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要将其建造成封地内的大都和上都,这不正是忙哥刺不臣之心的体现。
至元十四年,也就是忙哥刺死前一年,京兆路总管兼府尹赵炳被加封为镇国上将军、安西王相,这是继商挺和李德辉之后的第三任安西王相,说明赵炳在安西王府的权力被加强了。同年,安西王奉命北伐,其驻兵基地六盘守者构乱,赵炳自京兆率兵往捕,元恶授首。
至元十五年春,六盘再度发生叛乱,赵炳复讨平之。六盘山是忙哥剌开城王府所在地是忙哥刺的驻兵基地,从军事意义上讲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安西王府,自然是忙哥剌苦心经营的重
哥刺刚刚离开王府北伐,六盘山就接连发生两起军个时间又正好在忙哥刺死前一年左右;这两起军事叛乱,又都是王相赵炳从京兆率兵前往平定的。
忙哥刺死后至元十六年秋,忽必烈立即改派赵炳为中奉大夫、安西王相,兼陕西五路西蜀四川课程屯田事余职如故,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前往平定六盘之乱。忽必烈的做法显然是进一步加强了赵炳的权力而削弱了安西王府的权力,目的是为了控制安西王府定局势。但赵炳一到六盘,即被王府囚禁,很快便被王妃毒死于狱中。
这一切都发生的是那么的巧合,其实作为很多人都看不明白,赵炳死后,忽必烈亲自审理这个案子后还是不了了之,忙哥剌的儿子阿难答继承安西王的爵位个时候,李德辉和商挺却是没有什么事情然是被命令辅佐安西王。
渐渐的,这二人才明白一些其中的缘由什么“一藩二印,两府并开”的领兽纽金印的安西王忙哥刺,地位如此尊荣,根本不可能有谋反的心思,而是赵炳只不过是真金太子一系的人而已。
忽必烈正后察必皇后所生四子中,除了早死的朵儿只之外,真金、忙哥刺、那木罕三人中,忙哥刺封王最晚。
这其中的玄机,是中统二年真金封燕王时,皇太子尚未确立。至元三年封那木罕为北平王,四年封忽哥赤为云南王,六年封奥鲁赤为西平王,而真金之后的忙哥刺迟迟不得受封,而在忙哥刺依次排列为第二,并未见有任何受贬之事。
其不得受封的原因,正是必烈在考虑谁当立为太子,为汗位继承人的问题。直至刘好礼建言“陕西重地,宜封皇子诸王以图之”后,忽必烈仍未授忙哥刺以安西王出镇,而以亲王镇之。
所以,对至元年至九年十月前,忙哥刺以亲王镇京兆,开府期间,仍是皇太子的候选人。直至立真金为太子的大局已定,发布诏书前数月,先宣布封忙哥刺(为安西王,使安其心;真金立为太子后,益加封忙哥刺为秦王,先赐螭纽金印,后赐兽纽金印,“一藩二印,两府并开”,这是没有先例的。
按照蒙古汗位继承的习俗,大汗嫡子均有资格继承汗位,因此真金、忙哥刺、那木罕均可成为忽必烈的考察对象。而忙哥剌又深受忽必烈的喜爱,在立真金太子之后,忙哥刺给予了“一藩二印,两府并开”的补偿和相应的安抚。这个举动无告诉众人,他还没有放弃忙哥剌,因此引起了太子一系人马的猜忌。才有了赵炳二次平乱之间,忙哥剌突然暴毙的事情发生。
正因为忙哥刺对汗位存觊觎,封王期间又位高权重,盛极一时,非其他诸王所能比,才引起了真金一系人马的忌恨,事后,忽必烈又将赵炳送回四川,任由他被安西王妃毒死,也算是为忙哥剌报了仇,但是毕竟要以国之储君为重,所以此事悄然作罢,对谁也没有明讲,这也是阿难答的一个心病。
