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末生涯-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算下来,刚好七个人,七个常委……接下来,我们三个人就具体讨论一下,剩余五个常委的具体人选。早日定下来,山陕两省的军政改革就可以早日进行。”
说是讨论,其实都是卫征说了算。毕竟,卫征在山陕两省的地位,经过此次乱局后,已经到了无人可及的地步。很快,剩余五大常委的名字,就出现在三人面前的案桌上。
“原虎豹军火枪军统帅王峰,提升为虎豹军副统帅,拿下五大常委中的一个名额。”
“原虎豹军骑军统帅赵云,提升为山陕两省所有地方驻军司令,拿下一个常委。”
“原大同知府王鹏,提升为总督府按察使,主管刑狱和督察百官,拿下一个常委。”
“外贸司周老,凭借其强悍的经济能力,被卫征看中,直接提升为总督府副总理大臣兼外贸司司长,协助总理周书源管理山陕两省的经济和税收,拿下一个常委名额。”
“至于最后一个常委名额,毫无意外的落在了原太原知府汪洋身上。协助周书源管理山陕两省所有屯田和税收……”
面对这个结果,就连为官几十年的孙承宗,都忍不住为卫征的高超政治手段而拍案叫绝。
表面上看,卫征设置七大常委,是把山陕两省的军政大权给分出去了。
其实不然,山陕两省的真正全力,仍然掌握在卫征手中。
因为,不管是统帅地方驻军的赵云,还是统帅虎豹军的王峰,都是卫征一手提拔起来的,是卫征真正的心腹兄弟。只要这两个人统帅驻军和虎豹军一天时间,地方驻军和虎豹军,就没有丝毫意外的掌握在卫征手中。
而在这个乱世之中,军队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只要卫征掌握了山陕两省所有军队的军权,那卫征在山陕两省的绝对性地位,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动摇。当然,也没有人能动摇得了卫征在山陕两省的地位。
除了掌握军权外,无论是掌握政务大权的总理大臣周书源,还是被卫征从低位直接提拔起来的汪洋和周老,甚至于督查文武官员的王鹏,无一例外,都是卫征一手提拔起来。
面对卫征对他们的知遇之恩,再加上这些人的人品……
孙承宗可以肯定的说,只要他们活着一天,就不会背叛卫征……
如此情况下,卫征在山陕两省,在七大常委中间,仍然是一言九鼎。
不过,即使孙承宗想到这些,孙承宗也不会将其说破。
毕竟,山陕两省现在的实力,都是眼前卫征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就这么将权利凭空交给别人,放到任何人身上,都不可能……
两天后,山陕总督府设立七大常委,并且开始在山陕两省进行军政改革的命令,就以文书的形式,正式发放到山陕两省所有府县。就连刚刚被山陕总督府接手的山东半岛三府十五县,也收到了来自山陕总督府的文书。
这么大的事情,当然瞒不过朝廷无处不在的耳目。
面对山陕总督府私设官吏,篡改政体的行为。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可谓是怒火冲天。
因为,山陕总督府的所作所为,直接告诉大明朝所有百姓和文武百官,山陕总督府已经彻底脱离朝廷控制,私设朝廷命官,打算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不过,愤怒归愤怒,在没有绝对的军事实力之前,崇祯皇帝能做的,就是忍下这口气。
与此同时,自负的崇祯皇帝,也在自己心中大骂卫征是傻子。
在崇祯这个从小受皇权影响和教育的皇帝眼里,卫征的所作所为就是自绝生路。
在崇祯眼里,不管是正七品县令,还是正二品巡抚,都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手里的权利被分出去。既然不愿意将手里的权利分出去,那这些地方长官就会进行反抗……
这种反抗一旦形成规模,那卫征和虎豹军在山陕两省的根基,无疑会遭到重创…。。
所以,在崇祯眼里,卫征的这个军政改革,就是自绝生路,自毁自己根基。
既然如此,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削弱自己对手的机会。于是,大量锦衣卫密探,开始深入山陕两省,准备以此机会,削弱并且动摇山陕两省的根基。
但是,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在山陕两省同朝廷长达一个月的军事对峙中,山陕两省境内,凡是对朝廷还有一些念想的官员,不是被罢官,就是被驱离。
更加重要的是,崇祯皇帝远远低估了卫征和虎豹军在山陕两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第四百四十二章失算的崇祯
对于山陕两省各地的县令,知府,巡扶来说,的确不想看到这个军政改革就这么执行下去,分走自己手里的权利。
但是,他们手下的官吏和部下,却期盼着军政改革马上执行下去。
因为,军政改革完了后,他们手里的权利都会有所增加,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看县令,甚至于知府的眼色,战战兢兢的做事,为官……
所以,那些县令和知府,再怎么反对军政改革,也没有丝毫作用。因为,他麾下的那些官吏,为了军政改革后,可能获得的权利,没有一个人支持他……
没有基层官吏的支持,问人书生出身的县令和知府,就算有再大能耐,也掀不起什么风波。
就这样,半个月时间不到,山陕总督府管辖的所有府县,全部完成政改,由五大常委,共同管理府县境内的大小军政要务。
面对这个结果,卫征和周书源等人长松一口气的同时。抱着准备看笑话想法的崇祯和朝廷,则是大跌眼镜。他们没有想到,作为对手的虎豹军,竟然再次完成了一件在所有人看来,都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更加重要的是,虎豹军和山陕两省一系列改革的成功,就好像一剂兴奋剂一样,打入崇祯皇帝身体,让崇祯皇帝对整个大明朝即将实施的各种改革,充满信心。
在崇祯眼里,不管是增加朝廷的军事实力,还是解决朝廷目前所要面临的一些列问题,其关键就是银子……有了银子。和虎豹军一样的火器部队会有。朝廷的问题。也会被解决。
根据崇祯皇帝对山陕两省的了解,要想在短时间内让朝廷有银子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官绅一体纳粮……不管是普通大明百姓,还是官绅地主,都按照要求上缴粮税。
