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106章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106章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阳方向,黄忠所统的江陵军,自北上已来兵锋甚锐,已连破数道要塞,其前军已攻至襄阳外围三十余里。

夏口城方面,东吴的围困强攻愈加猛烈,满宠所部损失颇重,七千士卒只余不到五千,且其中有不少都是带伤作战。

南面的局势已陷困境,而北面的袁谭军又越加难缠,正到处放火杀戮,肆无忌惮的横行南阳。

颜良所面临的形势,似乎正迅速的向着“四面楚歌”的方向发展。

闻知各处不利的消息,大堂中也一时陷入了沉寂,众人的脸上,渐已为忧虑所笼罩。

颜良紧握着拳头,冷峻的眼眸,亦掠过几分隐忧。

先前他还答应妻子,尽量争取出两个月的时间,但眼下方才拖延不到一月,局面似乎就已在向失控的方向发展。

大堂之中,一片肃然沉默。

便在这时,一直坐在角落,默不做声的贾诩干咳了几声。

第二百零九章要战,便战!

贾诩这是有话要说,这老狐狸,又在卖关子。

“文和,到了这个时候,你有什么计策也别藏着腋着,赶紧说吧。”颜良摆手道。

贾诩又干咳了几声,方是捋须道:“主公,老朽以为,局势发展到这个份上,也是该用到那个人的时候了。”

那个人?

左右众人皆是一怔,摸不清他口中的“那个人”是谁。

颜良也一时狐疑,剑眉微凝,眼珠子转了几转。

忽然间,他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异色。

“文和,你口中的那个人,莫非指的是曹孟德不成?”颜良反问道。

贾诩笑着点了点头。

其余人听得曹操之名,皆还是一脸茫然,徐庶却最先反应过来,脸上跟着涌现恍悟之色。

未等贾诩再言,徐庶便拱手道:“主公,文和所言不错,眼下这个时候,咱们正当向曹操求助,只要他肯出兵东攻洛阳,哪怕只是佯攻,袁谭也不得不防,就算袁谭只抽兵回援,咱们这边所受的压力也将大减。”

贾诩微微点头,以示徐庶这一席话正说中了他的心意。

其余诸人,这才恍然大悟,各自权衡之下,纷纷附合贾诩之计。

颜良手尖捋着下巴,眼波流转,也在思考着贾诩这条计策,但他却并未似其他人那样乐观。

沉吟半晌,颜良方道:“袁谭是曹操的敌人不错,不过诸位不要忘记,本将可也是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尔等都忘了上一次曹操是怎么设计,驱使西凉军来攻打我们的吗。”

颜良一番话提醒了众人,那一张张兴奋的脸庞,转眼又沉寂下来。

贾诩原本胜券在握的表情,隐约也褪色了几分,显然颜良的这番话,令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计策。

沉寂一刻,贾诩道:“主公所言甚是,在曹孟德眼中,恐怕主公是比袁谭更难对付的一个敌手,就算他会发兵相援,多半也会等到我们和袁谭两败俱伤之后,他再来坐收渔利,倒是老朽忽视了这一点。”

贾诩自己推翻了自己的计策。

众人的情绪也随之渐渐的又低落下去。

不过这时,贾诩却又道:“不过这计策嘛,诩以为依旧可行,不过却要改头换面一下。”

颜良的嘴角掠起一丝笑意,他就知道,这个老狐狸没那么简单,他便询问贾诩如何个改头换面之法。

贾诩的计策其实也不复杂,曹操这颗棋子依然是利用的,只不过方式却要变一变。

他的意思就是,一面派人大张旗鼓的入关中向曹操求援,一面令潜伏在许洛一带的细作,大肆散布曹操将倾兵东征,大举进攻中原的谣言。

那个时候,无论曹操是否会出兵相助,这四方而起的谣传,也足以让袁谭不敢不顾忌。

只要袁谭能抽南阳之兵回援,宛城方面的压力就能够得到缓减,如此,就能为颜良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为绝地反地做准备。

这计策稍稍一变,就变被动为主动,让颜良不必理会曹操是否会发兵。

颜良听罢不禁连连点头,贾诩的这条“改良型”计策,确实符合他的口味。

似他前番屡屡挫败曹操的阴谋,最后逼得曹操不得不主动低头,以向他示好,以致于实力较弱的他,面对着实力强上一筹的曹操,外交上却一直占据的主动。

倘若现在低下头来,真的向曹操求援,就等于拱手将外交上的主动权,让给了曹操。

屈服,低头的滋味,颜良前世已经受够,他岂能再重温那种让他反胃的感觉。

啪!

