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监工已经是远远不足。为了怕战俘暴乱,或者是遁入山林。张鹤竟然用铁链将每两人为一组的铐在一起,朝夕不解。而且在用工的方面,达到了每天工作近八个时辰。所以在短短盈月的功夫,战俘竟然因病、伤或者是累死了八十余人,就照这样的减员下去。也难怪张鹤说道人不够用。
姜明听到虽然有些解气,但是还是被张鹤的所作所为吓了一跳。不由的多注视了他几眼,想不到这个矮矮胖胖、看似和蔼的人竟然有那么狠的心,不过这可不是他的初衷。但是现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理由阻止张鹤这样做,因为是自己逼着他加快进程的。
在基隆这近一个月的时间。姜明努力通过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和见识来改变这一切。
首先。恪守“要想富。先修路”地理念。在暂时原料充足地情况下。在东西两侧地开矿进程被暂时停止下来。组织了两支大约五百人地修路队伍。各由五十名勇兵监工。工兵营辅助二十人。以生产好地炸药为先锋。先修筑工兵营驻地至煤矿、铁矿地道路。
剩余地人选了基隆河边平时水流湍急。但是又依山崖处做了炉址。开始建造蒸矿炉。为地就是于崖上装料。炉前平地进行熔炼操作。以节省运输和人力。炉体用白砂石和花岗岩砌筑。反正这些石头鸡笼山多地是。而在缝隙处用沙质耐火土、黄泥或者高岭土填充。
所以叫蒸矿炉。取蒸石取铁之意。其实姜明对于炼铁是外行。就算不是外行。在宋时地炼铁设备估计早已经被淘汰。而他所在时空地炼钢铁地设备根本就不是这个时候能建造起来地。不过就在这个时候。炼铁炉地内形已接近了近代高炉。有炉腹角和炉身角。成为两端紧束、中间放宽地腰鼓状。这种炉型有利于炉气合理分布。改善炉况。延长炉龄。是竖炉发展地重大改进。
这些姜明虽然都帮不上忙。只能慢慢地回忆一些有用地东西。在这个期间。除了和张鹤找了一个僻静处试验飞雷炮地火药用量和发射距离之间地关系。还有引信地长短和发射距离地关系。
他们二人率领几名心腹在山坡上挖出了一个侧面是斜坡地土坑。里面埋上炸药。暂且充当火药桶。除了姜明之外。其他人包括张鹤都是半信半疑。用火药抛射火药包那是漫天四散没有明确方向。可这怎么能让他击中自己想要攻击地目标呢?
第一枚火药包大约落在了有八十步地距离。几个呼吸之后。轰隆一下爆炸了。第二枚火药包却是由于挖坑地时候有些倾斜度有些稍高。却是往上飞了起来。只是堪堪掉到大约五十步左右。轰隆一声也炸了。吓地姜明连忙喝令张鹤等人都趴下。就是这样还是能感觉到一股热气扑了过来。幸亏是用火药量少。而且没有装备碎石等物。
看只要把握好土坑一侧的斜面角度和炸药剂量,就可能使得物体沿着一定轨迹抛出,最终落到目标位置。眼前的一切让在场的众人兴奋不已,姜明终于也是放下心来。看来是可行的,不要看这个办法是他想出来的,但是他自己心里却是一点底也没有。
张鹤的想法却不这么简单。虽然能够抛出去了,但是不适合实际的需要,操作起来不方便。在他的提议之下,大家又利用便利的原料,比如竹筒外面用铁片层层紧箍起来,然后再减少发射药的使用量。来试验这个新式的火器。
在相互的比划和讨论中,一个大约有二十公分口径,长度约一米左右。而筒壁却被箍的超过五公分厚的奇怪火器浮现在众人眼前,底下装着足量的发射用的火药,上面是装着石子的炸药包,点燃引信。火药瞬间燃烧产生巨大的冲力,炸药包上的引信同时被引燃,炸药包随即被抛向目标。
幸亏是众人做了充足的防备,在点燃引信的同时,人都躲的远远的了。炸药包只是斜斜的飞了所谓的炮膛,就呈现出天女散花状的飞散开来。
姜明当然是知道原因的,那是因为是捆扎、包裹炸药包的都是麻绳、土布,他们很容易着火、散开。但是只是抱着手在一边看着,不做提示,听任张鹤他们把已经破碎的炸药包捡回来反复对比,让他们自己发现了问题所在。
他知道自己在鸡笼山这个地方是呆不长的,就算是能够呆的时间长一些,也只能提出一些理论。具体实施还是要靠张鹤等人。所以他一般不发言,但是在闲暇的时间,就会独自一人在僻静处,尽量的回忆自己上学手工课时的一些常用工具。比如简易车床、玻璃的烧制、风车和水车等,还有就是一些自己熟悉、现在的工艺能够制作的武器手雷等等。
然后把这些画出来简单的图册,加上文字说明给张鹤让他妥善保管,然后趁着自己在的时间能够看一遍最好,自己也好帮他解答一些问题。
