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1856-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冢耙滥阒成樟巳毡救说木腹裆纾馐碌降子卸嘌现兀俊�
吴佩孚此时虽然只是秀才出身,但脑子灵活,跟着袁世凯到日本后,对日本历史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他回答曹锟说:“靖国神社是日本国家神道的象征,如果让日本民众知道大帅你是有意纵火烧了它,难免会生大乱,那些激进的武士和军人肯定会造反。”
袁世凯道:“现在靖国神社烧也烧了,又能怎样?小日本敢造反俺就杀入日本皇宫。”
吴佩孚说:“日本的民间报纸很多,如果要平息此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日本天皇宣布这是一场意外。”
袁世凯点头,道:“还是你这秀才脑子灵活,俺这就带兵去皇宫找明治天皇,他要是敢不答应,我就废了他!”
吴佩孚赶忙阻止袁世凯说:“大帅万不可再冲动,日本天皇在日本的地位很特殊,废了日本天皇,日本人就都会造反。洋人那边也不会同意。日本的绝大多数人仍然崇敬天皇,如果把他废掉,就会引起极度混乱,至少需要100万援军来应付可能爆发的叛乱。”
袁世凯问道,“那可如何是好?难道还要俺上门去给小日本赔礼道歉?门都没有。”
吴佩孚想了想,说:“我有主意了。到时候我们不去皇宫见日本天皇。日本天皇也会主动来求我们,到时候事情就好办多了。”
不久,在日本的中都名古屋。这里位于东京和京都的中间。这里在幕府时代,是尾张藩藩主居城,1869年更名古屋藩。吴佩孚带着四位全副武装的亲兵和一名翻译。
风尘仆仆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赶来的外媒记者,在一片瓦砾的老城区,在一家杂货铺里,见到了熊泽大然,熊泽大然自称是“熊泽天皇”。虽然“皇宫”寒碜了点,这位潦倒的天皇,仪容却甚为严谨。他身穿日本天皇才可以穿的十六瓣的菊花和服,声称自己才是正宗的天皇继承人,现在住在东京皇宫里的明治天皇是冒牌货。
吴佩孚在日本报纸上看到过熊泽大然的介绍,刚开始以为他是个“疯子”,但一见面。吴佩孚发现这位杂货铺老板“性情温厚”,说话条理清楚,他从头到尾都宣称“我应该当天皇!”
熊泽大然声称自己是天皇的理由,源自日本南北朝时代。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
和中国两晋后曾出现南北朝一样,日本也有过这样一段南北分裂的历史。日本的南北朝,发生于1336年…1392年,在这段时期里,日本同时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并有各自的承传。之前为镰仓时代,之后为室町时代。
日本的后深草天皇即位,他的身体很弱,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龟山天皇。兄死弟及,这本来很正常,就像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他的弟弟赵匡义一样。但后深草身边的臣僚不干了,他们坚持拥立后深草天皇,日本宫廷就此分裂形成。一派支持后深草,称持明院统,另一派支持龟山家,称大觉寺统。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派支持的皇子轮流当天皇,像美国搞两党执政一样。
当日本皇位传到一个叫后醍醐的天皇手里,大将军足利尊氏迫大觉寺统的后醍醐退位,拥立持明院统的一个亲王即位,称光严天皇。后醍醐不干了,带着象征日本皇权的三大神器南逃自立,称南朝,拥立双方的各地诸侯各整旗鼓,展开混战,日本的南北朝时代到来。
熊泽大然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张复杂的日本皇族谱系图,给吴佩孚看,并说:“将军,坐在皇宫里那位明治,就是北朝的后代,祖上不过是一位被将军拥立的亲王,而我熊泽大然,则是南朝天皇的直系后裔,从皇室血统上讲,我比他正多了。应该由我来当日本的天皇。”
吴佩孚来名古屋之前,就已经查阅了很多资料,他对熊泽大然的说法表示怀疑,问道:“我听说,日本历史上的南朝,在后龟山天皇时代,就招架不住北朝的攻击,被迫献出三种神器向北朝屈服。”
熊泽大然说:“被迫献出三种神器是假的。南朝并没有真正就此完结,南方势力还有另外一支苗裔,后龟山天皇的孙子熊野宫信雅王,在混战中由忠臣保护隐居民间,将王位代代相传,传到现在这一代,就是我本人。”
说着,熊泽大然指着自己家族的谱系图,给吴佩孚看,他的谱系图:熊野宫信雅王─南帝王西陣南帝─熊沢広敷王─熊沢玄理王─熊沢守久王─熊沢直行王─熊沢広良王─熊沢尊春王—熊沢尊成王─熊沢尊泰王—熊沢尊憲王熊泽大然。
吴佩孚一看,这谱系很完整,正色道:“如果这是真的,我们袁大帅一定支持你。”
熊泽大然一听,面露喜色,道:“现在东京在位的明治天皇,这一支的祖上十分可疑,后小松天皇有一种说法,是足立义满的私生子,而他的儿子称光天皇是个疯子,不得不过继伏见宫亲王家的一个儿子为继承人,这血统就远了些。不信,你们可以查去。而且,将军可以带我去谒见明治,他肯定也得承认为我为正统。”
吴佩孚点点头,说:“我会查清楚你说的那些事,到时候中国一定为你做主。”
这位“熊泽天皇”一听,再次对吴佩孚大声疾呼:“明治是个贼,他应该自觉退位把皇位归还于我,我们家族等这一天,都等了二三百年了。”
吴佩孚又查看了一些“熊泽天皇”提供的证据,他一回到东京,就把熊泽大然的情况给袁世凯作了汇报,袁世凯重金贿买了一些西方的记者,让他们报道此事。不久,关于“熊泽天皇”的大幅报道,出现在了,等杂志上,并被日本报刊转载,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明治天皇的权威,第一次面临沉重的挑战!
