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赵书礼也能明白,老蒋这样的做法恐怕是想在道义上把自己捧上制高点,站在一个道德的高位教训日本。他是留学过日本的,他知道这样的教训对日本不可能有意义,甚至有些滑稽可笑,但是他仍然这样做了,原因很简单,他其实不是做给日本人看的,而是做给国人看的,这完全是一个秀而已。果然国内反响强烈,甚至国际上也纷纷转载报道,蒋价石捞足了名声。可是紧接着的是,日本对宁波机场进行了轰炸。
赵书礼感慨了下蒋价石的发散性思维,可也仅此而已了,要是换做他,仍给日本人的绝对不会是传单,而是炸弹。可惜现在没机会了,蒋价石这么一搞,日军必定有防范了,而且现在塞北的空军实力慢慢在落后于日军,此时去轰炸日本是对飞行员的不负责任,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其实很微乎其微,而且塞北军也不需要这样来提振士气,刚刚在东北消灭了三十万日军的塞北军,不用任何作秀,都毫无争议的坐实了中国第一强军的名头。
蒋价石在完成了这次作秀后,就开始专心部署武汉会战了。
六月份,蒋价石在长江以南武汉以东地区新成立第九战区,亲自兼任总指挥,决定集合一百二十三个师,一百多万兵力,与日军决战于武汉外围。他制定了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打出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口号,要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的有利地形,进行逐次逐次防御,命令陈诚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江南防御,李宗仁为江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协同作战负责江北防务,在加上江西湖南战区一共三个战区牵扯进了这次会战。
而此时,日军也召开了御前军事会议,下定决心一定要拿下武汉。御前会议认为,只要拿下了广州和汉口,那么就等于控制了除塞北外的大半个中国,彻底结束南方战事,可以专心针对北方作战。因此日本人对此次战役同样重视,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大将调集第二军、第十一军,共十二个师团,35万兵力,加上海军第三舰队的一百二十余艘舰艇,航空兵团五百余架飞机,沿长江两岸西进,分五路攻击进攻武汉。
蒋价石这边除了兵力占优势外,其他方面全面劣势,武器装备自不必说,军事训练也基本没有。就连指挥也是十分混乱。尽管有一百二十多个师,分为十四个集团军,可是其中中央军仅有五个集团军且不满编,其他军队就更不用说了,情况还不如中央军呢。其中在蒋价石软硬兼施下,四川军阀刘湘出川,立誓日本不投降川军不回川。刘湘指挥两个川军集团军,除了他自己的十五万人的一个集团军外,还有两两个小军阀邓锡侯、田颂尧两人共十二万人组成一个集团军。但是这两人连刘湘都不服,更何况配合中央军作战了。而另一个川军巨头刘文辉,则干脆不再派兵了,上次南京时候他的二十万军队被蒋价石折腾了个精光,对此他十分不满,此次坚决不出川了,坐拥三十万大军,窝在成都不出来。而桂系尽管李白二人很热心,都身在武汉负责指挥,但是桂系主力却不在他们手下,而是在南昌部署,防止日军攻占了广东全境后,往北进犯。云贵部队倒是有一部分在武汉,但是番号不少,兵力却不多。另外还有河南的部队,徐州撤下来的部队,成分十分混杂。并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十分普遍,调度上能顺畅就见鬼了。
果然武汉会战第一役马当战役就闹了个大笑话。
