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380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380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扩、燕青都是重情义的人,但马扩非要一个寡妇,燕青非要一个妓女,而且还都牵扯到皇帝,这事的确很难办。不帮吧,天经地义,但寒了兄弟的心,而且马上就要用他们,不帮也得帮。这事假若传出去,老子这张脸算是丢尽了。

李虎一边重写奏章,一边气呼呼的瞪着马扩和燕青,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

马扩和燕青低着脑袋,充耳不闻,随他痛快几句。

=

燕青走了后,李虎对马扩说道:“喝完喜酒后,你带着茂德公主去长安。这两天你准备一下。”

去长安?现在就要准备建都的事?马扩正惑着,李虎接着说了,“我上奏陛下,把你要了过来。你出任大元帅府地司录参军事,以特使的身份到长安坐镇,在最短地时间内稳定陕西六路,并把陕西六路的军政财大权全部集中到西北大元帅府。”

小皇帝主政地时候,把陕西六路的制置司、宣抚司和六路帅司、两路转运司地长官全部换掉了,但这些人刚刚到长安就被截了下来。赵楷做皇帝主政后,让李虎主掌陕西和河东的军政大权,也没有另行任命陕西六路的主要官员了。说实话,即使派了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不如不派。因此,李虎若要稳定西北,首先就要把路一级的军政财大权控制在手。

“为什么要带着茂德公主?”马扩明知故问。他才不会带上茂德公主,除非嫌自己的命长了,活腻味了。

李虎一想也是,茂德公主即使愿意嫁给马扩,也要先奏禀皇帝。寡妇门前是非多,现在就让马扩带她去长安,纯粹找麻烦。

“那就暂时让她和柔福公主住一起。”李虎说道,“你先把陕西的事忙完了,然后再回来看她,这个假我先给你特批了。至于你要娶她的事,我找个机会奏禀皇帝,我来作媒。”

“不不不……”马扩脸色大变,连连摇手,“使相,总帅,不麻烦你了,谢谢你了,我知道你是好人,你做做好事,放过我吧,我还想多活几年。”说完马扩掉头就走,“我现在就去长安,等我有空回来,再喝你的喜酒。”

“哎,你不见她一面?”李虎望着他仓惶而逃的背影,哈哈大笑,兄弟,你等着后院失火吧。

第八十章 女真人的目标

月初十,河北雄州,金军帅营。

这天上午,完颜宗翰从燕京赶来,东西两路大军统帅于雄州共商大计。

完颜宗翰在代北战场上的战绩让黄龙府非常不满,西帐权势因此受到影响,宗翰本人在黄龙府的地位和说话份量也有所降低。

虽然前期他攻占了奉圣州,最近又拿下了阴山南麓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对大同的三面包围,但这个战绩相比宗望在河北战场的所向披靡,未免微不足道。

黄龙府本来就有意压制宗翰,吴乞买和弟弟完颜,还有宗干、宗望、宗辅几个侄子利用河北战场上的节节胜利,利用黄龙府在策略上的胜利,一步步打击宗翰和其它女真部落的权力,逐渐把权柄集中到了本家族。

完颜阿骨打在世的时候,在女真大联盟的基础上制定了勃极烈中枢制度和猛安谋克制度,这两个制度的建立得益于他身边的汉人文士和海人文士,不过他始终牢牢固守着女真联盟权力共享这个基础,然而,到了吴乞买手上,大联盟共享权柄的弊端越来越不利于金国的发展,于是吴乞买采纳了汉、海文士的策略,开始集中权力,开始实施汉人的制度,而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继承契丹人的一国两制,汉蕃共治。

女真人若想继承这一制度,首先就要解决女真大联盟共享权柄的问题,这个问题太难解决了。当年契丹人为了推行汉蕃共治,前后大约用了几十年,而女真人虽然可以直接把这个制度拿来就用,但因为其本身过于落后,比如文化、经济、治国理念等各方面地全方位落后,若想迅速消化和推行这一制度,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其中最艰难的问题,就是权力集中问题。

