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葬宋 >

第69章

葬宋-第69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者纷纷。所以才败亡地。但是姜明最主要地认为。就是大宋地败亡。主要是败亡在那些士族门阀手里。因为。无论是谁当皇帝。都要用他们地影响力去统治疆土。比如说刘整一系、吕文焕一系、蒲寿庚一系。不想去做无谓地牺牲。说明白了就是不想为大宋做无谓地挣扎。才会有地这个结果。

这就是姜明此次来漳州地原因。他心里想了。无论花多大地代价。都要在漳州大战一场。给那些正在观望地人一个警示。

是夜。柳七伤来到客栈。细细地想姜明讲了今天所通报地军情。果然是关于唆都要来地消息。由于柳七伤是奉命来漳州协助移交战船地。所以得以参与整个商议过程。

由于蒲寿庚地作用。唆都在泉州又要耽搁两天。可能会在九月二十来到漳州。共计会到来战船四百二十艘。平底船六十艘。运粮计五万石。唆都带军士三千人。携带马匹于闲置战船之上。以骑兵去广州助战。

而四百二十艘战船。分别大部分为福船和楼船。便于运输兵卒和接弦而战。其中少量海鳅车船。便于机动。而元军大部分都在后者以便护卫战船和运粮船只。

而在漳州所要交付的战船则大部分为广船,较福船坚而巨,利于冲击敌船。其形制“下窄上宽,状若两翼,在里海则稳,在外洋则动摇”。广船因为使用铁梨木建造,而铁梨木产量只是在潮州或者漳州数量适合生长,而且材料有限。所以此次漳州主要负责建造的就是广船。

姜明被一些陌生的船名所迷惑,但是也不想深究,无论是什么战船,总比落在元军手里要好,特别是柳七伤所说的广船,听到形容简直就是一个海战中的坦克,就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但是奇怪的就是开始蒲寿庚说的不是有二十万石的粮食要运到广州一带吗?怎么现在只有区区的五万石呢?足足少了四分之一。忙问是什么原因。

柳七伤说道。由于最近东南一带暂无战事,元朝为了一次功成,本来是让福建宣抚使王积翁前去助战的,但是王积翁却是积功要去大都觐见忽必烈,所以特命蒲寿庚前往崖山襄助。海路一是风浪无测,二是没有那么多的平底船,所以蒲寿庚将以督粮之责,顺道带兵前往。

柳七伤没有估计鸿儿在身边,笑道:“估计蒲寿庚正在头痛该怎么办,相信最近这两天就会有消息传来。具体的那傅全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所以我更加不知道了。”

姜明和鸿儿微微的皱着眉头,心里也是想着不好办,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变故。蒲寿庚离开泉州倒是没有什么,但是要是到了崖山该怎么办呢?出力的话,就是再加上一笔罪恶。要是不出力,恐怕逃脱不了回头的张弘范等的弹劾。触怒了忽必烈那么在泉州的大好形势就荡然无存了。那么对于台湾的发展肯定也是起了一定的制约。

姜明心里更是有些为难,在他的记忆中,最后蒲氏还是会触怒忽必烈而被灭族。难道这个结果又要提前?不由的感到一阵阵的头痛。上次的危机感,是蒲寿庚决定降元,这次呢?会不会导致他再次的反复呢?这个可不能不防患于未然。

慢慢的劝慰着鸿儿去休息,然后和柳七伤在室内商议了一会,不管怎么说,还是让柳七伤用这次带来的全真门人尽量的监视蒲寿庚所派来之人,然后再严密的监视漳州招讨使傅全等官员你的状况,另外,就是要通知陈吊眼等加快速度将一部分人潜进漳州,以备有变。

另外,柳七伤还打听到,现在漳州城防不算坚固,由于周围山中经常会有对蒙古人不满的忠义之士出没。不时骚扰船厂,企图阻碍其造船的进程。害怕万一有所疏忽,所以傅全将船厂附近驻扎了约有一千名骑兵和大约两千名步兵。在那里游弋,防止意外的发生。

