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唐骑 >

第777章

唐骑-第777章

小说: 唐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冯可等年轻一辈儒者失神之际,李崧猛地厉声喝道:“冯世侄!勿受此人所欺!圣人所言的治世,哪里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天策如今就算真的有这般富庶,也是靠了掠夺所得!据我所知,关中一战,天策自孟蜀手头就夺得粮草无数;契丹败北,又遗落了牛马不下数十万!故如今西北之富庶,乃是强盗之富庶,而非君子之富庶也!”

范质道:“孟蜀南撤,的确有不少军粮留下。契丹败北,也的确留下牛羊遍野。”

李崧笑道:“你这话,倒也说的老实。”

范质道:“然则这牛羊、军粮,又哪里去了呢?”

李崧道:“这个谁知道!”

“我知道!因为这笔钱粮这批牛马,有一大半就是我经手的。”范质笑道:“不但我知道,这里的王仁裕老先生,应该也知道。王老先生,孟蜀留下的粮食,你中产以下的桑梓只怕都吃过几口,至于契丹留下的牛羊,秦州今年能够度过战后荒年,也是亏了那些牛羊啊!王老先生,我说的没错吧。”

王仁裕谔谔不能出声,他其实也不是对天策大唐有什么恶感,只是出于读书人的矜持而故作清高罢了,但从家乡各种渠道听来的消息,天策的确是分下了不少米粮赈济穷人,又分发了许多牛马助耕,他的乡下也分到了五头!

范质道:“战场之上,战而能胜,此乃国威!至于所掠之物,半数用于犒劳有功将士,半数归入国库,其中又大部分投入秦西之生产,按照吾主张元帅之说法,这就叫‘取之于敌,用之于民’!这岂是强盗手段哉!以范质愚见,能行此八个字者,何止雄主!乃是大仁大义之圣主也!不这样做,难道还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敌’才叫君子?”

他阐述着张迈的主张,越说越是激动,到最后代入感强烈无比,犹如张迈附体,忍不住双手挥舞,大声道:“若将‘取之于敌,用之于民’叫做强盗,则吾愿华夏神州,遍地皆强盗也!若‘取之于敌,用之于民’为强盗,则吾愿华夏,永为一大盗之国!”

为什么我一到更新日就卡壳……

为什么我一到更新日就卡壳……为什么我一到更新日就卡壳……难道真得把更新日改成六一三?

无理由无节操推迟一天。

另外,欠下的那一更我不会忘记的,大伙儿别急。

第二六二章惊破奇议

相府款待天策国使的宴会高调开张,草草结束,最后的结果,从民间说书人流传开去的结果是桑维翰自取其辱。

不过实际上是在范质发表了那通慷慨陈词之后,冯道便以主人家的身份,劝散了宴席。

在正式宴会之后,冯道还有个小小的茶会,只接待范质一人,这一下,按照传统自然是要冯道来探一探范质此来的目的,以及若干谈判的底线——如果冯道还是忠心为石敬瑭效忠的话。

但这次茶会才开始,侍奉的茶童将茶汤煮好了退下,冯道便说:“今天一辩,文素指东打西的功夫大是了得,幸好桑国侨被文素抛出来的众多数据窘住了,未能及时反应过来。”

范质道:“冯国老这是什么意思?”他和冯道虽然常有书信来往,也觉得冯道是一个可发展的拉拢对象,但毕竟彼此不在一国,所侍非是一君,还不能完全信任对方,这句话,半作请教,半是试探。

冯道自然是看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但也不以为忤,说道:“天策于西北,治民、治兵、治国都极有客观之处,这些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不是王仁裕那样的迂腐书生也都会承认,但时至今日,中原士人所关心的并非这些,而是注重于道统所在!今天桑国侨一时被文素所折,但冷静下来一想必有所悟;群儒一时为文素所慑,但过后沉思也不能心服的。”

范质静了下来。

冯道又道:“西晋灭亡后,东晋南迁。国家南北分裂,除了五胡乱华的早期时候,其实越到后期,北方不但强大而已,政治上也是胜过南方的。但为何南北迟迟不能统一?”

