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权倾大明 >

第89章

权倾大明-第89章

小说: 权倾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可覆舟’,如今的灾民作乱怕也是事出有因!

另外臣还要加上一点,中原之地因为小冰河时期的来临而受到灾患,长城外的草原也会受到影响,还有东北之地也是如此,臣听闻那建州努尔哈赤已经四处活动,意图对抗朝廷,空穴来风,势必有因,一旦东北及草原因为天灾而不能顺利游牧,两者联合起来,整合部落,南侵中原。臣观历代蛮族入寇中原,多是草原无法满足其放牧生存,再加上若草原若诞生一位雄主,必是我中原,我大明之祸!

内忧外困,朝廷如何支撑,随着战乱一起,赋税更为减少,而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始终没有收到损失,那边是不纳粮的士绅群体,包括臣在内,不过陈所经营的任何项目都已经按照开州的规矩缴纳商税了。陛下开税监矿监,是为牟利,朝廷百官均为反对,然而想必陛下应该知道,这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没有几个人没有参与商贾之事,倒是把自己打扮成一幅由洁癖的道德君子,实际上呢?

一旦朝廷陷入困顿,有人会毁家纾难么?有是有,但是少的可怜,绝大部分的人都只会看紧自己的利益,因为他们丝毫不担心朝廷的存亡兴灭,朝廷顶住困难,平定战乱,还得需要人治理,必须靠他们,朝廷一旦灭亡,必定又是一个新朝建立,更是需要他们的支持,所以他们不需要做什么就能获取想要的。更关键的是,很多人看清楚了一点,那就是历史规律!

何为历史规律?便是一朝一代的兴亡史,纵观史书,新朝初立,多是以武力平扫天下,破旧立新,便是一番新气象,随着发展,更是会迎来治世乃至盛世,然而随着发展,特有阶层的人越来越多,慢慢的国家的潜力与资源便会被这些人占有掏空,以至于积弊丛生,无力回天,数百年的时间,便又是改朝换代。以我大明为例,又以宗室为例,太祖之时,宗室不过数十,太祖定下的标准以国力足以支撑宗室耗费,然万历三十五年时,宗室人员多达一十三万五千余人,这是什么概念?亲王郡王数百,封地良田万顷,便是数百万顷,陛下偏爱福王,更是欲给福王良田四万余顷,加上郡王一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驸马仪宾等等,天下又有多少良田可封?而没有册封的宗室成员有不得从事百业,如何养活?

这些便是历史规律,真要是大明国祚不断,再过贰佰年,宗室人数必定到百万之数,届时只怕天下田地也尽归宗室了,如此王朝,如若不亡,天理难容!”

朱翊钧听的认真,很认真,有些事情不仔细想是不明白的,他没有治罪何成梁的意思,只是细声问道:“如今大明立国二百余年,宗室也不过一十三万而已,怎么再过二百年就会到百万之众了?”

“陛下!”何成梁苦笑道:“如今是一十三万,其中男丁几何?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百万之众,只是保守估计,这还不算宗室女眷!”

朱翊钧恍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笑着说道:“这便是你在你写的那本小册子上的故事放麦粒到象棋格子中的道理吧!”

何成梁点头称是,不明白老皇帝是什么意思,怎么不关心自己说的正式内容,净扯闲篇儿呢?

“呵呵,叫司马爱卿扶住我,怕吓到我,也没有那么容易吧,”朱翊钧轻描淡写道:“有些问题确实不能想,一想啊,就怕的慌,老了,老咯!真想万事不理,好好享受,朕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何成梁与司马直一愣,这是什么话?却见朱翊钧面色潮红,很是激动的说道:“可是不行,我还是太祖子孙,我不能眼看着这大明江山败坏在朕的手中,朕不管那么多了,现在你二人听好了,朕赐予你们天子剑,给你们三年时间,四品一下你们可以先斩后奏!朕要看到你们说的方略的可行性!朕要中兴这大明的江山!中兴大明的江山!咳咳”

“皇上保重龙体!”何成梁急切的说道,千万别因为自己的话让这老爷子急出什么病来,那自己可就玩儿完了。

“无碍的”朱翊钧摆摆手道:“朕没有看到你们的成绩,朕不会死,放心!”