而漳州的驻军一共只有八千左右,其中包括五千人的步兵和三千人的骑兵,对于水军,由于近年来对于海上行朝的围剿,早就被带走的一干二净,所以不用担心。

虽然漳州还有两千骑兵和三千步兵,但是漳州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这一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用的。平日里骑兵和约有两千步兵根本不驻扎于城中,而是分别在距离漳州城约三十里处龙溪西面沿线驻扎和在东面长泰县沿线驻扎,拱卫漳州。

城内常驻兵卒,不过千余人而已。但是如果没有得到这次的船只,或者有足够的船只撤离,就算是拿下了漳州,不过杀的也是汉奸走狗,然后必会得到蒙军从泉州、潮州和梅州的疯狂报复,那样的话,根本不能久守,得之无益。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十章漳州行(中)

得到漳州容易,但是要守住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姜明这样想着,送走柳七伤就熄了灯在床边坐着想这个问题。变数出在蒲寿庚身上,蒲家参战于崖山是姜明意想不到的。

努力回想着所知道的历史,虽然已经被自己修改的面目全非,看着是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迹,但是姜明依然感到历史仍然在顽强的朝原来的方向走去。文天祥又脱离了朝廷在外边孤军作战,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了李恒和张弘范的力量,但是本来应该去安南的唆都和镇守泉州的蒲寿庚却又参与了进来,不由的不让姜明感到一阵的无力。

想到蒲寿庚左右摇摆的商人习气,姜明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完全驾驭着这个老狐狸。他真的想跑到蒲寿庚那里揪着他的耳朵对他说,你千万不能再变节了,因为就算你为忽必烈卖命。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找到借口把你们蒲家灭族的。

仔细回想为什么蒲氏家族会被灭族,却是没有什么印象,只是知道元朝的皇帝派兵攻入泉州,“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事后即“发蒲贼(蒲寿庚)诸冢,得诸宝货无计。”;“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

因为蒲氏家族信伊斯兰教,故“裸体,面西方”,穆斯林忌猪,砍其身于猪槽中是最大的侮辱。仇恨至挖墓刑尸,那必非常残暴地屠杀蒲氏族人,得及时外躲或刚好在外者,才能幸免于难。穆斯林资财、住宅、礼拜寺等大半毁于烧杀和劫掠之中。

姜明想到蒲家会落的这个下场,心里就不寒而栗。这需要多大的恨意才能让统治者发这么大的火,下如此的狠心。抛除蒙古人的本性凶残,还能有什么原因会让皇帝那么恨之入骨呢?

姜明隐隐约约感到这个原因十分的重要,只是努力的想着,但是始终得不到要领,最大的收获也就是好像是和朝廷争利。才惹下这么一个滔天大祸。不过随即被姜明所否定。蒲家作为臣下,就是再言利。也不会那么的没有自知自明的。

就这样一直想到犯困才慢慢的睡下,谁知道没有过了多久,便被断断续续的敲门声惊醒,起身打开房门,白天被派去修船的亲兵队长带着一股酒味闪身而入。对着姜明躬身行礼后,低声道:“属下打扰大人休息了!”

“无妨,有什么事情?”姜明淡淡的说道,转过身去又点燃了油灯,看到这个手下虽然是满身的酒味,两只眼睛却是清澈有神,显然是在喝酒时做了手脚。

这名队长沉声回道:“属下今天带着几艘船去明港附近原来的船厂中修理,但是到了地点之后,去发现船坞里一艘船也没有,只有零星的几艘小渔船在岸边停泊,大人所说的军船不在那里停驻。后来属下四下打听,才知道那傅全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将所改造船只迁移迁至浒茂州内港附近,同时在浒茂州和东岸长泰县境内驻扎有兵马,平时船工除必要时间外,皆不得靠近船坞。”

