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相 >

第51章

大宋权相-第51章

小说: 大宋权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臣,傍晚的时候,朕传你来面前侍侯,你却不在宫里,是去那里了啊?”宋理宗抿着黄酒。随口问道。董宋臣赶紧跪下,磕头道:“奴才该死。请皇上恕罪。奴才出宫,是因为奴才唯一那个侄子患病,老奴爱侄心切,就没经皇上许可出了宫,奴才万死。”

“没事,没事,朕并不是怪你。起来吧。”宋理宗挥挥手。“朕只是想问问你,今天蒙古派使求和。这临安城里有没有放灯庆贺?”

“放了,比前几次大捷传到京城时放得更多。”董宋臣板着指头,尖着公鸭嗓子数道:“有龙灯、彩灯、走马灯、翡翠灯、一团和气灯、三羊开泰灯、五子登科灯、八仙过海灯、玲珑九华灯……多得老奴简直都数不过来,看的老奴眼睛都花了。人那个挤呀,挤得地上都是丢落地鞋子。”

“是吗?朕真应该也出宫去看看。”宋理宗颇有些懊悔,又笑道:“不过没关系,等贾似道率领大军凯旋归来,朕让全天下放三天三夜灯,朕到时候再去看热闹。”说到贾似道地名字,宋理宗若有所思,又说道:“宋臣,你是朕身边的老人了,你给朕说说这贾似道的事。贾似道派人求见于朕,说是前方战况对我大宋十分有利,正是一举铲除蒙古主力的大好机会,向朕请求援军。可是忽必烈又向朕求和,希望划江淮为界,两国永结盟好。”

“本来以朕的想法,这仗能不打就不打,乘着这个机会与蒙古议和就算了,免得我大宋士兵战死沙场,国家劳民伤财。可贾似道在奏本里说得也有道理,蒙古鞑子乃豺狼之性,今日求和退让,只为保存实力,将来还要继续攻打我大宋,与其议和,不如一举将蒙古鞑子打疼打怕,这样才能保我大宋长治久安。”宋理宗问道:“和与不和都有道理,都各有利弊,真是叫朕难以决断。宋臣,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尽可以对朕道来。”

“皇上,老奴只是一个太监,那敢妄言朝政?”董宋臣很是吃了一惊,赶紧拒绝道。宋理宗微笑道:“怕什么?朕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又没叫你替朕做主?再说了,前唐宦官杨思勖七十挂帅,以十万新征之兵征战南夷,四战四捷,杀得安南尸横遍野,敌酋心惊胆裂,说明宦官对军事也不是一无所知的嘛?”

“既然皇上一定要老奴说,那老奴就斗胆了。”董宋臣似乎松了一口气,很小心的说道:“回皇上,其实老奴在听到蒙古鞑子派遣使臣求和与贾丞相遣使请求援军时,首先想到地并不是该不该答应与蒙古鞑子议和,而是另一件事。”

“想到什么事?”宋理宗问道。董宋臣轻声说道:“老奴想到了端平入洛,那时候的情景,与现在太象了。”

“端平入洛?!”宋理宗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出这四个曾经令他心碎的字。端平入洛那已经是二十五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宋蒙两国联手灭金,河南成为一片空白地带,宋理宗力排众议遣军北上,力图夺回河南,并且在短短五十天时间里夺回北宋旧都开封与西京洛阳,在与蒙古骑兵的大战中也丝毫不落下风,但因为战线过长,粮草供应不上,导致前军全军覆没,后军被迫撤回临安,河南土地又拱手让与蒙古。那一次的短暂辉煌,也成了宋理宗最痛苦的记忆。

“皇上,老奴说错了吗?”董宋臣奸诈无匹,光看宋理宗的表情就知道宋理宗已经被他地话打动。却故意装出一副诚惶诚恐地模样。宋理宗下意识的摇头,低声说道:“你没说错,朕是不能让端平入洛地悲剧重演。”

