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134章

穿越之大民国-第134章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难道谁都指望不上吗,美国呢,罗斯福不是发表了呼吁和平的声明吗。他们会不会介入调停呢。”

赵书礼笑道:“你们太不懂美国人了,这是一群务实的牛仔。当和平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利益的时候,他们会果断扔下马鞭,换上猎枪的。你不是知道美国人正在跟英国就债务问题纠葛不清吗,在这个紧要时候,他们借口一战的债务没有还清不肯在借给英国人钱,这似乎很不地道啊。”

沈瑞麟也笑了,道:“是啊,美国人生意做的真精。他们倒是给英国人指明了一条出路,英国人在美国的资产,呵呵。这下子日不落帝国的家业恐怕要贱卖了。不过我弄不明白的是,美国人似乎对英国人格外苛刻啊,英裔美国人不是占了美国人口的大多数吗。他们曾经给战败国德国,给法国意大利都减免过大量的债务,却对英国人死死不放。”

“哼哼,因为大英帝国的金库中还装着从殖民地搜刮的黄金,大英帝国不变卖光女王最后一颗珠宝,他们是不会甘心的。不榨干英国,美国人怎么能成为世界老大呢。”

“哦?司令是说美国人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取代大英帝国?可他们似乎不愿意啊,他们国内不是积极反战吗。”

“呵呵,这就是美国了,民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总有着睿智狡猾野心勃勃的政客,这点上我们中国人是输了一筹啊。他们能出华盛顿,罗斯福,而我们只能出袁世凯,蒋价石这种货色。当然还有赵书礼,哈哈。”

“司令说笑了,可是我看不出美国政客怎么说服民众,恐怕他们没有机会参战啊,不承担义务恐怕战后就没机会取得权利啊。”

“说服民众吗,他们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欺诈威逼隐瞒真相,什么事情他们都做的出来!这就是美国人,披着基督徒外衣的撒旦。”

沈瑞麟叹气道:“中国人的苦难啊,这场战争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结束啊。”

赵书礼坚定的回答道:“中日之间的仇怨,至少要一方把血流干才能消解!这是天命。”

这时候有前线战报传来,陈驰的装甲军团攻入洮南了!

二百四十五节装甲军,突击!

陈驰军,上有空军在前方清扫障碍,左右有精锐步兵配合作战,保护两翼。

他就像一个利剑一样,长驱直入狂飙突进。

从索伦出发后,一路向东,直奔洮南。

他的战术很简单,强打硬攻,上有飞机保护,左右后方都是步兵军,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就是攻坚的。日军停留在一战时期的防御工事挡不住装甲集群的冲锋,如履平地一般突破了一道道阵地,然后陈驰不做停留继续前进,自有陆军部队去收拾那些慌乱的日军。

就这样一直到了洮南,没经过怎么样的大战,其实他们现在遇到的日军精锐也不多,反而是伪军碰到不少。像洮南的部队,就是原来的东北军张海鹏部,张海鹏调走了大量军事力量到了吉林跟他一起任职吉林主席去了,这里就更不堪一击了。

但是洮南的地利却很重要,扼控黑龙江齐齐哈尔通往辽宁腹心的铁路,占领了这里后,跟齐齐哈尔南下的塞北军相互配合,很快塞北军掌控了这一段铁路线,从而打通了从外蒙经过黑龙江到这里的铁路线。

之后,陈驰军开始南下,沿着铁路经过开通,直奔郑家屯而去,之后的作战目标是折返攻占通辽,将辽西地区控制在塞北军手中。这个作战计划跟九一八时候如出一辙,但是并不落伍,因为这样的作战方案对塞北最有利。

由于逼近了辽宁,这里是日军极为看重的地区,因此在郑家屯遭遇了极为顽强的抵抗。

“报告军长,对方有反坦克工事,而且,而且有死士???”

“哼,死士?”

