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438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438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月三十日,折可存北上救援,于雍丘遭遇完颜挞懒的六部奚军。折可存、宋江战败,退守南京。

汴京形势骤然恶劣。

=大宋建兴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

=正月初五,洛阳大帅府。

李虎从长安急返回,原野告诉他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折可存、宋江战败于雍丘。

“岳飞战败,折可存也战败,救援汴京的军队都被金军赶出了京畿。”

原野一脸无奈,摇头长叹,“现在就剩下宗泽和他的四万军队还在死守汴京。”

“汴京情况如何?”

李虎一边向府内急行,一边问道。

“宗泽今年七十岁了。”

柴云跟在李虎的后面,苦叹道,“我曾对你说过,换一个人镇戍汴京,但你就是不听。”

“如果宗泽出了什么意外,汴京肯定失守。”

原野当时也不支持李虎的任命,打算于年后奏请李虎更换东京留守,谁知金军过了黄河就势如破竹,缺少主力的虎烈军根本挡不住金人。

“他会出什么意外?”

李虎心里也打鼓,因为在老爹的故事里,宗泽就是镇戍汴京的时候病死的,假如又给老爹说中了,那自己的全盘计策就失败了,但没办法,那四万军队都是宗泽招募的河北义军,只听宗泽的指挥。

“岳飞回来了吗?”

李虎问道。

“回来了,正在议事堂等候。”

第八十章 对策

议事堂上,东西两府中枢大臣和洛阳大都督楚逍遥、京畿河北京东五路宣抚使岳飞正在商讨中原战局,看到李虎进来,纷纷起身迎接。

今年这个新年过得简朴,也没有任何喜庆气氛,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府署,也不管是官僚还是百姓,都在惶恐不安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李虎到长安除了陪侍皇帝迎接新春外,主要是查看都城建设,按行程他要到正月十五之后才能回来,但中原形势太过严峻,他不得不提前返回。

“大帅怎么回来的这么快?我们以为你明天才能到。”

李纲面带歉意,“我们应该到城外迎接大帅……”

“没有必要。”

李虎一边和文武大臣们打招呼,一边对李纲说道,“大家都很忙,没有必要为此耽误时间。”

“京都建设如何?”

黄涉不待李虎坐下,急不可耐地问道。

李虎皱皱眉,“皇上很不满意,。但现在非常时期,朝廷不可能在京都建设上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考虑到中原战局紧张,我已和皇上谈妥,暂时中止京都建设,把人力财力都投到战场上。”

“皇帝当然不会满意。”

赵明诚苦笑。道,“既要少花钱,又要以最快度完成对长安城的改造,哪有这样的好事?我看京兆尹马扩要想在今年内完成京都改造根本不可能。”

“不谈这个了。”

李虎坐下后,冲着。岳飞说道,“给我介绍一下中原战局。”

岳飞把近二十天的战事详细述说了一遍,在讲到。板桥一战的时候,岳飞毫不客气,把刘光世骂了个狗血淋头,不给刘延庆一点面子。刘延庆十分难堪,如坐针毡,心里更是阵阵寒,不知道岳飞当庭难是不是得到了李虎的授意。

现在的刘延庆可没有几个月前风光了。随着武将。地位提高,军中将士士气大振,对李虎更是敬若神明。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是李虎给的,饮水思源,将士们当然臣服于李虎,愿意追随李虎,听从李虎的指挥。李虎越来越强势,尤其重用关洛士人,使得他在朝堂上得到了文官士大夫们的绝对支持。这些文士大部分是关学弟子,过去他们在学术不受重视,在仕途上更是一片黯淡,但李虎一夜之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关学成为官学,成为中兴变革策略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研习关学的文人也一夜崛起,仕途一片光明。这同样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文士们当然拥戴李虎,忠诚于李虎。

李虎在短短几个月内既提高了军队的士气,又。获得了关洛士人的支持,完全控制了朝廷,这是刘延庆和一帮汴京旧臣根本想不到的事。接着,李虎把皇帝送到了长安,彻底架空了皇帝,这时李虎独揽大权,还有谁可以与其抗争?