颜良再一拍案,欣然道:“文和这条计策倒是很对本将的口味,很好,就这么决定了,速传令给子远,让他的细作们都活动起来,好好的在咱们的袁大公子的屁股后面煽一把风,点火一把火。”

当天的这场军事会议,颜良采纳了贾诩之计,他的军令很快发往了身在襄阳的许攸。

几天之后,散布谣言的命令从许攸掌管的司闻曹发往了中原,许攸安插在许洛一带的情报机器开始全面的开动起来,数以百计的细作们,大肆的散播着曹操将举兵东进的消息。

这谣言一传十,十传百,不数日间就遍传各地,搅得各地是人心惶惶,甚至那些拥曹的士民们,已经在蠢蠢欲动,准备迎接着曹操反攻。

而南阳方面,颜良也放出风声,令伊籍大张旗鼓,带着给汉帝的进献方物,从武关北往长安,以向袁谭展示自己跟曹操的联盟关系。

在这般强大的舆论攻势下,身在宛城前线的袁谭,终于开始坐不住了。

尽管他的细作暂时未发回曹操出兵的消息,但身后许洛各地沸沸扬扬的传言,却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不得已之下,袁谭只能从前线抽调了七千兵马,以加强洛阳一线的防御。

袁谭这么一抽兵,南阳的兵马数量就削弱到三万左右,三万对一万,袁谭兵力上的优势进一步减弱。

兵力上的削弱,使得袁谭不得不收缩战线,放弃了分兵屠戮乡野,袭扰颜良粮道的频率也减弱不少。

一时间,宛城方面的攻势大大的得到了缓解。

得到了喘息机会的颜良,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采取了种种策略,让袁谭不得安生。

颜良依徐庶的计策,每每入夜之时,便派小股兵马,带着鼓乐出城,潜至袁营附近敲锣打鼓。

闻声而起的袁军,以为是颜良劫营,刚刚入睡的士卒不得不惊醒备战,颜军的小股部队却又偃旗息鼓,不作动静。

待到袁军虚惊一场,警报解除之后,方自躺下之时,敲锣打鼓声就骤然再起,如此反复,让袁谭和他的士卒彻夜难安,精神愈加的疲惫。

在这般高强度,无休止的心理战打击下,袁军本就不太高涨的士气,自然是日渐消沉。

无奈之下的袁谭是又气又急,便派了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卒,白天里在城外大肆的叫骂,各种污言秽语,企图诱使颜良出战。

颜良这边是既不出战,但也不让你占了嘴炮上的优势,他特意的挑选了几百骂手,换着班的站在城上跟袁军对骂。

颜良的这班骂手个个虎背熊腰,嗓门粗大,几百号人还都经过彩排演练。

这班骂手一开骂起来异口同声,如出一人,声音宏量如雷,方圆十余里都听得清清楚楚,瞬间就将袁军那班老弱骂手零零散散的骂声淹没。

而且,颜良的骂词还专往袁谭的痛处上戳,骂称袁谭其实是袁绍老婆背夫所生的野种,所以袁绍才宠爱他的弟弟袁尚,不想让他继承袁家基业。

袁谭是骂又骂不过对方,攻又攻不下城,夜里又睡不安生,身理上和心理上都被颜良折磨得死去活来,那个恨啊。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袁谭用尽了各种方法,却拿颜良一点办法也没有。

