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贼-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发慌,吓的睡不着觉。
所以事情是瞒不住的。
甚至这样处理,已经成了穷苦百姓家的习俗。
潘文长是一介书生文人,家乡在南方,虽然没有中进士,但也考取了举人功名,闻听到这样的事情,自然是愤怒指责那些百姓心中没有孝道,实乃是天理不容,并提议县衙颁布榜文,劝道百姓尊重家中长辈,杜绝此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周示生在北方,虽然是县丞,也考取过举人功名,但因为朝廷是南北分科来考,而南方富庶学子众多,学识水平高,北方穷困书生少,学识水平低所以论及学问,他远远不及潘文长。
并且在北方出生长大,他更了解北方为什么会存在如此现状。
无非是太穷,家中实在没有粮食。
要先供家中主要劳力吃饱肚子,才能出工挣钱养家。
而孩子,则是代表传承。
只要有孩子,香火就能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在这般的现实状况与思想下,一旦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便只能是放弃家中老人。
老人风烛残年,没有能力再给家中增添收入,也活不过几年了。
被放弃,不过是早几年入土罢了。
二人意见不和,截然相反,于是说着说着,就是呛了起来。
程泽,萧凡,还有何不在都是智者,他们学问深,但并不迂腐,并且见过大世面,早年是学子时游走天下历练,之后又投入景贤帐下,在北疆这个地方上过战场经历过刀光剑影。
在横尸满地的地方睡觉,手底下更是有无数条人命。
早已经是成熟,稳重,有了自己的思想与极深的城府。
对于这样的事情,他们是站在周示这边的。
不过却不能从嘴里说出来表态。
这本就是北疆民间大家都默认的事情,只能是这般做却不能理直气壮的拿到明面上说。
“景大人,您说老朽说的有没有道理?”
潘文长酸腐的病犯了,此刻异常神色激动异常的倔强,见江龙不答话,非要问出个答案来。
天,地,君,亲,师!
在书生文人眼中这是最正确的排行。
亲,就是父母双亲,家中长辈。
这里边可没有幼童孩子,而且依着潘文长的意思,即便壮年与妻子自己生生的饿死了,也不能亏待了家中的老人。
“咳!”江龙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不好直面来回答。
潘文长没有看出来江龙神色间的为难,接着道:“请景大人张贴榜文,教喻万民!”
这是要改变北疆百姓现在的观点。
周示立即出声反驳,“绝对不能张贴,北疆本就穷困,真要是按潘先生的意思去做,恐怕过不了几年,北疆就没人了!”
吃的穿的留给老人,家中主要劳力与孩子挨饿,实在不行就放弃。
这显然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周示所说不错,一旦进入这个恶性循环,北疆必然人口大减。
几代后,可不是就没人了么?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又残酷的问题。
老人不能放弃,孩子自然也有生存的权力。
换作江龙……他只能是拼尽全力想尽办法赚钱,不让自己落到如此为难窘困的田地。
不然不管是饿死了长辈,还是没了小孩,都会自责一辈子。
养不活亲人,与其自责一辈子,良心难熬的活着,那还不如自己先给饿死算了。
当然,这样的观点,江龙不能说出来。
如今他好歹也是一个县令,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不少的人。
他说出观点,很多人都会学着模仿然后照做。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本事,有自信,总会有弱势群体,若是也学江龙,那江龙的罪过就大了。
不得不说,在孝道与传承面前,貌似还是要优先选择传承。
传承更现实。
只要传承不断,就有希望,人类就不会灭绝。
而孝道,则更偏向精神与文明方面。
没有精神,没有文明,人类与山间野兽又有何异?
同样也是非常重要。
“大人……”潘文长又要开口。
江龙不能再沉默下去了,轻咳一声打断,“这个问题本官不做回答,你们下去可以继续探讨,分辩,理不辩不清嘛!但是不能争吵,闹的脸红耳赤,这样不但有**份,而且会坏了同僚之间的情份。”
此时江龙不得不耍个滑头。
因为他不能给出答案,表明态度。
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手下在做,但却与嘴上说的截然相反。
其主要原因是要保证明面上的冠冕堂皇!