范质道:“北方,胡人之国也,南方,汉家正统也!”

“正是!”冯道说道:“自东晋至南北朝除了少数时期外,大致上都是北强南弱,尤其是刘裕之后。北攻南守几乎就是常态了。但就是因为南方是汉家正统所在,所以南北迟迟难统,直到北方汉化得差不多了,南北人心思合,杨素再挥师而进,长江天堑亦成虚设。若是北方尚是胡人之国,以北统南就是以胡凌汉,灭陈之战就算成功只怕也得付出极大的代价!”

范质听到这里,便知冯道果然是有心于一统。心中一喜,道:“今日之东西,不似彼时之南北也!唐、晋皆汉家天下也,阻挠所在,唯石敬瑭耳。”

“但要让天下人都相信天策亦汉家天下,还需要下一番功夫。”冯道说道:“毕竟,安西唐军,由西域而来。非由中原而出,虽然自叙传承于四镇。但在未有充分了解之前,中原士人之疑虑自可理解。”

他压低了声音,说道:“晋主,沙陀也……”范质听得眉毛一扬,又听冯道说:“然则汝主当真汉家苗裔耶?”

范质道:“不是范质存心欺妄,吾主张龙骧。绝对是汉家苗裔!他高举大唐旗帜,绝非为了形势,乃是出自本心!再者,吾随龙骧数年,他见识极其广博。日常言语,不惮胡言,也常作惊人之语,但根本所在仍是汉话,甚至曾随侍于其寝睡之时,闻其梦中呢喃,也是河北或山东一带的方言口音,不是汉人不可能那样!他身在西域数代,身上混有胡人之血或在所难免,但父系绝对是炎黄后裔!”

“这些,文素与道济在书信中早说过不知几次了。”冯道说道:“但既然如此,为何至今不肯称帝!汉家之主谓之帝王,胡儿之主谓之可汗,未称帝王,而先受天可汗之号,此大错谬也!儒林张望,多在于此!尤其天策之号,极受士林诟病!自古以来,未有以此为国号者!如此行径,倒是大像入汉统未深的胡人所为,汝为近信学士,而不能矫君之过,此汝之过也!”

冯道的眼光究竟是毒辣的,一下子就看出了张迈身上的文化根底像是“入汉统未深的胡人”!其实不是张迈胡人而“入汉统未深”,而是反过来,是汉人而“离汉统已远”!

因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礼崩乐坏,大多数国人心里还坚持着一个“我是中国人”的信念,却已经失去了传统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质与常识。

中国历代王朝,凡有心于天下者必然称帝,而建国必有国号,国号之来源,在于其发源肇基所在地的古号。故而刘邦称汉,以王于汉中;司马氏称晋,以其祖河内人,属古之晋国;李氏发源于河东,故而称唐;就是契丹也懂得其祖源地在辽,所以国号为辽——这也是符合中国传统的国号传统的。

只有在将“四旧”破坏得一干二净时代的张迈,才会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既不急着称帝称王,也完全没有以地望为国号的想法。

范质说道:“这些我不是没跟吾主说过,不过吾主对我说:但愿今后之中国,乃是中国人之中国,而非一家一姓之中国,所以国号年号,大可不必按照往例。冯老,我们这位人主,可不只是一个雄主、明主,在某看来,他是要开前人所未开、创前人所未创之伟业啊!”

就算冯道是个有大见识的人,听了“愿今后之中国不再是一家一姓之中国”这话之后,也是愣了好半晌!许久许久,才喟然叹息道:“若张龙骧真有如此胸怀,那老夫的确是不能以以往帝王揣度他了。不过这等胸怀老夫能够理解,天下儒生却难理解。张龙骧要使中原归心,还是得拿捏得住中原士人之心才行啊。”

范质道:“还请冯国老不吝赐教!”

冯道笑道:“这个不吝赐教,是文素请教,还是张龙骧请教?”

