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204章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204章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洪的这般态度,早就在颜良之中,若不然的话,这位曹家富翁,上次被俘时,就不会屈膝低头了。

冷笑一声,颜良大声道:“是生是死,只在你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曹洪心头一震,变形的脸上流露出狐疑之色。

沉顿片刻,曹洪问道:“你到底想怎样?”

“很简单,本将要你修书一封给曹操,告诉他本将今日攻取武关,只为报他前番入侵南阳之仇,而今前仇已雪,本将也不想再跟他一般见识,如果他胆敢来夺还武关的话,本将就跟他奉陪到底。”

颜良夺取武关,只为消除南阳盆地来自于关中的威胁,自然不是为了跟曹操决一死战。

而如今武关虽下,但颜良若要率军杀往长安,沿途还要攻下商县、上洛、蓝田等数县,此数县皆位于秦岭与丹水之间,守易而攻难。

这也就是说,颜良虽然一举拿下了武关,但对长安却并不足以形成致命的威胁。

颜良让曹洪修书,就是想向曹操表明两点态度,一就是我颜良有仇必报,二则是我虽取了武关,却并不打算进攻你曹操占据的关中。

而颜良之所以让曹洪来写这封信,更是要委婉的暗示曹操,如果你敢乱来的话,你的这位堂兄弟的人头就别想再保住。

曹洪脸色愈沉,眼眸之中闪烁着恼恨的火焰。

自己被俘也就罢了,竟然还要被逼着向自家堂兄写这种修,颜良这简直是在公然羞辱他曹洪的尊严。

恼火之下,曹洪当即厉声道:“此等羞辱之书,我曹洪宁死也不会写,你就作梦吧。”

“宁死也不写么……”

颜良冷峻的脸庞上,杀机渐起,便是一摆手,“既然你这么想当烈士,那本将成全你就是,来人啊,把这厮给我拉下去,五马分尸之后,丢去喂狗吃。”

喝令一下,早就按耐不住的周仓,呼啸而下,铁钳似的虎掌,一下子就把曹洪掐住,拖着便往外走。

曹洪却是吓得魂飞破散,耳听着什么“五马分尸”、“喂狗”之类的话,吓得是神色惨变,刚刚挤出的那丁点勇气,转眼就土崩瓦解。

“慢着,慢着——”惧死之下,曹洪急是大叫。

颜良嘴角掠起一抹讽笑,他早就知道,曹洪乃是惜命之徒。

他熟读三国,知道曹洪虽曾救过曹操,看似很勇敢,但其人的内心深处,却和于禁一样,乃是贪生怕死之辈。

原因无他,只因曹洪极为贪财,当此乱世之际,仍不忘聚敛钱财。

历史上,曹丕因为缺钱,曾向曹洪相借,而曹洪竟然不可思议的拒绝。

要知道,曹丕身为曹操诸子之长,早晚要成为他曹洪的君主,而曹洪竟为了区区些许钱财,不惜得罪未来的君主。

曹洪的爱财如命,由此可见。

而爱财之人,一般都爱享受奢华,从曹洪身在军中,却养了这么多的舞伎便由此可见。

贪财,爱享受之人,往往又是最惜命之人。

正是因此,颜良轻易的看穿了曹洪。

而今听着曹洪这么一叫,颜良便摆手示意周仓停下。

“怎么,曹子廉,你又想通了吗?”颜良冷笑着问道。

曹洪低头不吭声,既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

颜良知道,曹洪虽是畏死,不得不答应自己,但他到底是曹家的人,比寻常那些贪生怕死之徒有几分气节,还想顾全自己的尊严,不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然的把脸丢光。

颜良念在妾室曹节的面子,决定给曹洪留点脸色。

当下他便道:“曹子廉,你若是不开口,那本将就当你答就应了。”

曹洪依旧不吭声,低头沉默来表示了自己的屈服,此刻的他已彻底没了脾气,连正眼也不敢和颜良对视一眼。

颜良遂是哈哈一笑,摆手道:“很好,本将就欣赏你这种识趣之人,来人呀,把曹将军带下去,好生的照看,万不可怠慢。”

周仓捋下了袖子,手一伸,冷冷道:“曹将军,请吧。”