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除了天地君亲师这个排行,还有民为上,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法。
但现实是恰恰相反。
君才是最为高贵,江山在握,君临天下!
见江龙没有给出确切答案,程泽,何不在,还有萧凡对视一眼,皆是轻轻一笑。
显然对于江龙的反应,很是满意。
这本就是左右为难的问题,正应该如此。
江龙知道这般说,肯定不能让潘文长心中服气,接着道:“你们只是在乎答案,但本官更注重的则是问题本身,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北疆民间会出现此类事件?
有因才有果。
同时,找到原因,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程泽等人闻言,赞许的点头。
原本不服气情绪激动的潘文长,与一心要找潘文长别扭的周示,也是把话给听了进去。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北疆百姓太过穷困!”
江龙一脸真诚,“家中有粮,谁能狠心饿死家中长辈?又有谁舍得自己亲生的孩子?
所以让百姓富起来才是最关键的!”
“所以景大人一来,就挖掘河道开垦荒地,想要让灵通县周边变成北疆一大粮仓,从而让百姓们都有饭吃?”周示脱口接道,说罢,连忙站起来对着江龙恭敬的深深一礼,言语诚垦,“景大人眼光开阔高远,胸怀大志,一心要造福北疆百姓,下官佩服之极!”
潘文长也连忙起身恭敬的行礼,说道:“下官同样敬仰景大人!”接着一脸羞愧,“枉下官多活了数十年,之前还仗着年龄以老卖老,在景大人面前自称老朽,实在是惭愧羞煞人也!”
江龙笑呵呵的虚扶一把,请二人起身,“本官只是在做,身为朝廷官员本应该做的事情。
想要让北疆百姓真正的富起来,天天都能吃饱肚子,仅靠本官一个人的能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才行!”
周示与潘文长连忙表态,表示绝对听从江龙的调遣指派。
“想要让百姓能够吃饱肚子,除了开垦荒地,还可以从粮食的种类与产量入手。”程泽这时微笑着开口,“县令大人刚到灵通县上任的时候,就叮嘱本人与另外两位先生,四下走访寻找,看有没有产量多,并且适合在北疆种植的粮食作物。
本人与两位先生不幸辱命,查找到了两种。”
萧凡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程泽的用意,说这些,无非是往江龙的脸上贴光而已。
接口道:“是啊,这两种粮食作物都是从西域那边传来,曾有商队想要拿来售卖,听说产量非常之高,亩产多达数千斤,只是产量高的话,价格就比较低贱。
而且咱们大齐百姓也是吃不太习惯,所以一直没能推广开来。”
什么?
亩产达数千斤?
周示与潘文长闻言都是大吃一惊。
“县令大人称之为土豆与红薯,大体的种植方法,我们已经打听清楚,此两种粮食作物不挑地,抗旱,很适合在北疆种植,待明年荒地开垦出来,咱们就可以尝试着种植。”何不在也道:“只要不出意外,明年秋天,咱们灵通县便能有个好收成。”
“是啊。”程泽又道:“自县令大人准备种植这两种粮食作物,咱们已经又从一些商家手中购买了很多储存起来,总量已经有数千斤……”暗中再次收购这件事情是三人自行做主的。
江龙闻言自然不会去怪罪。
待荒地开垦出来,种子的需求量会非常大。
即便是数千斤,也远远不够。
还需要大量的收购才行。
众人交谈不停,都是颇有兴致,但谈着谈着,潘文长又把话题带歪。
绕了回去。
之后又谈及什么妇人要讲究三从四德,应重视贞洁超过生命。
有道是生死事小,失节事大。
说这些,是潘文长的长项,滔滔不绝。
周示又想要呛几句,但却被江龙把话给岔开。
北方民风彪悍些,而且因为穷困,家中的妇人也要下田种地养家糊口。
妇人同样是家中的主要劳力。
抛头露面的,甚至是光着脚下地也不算什么大事。
而南方对于女子的约束则明显要严格的多。
远远不及北方开放,真正属于小家碧玉。
江龙自然是不想对妇女约束的,但也不能开口说什么男女平等,不然肯定要招来骂声一片。
有些事情只能慢慢来,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对身边的人潜移默化。
第二百六十四章 油水
只有地位高了,别人才会受你的影响。
想要表达改变什么,也得要寻找合适的时机才能提出主张。
不然除了招来骂声一片,没有半点作用。
再有,古代妇女地位低下,还有很现实的原因。
那就是男子从军,要上战场,边疆地带经常发生冲突,几乎是大大小小的战役不间断。
大齐的边疆何其辽阔?