“老袁真有两下子!”袁世凯将这一情况电报告知了曾纪泽,曾纪泽对袁世凯的做法暗地里表示支持,让驻扎在日本的各国陆军支持“熊泽天皇”,分裂日本,这样日本频于应付内乱,自然就难以再打中国人的主意。
受到中国支持的“熊泽天皇”,很快名声大噪,在日本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和捐款资助,“熊泽天皇”还跑到东京,在田村町与百姓见面,拥挤的百姓几乎把现场挤爆。
这时,明治天皇对“熊泽天皇”的出现,感到很恐惧!因为这位“熊泽天皇”走到哪儿,身边都有袁世凯派的兵保护。明治天皇心里在琢磨,这袁世凯难道要废除我这天皇,另立新君吗?想到这,明治天皇的心里很忐忑,他也顾不上日本皇宫的传统“规矩”,主动直奔中国的军队的驻地,去见袁世凯,试探中国到底是什么立场,心里也好有个底。
果然如吴佩孚预料的那样,明治天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袁世凯下榻的中国驻日司令部,寻求支持,希望能保住自己的皇位。袁世凯在日本利用南北朝的“两个天皇”,搞乱了日本人的思想,又一把火烧毁了靖国神社,日本人民陷入了一片混乱,很多人无所适从,切腹自杀,以幸德秋水、安部矶雄、片山等人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更是泛滥成灾,跑到了北海道闹革命,曾纪泽暗电袁世凯对幸德秋水、安部矶雄、片山等革命分子大力协助下,让日本更加分裂!
第119章大汉帝国
搞定日本之后,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霸主,疆域包括今天的大陆,台湾,菲律宾,印尼,越南,朝鲜等,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人,曾纪泽推崇政府严格的管理手段和行政法规,强调官场纪律,规整政府机构,并且把国内的稳定放在首位,曾纪泽成为中国实质上的皇帝,他决定正式登基,国号大汉,建立新的大汉帝国,推行君主立宪的政体,开始由军政阶段往训政阶段转变。
曾纪泽野心勃勃,他首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控制军队和报纸舆论,他认为这最适合中国的国情。
1890年春节刚过,曾纪泽正式登基,颁布了第一道圣旨,在削弱各省都督权力的基础上,加强各省的民政长官的权力,宣布由各省的民政长官主管省内税收和县知事的任免,各省都督不再参与民政事务。曾纪泽还让吏部选拔称职的文职官员,特别是对县知事一级的人选,考试的内容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行政法规和一般的知识,十万人在北京参加考试。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在这场整肃官场的运动中,中央的权威大大加强,地方对中央政府的指示也落实得很快,新组建的国会很快通过了新刑法、民商法、行政法。此时,中国义务教育普及到小学阶段,农村很多地方都开了夜校,文盲越来越少,加之中国人本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全国高等的学堂发展到一千多少所,城市里的青年学生达到五十多万人,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阶级。
曾纪泽通过皇家日报、申报等报纸向全国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平等:今天妇孺嘴上都知谈平等一词,而平等只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意味着行政等级之分应予取消或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并不意味着个人皆可否定法律,自立准绳,或者在经济上人人均等。自由是另一华丽的现代词,但它是限制在法律范围之内的,在此范围之内人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自由,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法律的最高目标,是保障自由,正所谓法无明令则政府不禁止。君主立宪也是一个雅致的词,但洋人对这个术语的理解,是在国内有普遍的发言权,而不是全民都必须干涉政府的行动。这种干涉除了造成混乱之外,还可能造成什么结果呢?民权这个术语,包括代议权、选举权、监督权,但切不可理解为民众直接处理行政。
大汉帝国的政治体制是在中央政府直辖之下、实行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行政与立法既相互制衡又互相配合、司法独立的政治体制。这一表述也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为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政治体制既没有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也没有照抄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体制。
皇帝在整个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位置,这是大汉帝国行政主导体制最大的特征。根据宪法的规定,皇帝曾纪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国家的首长,也是军队的首长,同时对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皇帝具有超然于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机关之上的特殊法律地位,处于特区权力运行的核心位置。
而且行政管理权相对于立法权处于主导地位,皇帝任命的内阁政府行政管理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关系到国民的衣食住行,相对于立法权涵盖面更大,影响更直接,作为更主动。不过讲行政主导并不意味着行政管理权独大,不是说立法会要放弃对行政机关的监察责任,更不会妨碍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正常行使。
