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宜中心里不禁涌起了一股淡淡地苦涩。经过片刻地思考。他终于回答。
“承蒙大人关心。对于可以容留我地家人。我非常感激。不过。光是这样实在是毫无意义。难道就没别地办法让行朝暂时在此驻扎吗?要不。就算是能征集一些贵国勇士。志愿前去增援一下我大宋。也算全我们两国三百余年地友谊吧。”
“抱歉。这点实在有所困难。”
这位皇室子弟将陈朝皇帝陈日燇的意思转达得相当清楚。倘若是默默无闻的亡命者,尚可佯装不知地加以收容,但是要同意大宋的旌旗在占城高高升起的话可就困难了。
陈宜中沉默下来,对方的拒绝带给陈宜中一种决绝的感觉。蒙古人的贪欲无穷无尽,安南打从心里害怕被其征服的矛头指到,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陈宜中告辞离去。走出大门才发现竟然没有人来送他。在热带炽热的阳光照射下。火辣辣的感觉灼热了陈宜中之眼睛。陈宜中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竟虚弱地在地上蹲了下来。
心里痛了好久。才站了起来。正打算步行回驿站的时侯,随从们忽然骚动了起来。陈宜中的面前出现了一名男子阻挡着地的去路。
相貌相当精悍,脸颊及手背上游走着的一道道泛白之刀疤。一下子让陈宜中认了出来,是郑虎臣。他不是随姜明一起去了广州了吗?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带着这样的疑问,一把拉住了郑虎臣的手,心里有了少许的安慰。知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于是就忍住心里的疑问,一行人回到驿站。进了房间,还不待郑虎臣关上门,就问道:“你怎么在这里?莫不是朝廷那边?”
想到这里,陈宜中的心里就不由的发颤。郑虎臣的来到让他有了一些安慰,不过更多的是恐惧,难道自己离开的这两个月,行朝已经没有了。
郑虎臣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轻轻帮他拉了一张椅子坐下,慢慢的给他讲着自从陈宜中走后发生的事情。
当陈宜中得知端宗已经驾崩和重庆失陷等消息后,泪水还是流了下来。但是并不插言,只是听郑虎臣在那里讲着。
原来郑虎臣和姜明他们一行分开之后,本开想到云南然后再转道占城,谁知道元军陈兵于安南之边界,防卫的很严,只好又转头向东。绕过元军。从钦州入海,随商船来到占城,由于陈宜中他们此次来占城所带船只和队伍还算庞大。比较好找。
当天凌晨郑虎臣就到达了他们所住宿的驿站。但是陈宜中去见那个什么皇族子弟,郑虎臣不想在驿站等待,就索性去哪家皇族的府邸周围转悠,谁知道真的遇见了陈宜中。
郑虎臣也没有理会陈宜中的悲伤,只顾自己说完后,问道:“看丞相脸色不愉,难道是占城不容于我们吗?”
陈宜中苦笑一声,把今日受接待时的情况和往日陈仁宗对自己的搪塞都说了一遍。然后长叹道:“看来你来是天意,我们是该回去了。不论如何,一定得先回行朝一趟。”
“回去之后又能怎样?”郑虎臣问道。
“当然是将占城无法依赖之事,先行禀明皇上及皇太后。”
“禀报了之后又如何?”郑虎臣相当清醒。
“占城靠不住。那么,就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我会行朝请罪,然后告知朝廷放弃赴占城和盼望占城援兵的念头,按大将军他们说的办吧!”
郑虎臣想了一会,道:“其实在我来之前,国师曾经交代过我,其实安南国内愿意降服于蒙古的,只有陈仁宗以及极少数皇室人物而已。大部分的文官、武将以及民众都不屑于服从元朝。我们应该以这个为依托,利用这次带来的大量财物,从底层做起,掀起安南的反元声浪为后盾,然后再将安南国内的反元运动组织化。然后再向陈仁宗提出请求。那样会不会容易的多呢?”
