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下-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李隆基颇有些诧异:“何本呀?是不是为将士们请功?这事你不需担心,朕自有决断。只等三日庆功结束,朕自会封赏将士们。”
按照拟定的日程,封赏有功将士们要在三日庆功宴之后。
“陛下不忘将士们大功,臣钦佩。不过,臣之本并非此事。”这个大臣忙解释一句。
“不是呀。朕还以为你要为将士们请功呢。既然不是,就不要说了,等朝会上再说吧。”李隆基挥挥手,道:“如此喜庆之际,能不说的就不要说。”
平定吐蕃是不世奇功,李隆基欢喜得紧,一门心思用在庆贺上,只要不是很重要的国事,他都不处理。
“陛下,此事异常重要,还请陛下给臣片刻时光,容臣一言。”这个大臣声调有些高了,语气异常笃定。
“既然如此,你就说吧。”李隆基放下酒杯。
“谢陛下。”这个大臣很是振奋,道:“臣要弹劾杨氏满门。”
此言具有惊天动地之威,群臣停箸不食,停杯不饮,目光齐刷刷集中在李隆基身上。
弹劾杨氏这事太过重要,群臣很是紧张。
“你说什么?”李隆基很是诧异。很明显没有反应过来,迟疑了一下,这才明白过来,沉声道:“你要弹劾杨氏?杨氏有何过错?”
他虽然与杨贵妃姐妹之间发生了不小的冲突,但他仍未有惩治杨氏的想法。毕竟杨贵妃是他的心头肉,不可能为了这点冲突而对杨氏下死手。
乍闻此言,他大是惊愕。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听他的语气极为不善,这个大臣心中一哆嗦。却是咬牙强撑,道:“陛下,杨氏满门富贵,却是作恶多端,欺男霸女、夺人田产、侵人房产……其罪大恶极古今罕见。陛下,请过目。”从袖中掏出一本奏章,双手呈上。
李昌国瞄了一些李林甫。心中暗道,李林甫好手段,昨天夜里才发生事端,今天就把罪状收集齐了,了得。
李林甫早就视杨国忠为最大的威胁,早就在暗中收集罪证,只是在等待时机,隐忍不发而已。昨晚上,宫里出了这种事情,时机成熟了。他当然不会错过。
高力士快步上前,接过奏章,呈给李隆基。李隆基接在手里,展开一瞧,眉头紧拧着。
群臣个个紧张莫铭,打量着李隆基,一双眼睛睁得滚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能否扳倒杨氏。在此一举,要群臣不紧张都不行。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李隆基除了眉头紧拧外,没有丝毫异状。
就连城府沉似海的李林甫都很不平静了。神色有些紧张。
扳倒杨国忠,除掉这个最大的威胁,是他眼下最为紧要的任务。若是失败,他的相位就难保了。
更重要的是,若是在眼下这种情况不能扳倒杨氏的话,那么,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一旦杨氏挺过这一关,一定会更加嚣张,杨国忠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更大,对他的相位威胁就更大。
谁都知道,杨贵妃曾经被赶出宫,后来又回到宫里,那风波比眼下更大。正是因为这场风波,杨氏的气焰才如日中天,谁都不敢招惹。
若是再来一次这样的事,杨氏的气焰谁能挡?
太子李亨焦虑难安,就象一只躁动的猴子般难以平静,就差东张西望了。
对于他来说,杨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只要杨氏存在一天,他的地位就会被威胁一天。要知道,一个李林甫已经够让他受的了,再加一个杨氏,他就更加难过了。
更别说,杨国忠曾经与李林甫联手对付他,逼得他为了自保,把心爱的太子妃都休了。这是深仇大恨,岂能不报?
安禄山倒没什么动静,其实他心里也很紧张。明面上说,他是杨贵妃的义子,实则他很清楚,那不过是在利用杨贵妃的身份捞取更大的好处。正是因为如此,他与杨国忠很不对眼,因为杨国忠妒忌他争宠,瓦解了杨氏的势力。若是把杨氏干掉的话,杨贵妃的唯一臂助就是他安禄山了,到那时,他的好处就大了去了。
在众人的焦虑中,只见李隆基终于放下手中的奏章,神色平静:“你所言可是属实?”
