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大民国 >

第38章

穿越之大民国-第38章

小说: 穿越之大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远在军校期间也是对自己前半生的所作所为做了一番深思,他小兵起家,一步步往上爬。到了顶峰却突然顷刻间失去了一切,他没有不甘心,反倒心中多了一种恬淡,似乎是解放了一样。有时候弄权也是很累人的···

同时他也第一次认真的考量了赵书礼这个人,从前他是没怎么重视此人的,原因在现在的他看来十分可笑,那就是赵书礼的年龄。赵书礼跟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才只有13岁,可是已经手握重权,从此就一步一步的越爬越高,他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会以为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当仔细认真的回顾了一番此人的所作所为后,他竟一时间升起了一种不可战胜的感觉,原因吗同样可笑,还是年龄。当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在各路军阀中游刃有余,一步步崛起,那么现在的他已经二十多了,那么谁还能制住他。但经过三年的陆军大学生涯,宋远的心情几次转换,此时的他已经彻底平静了下来,他少了跟谁去争权夺利的心思,相反他倒是对赵书礼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感情,这种感情仿佛长辈对晚辈,又仿佛兄长对幼弟,更像是一个闲人对局中人。他现在也有一种心情,那就是淡淡的在赵书礼身边,不干涉不捣乱,就那么平静的看着此人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

因此赵书礼一说要给几人重新安排职位,那三人脸色各有不同,但是相同的都带有几分期待。只有宋远依然平静,立正敬礼道:“听凭司令安排!”

三人也赶紧跟着立正敬礼说同样的话。

赵书礼笑道:“好好好,这是你们的任命书,不过在任命之前,我想听听你们对现在形势的看法。最近传来一个消息,蒋瑞元又辞职了,你们可知道。”

几人都表示知道,黎行恕首先叹道:“此人真乃俊杰啊,大功一成当即辞职,颇有华盛顿的风采啊。”

赵书礼不由得笑了,还是太嫩啊,岂懂得蒋瑞元这老家伙的智谋。

然后看着宋远,他希望经过此次,宋远能成长起来。

宋远淡淡的道:“蒋瑞元公,乃为北伐军之总司令,如今国府已经宣布北伐成功,国家一统,那么北伐事实上已经结束,在霸占这司令之职也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了。”

宋远说的对,这确实是蒋瑞元公开的说法,但是事实上却另有隐情。蒋当时辞职的真正原因是要阻拦他的下属将领,因为他们希望蒋不要理睬张学良少帅所表现的忠诚,继续用军事进攻占领东北。他们认为,张学良的父亲曾在北京指挥了反对南方的军队,所以他的儿子一定要受到教训,向强硬路线低头,但是蒋急于巩固他的权力,而征服东北将削弱他本来就不足的人力物力。

当然这些内情赵书礼也不是很清楚,后世的宣传让人们无法认识一个真正的民国人物,自从到了这个时代,赵书礼对很多人已经改变了相当的看法。比如张作霖的日本人代理人形象,在他看来很多时候张作霖恰恰是保护了东北的国人利益。冯玉祥的割命本色,在他看来很多是愤青举动,太不成熟,或者也有博取名声之嫌。

而蒋瑞元他更是看不太懂了,很多时候他都神奇的趋利避害,在军事行动不顺利或者即将不顺利前成功脱身,而后恢复一个权力更大地位更高的职位。赵书礼自认为他没有这个本事。

“好了,现在蒋瑞元辞职了,你们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宋远道:“恐怕南京会有一番激烈的权力争斗吧,至于谁会掌权就不好说了,我还是看好蒋瑞元。但是我想不到他会以何种方式重新登台。”

赵书礼笑道:“那么你认为李宗仁等人会对此事作何反应呢?”

黎行恕是广西人,他抢过话题道:“我想会夺权!”

赵书礼笑了,宋远却突然沉思起来。

“司令的意思是,李宗仁等人会挽留蒋瑞元!”