一国两制汉蕃共治的基础是权力集中,没有集权也就没有汉蕃共治。金国若要强大,若要发展,必须走汉蕃共治的道路,而若要实现汉蕃共治就要中央集权,而要中央集权首先就要废止女真大联盟,以及在大联盟基础上建立地勃极烈制度,若要修改勃极烈制度,首先就要把权力集中于皇帝家族,把其它女真部落手上的权力全部夺过来。

用什么办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对于金国目前的形势来说,就是战争,利用战争来打击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利用战场上的功绩把对手逐步排挤和驱离中枢。国内不能乱,不能用政治手段来打击对手,相比较而言,利用战争来打击对手,是最稳妥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吴乞买是幸运地,他近乎赌博一般的南下入侵大宋的策略奇迹般地成功了,他地威信因此迅速高涨,他的皇位因此得到巩固,他和整个皇族的权势因此越来越大。权力集中的好处很快在各个方面得以体现,比如他在辽西推行汉蕃共治制度就成功了,这个成功地事实可以用来说服勃极烈们,继而推动金国的国策向一国两制进行过度,这有利于金国实力的增长,而实力的增长赋税的提高不仅仅可以让女真所有的部落得到利益,也能进一步促进金国地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在军事策略上。吴乞买提出占据燕云。占据河北。占据黄河以北地所有疆域。和大宋划河而治。

这是以金国现有实力和以当前天下大势为基础制定地。是一个可行地现实地策略。

这个策略得到了朝野上下地支持。女真人第一次南下攻击地成功摸清了大宋地底细。现在大宋在女真人地眼里不再是一个庞然大物。而是一只不堪一击地纸老虎。

吴乞买下旨。调西路军主力进入河北战场。会同东路军。先行拿下真定、中山和河间一线。全取河北北部。秋收之后。则齐头并进。直杀中原。再攻汴京。迫使大宋投降。接受划河而治地现实。

=

宗翰最早地目标还是大同。占据大同。继而南下攻击太原。不但可以牢牢牵制住虎烈军和西北军。同时也能帮助东路军再一次取得空前胜利。但形势地发展让他地计策在黄龙府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首先,大漠上形势变了。

阻卜人击败了耶律大石,耶律大石被迫越过金山(阿尔泰山),向更加遥远的西域后撤。西域太大了,南至葱岭,北至花剌子模海(里海),东接吐蕃和西夏,辽阔万里,耶律大石和他的军队如同泥牛入海,谁都不知道他能否生存下来,但有个事实是,阻卜人赢得了大半个大漠,他们稍加喘息后,马上就会向漠东拓展,乌古人、敌烈人、黑车子室韦都将成为他们的目标。

金国虽然在南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但中国太大了,中国人也太多了,从历史上来看,不论是匈奴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还是契丹人,最后都止步于长城或者黄河,谁都没办法占据整个中国。女真人头脑很清醒,他们还没有盲目自信到可以占据整个中国。

金国要想实现中外一统的目标,必须统一北方,但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实力远远不够,所以,吴乞买和黄龙府的策略是,以最快的速

黄河北部疆域,和大宋划河而治,然后迅速增加国漠进攻,击败阻卜人,统一整个北方,建立一个万里帝国。有了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再掉头南下攻打大宋就游刃有余了,而实现中外一统的目标也就不再是梦想了。

但是,阻卜人不会放过机会。金国和大宋交战,无暇顾及大漠,这是阻卜人占据整个大漠的最好机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漠形势将急剧变化。

女真人需要抢时间,而迫使大宋投降地最好办法就是攻打汴京,摧毁大宋的都城,给大宋致命一击。只要大宋投降了,宋金两国划江而治,女真人就可以腾出手来征服大漠了。为此,吴乞买和黄龙府断然决定,集结金军主力于河北,务必一击而中。

