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第5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就是新货币的发行不能泛滥,不能一下发行过多的新货币流入市场中,只能慢慢的增加,同时还要逐步回收旧货币,使在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不会造成通货膨胀,市场混乱。另外政府必须承认新货币在社会各领域中的全面流通,最主要的税收,一定要接纳新货币。
而王莽的货币改制就犯了前两个错误,王莽在位其间,一共进行了四次币制的改革,平均三年不到就有一次货币改制,而发行的货币竟多达二十八种,互相换算起来又十分困难,市场根本就无所适从,因此也造成新货币流通不便。而王莽又以行政手段强制命令市场接受新货币,但市场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结果只能造成货币体制混乱,并且也透支光了政府的信用度,货币改制的失败也就再所难免了。
而大明宝钞的发行失败,主要是犯了第三个错误,由于没有近现代的准备金意识,大明宝钞发行泛滥,而且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结果造成了市场上流通的大明宝钞越来越多,泛滥成灾,贬值也越来越厉害。而朝廷税收,只收少量宝钞,或干脆就不收宝钞,只收金银铜钱,这样一来宝钞的信用度自然也是每况愈下了。到了正徳年间,宝钞实际已经废止,此后,明朝不再发行纸币。完让位于银本位货币体系。
因此商毅也充分吸收了以前历代发行新货币的失误的教训,而且南京政府现在还是有很高的信用度,完全可以保障新货币的发行顺利。
而且在发行之初,商毅也没指望新货币一下就全部取得旧货币,而是让新旧货币在一起使用,在一开始发行的新货币也不多,逐步回收旧货币,并增加新货币,实行平稳过渡,让新货币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取代旧货币。这样一来就算在新货币发行时,出现什么问题,由于旧货币还在使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
另外新货币有明确的价值数量,十分简单好用,新货币是釆用圆形方孔的铜钱样式,同时面额的新货币,重量远低于旧货币,携带使用,也远比旧币方便得多。而新货币和旧币之间的价值换算,也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新旧货币在一起使用时,也不会发生混乱。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商毅也明规定,南京政府的税收,允许使用新货币,但也规定,所有商户、店铺、酒楼、工厂等场所,都不得拒绝新货币。同时为了促进新货币的加速流通,商毅还发布了交百返一的新币税收政策,即交纳税收时,交纳一百元的税收,可以获得一元的返利;交纳一千元可获反利十元;不过交纳一万元或及一万元以上,可获反利一百元。
虽然这样做会损失一定的税收,但如果是一万元以上的税收,也只能获得一百元的返利,因此税收的实际损失并不大,而且以目前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些损失还是承受得起的,而新币税收政策对于农户、小生产者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也可以提高新币的信用度,也是相当划算的。
就这样从十二月一日开始,新货币首先是在浙江、江苏两省内发行,在两省内的每一家浙江银行分行有可以兑换新货币。商毅的新货币计划,也开始正式启动。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零三章 发行货币(下)
不得不说,商毅确实抓住了人的心里,交百返一的新币税收政策乜确实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新货币发行的第一天,就有不少人到银行里来兑换新币,绝大多数都是兑换几百元,也有少量兑换千元以上。
兑换货币的人员主要是一些家庭作坊或小型生产作坊的生产者。而兑换了银币之后,就纷纷拿去交税,从而也可以获得交百返一收益。其实在这方面,中国人是相当精明的,只要是有省钱的办法,就会马上运用。而且现在己经到了年底,正是交纳税收的一个高峰期,因此兑换银币交税的小生产者也有许多。
但这也正是商毅的目地,尽管他们在兑换银币之后,就立刻交了税,并没有进一步流通,但证明了银币确实可以用来交税,从而提高银币在人们心中的信用度,起码让人在心里上接受银币。为银币的流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且税收的返利也是以银币计算,这也就意味着兑换银币交税的人,必须接受返利的银币,实际也造成了银币在市场中的流通,尽管这只是极少一部份。
而几天之后,银币的信用度也初步建立起来,也开始有人在日常市场中使用银币,因为南京强制在买卖交易中,必须接受使用银币,因此大数的商铺也都收取银币,因并没有产生什么混乱。当然也有少数顽固或者说小心的商家拒绝接受银币,但都被有关部门教训了一顿,最终还是敞开了大门,接受了银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人们也发现银币的诸多优点,比如重量轻、携带方便,数字精准、更于计算等等。也就越来越接受使用银币了。
