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了吃掉,这些事情,他现在想想也是毛骨悚然的。
边这样跑着神,边和文天祥这样有一句没有一句的谈论着,文天祥看他也无心谈论张钰的所作所为,还道姜明已经知道详情,或者这个策略就是姜明本身教给张钰的,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立即止住话题。开始谈论现在的军情来。
换了话题,慢慢的把姜明的思路给拉了回来,两个人谈论了起来。
目前,在文天祥的手中,有四只军队,声势最大的就是赵孟荣、刘子俊所率领的破虏军,经过筛选和整肃,现在满编五万人,装备虽然是不精良,也没有骑兵的编制,但是胜在有战斗经验。
第二只就是杜浒说率的军队,组成大部分是由陈懿兄弟的降军和四处收编的海盗组成,水军占一大半,虽然没有经过太多的阵仗吧,但是水战的经验还是颇为丰富,文天祥和姜明为他们起名叫“破潮军”,满编两万五千人。声势虽是不小,但是战船大都是小的渔船临时改成战船的鱽鱼船。最大的只能乘50人左右,而且只有五百余艘,这个对于姜明来说非常的头痛。因为在这个时代,海战还是水战,大部分都是两船相互碰撞,然后接舷跳过去互相砍杀,对于没有相对的大船而言,无疑是比较吃亏的,撞你撞不过,接舷以后你又跳不到敌船上去,打起仗来无疑是十分痛苦了。
第三只军队相对就简单了很多,是邹枫所带领的护卫军,主要是负责保护中军,也就是文天祥和姜明等指挥人员的安全的。,满编五千人,中间有五百人的骑兵,马匹是一点一点从元军中抢回来的。还包括一千人左右的斥候营。装备也是最为尽量的。
第四只军队是姜明厚颜要回来的,满编一千人,有柳七伤和王阿强两个人负责训练和带领,主要归属于姜明领导,倒不是姜明有什么不放心文天祥的,只是想到自己手里有点力量。到时间办事情,也比较方便一些。但是具体能训练到什么程度,刚刚到手一个月左右的功夫,姜明也不敢插手当中去指点什么,就是放手让柳七伤和王阿强两个人去做,不过临时想起他后世听过的一些军队的训练,正在回忆和默写当中,也不敢泄露出来,只是吩咐除了常规的训练外,就是要加强思想强化和忠诚度的强化,按照姜明心里的想法就是“洗脑”。只有把忠诚度建立起来了,以后做事才会事半功倍。
目前,这四只部队都在有条不紊的各自忙乎着。文天祥和姜明也只是随便说说,再说的重点,就是文壁的去向和结果。
在姜明的记忆中,文壁和他的哥哥文天祥是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文壁在惠州城破后就投降了元朝,后世中有人评价说是文天祥让他投降的。还不知道怎么杜撰出来一个“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这一类的话。
意思是兄弟二人一个尽忠,一个尽孝,各自有志而已。姜明一点也不相信这种说法。
所以在文天祥来崖山之后,姜明就催促他将弟弟和家人带了过来,这个也是怎么留给张弘范一个空的惠州的缘故。文壁及其家人过来之后,姜明又觉得极为棘手,然受就想到了台湾。
于是就和他们商量着,让文壁带军里所属家眷,然后再带五千人马。尽量的带一些粮食和大船,在海上绕了一圈,先往南行,然后折转往东,直往台湾而去,不过到现在也没有任何的消息,也不知道到了没有。
反正姜明的心里一直在空荡荡的,觉得一直自己都是在等待,而前途是未知的,谁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的结果。仔细盘算了一下自己的打算
,在等待着郑虎臣传来陈宜中在越南(安南)的消息;等待着张钰坚守能拖住川中元军的消息;等待着蒲寿庚能请来外援的消息;还要等待朝廷来崖山;文壁去台湾的消息。当然还有别人都不知道的。他拍十三少去大都就德佑皇帝的消息。
这么多的等待,使姜明觉得每天都是一种煎熬。要不是有个鸿儿经常的在一边安慰他。他自己都觉得要发疯了。
又过了七天,六月十七,他终于等到了一个准确的消息,朝廷和张世杰率领着大军就要过来了。
正文第十五章无奈
东边太阳西边雨,有人欢喜有人忧——民谣还是俗话,谁知道呢?