李德辉没有办法,只能过来和商挺商议,商挺本来是忽必烈任皇子时的幕僚,对于此,忽必烈还是比较相信他的,于是,由李德辉上奏、商挺具名连奏,请求忽必烈诏命收回合州、重庆和泸州三角地带。
忽必烈翘首盼了很久,伊尔汗国的兵消息没有盼到,却盼来了云南告急的消息,心里是更加烦闷。又接到李德辉的奏折,知道是忙哥刺之死后,自己对四川所行之事太过于严苛,造成了阿难答的举棋不定。
忙哥刺死后,安西王妃迫不及待地命商挺两次向忽必烈请命,拟让阿难答袭封,但均因忽必烈考虑到太子的反应而拒绝。
一直到至元十七年,因为海都的迷惑,而命伯颜去陕西四川行省阻击海都的佯兵,为了遏制伯颜的势力,忽必烈才让阿难答袭封,但权利已远远不如其父忙哥刺。
忽必烈相继阅实安西三道军户,又设置陕西蒙古军都万户府辖治陕甘蒙古军,原来隶属安西王相府的礼店等处探马赤军及汪氏家族统率的巩昌兵都转由行省或宣慰司统辖了。
安西王府的军权也逐步收归中央。安西王领地的赋税征收权也逐渐被陕西行省所掌控。要不是海都之事提前的爆发,忽必烈差点改安西为奉元路安西的名称也不让存在了。这个也可能是阿难答最战战兢兢的地方了。
矫枉过正,本来忙哥刺的死就是死于忽必烈自己的娇惯,没有忽必烈的默许,他怎么能建造逾制的王府和王城呢?也就是当初忽必烈自己由于看在察必皇后的说之上,坚决的立真金为皇太子却给忙哥刺的待遇太高,总想补偿他一下,而造成忙哥刺的错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所以才不知道收敛,而引起了真金一系的注意。导致了最后不明不白的死亡。
但是对于李德辉的奏折来说,忽必烈也想尝试一下果一味的对江南退让,会让诸王和朝臣们对自己产生一种老了的错觉,最近虽然没有公开,但是要求忽必烈禅位之说是愈演愈烈,虽然真金被这种呼声吓的在自己的东宫之内不敢出门,也不敢接见任何官员是这种呼声只是见长,没有见消停的迹象。
该是对南方动一下的时间了南江北行省和中书省诸路州县在今年获得了丰收,所筹集的粮草除了往西北方向中转之外结余了不少,而且民心也趋向稳定有了很多的反对之声。这使忽必烈又有些怀念被自己杀掉的卢世荣来,自从卢世荣死后,基本上现在实行的还是他以前的老方法,明显的看用于长久经营还是不错,只是短期之内难以见到效果而已。
前几天想到了阿合马和卢世荣,忽必烈还是忍不住的将太子
进宫中斥责了一顿,说他受南人的腐儒之毒太深,儿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应该受到那些读书人的摆布,言道,读书人对于教化新侵占的地方是十分有用,但是治国还要钢铁手腕,不要计较过程,只用看结果就行了,比如阿合马和卢世荣,也许他们没有很好的人品,但是却能为大元聚拢财源,为大元开疆拓土打下好的基石,而那些读书人只会算计别人。
、
言谈举止之中,又将阿合马和卢世荣之死说了出来,甚至还说了忙哥刺之死,还有那木罕此次在西北所立下的功劳。要不是南必皇后看见不妥当,而出面制止的话,恐怕忽必烈会借助酒意,大骂出口了。
而忽必烈遂于云南那酷热的丛林之地也有些失望,那里的人不事生产,所以云南现在反而成了大元的负累,正找不到机会找不到借口在那里生出一点事情呢?