听到这个消息,陈宜中不由的眼睛一亮。问道:“这个是国师说的?”
郑虎臣挠挠自己的头发道:“前半截是国师说的,他说他曾经游历到安南所了解的情况,而后面那一半,是我根据丞相你的长处说的。呵呵,还望丞相见谅。”
陈宜中无奈的看了郑虎臣一眼,问道:“在国师之大计中,我们还有多久时间?”
郑虎臣想了下道:“国师临走是对我说,到明年正月之前务必回去,能提前更好,不过我们要隐匿形迹,不能让元军发现,到时间作为一只奇兵用,而且直接道崖山就好。不用去其他的地方了!”
“崖山?”陈宜中又向郑虎臣了解了一下崖山的位置,不由的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是崖山呢?国师就那么的肯定?”
郑虎臣点点头,道:“国师年纪轻轻,所见识却是我生平仅见,对于大宋周边的情况,可谓说了若指掌,就连利用蒙古人的内部矛盾,也是信手拈来。好像一切他已经知道一样。要不是性格稍微显得优柔寡断一些,倒是也算一个大将之才,当国师稍微显得屈就了。”
“利用蒙古人的内部矛盾?”陈宜中这里又有些搞不明白了,“怎么利用?”
郑虎臣只好鹦鹉学舌似得把在船上所听到的又说了一遍,显得十分无奈。说完后总结道:“其实上次广州之役,就是利用了蒙古人急着调塔出北上平叛。而做出的一些动作,时机、地点把握的相当的好,如果这次国师之策再能成功的话,将会为我大宋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说完,又加上一句:“也不知道这些事情他这个年纪都从哪里知道的,说不定还真有些神通呢!”
陈宜中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突然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道:“占城一事,我就先拜托你在这里照看。我的作用不大了。看来,我要回去一趟。”
郑虎臣吃了一惊,急道:“丞相大人要回去,那还不如我回去啊。我在这里一无官职,二无人缘,能起什么作用呢?况且一路奔波,丞相的年纪也不小了……。”
不能郑虎臣说完,陈宜中抬手阻止道:“你是什么也没有,但是你有钱啊,我这次带来的黄白之物,皆归你支配,这种时机之下,人情倒是显得淡泊了,只有这些事物还有些用处,”
说着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在我回去,还可以有帮国师一把,若是再晚些回去,朝廷之内恐怕就没有我的立足之地了。”
郑虎臣默然不语,陈宜中也不说话了,他们还不知道,现在的朝廷之中,陈宜中的丞相之位已经被陆秀夫所占,恐怕现在回去也晚了。
正文第二十七章再进广州
“钦封太子太保衔、代天子领广东军政经略安抚使”这个是大官还是小官?——广州的老百姓问道
************************************************************************
姜明又一次的来到了广州,心里也是觉得很是奇妙。第一次进广州,是和郑虎臣一起两个人几乎悄悄的潜行进来的。第二次是大胜而归。挟着余威来到广州,但是触眼的是一片荒凉。时隔不久自己这次又来到了广州,却是带着兵马,并且成为了钦差大人,还是代替天子来到广州。
心里觉得真的是和广州很有缘,虽然在他经历过的后世只是游玩性质的来过几次,但都是匆匆而过。但是想不到自己穿越回宋朝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来了三次,而且每一次的身份都不一样。
这次一定要抓住机会,姜明心里暗暗的想到。
这是一个晴天。南粤的骄阳,火烧一般将珠江三角洲的田野照得刺眼的亮,碧波荡漾的江水,晃着鱼鳞样的金光。
两岸绿草如茵,山峦滚着柔和的嫩绿,看上去舒坦极了。姜明昂首挺胸地站在指挥船的船头上,头顶上一面新制的大旗在江风中飘扬。大旗上的“钦封太子太保衔、代天子领广东军政经略安抚使”