“臣有一言,愿与陛下共勉!”何成梁发自内心的恭谨的跪下,沉声说道:“历尽沧桑心不移,何惧风雨满乾坤!”

(本章标题是俺写的诗当中的两句,呵呵,秀一下俺弄了个QQ群,大家有兴趣加一下,哈哈群号:94679905

正文第三十章初见徐光启

何成梁沉声说道:“历尽沧桑心不移,何惧风雨满乾坤!”

“呵呵,共勉?好好好,咱们君臣以此共勉吧!”朱翊钧说道:“今日之言,不得泄露半句,清楚了吗?”

何成梁与司马直均点头称是,并齐声道:“臣口出狂言,玷污圣听,罪该万死!”

“好了,下去吧!”朱翊钧说完,手一挥,站在远处的太监立马跑上前,伺候着朱翊钧离开了。

看着朱翊钧离去的背影,何成梁精神恍惚,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眼前的一切都与自己知道的不一样,何成梁第一次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异时空。

夕阳西下,看着远处朱翊钧的銮驾,金灿夺目,却掩饰不住朱翊钧年老的疲态,就如同这老大的帝国,尽管光鲜,却也阻挡不了日薄西山的颓势。撑大厦于将倾,自我而始吧,何成梁默默的想到。

与司马直一路同行,二人皆默默无语,穿过正阳门,看着滚滚人流,司马直开口道:“柱国兄,大明如此繁荣,奈何,颓废至斯?”

“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纠缠了,眼下最重要的是,完成好我们的使命!”何成梁对司马直诚恳的说道。

回到家后,何成梁念叨着这翰林检讨徐子先是何许人,想了半天,不得其解,对自己那浅薄的历史知识感到很惭愧。

第二天,何成梁便差人到翰林去打听,得到的消息却让他震惊,准确的说应该是兴奋,因为这徐子先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启。何成梁不由得腹诽这个时代,一个人,特别是读书人,不仅有名,还有字,号,哪里搞的清楚嘛!

翰林检讨是个闲的不能再闲的官职,何成梁打听到此时徐光启京城和一些传教士在一起讨论学术,想到自己不就就要离开京城,不知何时才能回京,何成梁发出请帖,邀请几人到“食为天”赴宴。

平日里,徐光启很少与同僚交流,更多的是专心于学术,接到何成梁的请帖,很是诧异,不过他还是准时的去赴宴了。

何成梁早早的候在食为天的门口,等待徐光启的到来,不是何成梁不想请徐光启到更好的地方去吃饭,而是这食为天内有徐光启感兴趣的东西,这样一上来徐光启对自己的印象势必要好上几分。

“敢问可是何大人当面?”半响之后,一个干瘦的老者带着几个番人到了食为天的门口,见何成梁正注意自己一行人,便开口问道。

“哈哈,正是,想必便是徐大人了吧,恭候多时了!”何成梁手一领,示意大家进去。

几个番人亦开口道:“化外之人邓玉函(熊三拔,艾儒略)参见何大人!”标准的大明官话,标准的大明礼仪,那态度没有一丝作伪,何成梁隐隐有些惊讶,不过也是转瞬即逝。

“举子宋应星(孙元化)见过何大人!”在这之后,又有二人向何成梁见礼道。

何成梁连忙把众人都迎了进去,以掩饰自己的尴尬,此时的他觉得今天是穿越岁月中最激动的一天,因为见到三位科学巨擘,能不激动吗?

“大家尝尝这道菜,金沙玉米!”众人坐定之后,何成梁热情的介绍道:“此菜的食料名曰玉米,原名番麦,大家尽情享用!”

“哦?”许是年龄大了,徐光启开始没有发现这道菜的特殊之处,经何成梁一介绍,眼睛不由一亮,道:“这番麦可是大人从福建所购?”

