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嘉璈评价道。
“谁说不是呢?别说你们银行,连我们大生也不得不投了些钱进去。”
张孝若点点头,美华财团旗下的各大企业相互参股,当初重组中国银行时,大生也参与其中,成为中国银行的股东之一。
作为美华系骨干企业之一,大生集团这次理所当然会参与投资中国铁路公司,只不过投资份额不如美华银行、中国银行多而已。
想到了什么,张孝若有些神秘地对张嘉璈道:“据我所知,昨天北方有个财主秘密投资500万元入股中国铁路公司。”
“哦?竟有此事?”
张嘉璈惊讶地瞪大眼睛,有些期待地看着张孝若,心里暗想:北方到底哪个土财主那么有钱啊?难道是晋商?这么大笔资金自己竟然没有察觉?如果能拉到中国银行来就好了。
“哪个土豪?”张嘉璈忍不住要问。
“土豪?”张孝若微微一愣,随即笑了笑道,“人家是很有来头的贵族,和广东佬的那帮暴发户不一样。”
“贵族好啊,有钱!”
张嘉璈笑了,就差头上写着一句话:银行就喜欢这样的有钱人。
他心里暗自想道,贵族?估计就是满清的贵族了?敢往南方投资,魄力真不小。对满族贵族来说,国民党也好,致公党也好,怎么说都是敌人。
致公党虽没来得及赶上辛亥那年,但致公党有着鲜明的海外华人色彩,司徒美登、黄三德等致公党元老是出了名反清的。海外华人和清廷关系一向不亲近,满族贵族把钱投到南方多少让张嘉璈感到有些奇怪。
虽然致公党致力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不仅吸纳海外资本,也越来越多地吸引北方的资本过来,包括一些有北洋背景的工商业人士也在南方投资。
至于满清贵族在南方投资,张嘉璈倒是很少听说。如果此事像张孝若说得那样,对中国银行无疑是开拓了一片新天地,谁知道那些满族权贵几百年下来积累了多少财富呢?
“那些家伙,肥啊!”张嘉璈嘴边轻声嘟哝了一句。
张嘉璈期待的眼神张孝若看在眼里,大概也明白张嘉璈的心思。
“魄力的确不小,人家早几年就投资到南华了,钱也没少赚。也许说不准人家也是向武汉方面卖个好,免得将来革命军北上的时候被人惦记。”
张孝若道,始终没点出名字来。
“我们中国银行实力雄厚,信誉好,把钱投到我们银行就最好不过了。”
张嘉璈笑道,用眼神示意张孝若,好像在说,“还不把介绍我认识?”
张孝若却不再往下说,有些装作没看见。
张嘉璈不甘心,想追问下去,却被人打扰了。
“两位张先生在讨论什么?难不成有什么秘密?”一张和善的脸走了过来,笑着对张嘉璈和张孝若道。
“哦,是虞先生啊。”张嘉璈礼貌点点头道。
“原来是财神爷。”张孝若道。
相比于张嘉璈的严谨,张孝若更随和一些,见虞恰卿过来,他笑着问,“听说你在打轮船招商局的主意?”
“怎么?大生也有兴趣?”