曹洪哪里敢再有半分不顺从,只得低垂着头,带着半分红肿,半边鞋印的脸,垂头丧气的出了大堂。

######京兆郡,长安城。

京兆尹府,大堂之中,那一名独眼的中年将军,正听取着堂前诸吏的汇报。

此人,便是伏波将军,京兆尹夏侯惇。

而今曹操率军兵进西凉,征讨韩遂,曹仁则驻军于陇右,防范逃往祁山的马腾。

作为夏侯家的领袖人物,夏侯惇正如当年兼任河南尹一样,如今兼任着京兆尹,为曹操坐镇长安,筹措粮草,确保后方的安危。

“丞相远征西凉在外,如今传来相令,命本尹增调二十万斛粮草往前线,军机大事,不可因此而受拖累,而等速去筹办吧。”

夏侯惇安排了一番,遂是下令散会。

诸吏尽皆告退,大堂之中,很快安静了下来。

夏侯惇正打算出府巡视时,亲军忽然来报,言是尚书令荀彧前来相见。

“速请文若。”夏侯惇摆手道。

过不多时,荀彧步入堂中,这一文一武,曹操的两员重臣相见,客套了一番,彼此落坐。

“文若此来,莫非有要事相商?”夏侯惇先问道。

荀彧点了点头,“是这样的,前番武关发来消息,说是那颜良打算发兵征伐上庸三郡,彧觉得颜良此举,颇为可疑,所以想请元让向武关增派些兵马,以防不测。”

夏侯惇一听,不禁疑道:“细作皆称颜良是去攻打上庸三郡,不知文若觉得有何可疑,非得向武关增兵?”

荀彧道:“先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后来细细一想,上庸三郡兵微将寡,对颜良来说有如鸡肋,强行攻占了,反而会与汉中接壤,徒增了张鲁这个敌人,以颜良之诡诈,他岂会去做这利大于弊之事。”

夏侯惇细细一想,似乎也有道理,便道:“文若是担心颜良以攻上庸为名,突袭我武关,嗯,你的担心也有道理。不过眼下长安中兵不过万余,再抽调兵马似有不妥,这样吧,我就修书一封,派人去武关提醒子廉,让他提高戒备便。”

“这样倒也可以。”荀彧微微点头。

正当这时,一名亲军急匆匆的奔入堂中,惊叫道:“将军,武关发来急报,颜良的大军突然兵临武关,曹将军派人向将军飞马求救。”

此言一出,夏侯惇与荀彧俱是神色惊变。

第三百七十七章惊夏侯

颜良,突袭武关!

这个消息,令夏侯惇与荀彧,这两个曹氏江山的文武栋梁,陡然间震惊不已。

荀彧尽管预料到颜良有可能佯攻上庸三郡,实袭武关,但他却没有料到,颜良的动作竟如此之快,快到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反应速度。

夏侯惇吃过一惊后,很快就恢复了镇定,“事情果然给文若说中,没想到颜良这狗贼,竟如此的阴险狡诈,不过武关有兵三千,且关城险要,又有子廉坐镇,就算那颜良突袭,也未必能拿得下武关。”

夏侯惇对曹洪这位曹氏兄弟,似乎显得很有信心。

“子廉虽然勇武,但性格却有些轻浮,昨日我收到赵议郎的书信,报称子廉竟然在关城中蓄养了不少舞伎,我就怕他疏于防范,为颜良所趁啊。”

与夏侯惇不同,荀彧却表现出了相当的忧虑。

荀彧就事论事,对曹洪的评价相当不留情面,夏侯惇听着荀彧如此说曹洪,却不由得面露不悦之色。

“子廉虽有些瑕疵,但好歹也经历了诸多阵仗,智勇兼备,文若如此评价,似乎有点太小看他了吧。”夏侯惇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只怕子廉的那些许瑕疵,却最终会醇成大失,毕竟,他所面对的可不是一面的敌人,而是颜良啊。”

荀彧明知夏侯惇不乐见他说曹洪的不好,却就事论事,依旧直言不讳。

夏侯惇眉头暗皱,因失去一只眼睛而变得有些吓人的面孔,愈显得狰狞。

“文若,我看你是有……”