“陛下,千真万确,决无虚言。”这个大臣忙回答,言来极为笃定。
“若有假呢?”李隆基追问一句。
“甘当大唐刑戮。”这个大臣想也没有想,脱口而答。
奏章上写的都是真的,绝对没有丝毫差错,他倒是底气十足。
“你们,还有谁有奏章?”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隆基大声问道。
“这个……”李隆基的用意何在?谁也不明白,就是李昌国也有糊涂了,瞄了一眼李林甫,李林甫双眉紧拧,很显然,他也想不明白。
“今儿是庆功宴,本该说这些事。既然你们已经说起,就好好说说吧。要是不说好了,这庆功宴也就喜庆不起来了。”李隆基的解释在情理中,不少大臣跃跃欲试。
然而,他们终归是没有人敢当出头鸟。
“说吧,言者无罪,朕不会治罪。”李隆基很大气的一挥手。
“陛下,臣有本奏。”他的话刚落音,一片轰然声响起。
李隆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了不治罪,他们最后的顾虑也就打消了。非常踊跃。
“一个个来。”李隆基指点一个大臣,道:“你说。”
“谢陛下。”告倒杨氏的头功已经被人夺了,这次功终于到手了,他很是振奋:“说起杨氏之罪,是罄竹难书,杨氏不灭,大唐不宁……”
接下来就是一通慷慨激昂的陈词。把杨氏这些年所做的罪恶一条条的道来,极为详尽。既有时间,又有地点,还有人证物证,只差把这些罪证舀到大殿上来了。
李隆基神情专注,听得很仔细,不住点头。直到这个大臣说完,他也没有出声。更没有任何表示,要下一个大臣说话。
大臣们在李隆基的点名下,一一道来,极结果是大同小异,基本的罪状差不多,只是说话的语气和用词方面的差别而已。
一连十几个大臣都是这般说,李隆基听完,没再点名要大臣说话,而是扭头问道:“丞相,他们所言可是属实?”
这些大臣要么是李林甫的人。要么是太子李亨的人,亦或是安禄山的人,不管属于哪一方,他们今天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扳倒杨氏。
李林甫当然不会否决道:“陛下,句句属实,决无虚言。这都是臣失察,未察知杨氏作恶如此之多,臣请陛下治罪。”
老狐狸一只。以退为进。
“太子呢?”李隆基没有任何表示,问太子李亨。
“父皇,儿臣今日方知杨氏作恶之多让人心。儿臣……”太子李亨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给李隆基挥手打断了。
“禄山。你有何话说?”李隆基最后冲安禄山问道。
“陛下,大臣们所言,臣久在外地,不知真假,实不敢妄言。”安禄山是个精明人,他绝对不会说这些大臣说的是真的,因为他久在外地,若是直接承认的话,就落人把柄了。李隆基就会想,你久在外地,却是连京里的事情都知道,你的手伸得太长了。
“然,臣昨日亲见杨氏之嚣张、霸道、狂妄,不把大唐律法放在眼里。”安禄山话锋一转,道:“杨晰不过是因父辈而封爵,本不能能与庆功宴,却因为他是杨氏子弟,不仅参与庆功宴,还口出狂言,侮辱大唐的勇士。”
“嗯!”一番话才刚刚开始,就引来一片附和声。
因为这事,所有人,包括李隆基在内,都是亲眼所见。
“杨钊不仅不责罚杨晰,反而口出狂言,要处死大唐的勇士们。”安禄山的话很有说服力:“如此狂悖之人,当着陛下的面有如此狂妄之行,若是陛下不在,他们做出如此出格之事,想也在情理中。”
“臣等附议!”安禄山的话刚落音,却是引来一片附和声。
昨晚上的庆功宴,所有人真正的见识了杨氏的嚣张、霸道、狂妄,不仅侮辱了征战归来的勇士们,更是连李靖、苏定方、程知节这样的大唐功臣都不放过,其狂悖之行可见一斑了。
这还是当着李隆基的面,他们都敢有如此狂妄之举,背着李隆基的面,他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事呢?只要稍有理智的人都会想得到。