边境线非常长。
西边北边与人马背上长大的异族部落接壤。
南边则有南蛮诸国。
东边靠海,也有许多海盗。
而只要发生了战争,就肯定会造成人员伤亡,死的全是男子。
小战役死数十,上百,近千人,伤亡较少但是不间断,时间长了战死的军士数量也是不少。
而若是爆发大规模战役,一仗下来,就有可能损失数十万!
当然,每次爆发过大战役之后,都会平静好几年。
军士全是男子,时常有伤亡,这样下来,女子的数量远超男子。
便有了男子可娶三妻四妾。
再有,男子保家卫国,在家里也是顶梁柱,是主要劳力,那么地位自然就会高于妇人了。
江龙前世世界讲究男女平等,但来到这里后,也要重视这个世界的真实现状。
不然胡乱发言出主意,男女比例又不均衡,到时让多出来的女子一辈子不嫁人么?
世家豪门,官员,簪缨勋贵,还有地主商户,只要家中有余钱,基本上男子都会纳几房小妾。
再有,虽然男子上战场伤亡数目不少,但这个年代重男轻女,男孩子的数量是高于女孩的,这样一来,也就不太会出现男子娶不到妻子,又或者女孩子嫁不出去的情况了。
真想要男女平等,也得先解决战争问题。
江龙自然不会支持潘文长,没有贴出那般的榜文。
如今万事已经上了轨道,所以江龙等人比刚开始的时候清闲了许多。
又谈了一会,江龙离开走向县衙后院,让秦羽把辣椒拿去厨房。
黛丽丝得知江龙回来,就是整理打扮了一番,然后迎出来,江龙今天回来的早,见黛丽丝眉眼含春,眼睛就是一亮,吃过晚饭后,便是搂着黛丽丝进入了卧房。
随着时间推移,灵通县这边挖河工程一直进展很顺利,望沙城郡守庞成安有些诧异了。
隐隐有些个不放心。
难道景家小子真能把荒地变成粮仓?
庞成安又摇头,这怎么可能?
但他虽然没有刻意打探,但仍然多少闻听到了一些个消息。
灵通县挖河垦田,是如今整个鲜州最热闹的事情,望沙城内的大街小巷也是议论纷纷,想不知道有关灵通县的消息都难。
这一天,上午时分,庞成安有些个坐不住了,招来自己的心腹,功曹主事彭喜,让他带上几名快班衙役去灵通县走一遭,看看灵通县有多大变化,挖河垦田工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彭喜应是,退了出来。
然后挑了六个平日里用的颇为顺手的衙役,骑上马直奔灵通县。
马背上,彭喜笑眯眯的。
卫勇是其中一名衙役,人到中年,身形很是雄壮,他与彭喜相熟,所以有不解的地方,便是径直出声问了出来,“彭大人,这大热的天,待在城里多凉快舒服?
怎么大人接了这般要辛苦来回跑路的差使还很开心?”