不过,代北的李虎始终是个威胁,女真人若想占据整个黄河北部,必须铲除李虎这个威胁。

在这个关键时刻,代北的形势也变了,这是对金国有利地第二个形势变化。

=

李虎在贺兰山取得了一场胜利,把党项人打得狼狈不堪,这时候金国入侵大宋,迫使李虎撤军,事实上兑现了对西夏人的承诺,所以李虎撤军之后,西夏皇帝马上派人赶到黄龙府,双方再续盟约。

接着,李虎进入太原,过了几个月,李虎竟然把占据的西夏国土全部归还了,甚至连代北的天德军、云内和东胜州都给了西夏人,而条件仅仅是议和,双方互不进攻。

这样一来,李虎在代北只剩下了一个大同,也就是说,虎烈军主力全部撤进了大宋境内,大宋放弃了燕云,而大同已经成为大宋阻止金军攻打河东的唯一堡垒。

形势对金国来说,可谓一片大好。

在这个大好形势下,金国对李虎的下一步策略做了各种各样地估猜,以宗翰和宗望对李虎的了解,两个人都认为,李虎的目标是大宋国祚。李虎要乘火打劫,而此刻李虎地乘火打劫对大宋来说是致命的伤害,金国的策略完全有把握实现。

金国是以打促和,最终目标是划河而治,大宋打不过金国,当然更愿意议和,只不过两者的利益需求无法统一而已,所以宋金两国地使者一直频繁往来,即使在河北战场打得血肉横飞的时候,两国使者的脚步也没有停下来。

大宋认为李虎对国祚的威胁比金国更大,这个观点来源于大宋的基本国策,从皇帝到大臣都是如此,而金国敏锐地发现到了这一点,并因此想方设法予以离间。大宋的议和者迫切希望议和成功,更有甚者心甘情愿为金国效力,这导致金国一直确切掌握着汴京地形势变化。

六月的汴京兵变第一时间传递到宗望手上,宗望意识到攻击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急报燕京和黄龙府。燕京地完颜则急速督请宗翰,马上赶赴河北战场。

=

宗翰、宗望和一帮将帅们仔细商讨了天下大势和河北战场的形势,因为汴京议和投降者地帮忙,他们甚至了解到了宋军在河北战场的具体部署。

从这些部署来看,大宋地军队就是一盘散沙,但在这些散沙的背后,却躲藏着一只狡猾的猛虎。这只猛虎如今就在洛阳,距离汴京三百余里,距离河北战场不过五六百里,金军为此不得不小心防范。

李虎待在洛阳干什么?当然是找一个恰当的机会进入汴京,夺取大宋国祚。这是所有金军将帅的看法。但是,女真人都能看出来的事,大宋人不可能视而不见,所以,接下来的形势扑朔迷离,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曾有个设想。”宗望说道,“李虎进入汴京后,需要时间稳定黄河以南,他在长江两岸还要打许多仗,假如他愿意和我们议和,划河而治,那将给我们赢得足够的时间稳定黄河以北,甚至有可能让我们成功征服大漠,所以,我派无颜去太原,打算和他具体谈谈,谁知李虎杀了竟然无颜和使团其它人员,仅让一个马夫带了封信回来。”

宗翰微微皱眉,说道:“李虎若想成功夺取大宋国祚,首先要赢得大宋人心,他这么做,显然是想给我们一个警告。”

“看样子,河北有场血战。”宗望笑道,“我们要和李虎正面对决。”

“以李虎的性格,当然不愿意和我们划河而治。”宗翰冷笑道,“他既然要打,那就打吧,但决战时间不宜过早,要等到李虎占据汴京之后。那时只要李虎打败,他就完了,而我们则有可能占据整个中国。”

“如果可以占据整个中国,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急着北上大漠了。”宗望捋须而笑,“马上开始进攻吧,把河北战场上的宋军一扫而光,逼着李虎迅速攻打汴京。”