时间过得很快,当炼铁炉建好。第一炉的铁矿石刚刚放进去的时候,姜明就收到飞鸽传书,说收到文天祥的消息,现在广州、崖山一带告急,陈宜中等人请他快些回去商议军情。
时间已经是来不及了,姜明听到文天祥告急,顿时也没有了其他心思。吩咐侯强留下两艘战船和水手,告知张鹤要是缺人的话,可暂时去琉球国租用,现在台湾百废待兴。最不缺的就是金银财物。告诫张鹤,万万不可强抢琉球国的民壮,可以高薪聘用,甚至可以贿赂琉球国主。对于鸡笼山的守卫,可持侯强的手令,将驻扎在琉球国的一千五百名勇兵暂时调回五百人。以备不时只需。
另外,就是加快炸药的生产进程,在自己走后七天之内,务必造好五百到一千枚重约十五斤的炸药包。暂时可用麻绳和鹿皮捆之。然后直接送到澎湖备用。
至于鸡笼山基地的人手问题,姜明则让张鹤放心。要是他预料不错的话,战俘将会源源不断的送到这里。唯一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尽快的研制并量产手雷和飞雷炮。
然后就协同侯强,急忙的启程赶往珠海,对于文天祥的告急,不单单是出于对其的好感。而是文天祥现在已经告急,崖山行朝应该是避无可避,万一他知道的崖山海战提前开打的话,对于没有什么准备的台湾,那是起不到什么作用,只能眼见到历史重演,这个才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
这个可能暂时是公众版的最后一章了。到了11月1号零点以后,就要上架了,希望大家还会支持我。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二十九章敲山震范
说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珠海,但是陈宜中经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等的很不耐烦了。
突然收到文天祥的求救,而且不是向姜明求救,而是在对琉球的文壁发出求救,那就说明了发出的算是绝望的呐喊了。明知道文壁在琉球,只是带了很少一部分士卒,其他的大都是老弱妇孺,还有就是正在随文天祥一起征战之人的家属。但是还是把信鸽放了出来。
这证明什么呢?只能说,文天祥到了绝境,根据随姜明一起来的陈宜中、吕师夔等人所知,文天祥在崖山卫护行朝。而后来的赵若梓所说,虽然文天祥离开行朝,但是一直在卫戍佛山、香山和顺德一线。基本上就是在崖山前形成一道屏障。
这道屏障一旦被击破,崖山行朝就直接暴露在元军面前,凭借近几年来的战例来说,大将军张世杰所率那一些兵马。还真的不会被张弘范和李恒的联军放在眼里,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随着姜明的归来,大家不约而同的就聚集在一起,陈宜中、吕师+、侯强、许继荣和府政院几位主事之人。还有陈龙也早被从澎湖岛上召了回来。另外还有几位部落长者也参与了其中,这个毕竟是关系着大宋国祚。不能不让引起大家的重视。
姜明还是在上座,对于这个他也已经习惯了。详细看了文天祥的求援信的内容之后,也是默然无语,内心却是思绪万千,不管怎么样,自己算是努力近十个月了,虽然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自认为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对于官场上的相互倾轧,还是感到一阵地心寒。
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到了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每个人都能表现出相对的觉悟,比如说一直被历朝各代所唾弃的“_民”,比如说那些现在已经转化为抗元主力的义军,那些原来的盗寇。
姜明记得顾炎武曾经说过,“士大夫之耻,是谓国耻”,这是他在亡国后地锥心之语啊!谁能指望一群没有道德底线的士大夫,守住江山社稷。
不能眼见着这种情况发上,难道非要在崖山尸陈十万地时候,自己才发出这种叹息吗?把目光移向周围端坐的几人。看见大家都在看着他,遂把目光转向陈宜中问道:“陈先生以为如何?”