两行大字,和一个特大的“姜”字,如同火一般,烧得他心里滚烫滚烫的。
他竟然会当上大宋的正二品大官,竟然还有了自己的军队,在后世也算是国务院副总理兼任那个省的省长吧。
虽然太子太保只是一个虚衔,而兵马也大都是别人以借调的名誉给他的,但是姜明的心里还是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唯一的遗憾就是张翔泰老先生没有带出来,鸿儿也因为被太后收为义女而留在了崖山侍奉。姜明心里清楚,这可能也算是留为质子吧。
船队是在广州的沿江码头靠岸的。早等候在那里的马队在等着他。
也不知道是迎接他这个钦差。还是欢迎一个上次卫戍广州地英雄。在凌震他们地带领下。广州人表现出了极大地热情。街头上。到处摆满了鲜花。到处炸响着鞭炮。广州城完全成了一座鲜花地城。炮竹地城了。
骑在马上地姜明。在一大队兵卒地前导后拥下。缓缓地从夹道相迎地人群中走过。那一张张真诚地笑脸。和一双双热诚挥动地手。使他特别感动地是。在震耳欲聋地炮竹声中。会突然爆发出一声声响亮地口号:
“大宋万岁。把鞑子打回去……”
尽管是地地道道地乡音俚语。但是回到宋朝后大半时间都在广州地姜明还是能听地懂。能听地出那发自心扉地呼喊。顿时。姜明地眼睛模糊了。盈盈地泪水在他眼圈里荡漾着。
姜明就是这样怀着这种感动地心情穿过狂欢地人群。来到自己地官邸地。稍犹豫了一下。就吩咐随员们。直奔制置使衙门。去见早就等候在那里地各级官员。
广东制置使凌震已早候在府衙地议事厅里了。旁边坐着姜明地老熟人。如王道夫、苏刘义等等大小官员。本来他们是要出城上码头迎接地。但是姜明先传过来话。说是有紧急要务。一切从简。有关人等在衙门里等候便是。
而在码头上迎接姜明的人们,却都是自发过去迎接他这位从元人的铁蹄下,拯救出众乡亲的英雄。并没有官府的组织。
来到制置使府衙门后。先是由姜明宣读了圣旨,之后由制置使凌震带领大家叩谢天恩。
繁琐的礼节过了以后。“钦差大人辛苦了!”戎装威武的凌震热诚地迎上来说。凌震其实刚才犹豫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姜明了。还是称呼国师吧,但是谁见过领兵的国师,称呼官职吧,但是官职都是代天子的,就一个太子太保是虚衔,一般也没有人称呼,在接旨谢恩的时间已经是思虑了好几遍了,最后只能称呼为“钦差大人”,虽然圣旨上没有写,但是大意上是不会错的。
姜明连忙拱手回礼说:“制置使大人辛苦了!卫戍广州城,也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啊!不知道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凌震当下又把广州的形式说了一遍,陈宝走了也没有几天,形式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唯有的就是随着斥候的回报,李恒要动兵的迹象越来越大。据在韶关的一些忠臣义士传出来的消息,将会在七月初一正式开拔。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而张弘范所部却还是在丽江浦附近驻扎,斥候不能深入,也没有消息传来,只是隐隐约约打探出说是在大力的造船和发展水军,可能是想和李恒部同时从海上和陆上一起进攻。这个也是猜测。一切再等姜明过来做出决断,而王道夫的五万人马也安排妥当,也是等他的来到有一个最终的结果。
姜明听了之后沉吟起来,现在已经是六月二十八号。就是说斥候所打探的消息都是正确的话,那么二天后就是李恒发兵的日子,这个李恒会走那个路线呢?而张弘范会不会配合他打广州呢?这些姜明心里真的没有底。看看凌震,灵机一动,问道:“那制置使大人是怎么认为的呢?”
