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风云录-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供便利和机会,皇帝和童贯完全没有必要在西北这件事上和李虎纠缠不休。
汴京满足了李虎,那么李虎就要兑现诺言,即刻率军进入河北战场。李虎到了河北战场,和金军杀到一起
和童贯就可以顺利南迁了。
“你回复陛下,我的军队马上渡河进入怀州,然后迅速赶赴、大名府一线。”李虎沉吟良久,缓缓说道,“但河北战局非常危险,为了确保陛下的安全,我要亲自护驾。”
董小丑、黄涉、柴云等人互相看看,当即明白了李虎的意思。皇帝答应了御驾亲征,但是否兑现,谁都不知道,即使兑现了,皇帝出了汴京,但他不过黄河,依旧可以乘着河北战场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急速南下,所以,李虎借着护驾的名义亲自赶赴行营,一来可以监控皇帝,防止他突然南逃,二来可以部分控制战场指挥权,三则可以督请朝廷迅速给虎烈军调拨钱粮武器,免得上了皇帝和童贯的当。
前几天,李虎等人曾打算暂时不到河北参战,但现在河北战局一天比一天危急,而汴京一反常态,答应了李虎的所有条件,连讨价还价的意思都没有,显然是害怕了,要提前逃跑了,这时候,李虎也不得不改变计策。
但这里有个头痛的问题,就是西北人和童贯之间的矛盾已经激化,西北人肯定要杀童贯。内部如果乱了,前方就没办法打仗,李虎为此决定亲赴行营,先把局面稳住,既不让皇帝逃跑,也不让西北人杀童贯,维持三方鼎立的局面。
=
听说李虎亲自赴行营护驾,秦桧的脸色马上就变了。
李虎看穿了他的心思,微:一笑,“你告诉陛下和童使相,虎烈军主力由董副帅统率到河北作战,我带四千虎卫给陛下护驾。虽然四千虎卫少了一点,但陛下还有殿前司马诸班直,实力也还可以,完全可以保证陛下的安全。”
秦桧不敢说么,他不过是个宣旨的使臣,位卑言轻,哪敢在李虎面前说三道四。
李虎当即写了份奏章。秦桧宣旨毕,匆忙返回京城。
当天晚上,李虎召集部议事,详细部署。
董小丑赶赴怀州,与虎烈军主力会合,待李虎的命令。
黄涉、逍遥率虎烈第五军和部分官员留守洛阳。
李虎率虎卫军赶赴郑州,等待汴京的反应,如果皇帝迫于威胁,御驾亲征,那么李虎就直接赶赴皇帝行营,反之,李虎将进一步威逼。
李虎书告郸李纲、岳飞,虎烈军很快就要进入河北战场作战,虎烈军和西北军要齐心协力,为此必须竭尽全力援救姚古。
李虎再告隆德府的罗青汉,接到命令后,马上进入河北战场。
=
七月三十日,汴京。
李虎的主力大军过了黄河,但李虎本人却带着军队逼近汴京,这让朝廷上下惶恐不安。
河北战局对宋军非常不利。根据最新消息,岳飞败回邢州,目前正在金军的攻击下,步步后撤,而姚古和他的大军生死未卜。现在女真人的大军马上就要杀到了,被围,大名府也就危在旦夕。大宋的西北军一部分戍守黄河南岸,一部分北上阻击,但实力远远不够,能否守住黄河一线,目前只能指望李虎的虎烈军主力了。
皇帝和中枢大臣们仔细商议后,不得不接受事实,按照原定部署,于八月初一离开汴京,御驾亲征。
皇帝非常害怕,向童贯问计。童贯似乎料到李虎有此对策,胸有成绣,“陛下,御驾亲征只是个形式,你只要离开汴京,做出亲征的姿态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赶赴前线,但李虎现在不依不饶,非要亲自给你护驾,那你只好北上了,不过陛下可以放慢北上的速度,一天走个十里、二十里就行了。河北战场的局势瞬息万变,李虎哪里有耐心陪你慢慢走?要不了几天,他就会先期北上。”