西北人势弱,而。李虎势强,如果李虎要继续铲除异己,当然要对付西北将门了,这让刘延庆焦虑不安,度日如年,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刘光世兵败板桥,这给了李虎打击西北将门的借口。

岳飞说完了,刘延庆不待李虎说话,站起来主动请罪。如其让李虎赶出洛阳,还不如主动一点,请辞走人,好歹保全一家性命。刘光世兵败板桥,损失惨重,刘延庆的实力因此受到重创,而他二十多年来追随童贯和西北将门之间结下了很深的仇怨,现今西北将门尽数投靠了李虎,他们看到刘延庆不行了,势必要将其推倒。李虎显然不会为了刘延庆而与西北人产生矛盾。

“兵败板桥,刘统制当然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虎笑着安慰刘延庆道,“汴京被围,我的罪责最大,所以使相没必要为我分担罪责,更没有必要为刘统制承担责任。现在大兵压境,形势严峻,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我也非常需要刘使相。”

刘延庆将信将疑,不知道李虎这句话是真是假,但李虎既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自己和刘光世撇清了,想来还不至于马上把自己赶出洛阳。

刘延庆连声拜谢,不管怎么说,李虎还是顾全了他的脸面。

=“枢密院对战局有什么看法?”

李虎请刘延庆坐下,转头望向董小丑。

“自濮阳大战后,金军改变了攻击策略,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宗望以西帐军主力在真定、邯郸和黎阳一样拖住了我河东与黄河一线所有兵力,而宗望则乘机率东帐军主力横扫京东两路。”

董小丑说到这里,脸显怒色,“京东两路闻风而降,齐州知州刘豫更是认贼作父,帮助金军占据山东,唯一抗击金军的就是山东义军,但他们缺少钱粮武器,只能聚集于山林,无法对金军形成威胁。”

“京东两路的丢失导致京畿东面完全暴露在金军的攻击之下。虽然宋江在济州一线顽强作战,但整个战场形势对我非常不利。当宗翰率军突破白马之后,宋江也败于济州,两路金军随即会师于汴京城下。”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军的攻击策略了,先据河北、山东,然后逐鹿中原,如此一来,我们和金军就形成了僵持。”

董小丑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上的太行山说道:“诸位请看,我们和金军处在太行山的东西两端,最北端是代北大同战场,然后是河北河东的两军对峙,过了黄河,我们和金军又僵持于中原汴京。”

“在代北大同战场,虎烈军和金军人数相当;在河东河北的对峙中,双方兵力也是相差无几;在中原战场,金军兵力要远远多于我们。”

“与此同时,我们和党项人在泾原路、麟延路激战,和吐蕃人在熙河路激战。未来几个月,东南叛逆可能会乘着荆湖、京西叛乱叠起之际,攻打荆襄。”

董小丑看看李虎,又看看在座众人,神色凝重,“我们的敌人太多,所有的对手都在此刻跳了出来,我们不管在兵力上还是在财力上都无法同时迎战这么多敌人,所有未来几个月关系到我们的生死,我们必须以最快度击败金军。只要击败了最强大的敌人,我们才能震慑其它敌人,赢得喘息的时间。”

“枢密院拿出的对策是,先确保西北战场,然后在汴京城下消耗金军,伺机与金军决战。”

“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西北河川解冻,党项人肯定要撤军。党项人现有的国力无力支撑长时间作战,他们持续攻击到初春已经是极限。二月中旬前后,西北大都督府一旦稳定了横山、天都山一线,随即可以把主力调到熙河路,攻打吐蕃人,收复积石军。我们的意见是,收复积石军的战斗可以拖到中原决战之后,以便朝廷把钱粮武器投到中原战场。”