太阳高悬,天气非常炎热,骑着马,顶着红通通的烈日往灵通县赶,的确是又累又热。
彭喜额头上,已经是布满了汗珠,但他却是心情很好,“你懂什么?”
先是撇了撇嘴,才接着道:“如今的灵通县,已经不是当年鸟不拉屎的地方了,换在景江龙就任之前,本官自然是懒的往灵通县城跑了。”
自江龙来到灵通县,可以说整个县城,一天一个变化。
“现在的灵通县,商业繁荣,据本官所知,许多望沙城的大户豪门都跑来购买商铺酒楼,打算长期在此处做生意,庞大人位置高,许多事情只能是隐隐听见个风声,本官则是要知道的详细多了。”
另一个衙役叫胡宝,身体干瘦,头脑很是机灵,闻言眼珠转动,“那此次去灵通县,岂不是有丰厚的油水可捞?”
闻听能捞到丰厚的油水,所有衙役都是眼睛发亮。
彭喜也笑了,“那是自然了,如今的灵通县虽然发展势头迅猛,但若是本官插手阻挠……”说到最后,彭喜发出不怀好意的嘿嘿笑声,只要他去庞成安那里说几句话,就能对灵通县造成很大影响。
单凭借此点,便足以要挟灵通县的众官员了。
“那咱们此趟过去,要多少好处呢?”衙役周军直白的问出声来。
很显然,这样的事情他们以前没有少干。
胡宝接道:“彭大人劳苦功高,自然是拿大头了,彭大人手指缝里流出点来就够咱们兄弟几个养家糊口了。”
“此趟去灵通县,咱们的确要大捞上一笔,但却不是要银子。”彭喜却是微眯双眼,瞳孔中闪烁着精明算计的光芒。
卫勇不解,“不要银子,要什么?”
彭喜笑的奸诈,“灵通县全城改建,不但民宅全部新盖,而且街道旁的商铺也会全部推倒重建,要银子,花光就没有了,但若是能要几间繁华地段的店铺店面,能够吃一辈子。”
六个衙役闻言都是欣喜若狂。
虽然彭喜收集了灵通县很多资料,但下午时分,快到傍晚时赶到,仍是被灵通县的变化给惊到了。
骑着马,来到灵通县城墙的近前处,彭喜跳下马背,用手轻抚城墙上抹的水泥表面,非常光滑,他轻声赞叹,上次来灵通县,自己没有仔细查看,只以为景江龙是在胡闹,现在才晓得,给城墙抹上一层水泥,能加固不少。
而且如此的平滑,根本无处借力,想要徒手爬上城墙,根本是不可能。
这就难怪能抵御住千余异族军队的攻打了。
上次战争结束,彭喜曾来过一趟,不过他知道庞成安不喜欢江龙,而且怕江龙开口讨功,所以匆匆来,又匆匆的离开了。
有守城的军士看到他们,见彭喜穿着官袍,没有上前,四下寻问一番。
总有认得彭喜或者是六个衙役的人,所以守城军士没有过来盘问。
彭喜带着六人,顺利穿过城门。
“咝!好宽的街道!”走出阴暗的城门洞,彭喜眼前豁然一亮。
映入眼中的,是足足有十丈宽的街道。
大街上人来人往,街道两边摆着很多小地摊,异常热闹,还有许多走街串巷的货郎在人群中游走,不停的哟喝叫卖。
“彭大人,这,这地面上居然也铺有水泥!”另一个衙役赵平惊呼道。
声音比较大,吸引来许多百姓的目光,不过新来灵通县的人都会这般的咋咋呼呼的,百姓们见多了,也就不当回事了。
只是在心中,颇为自豪。
以自己是灵通县人而骄傲。
彭喜见许多人望过来,不由瞪了赵平一眼。
赵平吓的缩缩脖子。
先前失声惊呼,招来百姓目光,的确是有点丢人。
虽然瞪了赵平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