马当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是这个地方的位置十分重要。为了阻击日军沿江西进,国府沿着长江在马当、湖口、九江、田家镇四个地方建立了四大要塞。而马当是第一要塞,这里的地形十分有利,一座马当山扼控长江湾口,并且经过这里的长江河道狭窄大型军舰无法开进来,是个十分有利的防御地点。国府在马当山修建了完备的防御工事,又布置了当量的大口径要塞炮,还有空军配合,派驻重兵把守,在江上还设置了阻塞线,并在阻塞线前后布置了一千多枚水雷,因此马当防线可谓固若金汤。
但是就是这样一道防线,被蒋价石看做是第一要塞,武汉会战第一道屏障的要塞却仅仅坚守了五日就被日军攻陷了。
负责马当防御的是李蕴珩的第十六军,这家伙在战火燃眉的生死关头,竟然有兴致培训军官。他在当地办了一个为期两周的抗日军政大学,调离了排长以上军官去学习。结果就在这些军官结业典礼那天,日军做小艇从附近的香口江边上岸,偷袭守军并猛烈进攻。守军毫无准备,又没有军官指挥,日军如入无人之境,香口、香山、黄山等阵地相继陷落,又利用江边芦苇掩护,悄悄抵近马当主阵地施放了毒气,守军士兵几乎全军覆没,马当失守。
得知马当失守后,蒋价石下令守军全力反攻,第十六军、第四十九军奉命向日军发起猛攻,终于收复香山,可是此时日军106师团大军已经增援,激战数日后马当始终无法收复,最终以蒋价石制裁李蕴珩为马当战役画上了句号。之后两个月,日军先后攻克九江、田家镇要塞,武汉形势进一步恶化。
一个个要塞相继失陷,日军第6师团和攻陷马当的主力波田支队沿江继续西进,蒋价石焦灼不安,武汉已经岌岌可危了。
而此时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却命令第9、第27、第101、第106四个师团,军舰八十余艘,飞机数十架水路呼应,自湖口、九江南下向长江南岸地区发动进攻,力求消灭江南中**队,占领南昌然后西进攻占长沙从南方对武汉形成大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突然一个大捷传来,让蒋价石为之振奋。
这场大捷也让一个人在中国初步成名,这个大捷叫做万家岭大捷,这个人叫做薛岳。
万家岭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地形多为山地丛林,薛岳是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他在这里部署了七个军的兵力,力图阻止日军沿着从九江到南昌的南浔公路南进。薛岳利用这里的山地地形,部署了层层防线,先后挫败日军进攻的第6师团、101师团,其中一个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被击毙,一个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受到重伤。日军始终无法打破薛岳防守的南浔防线,而这里却是一个必经之地,因为南浔公路东边是浩瀚的潘阳湖,西边是庐山所在的山区,只有这条公路是最佳通行地带。
此时冈村宁次已经失去了耐心,而就在此时他们的侦察机发现中国守军中间出现了一个防御漏洞,冈村宁次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以此为突破点彻底突破薛岳军队的防线。九月下旬,冈村宁次命令106师团带两个星期干粮插入这个缺口,迂回第一兵团防御纵深,配合其他师团包围薛岳军。106师团四个联队,一万六千余人,做贼似的偷偷钻入中**队的缺口,悄悄进入庐山南麓的万家岭一带,准备大显身手。
可是日军没想到这里是薛岳故意留给他们的通道,轮到对这一带地形的了解,日军拍马也赶不上薛岳,尽管日军的地图或许比薛岳的精密,但是薛岳这个人有一个好习惯,喜欢看地图,平时除了吃饭睡觉实地考察外就是站在地图前,他防守战这一带的地形早已经印刻入他的脑中了。基本上可以做到想让日军去哪里就让他么去哪里的地步,功夫做到了这一步,打胜仗其实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更何况对手还是在南方一直没遇到敌手,骄傲满满的日军骄兵,指挥官又是冈村宁次这样的激进派。
侦查确定日军一个师团孤军深入万家岭后,薛岳大喜,日军果然中计了。