赵书礼点点头,黎行恕三人大感不解,觉得不可思议。

赵书礼解释道:“蒋瑞元是总司令,但他说自己只是在战斗中任总司令,而现在战斗结束了。那么他是战斗中的总司令,那么李宗仁冯玉祥等难道就不是战斗中的集团军司令了吗,蒋瑞元辞职了,他们是不是也要跟着辞职?”

三人恍然大悟,连连道:“这个人太厉害了。”

赵书礼道:“不是他厉害,而是他拥有的资源太有优势了,手握重兵占有中央名义,他想不厉害都不行。现在其他集团军司令肯定会挽留他继续担任军事主官,那么你们认为我该怎么办?”

三人摇摇头,宋远沉默不语。

“来,看看吧,这是给你们的任命!”

任命宋远代理割命军第五集团军司令!

任命黎行恕为第一军参谋长、宋邦荣为第二节参谋长、贺粹之为第三军参谋长!

看完任命黎行恕三人还再为自己没能直接领兵有些遗憾,宋远却猛然抬头,疑惑道:“我暂代司令,那么赵司令你呢?”

“呵呵,我要辞职!”

六十四节副部长

更新时间2012…6…522:27:12字数:4182

赵书礼为什么要辞职,以退为进是一个原因,他知道北洋军阀算是被打倒了,可是这些新军阀之间的事儿一点不比老军阀少,而且他们的军队更加精锐,组织更加合理,军官能力更强,导致最后他们之间的战争规模比北洋军阀混战更大,更血腥,更暴力,更残酷。赵书礼辞职后就有了很多说辞,对自己对国家有利的,他可以接受,不同意的完全可以以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推脱掉,所以说辞职后自己的活动空间更大。还有一个原因则是现在已经1928年底了,眼看着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就要到来了,作为一个穿越者如果放过了这个机会,那是会被骂死的,就是他自己也要看不起自己。

但是他再次选择宋远接替自己,就有些让人看不透了,甚至底下许多新崛起的军官将领们都不服气,来找他表达过不满。但赵书礼仍然是任命了宋远,而且南京方面也批准了。赵书礼丝毫也不担心宋远有二心,不是放心这个人,不是自信到彻底掌控住了这个人的心在赵书礼眼里任何人的心都是不可靠的,而是他已经从制度上根绝了手下人造反的可能。现在的第五集团军跟过去已经截然不同了,跟任何一个军阀军队的组织都不太一样了。

这几年,德国顾问先后已经换了几波,戈林也回去了,接替他的空军顾问团长叫做斯图登特,这人对散兵很感兴趣,倒是跟现在的航空厂长朱霖非常投缘。除了空军陆军等军官外,德国人的顾问中,还包括一些非战斗人员,比如研究军事组织形态的,研究战争中国家总动员状态的等等。

在这些不同专业能力的德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下,第五集团军中先后设置了后勤部,财务部和组织部等机构。后勤按照现代军队标准,实行了后勤供应的独立,军饷发放由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而军官升级则有组织部来处理,军中的军官的作用也就是带兵打仗,用一个不带等级观念的名词就是指挥员,他们跟普通士兵一样,按月领取一份薪水,于是军官的权力被大大缩小了。当一个普通官兵不管是军饷来源,还是升迁途径,都不在依赖自己的直接上级的时候,他就不会像旧军队那样只认自己的长官,于是军官造反这种旧军队中的特产发生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了。就像西方军队很少发生政变一样,正是因为这种制度上的限制。

但是宋远几人数年来都不在军中,显然不知道这个情况,尤其是宋远,他知道自己当初动过小心眼,并被赵书礼猜忌,此时竟然又被委以重任,让他觉得甚是不可思议。本来就对这个人看不透的他,赵书礼在他眼中的形象就更加扑朔迷离了。

看着几人的反应,赵书礼解释道:“你们不用吃惊,我辞去第五集团军司令一职,然后要赴南京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了!”