“李虎手忙脚乱,必定出错。”宗翰也笑了起来,“如能杀了李虎,拿下汴京,那大宋也就亡国了。”

第八十一章 西北人的手段

月初十,北京大名府,河北宣抚司。

李纲愁眉不展地坐在案几后面,望着左右两边壁垒分明的西北军将帅,心里非常难受,难受得锥心痛疼。

种师道和姚古坐在李纲的左右两侧。种师道拿着文卷翻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不知道他在里面找什么。姚古则抱着双臂抬头望着屋顶,或许对他而言,屋顶上的蜘蛛网比眼前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更有吸引力。

折可求、杨可世、王渊、王、姚平仲等人坐在左边;刘光世、辛兴宗、曲奇、吴子厚等人坐在右边。其它诸如解潜、范琼、马忠、张思正、张|:等人则散坐两侧末端,有意拉开和西北两派的距离,免遭池鱼之殃。

议事堂里没有虎烈军的人,宋江、林冲、耿守忠带着军队正在赶赴真定府,而刘、岳飞、卢俊义、罗兰等人正在真定东北方向的木刀沟一线和金军激战。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这场战斗已经打了好几天,金军的攻击目标很明确,他们要打真定府。

真定府若失,金军从北方一泄而下,宋军只能依靠大名府和黄河阻挡金军,所以当李纲提出,集结主力于~沱河一线,反攻中山、河间时,底下的将帅们保持沉默,而种师道和姚古则提出异议,结果连议数天,毫无结果。

这是军议的必然结果,因为李纲到河北战场,虽然名义上握有战场指挥权,但汴京给了他诸多限制,他其实没有什么权力,主要作用是协调,是缓和各军之间地矛盾,让汴京和西北人暂时从战场指挥权的争斗中摆脱出来,从而集中精力发动河北大战。

李纲这种尴尬的身份当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

姚古首先不卖李纲的帐。焦安节是姚古地好兄弟,他在救援种师中的过程中,眼看自己将被金军包围,无奈只好放弃救援,率军撤过滹沱河。汴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种师中全军覆没的责任归咎于焦安节,李纲更是不依不饶,逼着小皇帝下旨把焦安节杀了。焦安节死得冤啦,如果真是临阵逃也就认了,但他偏偏不是,他尽了一个统帅的责任。姚古曾为焦安节鸣屈,但没人理他。

姚古恨上了李纲,连同很多西北军将领都恨上了李纲,结果不言而喻。当然,这只是个人恩怨,个人恩怨在这里的作用不大,主要还是利益之争。

种师道和姚古地实力遭受重挫。他们不可能再指挥自己地军队冲杀在最前线。

这次折可求、杨可世、王、姚平仲到了。他们地军队应该成为主力。但汴京地皇帝没有兑现诺言。没有满足西北人地利益要求。更严重地是。皇帝大力扶植童贯和刘延庆。在最短时间内让他们和西北军分庭抗礼。这是西北人无法忍受地事。很明显。西北军如果遭受重挫。实力受损。折家兄弟和杨可世、王等人也就无法混了。不死也要脱层皮。

刘光世、辛兴宗等人遵从皇帝和童贯地命令。保存实力。没有实力。对付不了西北人。更无法抗衡李虎。

种师道和姚古不愿意打。也确实打不动了;折可求、杨可世等人则坚决不打。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要杀了童贯;刘光世、辛兴宗更不打了。不但不打。连军队都没有过黄河。不要看命令一个接一个。但童贯给他们地命令非常明确。不要过黄河。即使河北丢了也没关系。

李纲不想浪费时间了。他最后一次提出恳求。但结果依旧。

李纲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希望刘光世带着军队进入大名府。会同大名府一线地军队。在黄河北岸建立防线。同时恳求种师道、姚古、折可求增兵~沱河一线。好歹做做样子。免得真定府一线地虎烈军陷入金军包围。真定丢了。金军杀到黄河岸边。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