夏侯惇正待维护曹洪之时,又一名新军匆匆而出。

“启禀将军,商县传来急报,颜良大军已于前日攻陷武关,曹子廉将军和赵议郎皆为颜良所俘。”

这一道噩报,如大晴天里的一声霹雳一般,瞬间轰得夏侯惇面露骇然。

他万万也不敢相信,自己前一秒钟还在极力的为曹洪维护,后后秒钟时,他的这位曹氏兄弟,就把关中的南大门给丢了,而且自己还做了颜良的俘虏。

夏侯惇的心头,如被重锤狠狠一击,一口气差点没提上来。

震怖之余,夏侯惇不禁暗生几分惭愧,不敢正视荀彧,只厉声喝问详情。

亲军遂才将商县发来的急报呈上,将斥候所报,关于颜良如何袭破武关之事,颤声道来。

看过详细的急报,听过亲军的叙说,荀彧不禁叹道:“没想到颜良不但诡计多端,其军攻城能力还如此之强,不过,倘若子廉能够再警惕一些的话,也不至于如此轻易的失了关城。”

荀彧的语气中,对曹洪暗埋怨。

此时的夏侯惇,自然再无法为曹洪环护,但他却是恼羞成怒,本就狰狞的表情,更加扭曲到骇人。

啪!

猛一拍案,夏侯惇腾的跳了起来,愤然道:“颜良狗贼,竟然敢趁丞相远征之际,袭我关城,实在欺人太甚。文若,你便留守长安,我即刻率大军前去夺还武关。”

听得此言,荀彧神色顿为一变,一抹忧色顿显于色。

他忙道:“颜良既已攻破武关,地利便尽为其所有,如今长安兵马不多,将军纵然率军前去,凭现有兵力也未必能够夺还武关。为今之计,不若先向商县增兵,同时再派人飞马往凉州,向丞相禀报。”

“颜良既得武关,若其后续大军武关源源不断进入关中,却当如何是好,不行,我必须先将武关夺还。”夏侯惇心情急迫。

荀彧却是一脸沉稳,淡淡道:“颜良虽得武关,但想要杀入关中平原,却还需经商县、上洛、蓝田三县,此三县皆乃地势险要之处,以我眼下兵力,纵使颜良率倾国之兵而来,也足以抵御,这一点,我想那颜良必先深知。故以我所料,颜良此番出兵,只为拿到武关,当并无进攻关中的意图。”

荀彧虽分板的很透彻,只是这时的夏侯惇,却为曹洪被俘的消息,搅乱了情绪,对于荀彧的分析,他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夏侯惇便断然道:“文若所说或许有道理,但我奉丞相之命守关中,如今损兵失地,实有莫大的责任,无论如何我也要夺还武关,绝不能拖累了丞相扫平凉州的大计。”

当下夏侯惇再无犹豫,立刻下令调集兵马,由他亲自率领前去攻夺武关。

曹操西征之时,留给夏侯惇的兵马有近万余,前番又从前线抽调了八千兵马回来,故夏侯惇手中可用之兵,近有一万八千之众。

这近两万的兵马中,其中有三千驻防于潼关,两千驻于蒲坂津,三千驻于武关,长安城中留守机动兵力,近有一万之众。

夏侯惇便只留两千兵马守长安,自率八千步骑,当天就离城南去,一路向着武关杀奔而去。

######武关,北城。

颜良徐徐走在城墙一线,视察着麾下将士们加固城防。

武关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拱卫关中,以抵御来自于南阳的威胁,故而北城一线,无论是城墙的高度还是厚度,都颇逊于南城。

为了应对不久之后,曹军可能的大举来攻,颜良自然要抢着时间加固北城。

“主公,咱们与其在此加固城墙,何不多调援兵,集结大军一鼓作气杀入关中,夺了那长安城。”跟随在旁的黄忠进言道。

颜良却只淡淡一笑,“武关往长安城尚有数百里之遥,其间地形颇为崎岖,曹军只要在商县、上洛,或是蓝田布下数千兵马,我军纵尽起全军而来,也未必短时间内就能攻破。而若鏖兵不下,拖到曹操率主力回援,那个时候,咱们就要面临着跟曹操决战,彼背靠长安,以逸待劳,咱们岂非是尽落下风。”