虽然崇祯皇帝不知道,整个大明境内,官绅地主手里到底掌握了多少土地。但是,通过这个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让朝廷每年的粮税增加一倍以上,崇祯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朝堂上,面对崇祯皇帝提出来的第一条改革内容,一众朝臣就好像商量好了一样,同时闭上嘴巴,陷入沉思。
因为,偌大的朝堂上,包括崇祯皇帝在内,所有人都是大明朝手握大量土地的官绅地主。
如此情况下,只要崇祯提出来的这个“官绅一体纳粮”改革真正执行下去。那就意味着他们也要和普通百姓一样,向朝廷纳粮。
这样的话。自己家里的收入,无疑会少了一大截。
这些在平时,把自己利益看得比朝廷安危还要重要的大臣,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已经装进自己腰包的东西,再被朝廷拿出来呢?
所以,偌大的大殿,直接在崇祯皇帝略带失望眼神的注视下,越来越凝重。
这个时候,亲眼见过虎豹军强大的内阁大臣王忠颖,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
“陛下,老臣这里有一句话要说……”
急于想要打破朝堂这种凝重局面的崇祯皇帝,想也没有想就回答:“朕准奏……”
“谢陛下……”
王忠颖刚刚说完,一众朝臣的目光,就汇聚到了王忠颖身上。
在大家注视下,王忠颖语气诚恳的说道:“诸位同僚,你们都是我大明朝的忠良,大明朝的未来,都在诸位身上。可以这么说,大家的未来,已经和大明朝的兴盛与否,完全绑在一起……大明兴,诸位同僚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大明衰,诸位的未来,也会跟着衰……”
“本官知道,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一旦执行,拥有大量田亩的诸位同僚,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损失。但是,本官要说的是,这些损失和诸位的未来。和大明朝的未来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只要大明朝能度过眼前这道难关,继续繁荣富强,身居高位的诸位同僚,还担心没有办法弥补因为纳粮而给你们带来的损失吗?”
“另外,诸位同僚都是我大明朝的栋梁之臣。全国上下所有人都看着我们。如果连我们都不能做出表率,支持陛下的改革。那整个大明朝的官绅地主,还会支持陛下,支持朝廷吗?所以,本换希望诸位同僚能慎重考虑……”
“如今的山陕两省和虎豹军,已经发展到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地步。如果朝廷还不马上奋起直追,朝廷将会被虎豹军甩得越来越远,再也追不上……”
说完以后,王忠颖直接跪在大殿上,对着坐在龙椅上,一脸复杂表情的崇祯皇帝说道……
“陛下,臣内阁大臣王忠颖,支持陛下进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等朝会结束后,老臣马上统计家中的田亩数量。按照比例,向朝廷缴纳粮税……”
“好……王爱卿不愧是大明的肱骨之臣……很好,非常的好……”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笑容的崇祯皇帝,毫不吝啬的对帮助自己破局的王忠颖,大加赞赏道。
随后,直接瞪着一双伶俐目光,在其他朝臣身上,不断得进行游走,等待大家反应。
面对王忠颖堪称直言了当的分析,面对崇祯皇帝看向自己的目光,很多朝臣的脸色,直接变得通红。
在王忠颖的带领下,马上就有第二个大臣跪倒在地,对着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大声回答:“臣附议,支持陛下改革,在整个大明朝执行官绅一体纳粮……”
有了带头的,剩余朝臣,就好像商量好了的一般,接二连三的跪倒在地,支持崇祯皇帝对整个大明朝进行改革……
脸上瞬间流露出满意笑容的崇祯皇帝,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后,马上命令道。
“既然如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朕决定,马上诏告天下,从今天秋粮收获开始,执行官绅一体纳粮进行收税……”
“陛下英明……”面对龙椅上一脸意气风发的崇祯皇帝,一众朝臣同时跪倒在地,大声喊道,就好像卫征多么英明一样。
第四百四十三章恐怖的反响
然而,事情并没有崇祯现象中的那么简单。
官绅一体纳粮,如果想要在大明朝彻底执行下去,真正看得不是王忠颖这些大臣,而是组成大明统治根基的无数官绅地主。
对于这些官绅地主来说,他们不管在位的是不是大明天子。在他们眼里,即使重新换一个王朝,他们该向佃户收粮的还是继续收粮,不需要进行上缴的粮税,一颗粮食都不会给朝廷。因为,不管是哪一个王朝,都需要他们这些官绅地主来统治整个国家。
所以,他们不会管朝廷是否到了生死存亡地步。此时此刻的他们,只看到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执行下去后,朝廷就会在每年秋收的时候,从他们手中收走本该属于他们的大量粮食作为粮税。
如此情况下,把粮食和财产,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底层官绅地主,怎么可能允许这种可能让自己破财的政策执行下去。
所以,朝廷打算官绅一体纳粮的圣旨,刚刚到了大明朝的县一级,就没有办法继续传递下去了。不仅如此,很多的底层官绅地主,甚至于直接向朝廷上万民书,要求朝廷收回圣旨。
更有甚者,直接组织佃户,或者是互相联合起来,暴力抗税,用实际行动表示出自己对朝廷这个最新纳粮政策的不满。
面对大明底层,各级官绅地主始料未及的强烈反对,崇祯皇帝直接被吓了一大跳。
但是,在两个因素的决定下。崇祯皇帝并不打算就这么收手。妥协……
第一个因素。毫无意外的是朝廷最缺的银子。而官绅一体纳粮,就是解决银子的最直接,最快速办法。
至于第二个因素,那就是崇祯心里的自负感在作怪。土匪出身的卫征,都可以在山陕两省进行官绅一体纳粮,为什么作为皇帝的自己却不能呢?