站在一辆塞ⅱ式坦克上的陈驰早已经从望远镜中观察到了。日军扭曲的抹黑的脸孔显示出死战的决心,抖动的喉结说明正在他们在声嘶力竭的呼喊,但同时也显示了陈驰距离前线太近了。

“死士这种东西过时了!”

陈驰接着幽默的说道。

说完跳下了坦克,灰呢子军大衣在风中展了展。

“粟东你的第一大队步兵跟随坦克正面进攻,第二大队从侧翼夹攻,能逼退他们更好,如果不退,那就让他们跟这座城一起毁灭吧!”

陈驰斩钉截铁的下达命令,他的声音通过步话机传达到了前方作战的军官耳中。

然后回到临时指挥部的掩体中,陈驰闭目假寐,安心等待前方的消息。他深信郑家屯不过跟前几个他踏过的城镇一样,阻挡不住他的步伐的,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好,但是最快的速度,第一个攻入旅顺大连,却是他坚定不移的目标和动力。

他的战术其实很简单,跟德军闪击波兰也没什么区别,就是正面强攻,外加迂回包抄,首先在心理上打垮对方,然后步兵跟进消灭对手,唯一的区别或许就是,对手是日本人。日军的作战能力且不说,这作战斗志,却是放之四海排第一的。这即跟日军长期的军国教育有关,也跟东方民族的性格有关。塞北的士兵不为什么,在脑袋一热的情况下,也敢于绑着炸药包去冲击敌方的坦克。这就是浪漫的性格,感情太过丰富,左右了理智的结果。

面对这种对手,显然武器的优势,战术的优势有时候会打折扣。

面对对方的人肉炸药包,陈驰的对应只能是派遣更多的步兵掩护坦克,而坦克则给步兵提供掩护,这相互掩护直到攻入对方阵地。如果放到西方国家,战斗打到这里恐怕就该结束了,但是在东方,即便突破了对方的阵地,惨烈的肉搏还要继续下去,直到一方彻底倒下为止。

所以战斗到现在,陈驰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是损失也是有的,坦克损坏了上百辆,让他够心疼,士兵阵亡了上万人,这让赵书礼够心疼。赵书礼曾因伤亡过大斥责过陈驰,陈驰回答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打赢了就没白死,这丫是个冷血的人。

说话间,第一坦克大队已经冲上了日军外围阵地,坦克横跨战壕,却没有直接突破到对方阵地后方,而是横了过来,调转炮口近距离向战壕内轰击,机枪也开始扫射溅起一片片血雾。接着身后背着冲锋枪的突击步兵跟进,跃进战壕,冷酷的向漏网的日军扫射。

第二坦克大队的上百辆坦克组成楔形阵型,已经越过了第一道阵地,很快又插入了日军第二道阵地后方,接着调转行进方向。第一坦克大队再次前进,跟第二大队形成铁锤打铁的架势,在日军第二道阵地上来了一个对穿。

“报告军长,我军占领对方两道阵地。”

通讯员兴奋的闯进陈驰的指挥部,满脸兴奋的报告。

陈驰冷笑道:“还没到高兴的时候呢,他们是在等我们进城跟他们打巷战呢,哼,巷战!”

两道阵地被突破后,日军并没溃败,反而是继续组织抵抗,阵地移入了城内。其实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并没有真的打算用外围阵地跟塞北军死磕,前面的教训告诉他们,野战他们打不过机械化坦克部队。

但是陈驰却没有派兵强攻城市,而是耐心的清扫掉了四周日军阵地,然后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包围了日军,布设了地雷,似乎打算要困死这只日军。

郑家屯地利位置重要,日军不可能作势这里被围,很快从通辽来了一只援军,却被打了一个伏击,反而是让陈驰趁势攻占了通辽。而四平街方向的援军同样被阻击,好在陈驰还没有能力在三个方向上发动攻击,四平才没有丢掉。

“军长怎么办到时候了没,啥时候打?”