凌震不由一呆。问我,我不是在奏折里面已经说了吗?但是出于礼貌,还是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以本官看来,张弘范以水军为主,骑兵只有他弟弟张弘正所领的大约一万余人。其余的都是步军,但是号称的十万大军之中,至少要有八万人是水军,我想现在我们斥候收到他在打造船只的消息应该不假,要是靠他本部的二万精兵加上收编过来的二万残兵来攻打广州,起到多少作用不好说,张弘范应该没有那么笨。”
姜明边听边点头,心里想着凌震不愧是沙场的老将了,分析的还算比较透彻,但是张弘范依然是沙场老将,一直从长江打到粤江,难道就不会有别的想法,凌震的分析可以借鉴,但是不一定要全盘采纳啊。
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是继续问道:“关于从韶关来的李恒,制置使大人是如何分析的呢?”
凌震继续道:“关于李恒部,确实是不可小看,很显然,他是冲着崖山而去的,但是广州是他的必经之地,想去崖山围剿行朝,就必须攻下广州城他才能心安理得放心的去崖山,否则就是绕过我们,他们也会害怕我们骚扰其粮道。所以本官宁愿相信,李恒部才是我们广州的心腹大患,要是我是李恒,会不计任何代价攻下广州城。”
姜明听着老将的侃侃而谈,心下不由的还是佩服的,回头看看在一旁的王道夫还有苏刘义,都显示出赞同的神色。
遂询问道:“不知道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见解没有?都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说罢,慢慢的走到主座旁边,坦然的坐下。端起已经斟好的茶水,悠然的喝了一口,继续看着在一旁的众人,挥挥手道:“大家都请坐吧。”
众人称了一声“谢”。遂都找到各自的位置,但是却没有坐下来。只是看着在一边站着的凌震。
姜明转头看去,凌震脸上却是不知道是什么神色。有些尴尬,还有一些羞怒的意思。
不用说,就知道自己做错主位了。刚想站起来让给凌震,一转念。马上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遂指着旁边可能原来是安排给自己的座位,向凌震笑道:“制置使大人怎么不坐啊?”
凌震犹豫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是终于没有说,还是走了过去,坐了下来。姜明的心里松懈了下来,刚想说话。谁知道旁边有一个人站了起来。抱拳说道:“钦差大人,您坐错位置了,你坐的是制置使大人的正位!”
言语之中,把“正位”二字咬的语气稍微重了一些。还没有等姜明回答。凌震站起来喝诉道:“侯强,你多什么嘴,既然知道是钦差大人,那就应该做主位。”
又转过身来,向姜明请罪道:“下官御下不严,还望钦差大人不要见怪!”
姜明佯作恍然大悟的模样。嘴里“哦”的一声。却没有起身。道:“那我还真的不知道是这样安排的,还望制置使大人原谅一二。”
凌震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说道:“广州有钦差大人主事,下官愿听候差遣。”
旁边那个侯强这个时间又插嘴道:“钦差大人虽是代天子领广东军政经略安抚使,但是凌大人也是广东制置使,圣旨上没有说是让钦差大人主事广东,按道理应该是制置使大人为主吧。”
这次姜明有些惊讶了,说实话,他还真的没有想那么多,接到任命,看着那花里胡哨的名衔。还真的没有注意到。圣旨上还真的没有说让他“总领广东军政”,只是一个“经略安抚使”。而上次陪粤王来的时候圣旨上就说了“总领广州军政大权”等字样。
看来自己还是被朝廷那些大臣们摆了一道。给了自己想要的一切,让自己来增援广州,却不指定主事之人。让他和广州固有的官员分不清主次。那么以后时间长了,就会闹矛盾,要是心生罅隙的话。那么自己在广东就不要想得到人心。看来,自己以后还是有的学啊!
正文第二十八章买千里马骨
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骨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春秋时郭隗对燕昭王说。
***********************************************************************
不要说姜明心生警惕,看现在在场的各级官员那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