“不是,”何成梁放下筷子,微笑道:“这番麦成梁已经更名为玉米,是本官在开州任上命人种植的,此外还有马铃薯,番薯两物,成梁均命人种植了,产量惊人!”

“得此三物,且得何大人推广,实乃大明之福啊!”此时的徐光启还没有搞他的“试验田”,不过也知道这三种作物的可贵之处,听到何成梁的话,不由得赞叹道。

“呵呵,是啊是啊,”何成梁倒是不谦虚的说道:“这几种作物,即使在次田之中种植,产量都十分可喜,现在开州田地中,约有五成的土地在种植,此外,成梁还在不少州府开设了这名曰食为天的饭馆,主要是让大明各地的人都能尝到这些作物,以便于以后的推广!”

闲聊几句,场面热烈了起来,觥筹较粗,好不热闹,即使是几个番人,似乎也很熟悉大明酒桌上的事情,显得十分的老练。

“呵呵,老夫醉心杂学,很少在外面走动,不想何大人竟然推广了这能活万千百姓的作物!”徐光启放下酒杯,笑道。

“呵呵,这没有什么,只是徐大人也醉心杂学么?成梁还以为这大明官员只有成梁一人“不务正业”呢!”何成梁笑问道。

“何大人也喜欢杂学么?”这是孙元化发出的声音。

“是啊,本官尤其偏好格物与术数!”何成梁侧着身子,向孙元化答道。

徐光启等人也凑了上来,好奇的听着何成梁的话,何成梁说道:“听闻元化与徐大人一起在翻译《几何》一书,确实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不过本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几何》一书,成与公元前三世纪,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其中难免会有不少谬误,而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也诞生了不少的相关著作,本官想,若是能相互佐证,并相互弥补谬误,才是道理!”

徐光启有些震惊了,因为自己翻译《几何》的事儿没几个人知道,而且这书还未曾刊印,这何成梁如何知道的呢?而且这何成梁很轻松的就能以西元的纪年方式讲述准确的时间,看来也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

何成梁也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连忙转移话题,问道:“初阳(孙元化),长庚(宋应星),你们二人今科可曾参加了会试?”

“唉!”孙元化感慨道:“学生此科又名落孙山了!”

宋应星却并未太多沮丧,他说道:“大人,学生去岁刚刚中举,此科未中,也没有关系,下科再说吧,初阳兄也不必丧气,三年之后,我兄弟二人定当一举夺魁!”

“呵呵,是啊,初阳不可丧气,长庚说的有道理。”何成梁眼珠一转,接着道:“不知初阳,长庚这三年有何打算?”

“学生想不日就返家,认真苦读!”宋应星说道。孙元化也点点头。

“本官想邀请二位随本官去山东呆三年如何?”何成梁道:“还有这几位远方来的朋友!”

“这个。。。”孙元化等略有犹豫,不知道去要他们去山东干嘛。

“是这样的,”何成梁估摸着这老几位都是些科学狂人,压根儿没有关注外面的消息,只得说道:“本官不才,现被陛下授予巡按山东御史,济南知府,并试验新政!”接着何成梁又简单的讲述了新政的大概内容,几人察觉到了自己施展的机会。

“初阳,长庚,你二人可愿意帮助本官,陛下特别授予本官权利,在京的六品官员以下,本官都可以随意挑选,”说道这里,何成梁偷偷的瞄了一眼徐光启,想到他正是六品官员,一定得捎上,不过眼下还是先忽悠眼前的两位才是要紧,何成梁继续说道:“所以,就当是本官借用你们三年,三年之后,你们还是可以参加会试,而且在这三年中,本官会提供给你们一切的便利,不着急答应本官,好好的想想!”