手下战斗热情高涨,时常来催促陈驰。

陈驰却一副不缓不急的摸样,其实他心里比谁都着急。

“没到时候呢,等着吧。我们吗该休整休整了,坦克可瘫痪了三分之一了,等配件到了维修后在说吧。不过空军那些家伙恐怕闲不住啊,告诉他们从开原到公主岭他们可以可着劲的轰炸,最好把每寸铁路线都炸个干净。”

陈驰没先等到维修的部件到来,而是等到了日军的突围,从仅剩的城南突围而出。

陈驰没有下达追击命令,他告诉手下,这些日军已经洗好了脖子待宰了,不用急于一时。让大家继续休整,然后派兵进入郑家屯,清扫城内残余顽寇。

少有的休整了小半个月,陈驰下命令,装甲军团,突击!

目标四平!

二百四十六节

四平城外,防守第一道阵地的大队长今川少佐,皱着眉头嘶声喊着各种命令,在他的命令下,一队队日本兵忙忙碌碌的修筑加固阵地,战壕是早都挖好的,动用了很多东北劳工,但是后面的东西可就是劳工弄不来的了,比如向阵地上搬运军火,一个不小心或者蓄意为之爆炸了就倒霉了。尽管手下已经很忙碌了,但是今川少佐仍然催促不止,让大战前的紧张气氛显得更为紧张。

今川不是为别的,他也需要用这种大喊来缓解他内心的迷茫,没错是迷茫,不是压力或者紧张。他很迷茫,他是一个典型的日军基层军官,从基层一路升上来的。他从小就在陆军的小学预备学校学习,后来勉强升入了陆军士官学校,但是没能力考入那种精英中的精英才能进去的陆军大学,只能以不怎么好的成绩进入军队。

像他这样的完全的为军队培养的军官,懂得的东西真的不多,他们不需要知道世界其他国家的强大,只需要树立日本天下无敌的观念就行了,他们不需要知道外国有多么美好,只要知道能看到樱花就是最幸福就可以了。他们了解消息的渠道只有军队中为数不多的报纸而已,而这些报纸显然不会写塞北这些年的发展如何,也不会把九一八日本失利归咎于他们的对手强大,只会说是政客出卖的结果。

因此当今川少佐终于上了战场,而遇到的情况不利的时候,他的脑子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报纸上描述的野蛮落后的中国怎么能打赢日本,而且貌似到现在为止他们是在武器上压制着帝国的军队。这是为什么,他实在是不能理解,在他看来,日本是先进的,中国是落后的,这点毋庸置疑,他甚至战前还担心要是遇到留着辫子拿着长矛的漫画中的中国兵他会不会笑的无法战斗。

但冷酷的现实给了他狠狠的打击,他遇到的不是长矛辫子兵,而是触摸不着的塞北空军,每天从天空中掉落的炸弹,让他觉得十分无力。对这种武器他这个出身山村的孩子,从来是抱着艳羡和无比崇拜的态度的,就像普通日本人崇尚强权一样,当一**印有飞翔雄鹰标志的塞北空军俯冲盘旋轰炸扫射的时候,他甚至有股敬畏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他十分不舒服,十数年的军国教育让他无法接受,他觉得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背叛,甚至当有飞机飞过来的时候,他不但不避有时候还高举武士刀呐喊,别人都以为他疯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要战胜自己懦弱的精神。

这时候天上传来了呜呜声,正在休整坑道的士兵一抬头,果然他们又看见自己的长官缓缓的拔出了军刀,对天空怒目而视,一副要决斗的样子。有不识相的士兵想要上去拉今川一把,但是他的战友阻止了他,因为这时候劝阻他们长官犯傻的结果只有挨耳光,尽管从小挨到大了,但是还是没人喜欢被人削。

今川这次运气不好,天上的飞机似乎看到了他的挑战,给了他一个炸弹,他挂了。

今川挂了,这不影响大局,他这样的日本军官多了,日本人不在乎。

但是跟他一起战斗的士兵却有些神伤,在他们看来自己这个长官除了脑子有点坏掉之外,其他都很好,挖掘战壕配置火力,都是内行,打仗也不怕死,从来都是跟他们同甘共苦的,这么久以来感情还是有的。