***************************************************************************
在张世杰的指挥之下,近二千艘船慢慢的进入崖山。
此时的张世杰心里也是充满了很多的无奈,其实早就得到消息,是文天祥和姜明驻扎在崖山附近,虽然一直在扣留他的斥候,但是不可能做到把斥候一次性清理干净,表面上被杜浒说动心而回去的斥候。其中也肯定有对张世杰忠心耿耿之人。不过张世杰心里知道了这个事情的大概,还是要往这里开进。
慢慢的靠近岸边,又陪同着圣驾一起到了岸上,看着貌似十分恭敬前来迎驾的文天祥和姜明带着一帮手下匍匐在那里。张世杰突然感觉到有一些盲目的愤怒,为了什么呢?他也不清楚。
随着姜、文二人一路往里面走去,不多远,就可以看到在不甚宽广的平地上,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建造行宫了。同时搭建官衙及兵舍也在进行着。劳作的不光有士兵,还有附近的居民也一起从事着这项作业。
其实虽然唤作行宫,但实际上不过是座木造的朴素房子而已,只求具有遮风避雨之功能即可,因此建造的已经初具雏形了。虽然不甚华丽,但是对于长久在海上漂泊的杨太后和粤王赵昺(以后该称她为祥兴皇帝了)来说,已经好像是在天堂一样了。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但是这种笑容在张世杰看来却感到深深的危机。他是真的不愿意来崖山的,自从有人向他禀报崖山上有文天祥和姜明在这里驻扎着,正在大肆的操练军马。他就不愿意过来的,但是现实中的逼迫让他也别无选择。
西区的路已经被阿里海牙和史格切断了,元军占据了大片的产粮区,把他们这近二十万人困在了小小的雷州半岛的一个角落,本来想奔琼州征集一些粮草以备军需,但是阿里海牙却是早他一步占领了那里,扼守岸上各个据点,让他派去的人损失惨重,无功而返。没有了粮草储备。就连绕过琼州到安南的想法都不敢有,近二十万人啊。每天所消耗的粮食都会是一个令人乍舌的数字。
那只好东返了,本来想上广州的,但是姜明和文天祥驻扎崖山的消息不知道怎么被杨亮节知道了消息,并告诉了杨太后,杨太后立即托词说幼帝身体不适,急需上岸修养为名,要求张世杰到崖山和国师会合。丝毫不提文天祥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各个大臣也颇有怨言,陆秀夫只顾每天教导幼帝,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回避这个话题,在杨太后动用一次朝议的压力下,张世杰只能遵旨行事。
沿途中文天祥和姜明围绕在杨太后和小皇帝周围。竟然将他也算排挤了在外围。不禁心里更是不喜。面无表情地在一边听着。而陆秀夫仍然是板着一张脸。面如止水地毫无表情。
过了一会。听杨太后说这里地环境山清水秀。建行宫正合适一类地话时。忍不住地插嘴上来说道:“时值战乱。百姓民不聊生。在这个时候征调百姓。来从事此作业之。不怕百姓怨声载道。激起民愤乎?”
言下所指。就是说姜明和文天祥不体恤百姓之意。却被文天祥接了过来道:“百姓不忘大宋三百余年之恩泽。于目下并无一人是强征而来。皆是自愿为皇太后和皇上尽忠。大将军若是不信。当可遣人下去了解一下便是。”
一个软钉子。不但让皇太后有些欣慰。还将了张世杰一军。让其一时气结。说不出话来。
看见张世杰面色不善。杨太后情知也不能太扫了大将军地面子。随后笑道:“大将军也是为民做想。其本意和出发点也是好地。文爱卿和国师在动工地时候一定要注意民意啊!”