于是忽必烈诏令,显示斥责了梁王在西南诸国的表现,然后告诉脱欢应该紧守本土,尽量拖延宋军的进度和吸引宋军的注意力,协助安西王平定四川等地,而安西王又恢复忙哥刺在位时的荣光,以京兆、六盘为分地,统领河西、吐蕃、四川等处广阔领地,辖区包括今陕西、甘肃、四川、宁夏、青海、西藏等地,还扩展到内蒙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贵州西部和云南北部。
不仅如此,安西王所辖川陕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所辖河西地区,又是连接元朝中央政府和吐蕃的枢纽。不仅担负着防御察合台、窝阔台西北诸王进攻的军事任务,而且也肩负着接应吐蕃,经营秦蜀,随时南下攻宋等艰巨任务,因而忽必烈重新给予阿难答“一藩二印,两府并开”的独尊地位,并且使其拥有辖地内的军、政、财权,还可以颁发“教令”,具有圣旨般的权威,地位至尊,俨然国中之国。
这个圣旨下达日,相信安西王阿难答和其所属臣僚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而阿难答作为忙哥刺的儿子,对于太子储君之位已经失去了威胁,所以想来太子那一系人应该不会再加以为难了。
阿里海牙作为一名悍将,都作为一名急先锋,留在四川那里为安西王保驾护航,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阿里海牙没有伯颜那灭国的威望,充其量只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武将而已,唆都更加是一个愣头青,不足于防备。忽必烈对于自己的安排还是比较满意的。
命中书省的拟好诏书,然后将其发出之后,忽必烈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心里想着,但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已经七十岁的他,说一句心里话,真的有了禅位的心思,不过以太子的柔弱,时值乱世之秋,他还真的不放心的就这样交给自己的儿子。
忽必烈在那里想着,只要是平定北,或者只要是把海都等人都赶回他们窝阔台的封地,然后再御驾亲征辽东的乃颜,只要北方已平复,关于下一轮灭宋的大计,就要靠自己的儿子真金来完成了。到了现在,忽必烈真的有了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该是用膳的时间了吧,必烈想着,不由的一阵的酒意涌了上来,正要吩咐宫官开始传膳,却是突然看见南必皇后匆匆的走了进来,后面跟着负责太子起居的宫官,脸上带着一中惶然之色。
看到这个情景,忽烈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升了上来,果然,南必皇后走到他的面前,小声的告诉他,真金恐怕是不行了。
忽必烈大惊,连忙责问负责太子起的宫官,让他把真实的情况讲出来。原来真金太子本来就是生性有些懦弱,一直以来,受到禅位风波的影响,深知忽必烈不愿禅位,闻知此事后甚为恐惧。已经是深居简出,不敢再有任何的言行举止了,但是前几天忽必烈突然将其召到宫中,不分青红皂白的将其骂了一顿,说是为了阿合马和卢世荣的事情,但是忽必烈顾忌颜面,并没有说明,只是隐晦的提了几句,甚至还说了忙哥刺之死,还有那木罕的功劳。
更是让真金有些惶恐,忙哥刺的事情,他是事后才知道的,是他的臣僚为了他的顺利即位而特地铺平道路。事先他并不知道情况,不过事后,他确实是为赵炳等人求过情,但是一直以为忽必烈不知道而已,现在忽必烈突然说了出来,真金的心里当然吃惊了。
还有阿合马的被刺,的确自己事先知道。也默许了这个事情的发生,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也是主谋之一。只是自持身份,没有参与到其中而已。在忽必烈酒后和心思不喜的情况下。一股脑的全部说了出来。
真金的心里不免的就想起了秋后算账的这句话,他心里真的有些害怕了,虽然学习了儒家的文化,但是自小看见下台的储君在蒙古都是什么下场,他的叔叔阿里不哥等等,他都是亲眼所见的。所以回到府中,不免的想的多了一点。
之后再心情抑郁的情况下,竟然是一病不起,但是在病重之际,有人要报于皇上,真金也坚决不允许,害怕自己的父亲,以自己身体不适的名誉废弃自己的太子之位。待到这个宫官得到太医的确实消息,说是真金太子已经是病入膏肓,不可医治的时候,害怕承担上责任,连夜的过来禀报太子病情。
忽必烈知道真金病入膏肓的事情,用膳的心情马上就没有了,毕竟,真金是他费尽了心思而培养的接班人。连忙吩咐摆驾东宫。前去看望太子的病情。