“川蜀四路较为稳定,尤其朝廷在川蜀四路废止钱引,重新实施交子政策后,大获民心,各地州县纷纷上表拥护朝廷,所以我们打算在春耕之后,调川兵东进,让成都大都督府的张关羽率军沿江而下,会同襄阳大都督毛军镇戍荆襄。”

“三月或者四月,我们在中原**金军,伺机决战。”



李虎抱着双臂望着地图,沉吟不语。

“大帅,在未来两个月内,我们一边坚守汴京,一边囤积粮草武器,同时寻找决战良机。”

李纲就坐在李虎身边,董小丑说完之后,他随即补充道,“我们在中原战场上的兵力严重不足,指望创造奇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现实,还是尽快想办法打破河东河北的对峙局面,迫使金军回援河北为上策。”

“我们这么想,女真人也会这么想。”

折可求反驳道,“金军肯定有准备,他们打到中原,未必就想战决,这或许就是一个陷阱,目的是打破河东河北的对峙局面,继而伺机杀进河东,攻占中原。”

“我同意折使相的看法。”

柴云说道,“在我们看来,大同和太原比汴京更重要,同样,对女真人来说,占据大同和太原也比攻占汴京更重要。女真人一旦占据了大同和太原,全取云中和河东,事实上就拿到了黄河以北的大部疆土,对我们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我们的处境也因此变得极其困难。”

“还有一件事,我认为诸位必须要考虑。”

赵明诚接在柴云后面说道,“东南叛逆或许已经派出使者议和金贼,他们一旦狼狈为奸,坑瀣一气,那我们即使想决战,也未必有机会。”

“童贯肯定已经派出了议和使者。”

黄涉冷笑道,“他们八月下逃到东南,九月就会派出使者,算算时间,双方应该达成了约定。如果我们未能在三四月的时候击败金贼,估计接下来的仗就非常难打了,我们可能会陷入南北夹击之中。”

李复咳嗽了几下,欲言又止。

“李尚书,畅所欲言嘛。”

李虎笑道,“这是议事,不要有什么顾忌。”

李复虽然是关学大儒,但他进入中枢的时间毕竟不长,很多时候他还是非常小心。中枢不同于地方,一言一行都不能犯错误。李复迟疑了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朝廷是不是派个使者到东南去一趟?”

李虎笑笑,不置可否。

“去东南?”

黄涉笑了起来,“有什么意义?你认为东南叛逆会和我们联手抗击金贼?不要妄想了,要想击败金人,只能靠我们自己。”

第八十一章 大家庭

议事没有结果,大臣们各自散去。

李虎把刘延庆请到了书房。刘延庆正好想向李虎做解释。到了书房后,喝了一口热茶,刘延庆马上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无非是忠诚于李虎一类的话。

李虎静静地听着,直到刘延庆忐忑不安地闭上嘴,他才慢悠悠地说了一句,“有人说,你是童贯的人,你不可靠,可能会背叛我……”

刘延庆吓得汗毛倒竖,“扑嗵”一下跪倒在李虎面前,因为太过惊慌,他手足无措,把案几上的茶杯都带得掉了下来,茶水溅??他的衣裳,“下官忠诚于大帅,决无二心。”

李虎招招手,示意他坐好,“童贯动兵变,却没有告诉你,也没有把你留在汴京,为什么?他不相信你?”

“他当然不会相信我。”

刘延庆急忙解释,说了一大堆,有一句话李虎听进去了,刘延庆出身西北将门,西北将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童贯可以利用刘延庆,但绝对不敢相信刘延庆。不管怎么说,西北将门都是武人,武人有武人的共同利益,到了关键时刻,这些武人还是要走到一起。事实也证明童贯是对的,种师道临终前的一封信说服了刘延庆,而刘延庆在最后时刻还是背叛了童贯。

“我问你一句话。”

李虎说道,“如。果你跟着童贯到了东南,你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吗?”