“这个朕知道,朕担心的不是这个。”这种小花招皇帝当然知道,他担心的是李虎会一直盯着他,让他无法脱身,耽误了南下江宁的时间。
童贯最担心的也是这个,但他知道李虎之所以亲自护驾,就是要牢牢盯住皇帝,也就是说,皇帝和朝廷南迁江宁的事可能泄漏了。童贯一方面冒着和西北人激化矛盾的危险,不停地逼着西北军和金军作战,一方面把张邦昌拉出来主持与金国的议和,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混淆视听,以掩护他暗中实施南迁大计。此计一旦暴露,结果可想而知,不但他保不住,恐怕就连皇帝都保不住。
童贯决定到龙德宫去一趟。
第二十章 汴京风雨
上,童贯回到府邸,直奔书房。
书房内,童师闵陪着张师正、辛兴宗正在说话。
看到童贯进来,张师正、辛兴宗急忙站起来行礼。
童贯冲着两人挥挥手,示意他们坐下,自己也坐到了案几后面,神情凝重,一直不说话。张师正和辛兴宗互相看看,察觉童贯心事重重,心里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张师正是胜捷军的都统制,屯驻京师;辛兴宗是京东路禁军的都统制,屯兵滑州。因为皇帝要御驾亲征,枢密院召集京畿各路大军的统帅到京城具体部署,辛兴宗因此返回京师。这两人过去都是西北军的底层军官,从童贯到西北主持军事以来就追随童贯,算起来前后也有二十多年了,可以说是童贯的绝对心腹。
童师闵递给童一杯茶,然后坐在侧首,低声问道:“听说汉王要到汴京,是真的吗?”
张师正和辛兴宗同时望童贯,眼露关注之色。这个消息今天下午才传出来,汴京当即震动,人心惶惶。李虎屯兵洛阳,对汴京虎视眈眈,此刻河北战局紧张,西北军陆续北上抗金,京畿兵力空虚,根本不是李虎的对手。
“虎烈军主已经渡过黄河,到了怀州。”童贯喝了一口茶,低声说道,“汉王带着四千虎卫正在急赴汴京,说要给皇帝护驾。”
“护驾?”童师闵嗤之以鼻,“他要护驾,就应带着虎烈军去河北打仗。以我看,他护驾是假迫皇帝是真。”
“如果汉王胁迫了皇帝,那南边的事么办?”张师正急切问道,“四千虎卫虽然无足轻重,但李虎凭借这四千虎卫足以震慑汴京,逼迫皇帝渡河北上。皇帝不渡河,虎烈军主力就不会进入河北战场,他们随时可以南下攻打汴京。现在西北军主力已经进入河北战场以有效阻击金军,有他们替李虎挡住金人,虎烈军拿下汴京根本不成问题。假如李虎真要打汴京我们如何抵挡?”
南迁宁地事。童贯在谋划之初就告诉了张师正和辛兴宗。这两支军队对童贯来说至关重要。虽然殿前司马诸班直和京城卫戍军也控制在童贯手上。但这些军队在天子脚下早就**透顶。内部派系太多。盘根错节。童贯急切间无法牢牢控制所以像南迁这种大事。若想成功。最后还得依靠胜捷军和京东禁军。
辛兴宗地京东禁是在西北军地基础上建立地。辛兴宗过去是西北军将领。后来率军在河北、山东等地平叛。招抚了大量地义军。补充和扩建了京东禁军。因此这支军队地战斗力比京城卫戍军要强太多。
因为童贯要依靠胜捷军和京东禁军做好南迁地前期准备工作。所以张师正和辛兴宗都直接参予了南迁地事情近期形势变化太快。汴京更是危机重重。童师闵不得不一再推迟南下地时间。而张师正和辛兴宗更是小心谨慎。唯恐泄漏了这个天大地秘密。
“使相李虎突然要到汴京来。要胁迫皇帝到河北战场不是听到了什么?”辛兴宗显然想得更多。“皇帝要南迁江宁地事不是泄漏了?”