范质也笑道:“这句话,正是吾主命我向冯国老转达。吾主说道,自大唐亡后,中原军阀割据,帝王迭起。民不聊生,国运衰颓,也亏了冯老才能保留我华夏的菁华与元气,若没有冯老,今天中原的乱局只怕还要比现在更加恶化数倍!因此特命范质以礼求见,以诚求教。”

顿了顿又道:“这国老二字。吾主在西边时也是如此称呼的,能得吾主如此称呼的只有二人,另外一个就是我大唐国人议政会议之首席杨国老。”

冯道道:“莫非杨鹰扬之父?”

“不错。”范质道:“吾主曾说,大唐有文武两大道统,武之道统,中原遗失已久,若李嗣源石敬瑭之流不过暴徒而已,不足以称为真正的武人!幸而失之中原,存于西域。安西唐军带了回来,而以定国老将军为其宗,故定国老将军可称武宗国老。至于中原文运幸赖长乐公维系之一息不绝,故长乐冯公可称文宗国老也。”

张迈的确说过类似的话,也有过类似的评价,但肯定没范质这番言辞般动听,能让冯道大悦,直悦到骨髓中去了!

尤其是“文宗国老”四字。杀伤力实在强大!想到这四个字连同这番评价将来可能铭于史册,那就足以让大多数文人为之死不旋踵了!诱惑力比起什么官居台辅、食邑万户、世代公侯强烈十倍百倍!

冯道本来半倚着和范质说话。这时忍不住直身而起,面西而拜,哽咽道:“冯道何德何能,当此谬誉!”

范质见状亦是大喜,知道这一趟出使已经成功了一半,赶紧搀扶起了冯道。低声说道:“放眼四海,能心怀仁义者无力问鼎天下,有力问鼎天下者皆不能以苍生为念,唯有张龙骧,既为雄主。复是仁君,甘陇之兴旺、秦西之安定,皆为明证也!范质昔日之西行也,非为一己富贵,今日之东行,也不是为了一国之成败!皆是为天下苍生早日脱离苦海也!愿国老亦以天下苍生为念,有以教我!”

冯道挽住范质的手,也是低声说道:“中原之事,可急,可不急。”

范质喜道:“何以可急?何以可不急?”

“可急者,”冯道说:“如今之晋也,雄兵出外,国库空虚,石氏沙陀也,得国本来不正,如今又不得士心民心,刘知远在西镇渐不服管,桑维翰于中枢苦不能制。四方惮中原国力,暂不敢动,而不知内里极度虚弱,张龙骧若能遣人运天策之旗帜,传之于襄汉之间,策反一节度使,令其传檄于洛、汴,石晋国本便将动摇,而刘知远或可一说而降,未可知也。长安若拔,洛阳可席卷而得。二京既取,以一军向东略山东,一军向北略河东,一军向东北取河北,一军顺汴河取淮泗,四方镇守,断不敢再拗天策之军威。今年之内,北方便可平定!”

范质沉吟道:“如此行事,恐怕操之过急。”一来他也知道天策大唐的家底,在现阶段未必支撑得起这样的大战略,二来他更知道张迈的既定大战略不是这样的,要为冯道几句话而改变这个大战略方向并不现实。有很多时候是明知敌人虚弱而不能取,只因为自家底子也弱。

冯道点了点头,道:“吾亦知漠北之事未决,张龙骧未必能安心用兵于东。若如此,则中原可不急也。漠北之事,张龙骧自有方略,不牢老朽操心。然军威既盛,尚须设法取得士林舆论,为龙骧造‘王道’大势!使王道大势与常胜军威相配合,则天下一统,只在时间问题,越是迟缓,或者越是万全。”

范质喜道:“如何造势?”

“王道者,于国,在于一个仁字,于家,在于一个孝字,于学,在于一个儒字。”冯道问道:“秦西果有免税减租之仁政否?关中父老,果如你信中所言般赞誉张龙骧否?”

范质道:“这个自然,若有半句虚言,愿雷神殛我!愿天地灭我!”