对于杨氏的嚣张,整个唐朝再没有比李隆基更清楚的了,因为杨氏四姐妹可以打他,可以不让他上榻。他是九五至尊,大唐的皇帝,她们敢如此做,她们的家人欺压良善又何足为奇呢?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李隆基身上,静等他处置。
“杨氏就如此可恶?”李隆基眉头一挑,大声问道。
所有人的心直往下沉,看来李隆基还是舍不得杨贵妃,今天这功夫白做了。
“陛下,臣有本奏。”李昌国适时出声。
“李昌国,你可是也要参奏杨氏?”李隆基瞪着李昌国,声色俱厉,神色极为不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十七章一言而决
第三十七章一言而决
从李隆基的整个表情来看,他相信群臣的话,那就是杨氏很嚣张、霸道、狂妄,不把大唐律法放在眼里,无恶不作,罪恶累累。然而,杨贵妃是他的心头肉,他舍不得,不想治杨氏的罪。
群臣都明白他的想法,无不暗叹,杨氏挺过这一关不是问题了。只要挺过这一次,杨氏就会卷土重来,会更加嚣张。。
就连李林甫这个老奸巨猾的巨奸也是暗叹,他这辈子整人无数,只要他出手,就没有整不死的。唯有这个杨氏,他是无可奈何。
只要是明眼人,都明白李隆基的心思,聪明的作法就是不要再谏,不论你有多么大的委屈。偏偏李昌国不识趣,在这紧要关头说话了,惹得李隆基不快。
李昌国刚刚立了大功,平定了吐蕃,是李隆基的红人,即使他惹恼了李隆基,李隆基也会忍着,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作才是。
李隆基之所以不给李昌国面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作,那是因为他对李昌国寄予厚望,不想李昌国掺和到这些事中。更别说,扳倒杨氏一事是由李林甫、太子李亨和安禄山联手而为,他们三人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连他们都联手了,可见事态之严重。
若是李昌国这个新贵再参与进来,那么,后果就更加严重了,李隆基身为唐朝的皇帝,不得不考虑这事。
是以,他气不打一处来,对李昌国丝毫不客气。
“聪明反被聪明误啊!”群臣暗叹一声,为李昌国担心。
“陛下,您多虑了,臣不是。”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李昌国一口否决。
李林甫眼中精光一闪,在李昌国身上一掠而过。李昌国和他是暂时的盟友,对付杨氏的盟友。若是李昌国不顾李隆基的喝斥,而是直承其事的话,他还会欣赏。李昌国直接否认,这是妥协,是背叛盟友。要李林甫不生气都不成。
好在李林甫城府极深,没有表现出来。却在心里暗自决定。一定要找机会收拾李昌国。
有这种想法的还有太子李亨,一转念间,李亨就把李昌国划入了不可与之谋的行列,尽管李昌国对他有莫大的帮助。一个背弃盟友的人,就算有再大的价值,也不值得投资。
安禄山也是不爽,只不过他害怕李昌国。不敢有任何心思。
“哦,那你有何话要说?”李隆基很是意外,又是长吁一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李昌国和李林甫、太子李亨、安禄山他们走到一起。只要李昌国不与这些人走到一起,他就不再担心,神色一缓。
“陛下,臣驰骋疆场,稍有微功,臣是想请陛下为臣赐婚,不知陛下可否?”李昌国声调平缓,不疾不徐。
“赐婚?”群臣很是意外。
“你果然不可交。”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立时给李昌国帖上了不可交往的标签。
“这是好事呀。有何不准的?准了!”李隆基想也没有想,一脸的笑容,重重点头,欣然应允。
李昌国是他的爱将,他正要想法设方拢络李昌国,为李昌国赐婚就有这种效果,他当然不会错失。