大汉帝国新的政治体制既保留了皇帝,又吸纳了西方政治体制中行之有效的成分,特别是司法独立、文官制度、咨询架构等。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政府决策和施政的高效能,也有利于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保持繁荣稳定。
此时的大汉帝国,经济和国防工业迅猛发展,政权日益稳固,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帝国,疆土横跨今天的中国大陆、台湾、琉球、蒙古国等,还有越南、朝鲜、菲律宾等殖民地,中国的舰队,成为亚洲名副其实的第一强舰队,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国和法国。
但此时的中国也并非就是太平盛世了,首先是俄国侵占中国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未收回,沙皇还觊觎东北地区,这个心腹之患未除,大汉帝国就一日稳固,此时的香港此时还未回归,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香港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澳门还在葡萄牙人手里,各国在中国的租界仍然存在。但比这些问题更可怕的是:李鸿章原来的老部下在改革中利益受损,他们以李经方为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李党”;以容闳为首的留洋势力,追求美国式的民主和共和,构成“洋党”;以席家为首的大财团、商人组成“席党”,袁世凯为首的军官组成的“军党”。碍于皇帝曾纪泽的巨大权威和高压,他们的矛盾才没激化,表面上才相安无事,但暗地里各种权力的争斗,让曾纪泽很恼火,但是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政治,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他努力平衡着各方的势力。
不过好在袁世凯在日本利用南北朝的“两个天皇”,搞乱了日本人的思想,又烧毁了靖国神社,日本人民陷入了一片混乱,很多人无所适从,切腹自杀,以幸德秋水、安部矶雄、片山等人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者泛滥成灾。曾纪泽对袁世凯在日本的表现通令嘉奖。同时,曾纪泽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特别是文化建设,不受制衡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正所谓“哪里有专制。哪里就有腐败”,执政的腐败问题,也同样困扰着曾纪泽。
在教育大臣严复的倡导下,全国一千多所大学堂实现“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思想空前活跃,开“学术”与“自由”之风。各种思潮在社会上涌现,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传统文化等兴起了,很多人无所适从。
这些都是现实的问题,曾纪泽面临巨大的挑战,他逐渐意识到,如果此时搞所谓的“民主”,国家又会动乱,他决定延长训政的时间,一步步搞改革。
此时由于国家教育的大发展,报纸的发展,让白话文迅速在全国推广,传统道德观念和现代民主观念的冲突也逐渐显现,党内的思想也开始混乱,曾纪泽思考再三,决定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和现代的民主自由文化相结合,在全社会提倡一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提倡新的核心价值观。
曾纪泽与严复、梁启超、李提摩太等各界文化人士座谈后,集结众人的智慧,在皇家发表了后来轰动中国和世界的“讲话”,采用“训言”和“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开启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这篇讲话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忠勇为爱国之本。忠勇,乃是最高贵的爱国精神,故事:曾国藩忠心报国,救万民于水火。昔者曾文正公,身体力行,不苟且、明是非、辩荣辱,湘军将官中多正人君子。选的官多是忠勇血性的儒生,选的兵多是淳朴耐劳的农民,这些人以忠勇为爱国之本,强烈的信念精神,才脱颖而出,安邦定国。
二、守法为公民之本。法律乃是治国之根本,中国古代就有“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理观念,复兴党虽然是执政党,但是党纪不能代替国法,每一个党员,要带头守法,不管是谁,职务有多高,触犯了国法,就得交由法院审判。故事:包青天的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惩奸除恶。
三、私产为立身之本。田地房屋等私有财产,是每一个社会人的立身之本,神圣不可侵犯。有了财产,民众才有尊严和权利可言,社会才会有进步。政府和军队的任务,就是要以国家之强制力,保护私人财产。
四、孝顺为齐家之本。中国的孝道,早已超出了家庭范围,有家才有国,不管世界发生任何改变,不管一个人取得多大功名,孝道都不能改变。中国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乃是世界上最普世的价值。不孝顺父母的人,猪狗不如,万人唾弃!对于孤寡老人,中央政府将统一建养老院,国家供养,这也是最大的民生主义之一。故事:亲尝汤药、卧冰求鲤、行佣供母、虞舜孝亲等历史典故。
五、崇尚科学为济世之本。中国人自古有修身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