“皇上英明。”董宋臣一笑。心说光凭这一句话,就非常对得起廉希宪你孝敬给本公公的珠宝了……

宋开庆元年腊月初二,酉时初刻,临安皇宫那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上,百官正装云集,宋军前线使者宋京等人与蒙古使者阿合马等人汇聚一殿,决定宋蒙双方主力命运的一刻也将在今天的朝会上诞生。酉时二刻。宋理宗在董宋臣搀扶下。准时入殿登上龙台,端坐在龙椅之上,金銮殿上立时响起山崩海啸般的万岁声,“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宋理宗环视金銮殿一圈,发现头戴小帽的蒙古使者阿合马等人也是跟着众臣一起三跪九叩,心中不由大乐…………你们蒙古鞑子也有今天?金銮殿上又是一阵整齐地声音,“谢万岁。”待众臣各自归班之后。董宋臣立即从宋理宗右旁站出,高声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丁丞相,看你地了。”站在丁大全侧面的阿合马低声说道。丁大全冷笑一声,刚要出列禀报蒙古求和之事时,他左面却有一人抢先站出,举圭高声说道:“儿臣赵有本。”

“忠王?忠王殿下有本?”金銮殿上一阵喧哗…………公认的白痴王爷有本要奏,这可是一件希奇事。而一向视赵为己出的宋理宗更是又惊又喜,连声说道:“皇儿有本?快快奏来。快快奏来。”

“启禀父皇。近日来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率我大宋天军在鄂州连战连捷,已大破蒙古水军。使我鄂州城池高枕无忧,接下来的,仅是如何扩大战果而已。”赵的声音里虽然还带着些呆滞,可话里的意思却没有人敢把他当傻子对待,“鉴于如此情况,儿臣恳请父皇拨兵五万,由儿臣率领增援鄂州,儿臣定能与贾丞相齐心协力,全歼蒙古入侵之敌!保我大宋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皇上……皇上……高兴。”

“我儿变聪明了,竟然知道会抢功劳了。”宋理宗乐得怀疑自己听错了。虽说赵最后一段话不那么流畅,但宋理宗心中还是一阵舒坦,心说朕总算没选错人,我儿平时里不声不哈的象一个傻瓜,到了关键时刻,却比任何人都精明和清楚。而对此事各怀鬼胎地满朝文武表情迥异,或是惊讶于赵之精明,或是偷笑贾似道将要被一个傻子掣肘;或是为前方十几万宋军担心,或是恼怒赵摘桃子比谁都快,总之是心情复杂。而阿合马与察必自然是对视暗笑,心说宋国皇帝如果真派这么一个傻子去统兵,那蒙古主力才可以高枕无忧。

“皇上,忠王以言极是,若是忠王率军亲征,我大宋前方将士定然士气高涨,定能一举破敌。”靠着宋理宗的默许甚至暗中纵容下,赵在朝廷里也还是有几个党羽地,大儒汤汉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身为赵的启蒙老师,汤汉也很清楚赵的才能,补充道:“当然了,忠王此去并一定要指挥部队或者亲临战场,只需坐镇后方,指挥军队之事仍由贾丞相负责,贾丞相之神妙用兵配之忠王皇家天威,定能一扫敌寇,驱逐鞑虏,建立不世功勋。”

“汤大人所言极是,臣附议。”“忠王已及弱冠,是该出去历练历练了,臣附议。”赵的另两个老师杨栋和叶梦鼎也出来赞成,汤汉、杨栋和叶梦鼎三人都是儒学大家,他们的话自然有一帮子儒臣赞同。而宋理宗本就是个优柔寡断且耳根子软的人,加上一心想让亲侄子赵继承自己的位置,见此情景不由有些动心,心说让儿去前方在贾似道地帮助下打几个胜仗,朕再立他为太子,阻力必然小上许多,再说贾似道也是赞成立儿为太子地人,他不可能不分些功劳给儿,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丁丞相,快想办法啊。”阿合马急得赶紧向丁大全求援,心说要是宋人皇帝真派这个白痴王爷去前方没什么,可指挥权还在贾似道手里。那可就大大不妙了。而丁大全也是坚决反对立赵为太子地…………这倒不是丁大全为了大宋江山作想,而是丁大全另有拥立太子地人选,自然不会让赵去立这么大的功劳。丁大全也不愧是当朝第一奸相…………贾老贼目前还比不上他。眼珠子一转已然计上心来,佯做亲热地对赵说道:“忠王殿下,王妃教你说的话,说完了吗?说完了就该下官说了。”

“王妃教我的话已经说完了,你说吧。”赵在这方面倒挺老实,一句大实话惹来满朝轰笑,也让宋理宗开始动摇的心沉了下去。心中长叹。“呆侄子,始终还是那个呆侄子啊。”