“属下们正没有办法,想着硬着头皮去闯一下的时候,那招讨使府中有人寻了过来,问我们是不是泉州蒲大人家的船,我们才得以跟随着去新船厂进行修理。属下一路上小心查看地形,虽然地点有些隐蔽,不过还能记住,属下不敢多问,好在今天还要过去。到时间一定可以画一张路线图出来。”

姜明听后。耸了一下鼻子。道:“恐怕不止这么多吧。昨天夜里探听到什么了?”他心里料到自己地这些嫡系不下。没有原因。绝对不敢去饮酒作乐。既然去了。肯定是有目地。

这名队长憨厚地一笑。忙拱手道:“大人果然明察秋毫。我等看着那里防卫表面上看着稀松。但想到绝对不会有那么简单。所以回到城中。属下就请带路之人去喝酒。确实探听到一些消息。”当下。也不隐瞒。就直接将所知道地消息说了一遍。

“漳州有水军?”队长身后突然有人问道。这个时候已经天亮。鸿儿端着一盆水走了进来。看见姜明已经起来正在谈话。于是关上门在旁边很耐心地听着。但是听到此处。也惊讶地问了一声。“这件事情不可能吧。你是否打探清楚了。漳州若有水军。不可能不报知福建行省备案。要不他地粮饷从何而出呢?但要是备案。我们蒲家就一定会知道地。难道叔叔他知道却没有说?”

鸿儿说道这里。自己地脸有些发白了。要是真地像鸿儿想地。那蒲寿庚地心思就没有人能猜得透了。他真地隐瞒漳州地兵力。不是把姜明等人往虎口里面送吗?

姜明笑了一下。走到鸿儿面前拍拍其肩膀以示安慰。然后对那个队长道:“你继续说还有什么消息。”那个队长似乎被鸿儿地反应吓了一跳。听到姜明问及。忙回过神来继续道:“漳州有水军应该是不错地。昨日我与前来引路地牙将攀谈豪饮。醉酒之时。他曾言道。那傅全得张弘范令。在漳州组建水军。先都驻扎在同安县西海地圆沙洲东侧内海中。约有两千人左右。大小船只三十余艘。”

“至于为什么泉州不知道。这个属下就不得而知了。之时听那个牙将说道。他们地一应军需粮饷。皆有张大元帅负责。而也只听元帅之名。甚至连傅全地命令也可以不听。”

姜明不由的烦躁起来,从来到漳州,就没有听到过好消息,摆摆手对亲兵队长道:“你回去吧,好好休息一会,到了晚上不妨在约那人出来喝酒聊天,尽量的探听清楚,看看他知道水军的统领是谁不知道。”

那名队长显然是熬了近乎一夜,听到吩咐,也不再多说话,行礼后离去不提。而鸿儿还正在出神的想着一些事情。回过神来,轻声的问道:“叔叔不会出卖咱们吧?”

看着鸿儿那担心的样子,姜明心里一软,安慰道:“怎么会呢?刚刚帮咱们安排联系好明年和窝阔台汗国的合作反元大计,咱们要是因他而出事,相信蒲家就不要想再去西域做生意了。海都还能饶了他。”

这样的慢慢的安慰着鸿儿,姜明的心里确实突然的一亮,昨天夜里有些想不通的事情,现在隐隐约约的露出一些眉目。

蒲家在固有的历史中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灭宋、平蕃、通商和一方之治。可以说在为忽必烈平定东南沿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由于身处偏远,又从来没有走进过大都朝堂。想来应该不会有功高震主之说,那是为什么元廷要发这惊天之怒呢?