姜明和文天祥同时躬身称“是”。便不再言语。一路也没有什么言语。只听杨太后在那里夸奖风景秀丽。还有地声音就是小皇帝在那里蹦蹦跳跳地欢笑声。
走到了平沙村附近。见天色还早,杨太后执意不肯回到暂时的行宫之内休息,而是兴致勃勃的走到村后的那个小山包上。现在已经不是隆冬,而是江南迷人的春天。配合着风和日丽的天空,看着旁边的溪流直达海上,绿的草地,青色的竹林,还有成片的相思树,还可见到许多认不出名的花。终于令杨太后感觉到自己不是飘零在海上,而是脚踏实地的在陆地上的感觉。一时间沉醉起来。
看着已经漂流了许久的海面,真的是不愿意再次有那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是谁给的呢?杨太后心里想着,却是不经意的看了张世杰一眼。没有做声。过了一会,头也没有转回的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说哀家和皇上还会在海上飘零吗?恐怕我们母子再也吃不消那种滋味了!”
闻言,顿时后面变的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停止了说话,连小皇帝都感到了有些异样,只是眼巴巴的看着杨太后,不敢说些什么了。
“臣有罪。置皇室于海上,让天子飘零在外,是臣无能!”张世杰眼见着大家都不敢出声,把眼光却投向自己,只好挺身出来,躬身请罪。听见张世杰如此说辞,后面众大臣纷纷随言附和,均称自己有罪。
只有陆秀夫、文天祥和姜明三人面无表情,没有表态。
看见如此,杨太后只好温言道:“诸位爱卿何罪之有,都是我大宋当有此国难,非诸位之错,各位爱卿精诚为国,还是要受到褒奖的。”
“不能让天子安宁,本身就是做臣子的罪责,太后莫要把过错都揽在天家身上,臣等深感惶恐。”张世杰见事情如此,也只能继续下去,杨太后却是不理他,只是说了一句:“大将军一心为国,其心可昭日月。不必责怪自己。”
而后不待张世杰再言语,边转身声称道:“哀家与皇上一路海上而来,看来是要好好的休息一番了,待到用膳后,可不可以让哀家见见忠臣义士?”
此时的文天祥和姜明却是身为地主,忙躬身称“谨遵懿旨。”将杨太后和小皇帝迎了回去。
他们回到临时行宫的时候,房子早已收拾好了,随杨太后而来的宫女们将被褥之类事宜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厨子是文天祥从海丰带来的,为皇太后和皇上准备的是可口的粤菜。尽量的避免鱼虾海鲜之类。使杨太后又一次感到姜明和文天祥的贴心。
用完饭后,杨亮节进来禀报道:“文大人和国师带领勤王义士前来觐见!”。
杨太后知道,现在这个形式下能站出勤王者,无不是对大宋忠心不二之人,而现在正是要笼络这些人心的时候,于是连忙站起,用一种欣喜的语气对杨亮节喊道:
“快快让义士们进来!”
不一会,简便的厅堂里以姜明和文天祥为首跪拜着二排人,高呼:“拜见太后!愿太后福寿无疆!”
杨太后喜笑颜开地说:“你们都平身吧!”待大家谢恩起身后,太后又问:“哀家久居深宫,而后又漂流于海上,所以没有见过诸位忠臣义士,文大人,你帮我介绍一下吧?”
