空口讲白话。

赵良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