立即调兵遣将,先后调集十万大军,对这股日军展开围攻,把这一万多日军牢牢包围在十平方公里的山岭之中。十月初薛岳对日军106师团发动总攻,逐渐压缩日军,包围圈不断的缩小。日军这时候终于发现上当了,冈村宁次懊悔不已,只能派出飞机帮忙,指望106师团能依靠优势火力突围出来。可是他们疯狂突围面对的确实中央军的俞济时74军58师的官兵,该师几乎伤亡殆尽,但是成功阻止住了日军的突围,进一步压缩日军防线。随即薛岳军全部炮火开火猛轰日军,战至10月6日时,日军106师团已经伤亡过半,突围无力了。
此时薛岳认为总攻时机已到,调集第9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指挥第66军、第4军、第74军,向万家岭一带日军包围攻击。日军则抢占一些制高点负隅顽抗,等待救援。其中万家岭张古山高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日军又调集两千余人据守这里。第74军51师负责攻占这里,师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王耀武,可是进攻数度受挫,毕竟这里有两千日军防守,而现在日军兵力已经不到八千,能把两千人放在这里,可见这里的重要性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王耀武部下一个团长张灵甫自告奋勇,率领敢死队从绝壁上发动奇袭,经过激烈的白刃战,占领了这里。张古山失陷后,日军被压缩在几个据点中,苟延残喘。
这时候蒋价石看到了希望,给薛岳下令要他在9月9日结束前结束消灭日军,因为9月10就是国庆了,他们要给国庆献礼。看来献礼这种东西,中国人还真是热衷。
薛岳命令各部队选出各自选出两到五百名敢死队员作为先头部队,各个指挥官必须突前指挥,他本人也亲临一线。黄昏后,敢死队做先头部队,其他部队跟进,9日夜间对日军发动全线进攻,苦战一夜后,日军仅剩一千残兵。这种情况传回了日本,日本天皇亲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出106师团,因为在南方战场日军还没有被全歼一个整建制师团的先例,必须保持日军对中国南方部队的心理优势,因此决不能开这个头。
冈村宁次开始疯狂了,不顾一切的命令所有部队不顾伤亡的往前突击,薛岳此时却见好就收,果断的撤出部队放过了日军残兵,继续去稳固自己的阵地了。但毫无疑问,这场战役薛岳打赢了,同时这场战斗也显出了几个闪耀的明星,王耀武、张灵甫等。但是他们的舞台还没到,现在南方战场还属于薛岳。
但是一个薛岳,一个万家岭改变不了整个武汉保卫战的整体态势。
就在薛岳在南方奋战的时候,日军东久尔宫率领第二军,悄悄从大别山北麓进兵,打算经过六安、固始、潢川、罗山等地进攻信阳,然后沿着平汉路南下从北面包围武汉。负责指挥这次涵盖鄂豫皖三省作战的正是在台儿庄大显威风的孙连仲,徐州会战之后,孙连仲部队就调到了河南一带布防,并且得到了塞北军的秘密支持,兵力有所恢复。他在这里部署了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富金山由宋希濂负责坚守,第二道防线则是由驻守台儿庄的田振南的30军,第三道由冯治安、于学忠军负责固守潢川,第四道胡宗南的17军团和22集团军防守罗山到信阳一带。
东久尔宫选择的这条路全程都是丘陵地带,从六安到信阳的公路就掩映在丘陵山地之间。而其间的富金山是最险要之地,这里呈辐射状面对公路,牢牢遏制着日军西进的道路。负责防守这里的是孙连仲军最具有战斗力的宋希濂部,而他的对手则是日军的狄洲立兵的第十三师团和筱冢义男的第10师团,前者久经战阵从南京徐州一直到马当等地处处活跃着她的身影,而后者则是日军机械化师团的样板,两个师团都是日军常备主力师团,战斗力强悍。
说句实话,宋希濂的71军虽然作风顽强,可是西北军的特点就是装备简陋,双方实力对比明显。宋希濂把自己的指挥所部署在富金山顶,命令手下部队一步也不许后撤,并且没有援军,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了七天,几万日军被死死拖在富金山下。但是宋希濂的起家部队36师经过这一战,从上万人减员打了七百人,但是结果是日军丢下数千具尸体始终没能越过富金山峡口。宋希濂部,在富金山一共坚守了十余天,伤亡一万五千人,毙敌六千多,在己方步枪子弹都不充足,而对方飞机大炮武装到牙齿的情况下,能打成这个水平,西北军是威武的。