颜良洋洋洒洒一番话,旋即将黄忠点明。

黄忠不禁拱手赞道:“主公深谋远虑,当真非末将所及。”

话音方落,一队斥候从北面而入,一名斥候队长奔上城头,直抵颜良跟前。

“启禀主公,夏侯惇率八千步骑星夜南下,前锋已过商县,正向着武关杀奔而来。”

听得夏侯惇率军杀来,左右诸将皆微微变色。

颜良却淡然自若,只冷笑道:“夏侯惇为曹操坐镇后方,多少年了都没有过差池,而今失了武关,损了曹洪,他这是恼羞成怒了呢。”

这时,黄忠上前一拱手,慨然道:“主公,敌贼既然敢来,末将请率一军出击,必将那夏侯惇的人头斩下,献于主公。”

黄忠是连胜连捷,自信心达到了他有生以来的顶点,对于夏侯惇有几分轻视。

颜良却时刻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并未因奇袭武关得手,就此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夏侯惇武艺不凡,且颇有用兵之能,不可小视。况且我军此役只为夺取武关,与敌人短兵相接有违此役的目的,老将军就收此这份信心,待本将来日发吴之时,再奋发不迟。”

听得颜良的冷静之言,黄忠便即收敛了战意,却又道:“我军若不主动出击,曹军必也会全力攻城,这北城城墙又矮又薄,若是守将起来,只怕必是一场恶战。”

“老将军放心,本将自有妙计。”颜良的嘴角,悄然掠起了一丝诡笑。

于是颜良便令全军按兵不动,只催督士卒,夜以继日的抢筑城墙,只待曹军的来攻。

……次日,黄昏时分。

斜阳西照,将武关古老的城墙,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边。

颜良怀抱长刀,驻身于城头,极目远望去。

只见目之尽头,滚滚的尘雾,如沙暴一般,正沿着丹水东岸,向着武关北城狂卷而来,尘雾之中,隐隐可见旗帜飞舞,人影涌动。

北城一线,一万名颜军将士皆已就位。

面对着汹汹而至的敌人,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上,没有一丝畏惧,有的只是杀敌建功的鹆望,有的只是热血沸腾的斗志。

敌军来势凶猛,只一刻钟的功夫,已杀至城外里许之地。

尘雾散尽,八千余名精锐的曹军步骑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森森的兵甲几欲将苍穹映寒,那一面“夏侯”的大旗,正张扬的在狂舞。

曹军虽狂奔而来,但只顷刻间就结成阵形,军势井然有序,未见丝毫长途奔袭的颓势,夏侯惇果然有治军之能。

就颜良暗赞他的对手时,城外处,隆隆的战鼓声响起,八千曹军,已经发进了进攻。

填壕队、刀盾手、弓弩手、登城队,诸队曹军层层叠叠,组合有序,在震天的战鼓声中,向着武关北城缓缓推进而来。

片刻之间,八千曹军已推进至城前两百余步,已是进入了弓弩的射程。

“主公,曹军已进入我军射程,下令放箭吧。”黄忠拱手请示。

颜良却不以为然道:“我军的箭矢宝贵,岂可轻易浪费,来呀,把那面盾牌给本将挂起来。”

黄忠不明颜良之意,顿时茫然起来,但随后,他却恍然大悟。

但见几名亲军上得城来,几下功夫,将一名全身被绑之人,吊在了城门中央处。

那被吊之人,正是俘虏曹洪。

城外,正信心满满,催督着部下进攻的夏侯惇,当他猛然看到曹洪被吊出来时,狰狞自信的脸上,陡然间涌上了无限的惊怒之色。

第三百七十八章嚎叫吧,曹洪

没错,城门上挂着的,正是曹洪。

这一招,当初柴桑之战时,颜良就曾经用过一回,只不过那时挂的是韩当,而这时则换成了曹洪。

孙权可以为了取得胜利,不顾三朝元老韩当的性命,颜良倒要看看,夏侯惇是否也是这样的人。

攻城队已在逼近武关,精锐的曹军令行禁止,他们绝不会顾忌到城上挂着的是谁,只要有军令在身,哪怕城头上挂的是曹操本人,他们也会毫不留情的开弓放箭。

当年夏侯惇营中作乱,将夏侯惇本人扣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