陈宜中面有难色。姜明又把目光转向了吕师+、赵若梓,不但没有反应,反而赵若梓却将头低了下来,但是很快的昂起来,看着姜明道:“我认为我们应该马上援救行朝。
”
姜明淡淡地笑了一下。反问道:“怎么援救?赵公子乃是皇室中人。可愿领兵前往否?”
没有想到姜明会这样问自己。其实赵若梓也是颇有血性。要不当时也不会散尽家财组织乡勇前往崖山行朝护驾。只是自从被杨太后和陆秀夫勒令飘于海外以保存赵氏血脉以来。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血性却被磨灭了许多。但是想了一下。还是坚定地说道:“赵若梓愿听从国师安排。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姜明没有言语。又将眼光笼罩在陈宜中和吕师+身上。后者诺诺不语。而前者好似正在思绪着什么。茫然出神。并不理会别人看向自己地眼光。
姜明地语气不由地一窒。开始地烦躁和憋闷暂时得到一些缓解。突然想起来什么。问道:“漳州地陈将军还有许夫人为什么没有来?他们去那里了?”
没有人回答。却都把眼光投向陈宜中。陈宜中这才回过神来。轻咳了一声。向姜明拱手道:“我看国师一时也赶不回来。所以收到文大人飞鸽传书后。就先请二位将军带着麾下兵马及战船先回漳州。趁元军注意力都在行朝。再次偷袭潮州、海丰等地。希望能够暂时转移张弘范地视线。为文大人减轻少许压力。”
陈宜中这样的处置也无不适当,其实姜明也是想着骚扰元军其他重要港口城市,甚至可以请蒲寿庚把泉州之事大肆宣扬,给元廷施加压力。让张弘范不得不救,那么无形中可以减轻文天祥所面临的困境,正是姜明想要做地,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告诉自己呢?
当下,姜明很诚恳的站起对陈宜中微微拱手一躬,道:“陈先生安排地极为妥当,但是为什么先生开始不说言明呢?”
“其实遣陈吊眼等袭扰潮州、海丰等地,是我等唯一能做到的救援方法,但是老夫害怕就此让张弘范那个老狐狸起了戒心,暂时放弃对行朝地压力。转而注意我等,那么我们在泉州、漳州之根基未稳,
被其调动大军逐一吞噬,这个是我不想看到的。”'凝重地说出自己的担心。
然后继续道:“就行朝虽然是势在必行,但是我们也要量力而为之。否则,就算是我们能救的了皇上和文大人一时,但是总归是昙花一现,不能长久啊。”
众人一片默然,姜明自从带着他们来到台湾之后,不少已经绝望的心里又重新泛起了希望,就在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时,却有意外打乱了他们的计划,怎么能不让他们心里感到难过呢?
其实姜明在回来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很多遍,心里早有计较,只是想看看众人的反应,是不是对于在崖山的行朝还是那么关心,但是他虽然试探了,也没有看出来太多,而且在这个形式之下,也不容的他再多做什么测试。
于是他缓缓的站起身来,道:“陈先生所安排深合我意,其实方才先生所担忧的,可能也是大家正在担忧的问题吧?”