辛兴宗说话地声音不大。但听在张师正和童师闵地耳中如同惊雷。当即把他们吓得骇然变色。如果南迁地消息泄漏了。其后果比议和还严重。议和好歹还算消极防御。但南迁就是逃跑。弃京而逃等于弃国而逃。这个罪责谁能承担?就算李虎把他们杀光了。汴京也没有任何异议。相反。还要鼓掌庆贺。
童贯两眼微眯。良久无语。过了一会儿。他轻轻放下茶杯。叹了口气。“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前段时间,西北人要争夺权柄,但又要防备李虎,而李虎为了保持汴京的稳定,避免和西北人对峙,于是默许我控制权柄,这样汴京就形成了三方鼎立的局面。如今金虏大举南下,西北人在河北战场上屡战屡败,导致西北军主力不得不北上支援,这样一来,三方鼎立的局面就被打破了,而西北人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向李虎求助,甚至可能向李虎低头。”
童贯说到这里停下了。童师闵、张师正和辛兴宗三人却是心如重铅,背心处阵阵发寒。
“李虎带着四千虎卫逼近汴京,胁迫皇帝御驾亲征,这是一种姿态,逼迫西北人做出选择的姿态。如果西北人继续和李虎对着干,那虎烈军主力就在黄河北岸踌躇不前,西北军必将遭到重创,反之,西北人愿意为李虎所用,遵从李虎的命令,那么汴京局势就是我和李虎直接对峙。这种情况下,我还敢阻止皇帝御驾亲征?皇帝还敢反抗李虎的胁迫?”
“使相,皇帝如果御驾亲征,给李虎所胁迫,我们就死定了。”张师正目露惧色,忍不住打断了童贯,“使相,乘着李虎还没有到汴京,我们带着皇帝即刻南下吧,否则我们一个也跑不掉。”
童贯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屑,“到目前为止,西北人的实力还非常强大,还足以抗衡李虎,他
会对李虎俯首帖耳,所以李虎还需要我们,我们还时间。”
“爹,就算我们还有时间,但我们没有皇帝了。”童师闵苦笑道,“皇帝被李虎所挟持,我们南下如何重建朝廷?”
童贯沉默稍许,低声说道:“我刚刚从龙德宫出来。”
童师闵脸色顿时僵硬,傻住了。张师正和辛兴宗陡感窒息,呼吸立时粗重起来。
童贯被逼无奈,要舍弃皇帝,带着老皇帝南下江宁,重建朝廷了,但这意味着大宋要分裂,要爆发内战。值此危急关头,大宋分裂结果可能国祚败亡。这太可怕了,本来南下重建朝廷是竭尽全力保住国祚,现在颠倒了,要亲手葬送国祚了。
“使相,这……这后果堪设想啦。”辛兴宗艰难地咽下一口口水,颤抖着声音说道。
“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必死|快就会被李虎杀个干净。”童贯苦叹,“我们都死了,西北人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李虎皇帝又被李虎所挟持,你们可以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李当然要篡僭了,要仿效太祖“黄袍加身”了,这完全可以预见。
童师闵急促吸了几口气,压低声音说:“爹,我们带着太上皇到江南宋肯定要分裂啊。”
“大宋走到今天这一步,分裂已经不免。”童贯连连摇头,一脸痛色,“我们和太上皇到了东南,凭借江淮天险,至少可以守住半壁江山,这总比国祚败亡要好啊。”
屋内;入沉寂,气氛极度压抑。
“太上皇怎么说?”辛宗忽然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太上皇同意了。”童贯从贴身衣服内掏出一张黄绫“太上皇授权给我,发动汴京兵变。”
=
深夜,一辆马车悄悄驶进了折府。
折彦直站在书房外,看到曹匆匆而来,急忙迎了上去“路上安全吗?”
“我绕了几个大圈才过来,不会被人发现。”曹神色紧张把抓住折彦直的胳膊,把他拉进了书房后紧紧关上了房门,“使相天黄昏时分,童贯去了龙德宫。”
“什么?”折彦直吃了一惊,“消息准确?”
“绝对准确。”曹说道,“今天下午刚刚从禁中传出消息,汉王要带着四千虎卫到汴京,然后黄昏时分童贯就进了龙德宫,这意味着什么?”