一连十余天过去,银行也派岀大量员土,在市场上使用银币购物交易,并且探听社会各方面对银币的反应,当然偶尔有少数使用不便的情况,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在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当然在《杭州时报》上也加以引导和宣传,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收到了这些反馈的信息之后,商毅、林凤舞、以及南京政府的众官员们也都松了一口气,货币改制的第一步,总算是进行的不错。也有不少官员都更为佩服商毅,因为历来货币改制,都是戊功少,失败多,而商毅却只用了十余天的时间,就让社会各方面都接受使用新货币,也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不过商毅也清楚,这仅仅只是走好了第一步,并不表示新货币就己经完全发行成功了,以后还是不能大意,由其是目前仅仅只是在浙江、和江苏两个省发行,准确的说,还只是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里发生,一但将发行范围扩大,开始在县乡等小地方发行,还不知会遇到什么问题,因此商毅仍然命人继续关注银币的流通使用情况,并及时像自己反馈。
同时商毅又命铸币的工厂,加快造币的速度。因为银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之后,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必须保证有足够的银币,满足市场流通的需要。
另外林凤舞也严令各地银行,在兑换银币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能马虎。因为这时中国的货币体系十分混乱,虽然是实行银本位,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市场中流通的白银也是稂莠不齐,纹银、成色银、酒糟银、虏质银、碎银、甚致是银质物品都可以参入到流通领域中来,而各种白银的实际价值也都不一样,因此也一定要分清各种白银的性质,不能全部都按实际的重量兑换银币。
同时也要防止有的银行工作人员趁机在里面营私舞弊,投机取巧。将劣质银当优质银兑换,或者是短斤少两,夸大数额等等,以达到中饱私囊的目地,毕竟在利益面前,谁都不敢寄希望于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徳。这也是新旧货币在过渡阶段最容易滋生的问题。当然对那些故意捣乱,以次充优,想来浑水摸鱼的人,也要亳不客气的加以拒绝。
因此林凤舞也下令各分行,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兑换记录,每一笔兑换交易,都要落实到经办人员,兑换出多少银币,兑换回多少白银、多少铜钱、各种性质白银的数量又有多少,都要做到有帐可查,并且总行随时都会派人到各地去复查审计。尽可能杜绝在新旧货币兑换中出现问题。
而商毅也下达了法令,除去银行,以及南京政府授权允许的机构之外,民间一率不得私造货币,一经发现有私造货币者,都将以死罪论处。这一点到是没有人有异意,因为在任何时代,私造货币都是死罪,当然由于每个时代的俱体情况都不相同,因此这一条执行起来也时松时紧。不过现在的南京政府,还是一个十分高效而有很强执行力的政权组织,绝不能允许私造货币的情况发生。
在半个月之后,银行也对银币的发行进行了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零售业中,新银币都非常受欢迎,但在中大宗交易中,银币的应用还不多。
这一点到有些出乎商毅的预料,因为在他预想中,小商小贩普通百姓都要保守一些,未必能这么快接受银币的使用,而在中大宗交易中,银币更于携带计算的优势,将会发恽很大的优势。但实际情却是,在零售行业中,银币确实比铜钱、白银方便,比如过去要一百文的商品,现在一枚一元的银币就可以搞定,也不用观查白银的成色、品种、对买卖双方来说,都非常省事。
而在中大宗交易中,过于庞大的数额的交易,可以通过银行转帐完成银钱支付。在中型交易中,商人都会带伙计、保镖携带白银,用不着自已亲自动手,因此对银币的需求反而小一些。而由此也造成价值在一元银币以下的银币需求量很大,而一元银币以上的需求,相对需求要少一些。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其实并不保守,只要他们发现某种事物确实能给自己带来便利,带来利益,就马上能够接受。因此这也是下一步就是要想法扩大在大中型交易中使用大额面值的银币。
其实在这里有一个比较大的使用银币群体,就是来自欧州各国的商人,因为这时欧州各国都在形成自己的货币体系,各自的国家也都发行自己国家的货币,而且在欧州各国之间,在长期后商业贸易中,也形成了一套大家都默认的货币兑换体纟。
因此对于欧州商人来说,更习惯于使用有俱体数额价值的货币,对于中国这种以白银自重为货币价值的货币体纟,用起来十分别扭,每次到中国经商,商人们只能把自己手里的银元按重量来换算成购买力,或者干脆就先买足银块,然后再到中国来经商。而在离开中国的时候,又要把自己手里的剩银再换算回欧州通行的银币,要不然把银块带回欧州,或是印度根本就不能使用。而使用银块又涉及到白银的成色,品质、纯度等问题,很是麻烦。
虽然这种交易方式非常不便,但在这个时代中国的商品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而且利润极高,因此大多数欧州商人也只能忍受这种不便,还是趋之若鹜的到中国来经商。
而南京政府发行的银币当然更符合欧州商人的使用习惯,尽量现在中华银币和欧州各国的货币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汇率换算,但对商人来说,这并不是难题,只要将某种交易数额量最大的商品用两种货币价格进行比对,就可以大致换算互相之间的汇率换算。因此这种货币也有望在欧州、印度、东南亚一带流通起来。也可以免去更换货币的麻烦。