可看着天上嚣张的塞北飞机,士兵不由得沮丧起来,他们的飞机呢,战前夸口为帝国之鹰的日本航空兵呢,他们确实来过了,可是却败了,双翼的九五式战斗机根本不是单翼全金属的塞北燕ⅱ式飞机的对手。九五式无论是速度还是灵活性都比不过塞北战斗机,唯一可以说的过去的或许是它的机型比较大吧。

日本的飞机机型很多,九五式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比较老旧的型号了,这款飞机的原型是九一八之后生产的九二式战斗机,是仿制德国的飞机,而他的设计者值得一说,名叫理查?伏格原本是在塞北服务的德国工程师,在被德国召回后,又悄悄被日本邀请派往日本去了。当时的日本飞机工业也不发达,属于起步阶段,所以理查设计的九二式战斗机基本是一个山寨版,外型仿制德国的he51战斗机,发动机用的是宝马的水冷发动机。之后日本人对这款机型进行了改进,这就是九五式战斗机了。因为设计定型的比较早,于是率先装备了关东军,到现在也没有被淘汰,结果造成了现在的情况。

日本不是没有先进的飞机,早期他们确实需要仿制外国技术,但是随着这些年,尤其是九一八之后军队权力的增大,对军事的投入增多,他们先后研制出十几款飞机,但是由于品种太多,反而是产量都不大。五花八门之下,也没有对手比较,所以通通列装到部队,现在显然他们明白了战斗机的未来是单翼。

只不过这个明白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三百多架主要配备东北日军的九二九五战斗机,在频繁的空战中被摧毁,剩余的飞机再也不敢升空,等待着新式的日本飞机调来,而他们的战果仅仅是十三家塞北飞机,其中还有五架是轰炸机。而后果同样严重,战争爆发一周之后,东北的天空被塞北的雄鹰占据了,日军彻底失去了制空权,只能每日面对对方嚣张的轰炸,无计可施。

士兵们对这些不理解不要紧,但是作为现在负责四平防卫的日军最高指挥,旅团长下田就不能不理解了。到底是高级军官,他见过的市面要大多了,接触的任务级别也更高,他知道塞北是一个应该正视的对手,他一个做驻华武官的朋友曾跟他说过,要是战争一旦爆发,塞北将是日军要集中消灭的对手,至于其他军阀倒是不足为患。他那朋友还跟他描述过塞北,说哪里是一个工业地区,不亚于日本的许多工业城市,当然那时候下田没有在乎这些,他更关心朋友口里说的塞北广大无边的事情。取之不尽的土地资源,是当年还热血的下田最感兴趣的。

稍微了解情况的下田自然现在不会轻视自己的对手了,这毕竟不是演电视剧,日军军官确实骄横无知,但是却不傻,尤其是在已经交手后,还没有理由的认为对手不堪一击的话,恐怕这样的对手根本就到不了中国,更别说原本的历史上让中国人打了八年。

因此下田在得知辽西地区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塞北军攻占,他负责的四平将成为下一个战场后,立马就给上级请示要求战术指导也就是增援,尤其需要空军指导。他可不想在激烈战斗的时候,头上不停的下蛋,但是关东军给他的回复是,暂时无法排出足够的空军战力,只给他调拨了几十门75口径的高射炮,加上他原有的25口径连装高射机关炮,来组成防空火力。

可这些被证明无效,在第一天打下了两架嚣张的投完弹后俯冲盘旋扫射的塞北轰炸机后,很快迎来了报复,本来或许应该是投到其他阵地甚至其他城市的炸弹,全都喂了他的高炮阵地,结果一门不剩的全都报销了。

这些情况实在是让下田头大,可是又不能不防守。他知道丢失掉四平的结果,他自己切腹那是一回事,恐怕日军还将陷入非常不利的战况中。四平是满洲铁路的要冲,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丢失后,北方吉林战场和南方辽宁战场将被中**队分割开来,到时候北方从黑龙江南下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