“皇上,老臣丁大全有本。”戳穿了赵的白痴本质,丁大全便得意洋洋的准备给忽必烈代言了。谁知他的话音未落,贾似道地走狗兼丁大全死对头陈宜中便从右侧最下班站出来,举圭高声道:“启禀皇上,微臣陈宜中也有本要奏。”

“两位爱卿同时有本啊,该让谁先说话呢?”宋理宗微笑。迟疑后命令道:“陈爱卿自千里之外归来,让陈爱卿先奏吧。”

“臣谢主隆恩。”陈宜中举圭奏道:“启奏皇上。前日青石矶战场之中,我大宋天军缴获良马无数,其中以两匹汗血宝马最为尊贵,贾丞相命微臣将两匹汗血宝马运抵临安进献皇上,请皇上赏收。”

“呵呵,原来是这样啊。”宋理宗大喜,欢喜道:“如此朕就收下两匹宝马。贾似道、陈宜中进献宝马有功。赐贾似道东珠十颗,玉壁一对。赐陈宜中玉壁一对。以示褒奖。”

“微臣谢主隆恩。”陈宜中磕头退下。丁大全对这个老对头又恨又妒,冷哼一声站出班列,正要再请奏本时,贾似道地另一个走狗翁应龙却又站出来,“启禀皇上,微臣翁应龙有本要奏。”

“翁爱卿,说。”宋理宗对这些在前方打了胜仗的臣子十分宽容,又让翁应龙抢在丁大全前面说话。翁应龙磕一个头,恭敬说道:“禀圣上,再过不久便是除夕佳节,微臣与全军将士在青石矶以缴获之鞑子军旗代替纸张,制成九个大鞭炮,每一个鞭炮上都有万寿无疆四个烫金大字。祝我大宋江山永固,久长久远,皇上万寿无疆!”

“江山永固!皇上万寿无疆!”文武百官跟着翁应龙一起跪下,心里暗骂着贾似道走狗拍马屁手段的出神入化,嘴上却跟着大喊吉利话语。而宋理宗则感觉如沐春风,抚须微笑道:“难为你们想得如此周到,回去告诉全军将士,待他们凯旋归来之时,朕再重重奖励他们。”

“微臣代全军将士叩谢天恩。”翁应龙必恭必敬的磕完头,退回班列去了。处于发飙边缘的丁大全赶紧上前一步,开口道:“老臣……”

“微臣宋京有本。”宋京声音的分贝一向不错,一句长喝便打断了丁大全的话。事情到了这步,满朝文武与宋理宗也算是看出来…………贾似道这帮走狗根本不想让丁大全开口说话啊。宋理宗闭目叹息一声,点头道:“好吧,宋爱卿先说。”蓝脸已经气成绿脸的丁大全无奈,只得又退回班列。

“微臣代贾丞相启禀万岁。”宋京用他独特大嗓门说道:“我大宋天军已在鄂州占尽先机,正是痛击蒙古鞑虏之良机,却苦于力量不足,无法全歼鞑虏。贾丞相奏请皇上为前线增派援军,助我前线大军一举破敌,扬我大宋天威!警告窥视我大宋江山地宵小之辈…………犯我大宋天威者,虽远必诛!”

“犯我大宋天威者,虽远必诛!”陈宜中和翁应龙一起恶狠狠的瞪着朝上地阿合马和察必,整齐的叫喊起来。宋理宗被这句话说得又是一阵心动,心说贾似道的话也不是没道理,只有把蒙古打疼打怕了,朕这江山才坐得牢固。而丁大全见势不妙,赶紧又站出队列,可惜不等他开口,宋京已经抢先说道:“丁丞相且慢,贾丞相命微臣启奏皇上之事还没说完呢。”

“说!让你们先说够了!本相再说!”丁大全的鼻子差点没气歪了,咬着牙无奈的退回班列。宋京则又说道:“启禀皇上,贾丞相还有一事是关于朝中吏治,据我军探知,这次蒙古遣使求和,使节团中携有大量金银珠宝,不为献给圣上,只为贿赂我朝官员,使我朝官员为蒙古鞑子求和大开方便之门,并替蒙古鞑子蒙蔽圣听,妄图使皇上答应和约,纵使贼酋忽必烈逃窜,望皇上明查。”说到这,宋京又笑嘻嘻的说道:“皇上,下面是微臣的个人建议,谁要是在皇上面前主张议和,皇上便可以派人去查他,十有八九能为我大宋国库添财进宝。”