折彦直浓眉紧皱,抚须不语。
“童贯狗急跳墙了,他要逃跑,要带着太上皇逃到东南重建朝廷。”曹冷声说道,“这是个机会,诛杀童贯的机会。”
折彦直伸手请曹坐下,然后亲自给曹倒了一杯茶。这中间他一直在思索,曹也不说话,目光紧紧盯着折彦直,等着他拿主意。
“胜捷军现在就在城外,不出意外的话,这支军队不会跟随皇帝御驾亲征。”折彦直坐到曹的对面,慢条斯理地说道,“殿前和侍卫马步军至少要留下一支军队戍守京城,或者会留下两支,不过童师闵的侍卫马军肯定会留下。如果我们要发动兵变,那么至少要留下两支卫戍军,这样我们才有机会争取另外一支卫戍军倒戈一击。”
“童贯巴不得三支卫戍军全部留下。”曹冷笑道,“你是枢密副使,这个建议只要你提出来,童贯肯定会答应。”
“留哪一支?”折彦直问道,“刘延庆的殿前军,还是刘的侍卫步军?”
曹想了一下,说道:“刘延庆那个老家伙不可靠,虽然上次他代替童贯承担了北伐大败的罪责,被罢职回家,对童贯怨恨不已,但童贯随即又帮他官复了原职,这次又予以重用,两人关系恢复如初,他未必愿意顾全西北人的利益帮助我们诛杀童贯。”
“刘?”折彦直犹豫不决。
“刘是刘仲武的儿子,早年在西北也是一员猛将,后来走了高俅这条路子才到京城为官,所以对高俅一直很感激。”曹说道,“这次童贯回来,第一个就把高俅杀了,虽然童贯和刘仲武的关系不错,在京中对刘也颇为照顾,但童贯诛杀高俅这件事,显然让刘非常不满。”
“童贯和高俅都是一丘之貉。”折彦直摇头道,“这件事不足以说服刘。”
“刘仲武和姚古是姻亲,刘的夫人又是种家的女儿,叫姚家和种家出面,刘必定倒戈。”
折彦直连连点头,“你在侍卫马军做了两年多的都指挥使,下面有多少亲信?”
“你放心,只要我一声令下,侍卫马军至少有一半人会倒戈。
”曹目露杀气,冷森森地说道,“童贯这个阉人死定了。”
折彦直想了一会儿,说道:“明天我去找汉王,请他逼迫皇帝给我们下一道圣旨,诛杀童贯的圣旨。”
第二十一章 我虞尔诈
宋建兴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
=
八月初一,皇帝出京,御驾亲征,殿前司马诸班直和殿前侍卫亲军扈从左右。
同知枢密院事折彦直奉旨迎接汉王李虎。
李虎率军进入京畿地境,向中牟进发。折彦直打马狂奔,于黄昏时分在郑渠镇截住了李虎。
“陛下于今日上午辰时正率军出京,御驾亲征。”折彦直汗流浃背,见到李虎后,连汗都顾不上擦,气喘吁吁地说道。
李虎笑笑,这个果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关键时刻皇帝和童贯还是不敢和自己针锋相对。李虎有些得意,笑着问道:“童贯呢?”
“童贯陪侍在皇帝身边,张昌、宇文虚中两位宰相代理国事。
”
李虎微微头,和身边的柴云、原野交换了一下眼神,继续问道:“给我们的粮草武器呢?”
“正在运往黎阳。”
李虎凝神沉思。手上马鞭慢慢转动。没有说话。
“使相。河北战场可有最新消息?”柴云问道。
“李纲来书。岳飞率军杀:了金军包围。目前正在邢州一线阻击敌人。”折彦直脸显忧色。语气十分沉重。“种师道病倒在大名府。折可求正在率军北上救援姚古。”
“姚古还在深州坚持?”柴云惊地问道。
“据斥候探查。姚帅依旧坚守在静安城。和金军鏖战。”折彦直叹道。“但姚帅粮草武器有限。据我们地估计。他坚持不了多久。一旦粮草告罄。他不得不突围。此刻金军将其团团包围。姚帅如果强行突围。在没有救援地情况下。必定全军覆没。”
“西北军的杨可世、杨惟忠、姚平仲、刘光世、赵明、杨志各部何时渡河北上?”柴云马上问道。进入河北战场的虎烈军主力只有七万人个兵力明显不够,所以柴云希望留驻黄河南岸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