因此银币仅仅只发行了不到一个月,就立刻得到了欧州商人们的关注,但要兑换银币必须到银行里去,因此欧州商人们也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在海关设立专门的银币兑换点,同时尽快确定中华银币和欧州各国银币之间的兑换比值。
对于商毅来说,在海关设立银币兑换点当然是很容易办到,但确走货币之间的兑换比值,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尽管欧州的货币体系比中国先进,但也远远还没达到基本完善的地步,货币比值也只是在市场流通中自发形成,并没有得到欧州各国的认可,因此也并不稳定。
而且在亚州流通的欧州货币也比较混乱,主要有西班牙、萄葡牙、荷兰三国的货币,同时还有英国、法国等其他各国的货币,也是五花八门,在短时间内,很难计算出一个合理的货币兑换体系,而且中华银币本身在中国的普及度也不高,因此商毅也决定,先观望一年,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出货币兑换比值,而在目前,欧州的银币还是只能按重量来计算。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零四章 年终总结
事情一项一项的解决着,商毅也发现,现在自己的统治区确实己经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政权体系,完全在按国家的模式在运行。
而到了年终,按照常例,当然也都要进行年终的总结,因此各部门关于今年的总年度结报告也都纷纷发送到内阁,然后转呈到商毅的办公室里。
总体来看,这一年南京政府在各方面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因为地盘扩大,人口增多,税收也増加,虽然前一阶段的战争对有些地方的破坏很大,但由于商毅是釆用的工厂化生产模式,尽管恢复重建工作需要大量人力财力,但却可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而且给工厂还带来大量的订单,不仅増加了工业税收,同时也能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而且下半年还开通了对日本和马尼拉的直航通商,也使海关收入也增长了一大块。结果今年的财政收入达到了一千九百三十八万白银。比去年足足增涨了五成左右。
虽然在今年的上半年还进行了收复湖北、淮南的战斗,而且下半年又有第二次琉球战争,和进攻日本,但和前二年相比,战争的时间和规模也都减小了许多,因此军费开支也大大下降,也连带财政支出下降了不少,最后统计结果,今年的财政支出下降到一千六百二十三万两白银,比去年降低了三成以上。
这样算下来,今年政府的财政盈畲达到了三百一十五万两白银。虽然还不足以填补去年的赤字,但也相当可观了,而且这个数字就是放在明朝全盛时期,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当然取得这样的成果,也和琉球、日本战争分不开。
这时琉球、日本战争的成本核算己经统计出来了,这一次战拿前后一共支出白银约为一百二十七万两左右,其中属于军费开支的,约为八十五万两,而商人的损失、补偿以及其他费用,约为四十余万两。
到十二月份,日本赔偿的前两笔赔款的二百八十万两白银已经到位了,另外在接收了首里城之后,日本在琉球掠夺的财富,也都尽归中华军所有,拆算成白银,大约有五十余万两银,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一战的实际获利,己经在一百八十万两白银以上,超过了今年政府财政盈余的半数。而且这还不算明年六月,日本方面的第三批赔款的一百万两白银。
而这个结果也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原来打仗还有这种赚钱的打法,因为当初反对发动琉球、日本战争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对清作战刚刚结束,再发动对日作战,又要消耗钱粮。当然有一些老资格的官员还记得,在四年以前,商毅发动的萨摩战争,也是一次赚钱的战争。看来以后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清作战是赔钱,而对日作战可以赚钱。
因此也有不少人对商毅当初发动琉球、日本战争的决定佩服之至,战打胜了,钱也赚了,还有比这更英明的决定吗?
当然不和谐的声音也有的,有一批以道徳自居的文士就这一场战争指责商毅,足穷兵黩武,无故侵犯他国,不施仁义,其实是虽胜犹败。因为现在商毅的地盘扩张,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而且商毅对民间言论的控制并不严格,而中国士大夫们都有这种自以为是的毛病,对什么事情都要找点错出来。因此有这种言论的出现,也并不足为奇。
但在南京政府内部,对这场战争基本都是肯定态度,虽然现在的南京政府的官员中士大夫也有不少,但商毅注重的是经世济用的才能,而不是道徳文章水平,真正的道学家并不多。另外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管理国家可不是靠什么天理人欲,财政收入才是实在的,讲仁义道徳不能当饭吃。另一方面商毅在政府中的威望也是如日中天,谁那么不知趣,一定要和商毅唱反调呢?
而就是在民间,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