宋希濂部的坚守为潢川防御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让中**队在这里修筑了稳固的工事,并且也让胡宗南部从容的从信阳调兵在潢川后修筑了第三道阵地。而此时进攻潢川的日军是第10师团,师团长本来是叽谷廉介,但是因为台儿庄战败被撤职,换成了筱冢义男。第10师团此时立誓要报台儿庄一箭之仇,因为他们的对手恰好也是孙连仲的部队,倒也是有名有义。
但是日军却在一个外围阵地久攻不下,筱冢义男恼羞成怒,大放毒气,终于进兵到潢川。而当他们准备进兵潢川时,发现潢川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但是潢川又坚守了数日为胡宗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是这时候在信阳以及外围修建了大量阵地的胡宗南,却没有遵从孙连仲甚至战区长官李宗仁严守信阳的命令,将自己的部队撤退到了信阳以西地区。让日军长驱直入信阳,打通了从信阳到武汉的路线,同时切断了武汉和北方的联系。
信阳失守,让日军从东北南三面对武汉造成了包围之势,蒋价石意识到武汉保卫战失败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即便勉强坚持,最后也是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保存力量与根基。
蒋价石决口未提胡宗南保存实力避战一事,可是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从徐州会战开始,总有中央军将领保存实力贻误战机之事,徐州会战台儿庄之时是汤恩伯,现在又是胡宗南,他们都是中央军的悍将。台儿庄之时是孙连仲的部队正面抵抗,损失惨重后来汤恩伯捡了大便宜,现在又是孙连仲的部队在前方死守,可到头来以胡宗南的部队退避结束。两次会战战前都是轰轰烈烈,也确实打了几场漂亮仗,可到最后却总是以遗憾收场,跟南京会战一样显得虎头蛇尾,让人颇为惋惜。没有强力的指挥,统一的思想与决心,作战计划和指令的贯彻几乎就是个笑话,不失败才是奇迹了。
10月24日,蒋价石宣布放弃武汉,自己飞赴湖南衡阳,至此武汉会战结束。
三百七十九节下作的大英帝国
塞北的赵书礼,对南方战局颇为遗憾,他发出了强硬的要求,要求蒋价石严厉惩治胡宗南。当然现在赵书礼也算是看出了一点门道了,两次避战的主力竟然都是中央军,而且都是中央军中重要的将领,要说是没有蒋价石的暗自指示,恐怕难以让人相信。也就是此时赵书礼从淞沪会战时期对蒋价石建立的那些好感,开始了削减。让人赵书礼不解的是,淞沪会战的时候,蒋价石确实玩命了啊,中央军王牌部队几乎悉数登场,可到了徐州后却开始保存实力,这有些蹊跷啊。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难道真的是为了保存自己,打击对手吗。真的是因为在淞沪做了榜样后,杂牌军出于名也好,出于义也罢纷纷派出了军队,他总算有了保存实力的条件了吗。但是不管如何,不团结的中国是难以取胜的,即便塞北军在北方如何苦战,要是南方被日军打到了四川,那么最后的结果恐怕也不会完美。中国在战后能收回这些领土就已经要念佛了,何谈崛起于世界,因此赵书礼有些发愁。
而结束了武汉会战的日军,终于开始了一个漫长的休整期,南方战局终于有偃旗息鼓之势。而此时日军在南方占领了广东福建大部,往西止步于广西,往北止步于江西,但是却开始了在浙江等地的小规模作战,打算将一片片占领地连成一片。另一方面展开了虚伪的政治攻势,企图诱降蒋价石,并且在华北华中等地大肆搜拢汉奸走狗,成立傀儡整府,企图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