冯道道:“若如此,其一,先使关中边界更加宽纵,使东西往来,更加方便,宁可纵奸细出入,莫防范士林书信往来。而务必使得中原儒林,得以各种渠道确知确信秦西之仁政,也使得中原与西北儒林之联系日渐加深。如此日久,则关中东西之民间仍为一体,关中东西一体,而甘秦又复一体,如此则甘陇之与中原。不可切分矣!士林既统一,便可使得彼此士人舆论,此呼彼应、彼呼此应,虽居二君之下,犹如同处一国之中也。先秦时,战国各家的彼此呼应。起到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秦始皇能一统天下,不只是靠武力而已,在其先也,已有上百年文化混一作为积淀。甘陇与中原本属一体,这个过程便会更快更易。”

关中平原是一马平川之地,如今因为政治军事原因人为地割裂成东西两部分,饶是如此,要想真正割裂东西之间的民间交流也十分困难,所以王仁裕能轻而易举地拿到老家的家书。这时冯道的意见。则是要让关中的边境管束得更宽易,以方便东西的文化交流,这对天策来说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毫无困难,当下范质点了点头。

冯道又说道:“孝者,小者奉养,其次不辱,至大之孝。在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于以天下养。张龙骧既以痛失怙恃。则当显祖。因此你必须要设法知道张龙骧之祖源。你说张龙骧梦中呢喃,是河北、山东口音?”

范质道:“是。”

“既如此,当从此处有所突破。”冯道:“张龙骧久在西域,或不知宗族之重。但你既为其臣宰,当细思之,从一切可能之细节。考其族源所在。既得天下,若不尊亲,何以明孝!”

范质道:“是!”

冯道又道:“仁、孝之外,在于崇儒。”

提到这一点,范质便忍不住双眉蹙起。

在秦州的国人会议上。张迈就已经公开宣布,天策大唐要建立的将是一个尚武之国!虽然张迈也并未反儒,然而要让他旗帜鲜明地崇儒,范质觉得,或许张迈会觉得没有必要。至少,他没有把握能说动张迈。

冯道只是看了他一眼,便似乎知道了他的心思,问道:“我听说张龙骧提倡尚武,你可死在担心此事?”

“不错。”

冯道微微笑了起来,道:“糊涂!张龙骧虽然尚武,但他尚武,与我们的崇儒,根本就没冲突!”

范质有些愕然起来,在整个中原知识群体中,他也算顶级的智者了,但在有些问题上,现在的他终究还没冯道的目光来得老辣,来得透彻,所以一番深谈之后,当范质渐渐卸下防范,他和冯道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如师生。

冯道说道:“儒,并不只是修文。初始之儒,本是文武共举。儒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文学居末而已。

“德行者,其道德品行,能为世人之表范,张迈及安西旧部,行事堂堂正正,万里横行而至今日,几乎未有真正可以诟病之处,其君臣之德行,龙骧之刚,鹰扬之勇,石拔之猛,奚胜之烈,郑渭虽商家子而能廉,薛复虽域外人而能义!这才是其扫平四方之最坚基石所在!而其中,以张龙骧为人君者的表率最重!

“言语者,使适四方,而利于国者,乱世之中,尤为重要!曹元忠非亲非勇,能得重用者在此!

“政事者,有内政,有外政。内政治国,外政用武!《论语》所载,政事科冉有、子路二人,就是一内一外,比之天策,内则郑渭,外则鹰扬,你想想,如今在张龙骧身边最受重用的,是否就是这两个人?

“至于文学者,《论语》中所言文学,非今日单指诗词歌赋之狭义文学,乃概言通晓诗书礼仪先贤文献之人,即今日俗谓之文人,孔门四科,仅居其末!汝与之道济在天策之地位,类似于此。

“第一类人才,既能务虚,亦能务实,二、三类之人才,则能务实,此三类子谓之‘先进’。最后一类,为务虚之人才,子谓之‘后进’。孔子早有明言,若他要用人,必选先进!则张龙骧用人之标准,与孔子何异?”

这一番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