而许都方面,不利于袁谭的消息却不断的传来。

因是袁谭为了给自己的军队筹积粮草,不惜向民间强征过冬粮草,那些官吏们为谋私利,上边原本要收一斗,到他们这里就加了一倍。

许都等中原诸州本就新降,人心未附,袁谭的横征暴敛更是激起民愤,未多时间,就传来有数县百姓不满官府的强征,杀了地方官吏据兵造反,转而遥奉身在长安的曹操。

许都的种种乱局,颜良这边很快也收到了消息。

宛城的军府中,颜良和众部下们听着关于许都的各种消息,脸上都流露着一种“幸灾乐祸”的笑容。

“袁谭这小子在我南阳肆意杀戮,现在他老巢起火,总算是遭到报应了。”

文聘兴奋的大叫,脸上一副解气之状。

其余众人也皆附合,无不感到痛快。

徐庶也笑道:“主公,袁谭目下已是焦头烂额,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撤兵,这一回宛城之危,总算是安然的渡过去了。”

许洛一县的百姓造反,这确实出乎颜良意外,他原还想凭着一己之力,击溃袁谭,却没想袁谭先败在了自己手里,反倒给自己省了事。

不过,颜良却不打算善罢甘休。

他冷哼一声,“袁谭烧了我多少城池,杀了我多少子民,本将岂容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颜良的言语神情中,杀气毕露。

“主公,袁军毕竟势大,咱们能成功的扛到他们退兵已属不易,庶以为就不必逞一时意气之争了。”

徐庶以为颜良打算出战,生恐最后时刻出节外生枝,便忙是劝道。

其余文武,除了个别武将之外,纵使是对袁谭深为恨之的文聘,也附合徐庶的意见。

众人都认为,以他们眼下的实力,并没有野战击败袁谭那盾阵的能力。

倘若野战不能击败袁谭,若再想像上次那样,凭着一条火沟安然撤归宛城,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便在这时,周仓兴冲冲的从外而至,拱手道:“禀主公,夫人到了。”

众人一听黄月英到了,均是面露惊奇,心想着这大战之时,主母不留在襄阳,却跑来这宛城做甚。

颜良冷峻的脸上,却瞬间闪过莫名的兴奋。

等了这许久,忍了这许久,终于让他等到了。

夫人黄月英的到来意味着什么,颜良自然是再清楚不过。

颜良腾的站了起来,豪然道:“夫人来得正好,你们就速去给袁谭那小儿下一道战书,他不是逼老子出战么,就告诉他,明日我颜良就跟他决一死战!”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变色。

第二百一十章大杀器

一听到自家主公说要跟袁谭决战,莫说徐庶这等谋士,纵使是文丑这等武将也有点蒙了。

若说主公咽不下这口气,非要给袁谭一点颜色瞧瞧的话,那也当等着袁谭撤兵之时,再见机行事,方才符合兵法之道。

眼下人家袁谭还按兵不动,主公你却要公然跟人家正面决战,这又是怎么一个情况。

但见颜良杀气腾腾之状,又似成竹成胸,不容置疑,众人心中狐疑顿生。

“主公,若要教训袁谭,不如待其回军时再出兵追击,此时正面决战的话,似乎有些仓促。”

徐庶小心翼翼劝谏,众人虽未附合,却纷纷点头,显然徐庶是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颜良却冷笑一声,傲然道:“尔等追随本将这么久,难道还对本将的决策能力有所怀疑吗?”

颜良这一问,徐庶就无言以应了。

自汝南起兵以来,虽处危机之时,颜良也无时不刻不保持着冷静,每每都做出决定胜局的决策,若不然,他们又如何能打出这一片地盘来。

而今颜良如今决毅,众人便在猜想,莫非自己主公心中已有什么破敌奇策不成。

可是左思右想,他们却又猜不透颜良的城府。

颜良环视了一眼众人,淡淡道:“难道你们已经忘了,上一次咱们怎么击败马超那个西凉屠夫的吗?”