刘延庆哪敢回答,他也是武人出。身,也知道李虎的手段,他非常恐惧,额头上都开始冒汗了。

“我可以肯定,你的处境没有现。在好。”

李虎代他回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颠覆了大宋国策,我把‘重文轻武’改成了‘文武并重’,我提高了武人地位。”

刘延庆承认李虎说得对,但他不知道李虎要如何。处置自己,这些话根本听不进去。

“如果我死了,虎烈军崩溃了,皇帝回来主政,你的处。境会比现在更好吗?”

李虎又问道。

刘延庆蓦然醒悟,翻身跪下,再度向李虎表达自。己的忠诚。

“只要我才能满。足你所需要的一切。”

李虎笑道,“如果你一直没想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天我可以提醒你一下。”

“我知道,我知道……”

刘延庆知道李虎需要什么,他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忠诚,还需要自己帮助他夺取大宋国祚,就象折家一样,要和李虎同舟共济,生死与共。

“我愿意追随大帅建万世功业。”

刘延庆刚才把话也挑明了。你要做皇帝,我支持,我帮你。

李虎这才站起来,双手扶起刘延庆,“从此以后,只要你忠诚于我,就不要担心我会亏待你。”

刘延庆暗自苦笑,当然了,做个开国元勋,荫泽后世子孙,谁不愿意?问题是,你是否相信我?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没用啦。

接下来的谈话就很愉快了。刘延庆一颗心落回了肚子里,而李虎也真心相待。

李虎的确需要刘延庆。未来李虎要统一中土,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依靠虎烈将帅肯定不行,必须要西北军,需要西北将门,需要一批忠诚于自己的西北人。虎烈军从建立到现在,那些劳苦功高的将帅们肯定不会满足于做个将门世家,很多人也妄想在未来的王国里像李虎一样做个藩镇,这时候,李虎就需要有抗衡他们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不仅要来自于虎烈军内部,也需要来自于像西北军这样的非嫡系力量。

刘延庆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未来李虎要进一步修改兵制,而这些兵制内容要消除可能存在的藩镇之祸,大将不能拥兵自重,但阻力肯定很大,甚至可能直接来自于董小丑、罗青汉这些重臣,这时候,刘延庆、折可求的作用就非常大了。

“我打算把刘光世调回西北,同时从西北调年轻将领到中原战场。”

李虎对此的解释是,西北军要扩军,要逐渐恢复到过去的实力,将来西征的主力还是西北军,但这个时间很短,一旦天下三分的格局形成之后,朝廷就要西征,要灭亡党项人。西北军的核心班底是西北将门,只有利用西北将门在西北人中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才能迅恢复西北军的实力。

刘延庆却有更多的想法,他认为李虎实际上还是不相信西北人,要把西北人赶回西北,让西北人镇戍后方,而用来打天下的还是虎烈军。

=李虎亲自把刘延庆送出了帅府,此刻天已经黑了。李虎匆匆返回内府,和家人团聚。

内府非常热闹,除了茂德公主和柔福公主外,完颜星星、李羽翎和折可盈也从太原赶来了。五位夫人里,也就折可盈最为高兴,其它四位却是各有悲苦。李虎也能理解,该劝慰的劝慰,该哄骗的哄骗,毕竟是一家人,要在一起过一辈子,没有必要苦大仇深,搞得像生死仇敌一样。

李虎没有在家过年,今天他回来了,算是新年里第一次团聚。李虎自小孤独,非常向往大家庭那种几代同堂和和睦睦的气氛。过去在征战途中,每次过年他不是和将士们在一起,就是和罗青汉、铁鹰两家人在一起。完颜星星最是了解他,所以把岳飞一家、赵明诚李清照一家都请到了内府,大家在一起吃团圆饭。

李虎回到内府,看到一大家子人,喜笑颜开。美中不足就是罗思南、耶律明月和两个孩子没有回来,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