“妈地,贾老贼要不要脸,想凭这几句话就堵死我们主张议和地言路啊?”丁大全、董宋臣和马天骥等拿了忽必烈好处的官员一起在肚子里大骂起来……

注1:理宗为赵昀死后之谥号,为方便朋友们阅读,故称之为宋理宗。

第一卷 鄂州鏖战

第六十四章 恶有恶报(上)

朝廷上文武百官正为是否与蒙古议和吵得天翻地覆的同时,临安城最繁华的御街上……

“临安城,真他妈繁华!比得上二十一世纪的中型城市了,不过二十一世纪城市的环境就比不上现在了。”

站在六十多米宽的御街上,贾似道不由被眼前的繁华晃得眼花缭乱,不过也不能怪贾似道是土包子进城,临安的繁华实在是到了难以复加的地步,街道两旁无房不商,茶楼、酒店和手工业作坊林立栉比,熙熙攘攘。市场上时献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成衣布匹、绫罗绸缎,种种商品无所不有。而且统一是前房后河的格局,将房舍河流融为一体,几疑身在画中。看得贾似道是连声称奇,赞叹不已。

“老东西,你家就在临安,这些你都见惯了,你还感叹什么?”陪贾似道一起出来逛街的李实在受不了贾似道的乡巴佬德行,忍不住出言教训道。贾似道叹口气,“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因为重病失忆,已经忘记了不少以前的事。还有,别叫我老东西可以吗?我身子骨结实着呢,比得上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心更是年轻,永远的十八岁少年!”

贾似道这话倒没有完全吹牛,只从那场转变心智地昏厥之后。他的身体确实越来越壮实,冬天穿一件单袄都不会觉得冷。而李则满脸不屑,“我呸!你还十八岁?醒醒吧。你已经是半截身子入土的老棺材瓢子了!”说到这,李忽然又想起一事,赶紧向贾似道问道:“对了,我可听说你还有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地女儿,就住在这临安城里,你怎么不回去看看她?”

“不能回去啊,这临安城里不知有多少蒙古鞑子的密探。我的家肯定是重点监视对象。我要是回去了,十有八九非暴露不可。”贾似道叹息一声,一脸为国为民牺牲而痛苦的表情。末了,贾似道又瞟着李高耸的胸脯咽了一口口水,坏笑道:“怎么?你这个做后妈的急着回去看继女了?没事,以后我会带你回家,让我的女儿认下你这后母。”

“老东西,你又占我便宜?”李又羞又怒。下意识地要去揪贾似道地耳朵。可惜贾似道话还没说完就已经撒腿开溜了,这会贾似道也证明了他身体确实越来越棒。两条大长腿撒起欢来,就连身有武艺的李都难以追上。而保护贾似道出来散心的郭靖等人也不敢怠慢,赶紧追了上去防止贾似道遇见意外。可贾似道跑得比兔子还快,李和郭靖等人一时半会那追得上?

“老东西,你再不站住,我一会抓住你非揍死你。”李张牙舞爪的连追打带威胁,非要教训喜欢占她便宜的贾似道。而贾似道知道落在这只母老虎手里准没好下场。左闪右躲的逃得不亦乐乎。又跑出几十步,贾似道转身就上了临安城里一座常见的木制八字桥。但就在这时候,贾似道脚下忽然踩到了什么,只觉得脚底一疼便摔倒在地上,疼得贾似道是杀猪般惨叫大骂,“哎哟!我这是踩到什么了?咋这么疼……妈的,破碗!谁他娘地把碗放在地上?扎进我脚心里了!”

“老东西,你怎么了?”李追上来见贾似道脚上鲜血淋漓,也顾不得找贾似道算帐了,赶紧上去把贾似道扶到桥沿上坐下,除去鞋袜替贾似道上药并包裹伤口。郭靖等贾似道亲兵则气势汹汹的将一名老乞丐包围,郭靖一把揪起那须发全白地老乞丐,咆哮道:“老叫花子,你他娘的找死啊?竟然敢拿破碗扎我们家老爷的脚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