文天祥出列站在一旁,对杨太后深深一躬,应道:“遵太后懿旨!”然后侧身将身旁之人一一到来。
原江西省广信任知府邓荣;鹤山李宗月;三世受禄的伍隆起;凌村陈元辅、陈英辅兄弟;水南村廖汝楫;香山县马南宝;黄梁都赵若榉。以及乌旦舟师首领等等。
文天祥本来有的是早已经熟悉,有的是早就仰慕文状元的风采而归心,所以听文天祥介绍的如行云流水一般,杨太后暗自在一旁点头。
经过文天祥的一番介绍后,杨太后给他们一一赐座,才开始如遇见亲人般的和他们叙谈。杨太后先询问各人身世,接着询问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情。
梁都赵若榉道:“禀太后,这里民风淳朴,民情尚俭而性倔强。百姓心向宋室。臣已召集义勇千人,准备随时效命。”
杨太后见赵若榉气宇轩昂又兼一股儒雅之气,一副儒将气质,非常的满意。她想,现在正是用人之时,这样的年轻将领,何处去求?便道:“张将军的忠心,令人感动。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时,先暂屈就都统之职,以满足将军报国之心。”
赵若榉当即跪拜,说:“谢太后!”
一时间,简便的厅堂顿时有无数道羡慕的目光看向赵若榉,杨太后眼睛一扫,心里大为满意。只要人有名利之心,就皆可用之,在杨太后的有心招揽,文天祥和姜明的鼎力推荐,还有杨亮节的刻意随附之下,厅堂内一片春色。人人都觉得不枉此行。
但是在不远处的厅堂之外的一间戒备森严的房屋内,却是阴云密布。
正文第十六章打算(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既然是自己的打算,肯定要符合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国难当前还谈这样的打算,就有些无谓了——《姜明回忆录》
**************************************************************************
张世杰不知道最近这几年到底自己是怎么回事?一向驰骋沙场所向无敌的常胜将军再也找不到踪影,关于外界传自己是“常败将军”之言也有所耳闻。到了现在,自己率数万大军,围攻一个小小的雷州却是久攻不下,到了最后快要胜利的时候,却又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史格给摆了一道。通过漕运将钦州、廉州、高州、化州等地的粮食供给戍守在那里的元军,使自己功败垂成。
无奈之下只好东来,本来自己选好的崖山,却又被文天祥和姜明先拔得了头筹,在这里经营的有声有色,越来越觉得心里有些别扭。本来大家都是为了大宋而做事,也不用分了彼此,但是今天在山上杨太后所言,隐隐的却有责怪自己的意思,而且召见勤王义士,竟然没有自己这个大将军的事情,使他感到有些不安。
环视了一下自己客厅里面坐着的几个人,想了一下,还是问道:“关于崖山是不是立足之地,大家也要给本将军一个意见,待到太后问及,我也有个准备是不?”
客厅里面稀稀落落的做了几个人,除了礼部侍郎邓光荐是个文官外。张达、方兴等都是自己的心腹部将。这句话问出来,也就是想让手下帮自己想一些不驻跸在崖山的理由。
而礼部侍郎邓光荐则平日和张世杰多有来往,说话也不像陆秀夫那样的死板,深合张世杰的意思,所以这次也将他请了过来。果其不然,那些部将还在琢磨张世杰话的意思,邓光荐首先站了起来道:“大将军,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大家在一个房间里,那就是自己人,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邓大人放心吧。话传不出这个房间。”张世杰有些不耐的挥挥手,心里想到这些文人就是麻烦。说起话来拐弯抹角的。
邓光荐笑了一下,也不在意,仍然是慢条斯理的在那里说:“其实多一份力量卫护皇上和太后,那是一件好事,但是苦于崖山这个地方太小,大将军可以想象的到。光文大人和国师所率人马已经知道的就是近十万人,而这次随圣驾和大将军来的大约是十八万人左右,这前前后后近三十万人,粮草从何处而来?有怎么能保证大军的战斗之力呢?”
张世杰眼睛一亮,点点头,示意邓光荐继续说下去。
看到得到大将军的肯定,邓光荐不由的有些得意,继续说道:“其实自从福州一路而来,都是大将军在护卫皇上和太后,这次想来也理应如此,稍后大将军可取觐见太后,奏请加封文大人为水陆转运使,专司为大军筹备粮草,代天子而募集天下勤王之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