这个会议全称是【三民堂】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名义上是【三民堂】的堂内会议,但是此时这个堂派却是整个中国的权力掌握者,因此这个会议实际上类似一个临时│国会的意思。她将决定未来中国的政体和权力构成。

赵书礼没有申请过加入这个堂派,但是没人怀疑他就是其中的一员,因为自从升起青天白日旗在绥察蒙升起的那一刻,就有人把他的名字划入了【三民堂】的堂员名单之中了。此时赵书礼是以中执委委员的身份去参加会议的,换句话说,他手里有决定中国未来的一票。

但赵书礼没能按计划立即起程,因为家里发电报说,傅青荷怀孕了。

赵书礼立刻就回了家,然后在家里陪着妻子,作为一个现代人,他觉得有义务在妻子怀孕期间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

毫无疑问赵书礼的行为让傅青荷很高兴。

“青荷怎么样,今天感觉如何?”

“哎呀,还早着哩,才三个月能有什么啊!”

“哦,不错啊,你什么都懂吗。那你今天真该跟我们一起去打猎啊,你不知道草原上那小风一吹,美滋滋的,有多舒服。”

赵书礼今天一回家跟妻子聊道,他今天去打猎了,还打到一头黄羊,回来后让厨师炖了。

“美滋滋的!”傅青荷笑着学他说道,手里还拿着阵线,她要亲自给未来的宝宝做衣服。

她从来只说山西话,学赵书礼说了一句,也一口山西口音,惹得赵书礼哈哈大笑。

“书礼啊,你不能光顾着家里啊,你什么时候去南京啊。”

傅伦却很不满意赵书礼就这么在家里呆着,他觉得男人应该以国事为重,而且他总觉得他的女婿现在身兼大任,没有他国家怎么能行呢。

听到傅伦的话,傅青荷的脸色顿时就不对了。

到了晚上,赵书礼正趴在妻子肚皮上听声,突然青荷说道:“你还是去南京吧,爹说的对,你不能老呆着家里。”

赵书礼抬头看着妻子,她不到20的年轻脸上,一副凝重。

赵书礼调笑道:“啊?啥时候我的小青荷这么通情达理了。”

“哼,通情达理!”傅青荷嗲着声音又学赵书礼说了句普通话。

惹的赵书礼又一阵大笑。他在家里从来只说普通话,当初傅伦还奇怪过,他解释说,现在国家鼓励说官话,他作为整府职员当以身作则,才忽悠过去,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他根本不会说山西话。

得到妻子许可后,赵书礼才得以去到南京。

此时已经是八月了。

赵书礼总算赶得上,中执委会议还没有结束。

此前的会议上,蒋瑞元的辞职如愿没有通过,他继续担任总司令一职。主要原因是,他的部下们不同意他辞职,给整府施压,同时冯玉祥等实力派都支持他继续当军队主官。

8月中旬,因为左右派的争吵不休,会议暂时结束,但会议通过了蒋瑞元的提案:

按照孙中山的意愿整府中设立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

这在纸面上使孙中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权制宪法得以体现。

会议结束了,但赵书礼在南京的整治生活才刚刚开始,各方势力继续勾连。

蒋瑞元派人来跟他沟通,想了解他希望到整府中那个部门任职,赵书礼告诉他此前他曾经跟林森达有过口头约定,等北伐结束,将结束军职,进入经济部门工作。但是赵书礼得到的是一个考试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务,有一种人你想要什么,他偏偏不会给你什么。

很快在南京赵书礼见到了东北派来的人,他们是来跟南京整府谈判的,张学良虽然名义上已经是整府官员中的一员了,但是事实上东北现在还是一个独立整体,要完成法理上的归附中央,他还得宣布易帜。可是张学良还没有下定决心,他担心日本人的干涉,他得得到蒋瑞元的保证,安全上的保证。