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大元储君真金因忧惧成疾,不治而亡。终年四十三岁。此事在忽必烈的心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一百四十二章十年(六)
金,是忽必烈第二个儿子,母察必,出生时,适禅僧北,为他取了个汉名。
从他懂事起,忽必烈就命藩府侍臣、著名儒士姚枢为真金的老师,使授以儒家经典,并命木土各儿等为伴读。姚枢对真金授以三纲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后来姚枢随忽必烈征大理,改命窦默接任师职,是为真金的第二位老师。
与此同时,忽必烈又命儒士王辅导真金,为其伴读。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开始争夺汗位的斗争。时真金与其母察必南迁居开平一带。中统三年十二月,忽必烈下诏封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中统四年五月,初立枢密院,又以真金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同时敕令两府大臣,凡有咨禀,必令王与闻。又诏王对真金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王遵旨悉心辅侍。
中统四年八月,忽必烈又命燕王真金署敕。六天后,刘秉忠、王~、张文谦、商挺等众谋士又向忽必烈建言;“燕王既署相衔,宜于省中列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为的是逐步将真金推上大元帝国的储君宝座。
至元七年秋,真金受诏巡抚称海,至冬还京。
至元十年三月三日,年已三十一岁的真金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世祖遣伯颜持节授玉册金宝。时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以理财得到世祖重用,擅权专政,以真金为首的汉法派同以阿合马为首的理财权臣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真金被册立为皇太子,在客观上加强了汉法派的力量。阿合马屡毁汉法,逼得国子祭酒许衡无法执教只好请求回乡。十六年冬十月,因李居寿和董文忠的分别奏请,忽必烈下诏:皇太子燕王参决朝政,凡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百司之事皆先启后闻。从而使真金在临决庶务上又前进了一步。
至元十八年二月,世祖命金抚军北边。
以重臣伯;从,密切了与掌握军权的大臣的关系。同年十月,回到京师。
儒生李谦升直学士之后,太子左谕德,侍真金于东宫,向他陈十事,内容为:正心、睦亲、崇俭、几谏、亲贤、尚文、定律、正名、革弊。次年十月,按察使王又向真金进《承华事略》二十目内有端本、择术、听政、抚军、崇儒、亲贤、去邪、审官等目。汉人儒士们的这些言论和主张,与专以“理财”为务的阿合马等人的所作所为是全然不同的,其中有些言论,如亲贤、革弊、去邪、崇儒等实际上就是针对阿合马等人而发的。真金赞同这些主张,对阿合马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厌恶阿合马至极致有一天用弓击其头,并划破他的脸;朝见时,忽必烈问阿合马脸上何以如此,他不敢明对,诡言为马踢伤。适真金在侧,当即责他羞言系被太子所打当着忽必烈的面,拳殴阿合马多时。
阿合马最畏惧真金。尽管如此,真金对阿合马的历次斗争均未能成功。究其原因是:真金虽以中书令参与政事,虽然有十余年的时间,但是终守谦退敢有违父皇忽必烈之命,惟有唯默避逊而已。而阿合马却能恃世祖之信用扬跋扈。关键是阿合马的聚敛政策正符合了世祖的需要。
阿合马死后。祖命和礼霍孙任中书右丞相金对他说:“汝任中书。诚有便国利民者惮更张。芶有沮挠。我当力持之。”大力支持和礼霍孙改变阿合马时地政策。表明了他加紧推行汉法地决心和态度。然而。真金实际上并无左右朝政地权力。大权始终掌握在精明专断地忽必烈手中。
后来。世祖又起用卢世荣“理”。命其任右丞。卢世荣自谓“其法当赋倍增而民不扰”。力主推行汉法地真金对卢世荣地言行大不以为然。并持坚决反对态度。于是。卢世荣为右丞才四个多月。即道监察御史陈天祥等人弹劾。中书右丞相安童、翰林学士赵孟传等也都反对他地措施。忽必烈诛卢世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