“但是对于崖山,那里是我们大宋的唯一希望,纵然是我等全部殉国,也要去营救皇上和太后于水火之中,得到各位的抬爱,我希望能够带领大家,在尽量减轻自己损失的情况下,救出文大人,挽回行朝面临的颓势。”
姜明抬抬手,对众人道:“对于此事,应该优先交与我们的赤红军解决,而非是战斗之人,本官希望你们可以做到,尽量的开垦荒地,建设居住之地,为大军的后勤做好保障,那就是对大宋最大的忠诚。”
送别几位长者和台湾府政院的几位文职之后,姜明详细询问了一下关于禁海令的执行情况,还有就是军需粮草的储备。
可能是人少的缘故,禁海令执行的相当彻底,关于粮食储备情况本来也是有所紧张,但是只从姜明拍陈吊眼运回近十万石粮食之后,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至于够不够打仗之需,还要详加计算,不过,陈宜中为了节省粮食,做到凡事未雨绸缪,特别作出了一个令姜明也感到吃惊的办法。
可能是由于形势所逼,陈宜中不知道怎么想到把一切财产全部收回官府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每个人必须从事生产劳动,每一项产业都归入官营,在勇军的监督下进行,比如晒盐、捕鱼、狩猎。
但是收获却要归于台湾府政院,有府政院分工各个部门加工储存,然后除却日常所需由各部门直接派发之外,都纳入军备范畴。
姜明听后心里一阵激动,没有想到在特定的情况下,陈宜中所提出的“实行官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要求,竟然和后世中他所知道的一些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暗自的切合点。当下便记在心里,待到崖山事毕后,再拿出来详加商讨一下。
回到关于此次援救行朝的事情上,又知道陈吊眼此次的主要进攻方向就是潮州,陈吊眼虽然有船有兵,但是由于时间太短,来不及操练和熟悉。只能用船作为运输只用,这次陈宜中给他要求,就是在潮、之地,竖起朝廷旗号,广招义军,甚至陈宜中已经动用了钦差关防,诏命陈吊眼为同都督置府潮州。招募义民共举勤王大业。
姜明暗自点头,对于陈宜中的应变能力也是感到有些放心,在自己这个实际的当家人没有到达之前,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
于是又建议,通知泉州方面举事,通告天下,泉州又重回我大宋版图,然后作势向兴化、福州施加压力。逼迫张弘范迟,或者是唆都回军福州,保护他的胜利果实。
而陈吊眼一旦攻打潮州,无论占领与否,在潮州都不能长久的呆下去,马上坐船回漳州,固守待援,利用水上运输能力,辅助以快打慢的战术,不时的袭扰潮阳、诏安等沿海城市,逼迫其水军回来。
然后就是紧守澎湖岛和泉州一线,保证海峡之间的封闭性,姜明说道这里,就把眼光投向侯强,道:“侯大将军亲自固守台湾海峡,如何?”
侯强抱拳领命,姜明继续道:“总之,一定要保证,在皇上和皇太后安全之前,保持着泉州和澎湖岛以西我们大宋水上力量的绝对优势,否则,无论我们做什么,只能是一纸空谈。侯将军肩负大宋今后的走向,还望多加努力啊。”
侯强大声保证道:“定不负国师厚望,但有我侯强一口气在,不让那鞑子水军船只驶过海峡。”(—://。。)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三十章离间
明笑了一下,拍拍其的肩膀,道:“我相信侯将军的助于我们的新式飞雷炮,再则元军不一定有那么快的反应能力,所以应该在月内没有什么问题。将军在澎湖,我只带走你五十艘战船,还有陈龙将军,剩下的全部都留于你做守备海峡之用。还请将军鼎力而战。”
“大人要去哪里?”几个人同时问道。
“崖山。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