只要是卫征能做到的,作为皇帝的自己就能做到。
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崇祯皇帝直接忽视来自底层官绅地主的反对。因为这些反对声音而满脸愤怒的崇祯皇帝。直接做出动用军队,在大明境内,强行执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决定。
但是,让崇祯失望了……
官绅一体纳粮的圣旨下达一个月后,朝廷不仅没有从底层官绅地主手里收到应该进行上缴的粮税,就连朝廷应该从如同百姓手里征收的粮税。也才达到往年的五成不到。
面对这个结果,崇祯再次怒了……
二话不说,直接下旨,要求各地驻军,配合官府。强行从底层的官绅地主手里征粮征税。
但是,接下来的发展和局面。再次出乎崇祯皇帝的意料。
因为大明朝的世袭军制,各地驻军和卫所军队,无一例外的全部掌握在地方豪强手里。而经过大明朝长达两百年的土地兼并后,地方上的大部分土地,也随之集中到了这些军官豪强家里。在这其中,尤其以卫所军最剩。
放在以前,自己兼并的田亩,都不需要进行纳粮,所有收成全部归自己所有。但是,崇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官绅一体纳粮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不管自己是军官,还是拥有秀才等身份的豪强,都要按照规矩进行纳粮。
如此情况下,这些手握军权的地方豪强和军官,怎么可能自己打自己嘴巴,自己派兵从自己手里强行征粮征税呢?
但是,崇祯皇帝的圣旨,又必须执行。
为了让崇祯皇帝彻底打消官绅一体纳粮的想法,这些底层手握困算的豪强和军官,联合地方官绅一起,狠狠将了朝廷和崇祯皇帝一军……
朝廷要求各地驻军强行征粮征税的圣旨,刚刚下达不到两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催要军饷的加急奏折,就好像雪花一样,源源不断被送到内阁,送到崇祯皇帝案头。
“陛下,这时河南巡扶何大人送来的急报,因为朝廷的官绅一体纳粮,地方上的官绅地主,纷纷组织佃户,组织官府征税……更有甚者,一些地方豪强和官绅地主,已经开始聚众闹事,攻击县衙,暴力抗税……”早朝朝会上,一个大臣大声禀告道。
话音刚刚落下,崇祯皇帝就开口反问道:“军队,朕的军队呢?”
“朕每年花那么多银子养着他们,关键时刻,就要给朕站出来,确保大明朝的稳定……”
就在崇祯还准备继续骂人的时候,刚刚开口说话的大臣,赶紧继续禀告道:“陛下,臣的奏折还没有念完……”
“收到陛下要求地方驻军配合征粮征税的圣旨后,河南巡扶已经按照要求,抽调地方驻军,平息扰乱,强行征税征粮。但是,这些地方驻军,竟然抗旨不尊,拒绝出兵……”
“据河南巡扶报告,这些地方驻军军官家里,都拥有数不清的田亩。他们同样是官绅一体纳粮的征粮征税目标……很多地方的暴力抗税,就是这些人引起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借此机会,向朝廷讨要近几年朝廷未下拨给他们的粮饷。如果朝廷不补齐他们的粮饷,他们绝对不会出兵……”
“大胆……狂妄……竟敢威胁朕……朕该把他们都杀了……灭他们的九族……让他们知道,朕还是大明朝的天子,他们没有和朕进行讨价还价的余地……”大臣刚刚说完,一脸怒火的崇祯皇帝,就开始在朝堂上破口大骂……
当然,骂归骂,崇祯皇帝并没有忘记自己现在应该干什么。
深吸一口气后,对着面前大臣问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河南巡抚有没有上奏具体解决办法…。如果地方出了事情,都要让朝廷和朕去解决,那朕要他这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