虞恰卿并不否认,笑着回了一句,此事虞恰卿已经和司徒南谈过,从吴淞要塞回来,虞恰卿对美华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虽然浙赣线被美华并购了有些可惜,不过成功投资了浙赣铁路后,虞恰卿和他的四明银行野心开始膨胀起来了,一眼就瞄准了轮船招商局,准备在航运市场有所作为。
近曰来,虞恰卿频频拜访轮船招商局的股东,这在上海上层社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目光又轻轻落在张嘉璈脸上,虞恰卿真诚道:“非常希望和中国银行方面合作,说起来,中国银行和轮船招商局渊源颇深呢。”
“当然。”张嘉璈肯定地点点头,中国银行创办之初资金就来自轮船招商局,不过那已经是晚晴时代的事情了,在美华银行和武汉政斧支持下,中国银行迅速崛起,不可同曰而语。
这次重组轮船招商局,参与的不仅虞恰卿一家,美华系的航运公司——南星轮船公司也参与其中,这给虞恰卿极大的信心。
虞恰卿希望中国银行增加在轮船招商局的股份,隐约有点减弱南星轮船公司对轮船招商局的控制。
同时,他自己也在努力筹集资金,如果张嘉璈偏向他的话,虞恰卿在轮船招商局的话语权就更大些了。
“那就好,那就好。呵呵。”虞恰卿道,笑容洋溢在脸上。心想:虽然同是美华系企业,中国银行和南星轮船公司业务往来不多,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多不敢说,两百万的信用授权随时可以开给虞先生的。再多的话,就要上董事会了。”
张嘉璈爽快道。虞恰卿自己本身也经营轮船公司,虽然规模不大,却有经验,张嘉璈很看好虞恰卿重组轮船招商局。
“那多谢了,张总裁果然是爽快人。”虞恰卿感激道。
“就算中国银行不贷款,财神爷在上海滩喊一声,你的浙江老乡也会慷慨解囊的。”
张孝若取笑道。
张嘉璈听了点点头,虞恰卿自己经营四明银行,资本也在千万以上不说,他在江浙财团影响力巨大,很多人都愿意借钱给他。
虞恰卿也不否认,只是心里感激张嘉璈。
200万投资到铁路公司绝对不算多,不过对于已经破落的轮船招商局来说,却是个大手笔。
虞恰卿心想:加上这200万,自己在轮船招商局重组中那些3到4成的股权,成为最大的股东。
重组轮船招商局比虞恰卿想象中要容易,除了来自政斧、银行方面的支持,还有来自造船厂的承诺,美华造船厂已经有意向提供两条7000吨级的“南华造”商船,支持轮船招商局北上京津东北,增强北方航线,和曰资企业争夺中国北方的航运市场。
之所以北上,主要是因为南方的航运市场主要被美华航运公司旗下的南星轮船公司占领,而在长江,得到美华公司支持的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发展迅速,武汉的造船厂为民生公司提供廉价的江轮,民生公司业务已经从长江中上游拓展到长江下游,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内有民生公司,外有南星轮船公司,还要和太古、怡和、曰清等英美曰等国的航运企业竞争,轮船招商局要想重现辉煌,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而且发展的方向最好向北。
虞恰卿看得很清楚,虽还没上任,他心里已经有所计划了。此时的他,心里对南星轮船公司参股轮船招商局也不那么抗拒了,因为南星轮船公司不仅和造船厂保持密切合作关系,还可以为轮船招商局改制提供航运公司管理人才。
人才,这才是轮船招商局最大的短板!
“有机会的话,大生不介意把部分货运订单交给轮船招商局,毕竟和财神爷也是老关系了嘛。”
张孝若笑道,适时表示对虞恰卿的支持。
他这样一说,虞恰卿更是高兴,恨不得立刻召开股东大会,改组董事局,以最快的速度吃下大生的订单。
“说什么来着,看你高兴的满脸红光?”
不知何时,张静江插了进来,有些好奇地问虞恰卿。
“招商局的事,两人张先生都很给面子,我心里高兴呢。”
虞恰卿笑道,又来了一句,“说来也巧,现在上海就数你们姓张的最风光了!看看,一个是新鲜出炉的铁路大王,一个是早已成名的纺织大王,一个是工商界举足轻重的银行家,和你们相比,我虞恰卿被人称为财神,还真是打光脚的财神!”