颜良这般一提醒,众人的思绪很快就回到那一战,他们如何能忘记,正是主母黄月英所发明出来的元戎连弩,在最终的决战中,杀了马超一个措手不及,帮助他们彻底的将不可一世的西凉军团击垮。

那一役,主母黄月英虽未上阵杀敌,但没有人能否认,主母她才是那一战获胜的最大功臣。

而今主母又在关键时刻来到宛城,莫非……联想到此节,众人的神色陡然间一振,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什么。

“主公,莫非主母此番前来,又带了什么破敌利器不成?”文聘第一个兴奋的问道。

颜良却笑了一笑,摆手道:“尔等无需再多问,只管下去准备就是,明日一战,本将自会令你们痛痛快快的大杀一场。”

颜良此语虽未明着答应,却已暗示的很明显。

众人的精神顿时大振,热血跟着沸腾起来,一想到明日一战,终于能将压抑已久的怒火宣泄出来,又如何能不兴奋。

当下众也不再多问,个个心怀着坚毅与信心,拱手退去,为明日之战做准备。

结束军事会议,回往后堂时,妻子黄月英却已一身戎装的等候在了那里。

一见她这副形容,颜良不禁想起了上回宛城之战时,她身着戎装,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时的英姿飒爽。

“夫人,你怎么亲自来了,身体若有个差池怎么办。”

颜良几步上前,将黄月英扶住。

“只是几步路而已,妾身没那么娇贵。”黄月英笑道。

二人相携坐下,颜良又询问了一番黄月英身体,确定她当真无恙后才放心。

“夫人,那弩车你也一并带来了吗?”私语之后,颜良转入了正题。

黄月英点了点头,“妾身不敢稍的担搁,催促匠人们日夜赶工,进度总算比预期要快了不少,这两个月以来,妾身一共为夫君打造了二十五台弩车。”

二十五台,比预期的还多出了五台。

颜良眼眸之中不禁燃起兴奋,忙又问道:“但不知这弩车的杀伤力如何?”

“二十五台弩车妾身就实验过,射力约有十石,一次可齐射十支中型铁簇弩箭,射程约有七百步,最强曾在五百步的距离,一支弩箭射穿四支间距为两尺的马蹄靶。”

黄月英不紧不慢的回答,言语间似为自己的设计成果感到自豪。

听得妻子的话,颜良不禁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五百步,间距两尺的四支马蹄靶,如此强悍的穿透力,着实是超乎了颜良先前的想象。

袁谭的坚盾,如果碰上这种强劲的铁簇弩箭的话……颜良想象着那般场景,嘴角不禁浮现几分冷笑。

兴奋之下,颜良大笑道:“夫人这弩车当真是神器,明日的决定,本将就拿它来好好的袁谭那厮开开眼界。”

见得颜良兴奋如此,黄月英也为之欣慰,眉色间泛起浅浅的笑容。

颜良感念于妻子的智慧,情心甚好,捧起黄月英的瓜子脸便狠狠的亲了上去。

黄月英格格笑着,却畔间生晕,迎和着丈夫的亲热。

“义兄,明日——”

正当这时,吕玲绮脚下带风,闯进了堂中,却正撞见那亲昵的一幕。

吕玲绮愣怔了一下,脸畔红晕顿生,急是将头扭了过去,慌张道:“我不是故意的,我什么都没看见,还请义兄恕罪。”

黄月英不想会有外人不经通传就进来,羞意顿生,俏脸转眼红了半边,忙是将颜良轻轻推开,起身站了起来。

颜良干咳了几声,也站了起来,笑道:“没什么,都是自家人,哪里来的恕不恕罪。”

吕玲绮这才转过身来,转身之际,却正与黄月英双眼相对。

黄月英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仔细的将眼前这年轻女子打量了一番,却是奇道:“夫君,莫非这位就是你新认的那位义妹,温侯之女不成?”

颜良点了点头,摆手道:“琦绮,还不快来见过你嫂子。”

吕玲绮这才恍惚,忙是拱手一礼,口称:“小妹见过嫂嫂,方才唐突失礼之处,还请嫂嫂莫怪。”

“夫君都说了,都是自家人,有什么怪不怪的。”

黄月英忙是上前将她扶起,携着她手儿又是仔细端详一番,不禁啧啧赞道:“世人皆言‘人中吕布’,这温侯之女果然不同凡响,真真是位美极的巾帼英雄。”

吕玲绮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