而在封建社会,是什么罪责让统治者是深痛欲绝呢?姜明不用多想,张嘴就可以说出来,那就是谋反。只有危害统治者的地位了,才会让他们生出那么大的杀心。但是蒲氏一族,一向是以经商为主,从来没有听说过又如此野心的人物啊,否则,在元朝和南宋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谋反不是更好,那时候两方都无法兼顾于他,正好可以在夹缝中获得生存,宋元两方不但没有人来开罪于他,而且都会过来拉拢这股势力。

不用等到元朝安稳四方之后再进行谋反,以至于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回想起来蒲寿庚当初答应自己去说服海都时的坚决。那时间练姜明自己都不敢相信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只是妄想着那怕海都提前攻打元朝,让忽必烈暂时无法南顾,而为大宋赢得一些时间,那必将也是短暂的。而等待的这妄想的短暂,时间也会是漫长的。

但是姜明却是没有想到,蒲寿庚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好消息,海都的重视出乎姜明的预料。不但约好明年三月起兵东来,而且愿意书信说服川中蒙古驻军,暂时对钓鱼城做观望态度,这个也就是张钰排除“锄奸队”四处骚扰周边,而安西王却作壁上观的结果。

由此看来,这个蒲寿庚绝对没有那么简单,姜明现在倒是可以肯定,蒲寿庚一定和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最少,也是海都安排在大宋南方的暗中代理人。一直保持着和西域的来往,这样的推断,对于各种情况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因为一直有联系,所以蒲寿庚才可以这么迅捷的有了结果,还有对姜明等的支持,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海都最后兵败的时候,元廷发现了蒲寿庚和其暗中来往的证据,甚至蒲氏一族一直都在资助海都,所以才引起皇帝大怒,导致了抄家灭族。

但是为什么蒲寿庚宁愿为海都卖命也不愿意效忠于忽必烈呢?稍微一想,姜明随即就释然了。因为蒲寿庚是阿拉伯人,在泉州经商的胡商也大部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而蒙古从成吉思汗开始,为了扩张领土就不断的杀戮,其故乡都遭受元军的毁灭或洗劫,因而从内心来说对元庭是没有任何好感的,何况宋庭对穆斯林可以说是足够宽宏和仁义的。

海都所处的窝阔台汗国和察哈尔汗国。渐渐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众多起来。这也是最好的解释了。忽必烈虽然对一切宗教都很宽容,但是他一度恢复了成吉思汗关于屠杀牲畜的规定,这一规定是与穆斯林习俗相违背的。还一度表现出极端反感《古兰经》所强加给穆斯林的那些对“异教徒”发动“圣战”的义务。

想透这其中的关键。姜明的心里一下开阔起来,想到蒲寿庚真的如自己所想一样,恐怕此时也是正在左右为难吧。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十一章漳州行(下)

想到这里,转头吩咐正在犯愁的鸿儿喊柳七伤过来,然后却到桌边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信,将自己的猜测打了一个哑谜似得写了下来。折好放在信封内封好。

这个时候鸿儿已经将柳七伤带过来了,刚想关着门出去,姜明却觉得没有必要让鸿儿回避而将其留下,也是让这个丫头知道是什么一个情况的时候了。把信封递给柳七伤,姜明笑道:“我看柳大使者也该会泉州复命了。”

柳七伤满怀不解的望着姜明,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得接过信件,等候下一步的指示,姜明很珍重的对他说道:“需要你会泉州见一下蒲大人,把这封信交给他看一下,要是蒲大人下定决心的话,不妨建议其这次也走水路,那么大家还有相见的机会,要是蒲大人不愿意,那也只得由他了。你自己判断,不过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当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于柳七伤和鸿儿二人知道,加上自己的判断,除了把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说成是推测之外,原原本本的说了一个详细。当下惊得二人是目瞪口呆。特别是鸿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呆了经年的蒲家会有这样的背景。

不过二人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柳七伤言道:“国师放心,我只身前去,事情若是成了便罢,若是不成,以我的功夫,脱身倒是不难。谅他们也留不住我。”说着,脸上露出一种特有的傲气。鸿儿知道他这个二师兄的功夫,也随着点了点头。

姜明道:“那你今天就去和傅全辞行吧,不过可能也是见最后的一面了,为贪生而叛国之人,是留不得的。辞行之后,即可返回泉州,蒲大人若能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