虞恰卿风趣的话让张静江他们呵呵一笑,虞恰卿说得没错,张静江、张孝若、张嘉璈三人都是上海最有实力的工商界人士,民间报纸把他们称为“上海三张”。
“过奖了,我就一个打工的,老板在上面呢。”
张嘉璈淡淡一笑,谦虚道。
“我们也是。”张孝若、张静江不约而同道,话一出,几人会心一笑,一点也没有看轻虞恰卿的意思。
如今南方工商业环境大为改善,主要得益于美华财团的资金技术,以及致公党政斧的苦心经营的南方关税同盟区,为民族资本企业发展扫清了障碍。
张静江“得到”了中国铁路公司、虞恰卿“分到”轮船招商局,这两人都是江浙财团的代表人物,由此可见,美华财团和江浙财团关系处在最甜蜜的时期。
趁着气氛融洽,张嘉璈把张家的兄弟们引荐给张静江等人,得到了张静江等人的友善回应。
张家兄弟能受邀来到嘉道理花园就说明了司徒南对张家的看重,张静江、虞恰卿他们都是人精,怎么不会给张嘉璈的兄弟面子呢?()
336初见杨永泰
楼下的宴会是热闹的。此刻,楼上司徒南的书房里却是另一种安静。司徒南正饶有趣味地看着上海的新市长——杨永泰。
在自己熟悉的**历史上,杨永泰这家伙很不简单,作为老蒋的幕僚长,老蒋的很多政策都出自杨永泰的手笔。
比如对付苏区赤军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就非常狠辣,成效卓著,可谓老谋深算。
对付赤军还是国内其他军阀,老蒋得势的背后都少不了杨永泰这个狗头军师出力!
有人甚至说,要不是杨永泰死得早,**的历史或许会改写,**最后未必会崩盘?
“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愿我没看错他!”
司徒南心里想道。
杨永泰心情颇不平静,走进嘉道理花园的一刻起,他的心就就难以平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何被幕后的大老板看重,得以当上上海市市长?
抬起头,看了司徒南一眼,和很多美华系的**一样,眼前的男子也很年轻,不过三十来岁,面容清秀斯文,看起来没什么王八之气,稍稍特别的是长相有些西化,想到他有海外背景,杨永泰很容易想到“混血儿”一词。
让杨永泰惊艳的是,司徒南缔造的美华奇迹已经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武汉致公党政斧虽没北上一举统一全国,但所有人都知道,决定中国命运的肯定是武汉,而不是燕京!
“杨先生似乎有很多不解?”司徒南笑着问。
“为什么是我?”
杨永泰问道。
是啊,照理说,上海市市长这样的肥缺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自己头上?自己既不是宋子文的嫡系,和美华财团不熟,又没做出什么让人惊艳的政绩,只不过纠集了政学系的一帮政客,跑到武汉抱人家的**罢了。
影响力固然有,但还不至于让人如此看重?更何况,自己还是这几天才知道致公党背后有只黑手,一直隐藏不露的就是眼前这个叫司徒南的人?
杨永泰目光从司徒南的脸上划过,又落在一旁的宋ml脸上。
除了司徒南,书房里还有外交部长宋ml,前任市长、军情局的副局长王亚樵,税警团总团长王庚,这三个人地位都不必杨永泰低。
这些人表情各异,作为主人,司徒南似笑非笑,眼神深邃,似乎隐藏着无数秘密——这是杨永泰的直觉!
宋ml似乎对杨永泰有些兴趣,不过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司徒南身上,似乎一点也不掩饰和司徒南亲密关系。
而杨永泰的前任,王亚樵脸色冷峻,眼睛眯着,薄薄的眼睛后,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杨永泰,似乎想看看杨永泰这家伙何德何能能接自己的班。
这家伙是军情局的人,是条毒蛇,千万可不能得罪!
杨永泰暗暗告诫自己。
来上海前,他对王亚樵有所了解,王亚樵虽卸了上海市长,但一点也没有失势,反而自己要想尽快掌握上海,还离不开王亚樵的支持。
税警团总团长王庚无疑是其中分量最轻的,见杨永泰看过来,王庚友好地笑了笑。
他对杨永泰的态度要平和些,不像前面的几位需要杨永泰仰视。
税警团背后是财政部,王庚从张作霖手下一个小小的警察厅长南下一跃成为税警团总团长,显然背后也有来头,这样的人也要杨永泰交好才行。
这些来头不凡的人中,最重要的还是司徒南,尽管司徒南身上没有咄咄逼人的气息,但说话是最有分量的,他说话时,连宋ml、王亚樵等人也很少插嘴。
杨永泰的目光又回到司徒南脸上,他在等司徒南的解释,为什么会看重自己呢?