“你的未婚妻是高妙丽,高仙芝之女?”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
“正是。”李昌国大声回答。
“嗯。”李隆基沉吟道:“按理说,立即赐婚也不是问题。然而,高仙芝正在西域打生打死。你就和他的女儿完婚,这于人情不符。朕的意思是。等西域解围后,朕再赐你与高妙丽完婚。”
“谢陛下。”李昌国道谢道:“臣与臣妻也是这般心思。还是陛下了解臣,谢陛下为臣全名节。”
若李昌国眼下和高妙丽完婚,必然会招致很多人指责。因为高仙芝在西域拼命,你却和他的女儿完婚,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李隆基要他们等到西域解围之后,高仙芝安全了再完婚,是为他们的名节着想。
“你是大唐的功臣嘛。”李隆基对李昌国着实欣赏,捋着胡须,问道:“你和高妙丽的婚事是高仙芝指定的?你在安西都护府时,勇冠三军,高仙芝把女儿嫁给你也在情理中。高仙芝真有眼光。”
象李昌国这样的人,只要他说一声,会有很多豪门世家愿把女儿嫁给他。这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谁个不想与之攀上关系?
“陛下,臣与臣妻之事,并非岳父大人指定,而是臣与臣妻自相结识。说起来,还有一段曲折呢。”李昌国的话乍听起来如同在述说自己的说,然而很有吸引力,让人好奇。
“哦。怎样的曲折?”李隆基被李昌国勾起了兴致。
群臣的兴致也来了。
八卦不分古今,在哪里都吃香。尤其是李昌国这样的大名人的绯闻,更有吸引力,群臣的目光集中在李昌国身上。
“陛下,是这样的……”李昌国简要把与高妙丽结识的过程说了。
当然,他很有斟酌性,尽可能不损害到高妙丽。
“呵呵!”群臣听完,开怀大笑。
李昌国与高妙丽之间的恋情与他们奉引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为不同,他们感到很新鲜,可以佐酒,不少大臣更是连干几杯。
“朕也是头一遭听说你这般的恋情。你数次三番戏耍高妙丽,高妙丽却深深的恋上你,有趣有趣。”李隆基当作笑话听的,很是欢喜,端起酒杯,连数杯。
“陛下,您可知这是为何?”按理说,这话题到此就结束了,没必要再进行下去,李昌国却是出人意料的接着往下说。
“为何?你有何等见识?快说,快说。”李隆基的八卦之心被勾起,兴致很大。
“陛下,臣是将军,就以治军来说。”李昌国坐得笔直,一脸的肃穆,道:“臣在军中观察所知,若是将令荒废。兵士们就会懈怠,不听号令,更不会遵重将帅。若是号令严明,军纪森严,将士们不仅不会埋怨,反而会对将帅倍加敬重。”
“嗯。”李隆隆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这话。眉头一拧。奇怪的问道:“这与男女之恋有何相干呢?”
这话问到群臣心坎上了,无不是点头附和。
治军和恋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李昌国却是把这两件事扯到一起了,真让人想不明白。
“臣思来索去,以为对付女人与治军一般无二。”说到最重要的话题了,李昌国的声调有些高,道:“若是一味迁就女人,她们就会气焰高张,今天不准你这样。明天不准你那样,后天就有可能不准你上榻,再过上几天,她就是家里的主宰了,男人反而成了陪衬。”
家有河东狮的大臣不在少数,不少人的脸色变了,一脸的羞色。
在家里抬不起头这事,无论如何是很丢脸的事,是男人的通病,能不羞愧?
李隆基的脸色极为不自在。他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啊。
杨贵妃的骄纵,天下皆知。为了讨杨贵妃的欢心,李隆基是费尽了心思。要不然的话,杨氏也不会如此满门富贵,更不会如此作恶多端。
更要命的是,昨天晚上,虢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