“还有几位先生,”何成梁向邓玉函等人致意道:“几位先生也可跟随本官前去山东,还可以邀请你们本国在大明的其他人一同前去,本官会答应你们在本官的辖下出资修建教堂,并且去的人越多,本官出资越多!”尽管这几位何成梁都不熟悉,他只知道利窦宏汤若望,不过既然能够跟徐光启走在一起,想必也是有货的人。

“尊敬的大人,你的条件实在是令人心动,只是我们已经答应了徐大人,要继续帮助他工作,实在是抱歉!”邓玉函有些失望的说道。

“没关系,邓先生,徐大人会和我们一起去的,本官刚才不是说了,在京的六品及以下官员,陛下都会任由本官调配吗?放心吧!”何成梁哈哈笑道。

徐光启闻言不由得一阵苦笑,却见何成梁对他说道:“徐大人,不要怪成梁未征询你的意见,实在是适才得意忘形了,呵呵,成梁想你保证,一旦您的著作完成,成梁免费帮你刊印,而且还会送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哦!”

正文第三十一章出京

“夫君,现在不是升官了吗,怎么还是这样愁眉苦脸的?”见何成梁一副愁苦的样子,舒清不由得出声问道。

“呵呵,没什么,只是在想一些事情。”何成梁闻言劝慰道,接着又问道:“大家收拾的怎么样了?”

“都收拾好了,就等着到日子出发了!”舒清回答道。

“信均,子虎,来恩,你们进来吧。“何成梁大声道,舒清闻言,悄悄的走了出去。

“大人,吏部已经任命学生为平原县令了。”霍信均恭谨道。

“去你的,现在你也是进士出身了,我又不是你的座师,还自称学生呢!”何成梁笑骂道:“这次去平原倒是我争取的,好好干,来恩,你那边都联系好了吗?”

“大人联系好了,绝对没有问题,不过那么多船只,恐怕一时半会儿还凑不齐,小的尽力吧!”来恩朗声说道。

“对了,马芝莲那边如何了,答应跟你走了么?”何成梁问道。

“呃大人,芝莲不打算跟我走,”来恩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不过,芝莲说了,等小的跟着大人干出点名堂了,她自然会。。。。。。”

“哈哈哈,好,来恩,你放心,本官绝对会让你抱得美人归的!”何成梁大笑道,霍信均与赵子虎闻言也笑了起来。

“子虎,来恩,你们二人现在就奔赴山东吧,还有子虎,去的路上,拿着本官的名帖,去拜访一下陈光与白敢先!”何成梁严肃的对二人道。

“遵命!”二人领命下去了。

“信均,你也赶紧去赴任了,我这里还有几天才能离开,你还要与别人办理交接,不要延误了!”何成梁细声对霍信均说道。

“嗯,大人,你多珍重,我们山东再见!”霍信均说完,向何成梁一揖,转身出去了。

一切安排的差不多了,现在何成梁只担心司马直了,他手里没有自己那么多的资源,也不知道自己提供的帮助他到时候是否能够好好利用。

正当何成梁沉思的时候,客氏推门而入,对何成梁道:“老爷,世子爷那里怎么办?”

“哦,世子那里有什么问题啊?”何成梁不由得问道,顺手把客氏揽入怀中,有时候不同的女人有不同的“用法”,像这客氏,就得时刻对她暧昧些才有味道。

客氏轻啐了一口,对何成梁道:“老爷还不知道么?世子爷听说老爷和妾身都要离开京城了,在宫里摔东西呢,谁劝都不行,刚才还差人来问,能不能带他一起去山东呢!”

何成梁觉得有些头大,这朱由校还真是太依赖别人了,以后要是做了皇帝怕也是这样,唉不过·何成梁旋即想到,如果自己此时离开了,也许他回难过一段时间,但是毕竟他和自己接触的时间并不多,等过一段时间,他便会淡忘自己了,要是以后再出个马忠贤,李忠贤的,他还是会一如既往的信任,那自己的努力可就白费了。

何成梁决定冒一次险,他来到东宫,毕竟他现在还是朱由校的老师,所以很轻松的就进去了。

“世子真的愿意和臣一起去山东么?”一见到朱由校,何成梁便开口问道。

“嗯!”朱由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