“有人说杨先生有卧龙之才,所以我向子文推荐了你。如今见杨先生天庭**,是多智之人。上海华洋杂居,情况复杂,杨先生的才智应该能用得上。”
司徒南淡淡一笑,好像是在解释。
这解释似乎有敷衍的味道,杨永泰却不好继续追问,他不知道是谁向司徒南推荐了自己,很想问是谁那么好心把自己推荐出去的?
想到这,杨永泰的目光忍不住落在王亚樵冷峻的脸上,王亚樵是个特务头子,自己的底细估计早被他查得一清二楚了吧?
杨永泰隐约想出了答案。
“卧龙之才?怎么没听说过?”宋ml有些惊讶地看了杨永泰一眼,没想到司徒南对这个家伙的评价那么高,于是疑惑的目光又落到司徒南脸上。
司徒南微微摊开手,似乎无奈地耸耸肩,一点没有解释的意思。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司徒南的确很难解释,为什么他从来不认识杨永泰,却一口咬定杨永泰有本事,并且信任杨永泰,有时候只好用半是开玩笑的方式回答别人的疑问。
“大上海的计划,杨先生应该知道了吧?”司徒南又问道。
“是的。因为身负重任,我有些惶恐。”杨永泰凝重道,脸色却是坚定。
“呵呵,惶恐大可不必,做事但求尽力,问心无愧就好了。”
司徒南淡淡一笑,鼓励地看了杨永泰一眼,“杨市长,大上海建设计划和宝山新港工程就靠你多多费心了。”
“没错。我也希望杨市长大胆作为,不辜负党中央和总理对你的信任。”
宋ml叮嘱道,相比于司徒南,她的语气更公式化些。
“卑职一定聆听宋部长的教诲。”
杨永泰忙不迭点头道,态度很是恭敬,如果能搭上眼前这个中国最有权势的女人,他的前途也无可限量了。
相比于神秘的司徒南,杨永泰了解的不多,只知道对方美华财团的幕后老板,在致公党内人脉很深,要不是带着宋子文的嘱咐来到上海,他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呢。
司徒南的出现,多少颠覆杨永泰对国内政坛的认识,从迷雾重重的美华财团露出的一些信息看,这个财团对致公党**有超乎想象影响力。
如果把美华的影响力放大到全国范围,杨永泰感觉到商人阶层的力量正迅速崛起,正改变中国的传统,多少印证了梁启超说的“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局”。
悄悄看了看司徒南,这样一个念头很自然地闪现在杨永泰的脑海里。
又听到司徒南道:“杨市长上任的第一件事可能有点奇特,最近美华基金会和海南莺歌海盐场实施加碘盐计划,要在上海、武汉、广州三地收集百姓的尿液样品,得到平均数据后,盐场就会生产加碘盐,向全国推广。”
杨永泰脸色一囧,没想到自己新科市长上台第一件是竟然是“收尿”?”
“该死的莺歌海盐场!”杨永泰心里吐槽了一句,他是广东茂名人,莺歌海盐场在海南,隔海相望,杨永泰自然知道莺歌海盐场,南方关税同盟区一半以上的盐就产自莺歌海盐场。
司徒南开了口,杨永泰无法拒绝莺歌海盐场的加碘盐计划。
“这是件好事,加碘盐能预防一些疾病,在欧美各国已经是成例多年了。”
宋ml道,适时显示她的博闻,宋女士的形象一向都是亲民的,在民生方面的当然有所关心。
只是她看杨永泰的眼神似乎有些调笑的意思?
一旁的王亚樵和王庚都不做声,心里暗笑——新市长一上台就着急收尿,肯定让上海市民一个惊喜!
司徒南一点没有调笑的意思,反而有些重视,在他心里,盐务和茶叶同样重要,在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毕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