张学良的代表叫做邢士廉,他来见赵书礼是要跟赵书礼磋商关于热河问题。

现在热河的态势是,承德守军已经投降,但是赵书礼没有收编他们,而是允许他们回到东北。索伦被十数万大军团团包围,洮南已经被攻陷,第五集团军三十万大家随时可以攻入东北。但是赵书礼并没有命令部队进入东北境内,而是一部分驻守洮南,大部准备对索伦采取行动。

至于赵书礼为什么没让军队进入东北,原因有二,第一,当洮南被攻陷的时候,蒋瑞元突然以北伐军总司令名义下令,赵书礼军队不许进入东北,这不奇怪,这是蒋瑞元的平衡之术,当初他还下令过冯玉祥军不许进入京津,让晋军进驻这两地,以免某方做大;第二,赵书礼本人也没有进入东北的意愿,主要原因是他不想打内战,尤其是不想跟东北军打内战,原谅他的地域观念,前世的他就是东北人。

当初之所以他宣布参加北伐,无非是站队和扩张地盘的目的,眼下站队已经站好了,他是中执委委员之一,还是**丝考试委员会副委员长,而扩张地盘吗,热河是个好地方,那里人口六百万,原本是塞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地区,现在已经基本上收入囊中了。

邢士廉带来了张学良的诚意,他们同意热河地区归属赵书礼,但是要求赵书礼保证不进犯东北,并且军队撤出洮南县。赵书礼当即同意,但是要张学良撤出索伦的奉军,用索伦换取洮南。邢士廉答应下来,双方谈判没多少纠葛就这么结束了。

10月,中执委会议再次召开。

会议决定贯彻落实已定下的决议,10月4日,颁布了“中华民国组织法”。

“训政”时期即【三民堂】一堂专│政时期正式宣布开始,但没有说明结束的日期。不久,【三民堂】最高整府机构才正式被命名为“国民整府”,简称国府。

10月10日,蒋瑞元就任新的国府主│席,其中18名整府委员会成员中包括冯玉祥等实力派,甚至还有张学良的名字,这标志着统一。这是一个妥协和分赃交易的结果,整府高层中包括北方的军阀,如冯玉祥、阎锡山等实力派,但作为整府主│席和总司令,此刻的蒋瑞元拥有压倒一切的权力。而且,大家都同意他有权单独接待外国列强的代表,这使他在实际影响上而不是在名义上成为民国的元首。这样经过战争和无数次的整治斗争,蒋终于达到他政治生涯的顶峰。此时,他只有41岁。

会议后,赵书礼名义上是整府│高官,但是手里却没什么实权。

他不干了,当即表示辞职,辞去考试委员会的职务,并面见元老林森,要求到经济部门中任职,否则就要回绥西去。并表示如果能得到一个商务部长的职务,他将出国去,跟各国列强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和谈判。

林森只能是个传声筒,真正的决策人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蒋瑞元,此时他大权在握,俯视众多对手,不管是政治上的汪精卫胡汉民还是军事上的冯玉祥李宗仁等,他都在琢磨着如何对付。此时赵书礼提出的条件他答应了,对他来说,一个要官的地方实力派更让他放心。很快任命他为商务部副部长,并答应他以中国整府的名义,自己组织人手去国外考察。

接到任命后,赵书礼十分满意,他终于可以进行那个早在宣布北伐前就已经定好的大权术了!这一次他要玩一次大的,大到想想他自己都能激动的颤抖的权术。

第二卷终于完了,新书榜也下了,感谢一直投票支持的朋友们,虽然票票不多,单是每天也有差不多20票的样子,很想知道都是谁给咱投了票,评论区有一个帖子,可以去顶一下噻,有积分的奖励哦。另外这些天我本人很少给自己投票,否则票票每天能多大概十票的样子,就是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别人给咱投票。现在下新书榜了,我也就不敢那么清高了,票票一定会给自己投了,希望能在推荐榜上有个不错的名次,单是单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