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第6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吴三桂也知道,重庆失守以后,川军也实力大损,现在硬拼是肯定拚不过中华军的,另外吴三桂也分别派人向贵州的永历朝廷还有陕西的清廷驻军求救,把自已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因此在四川的战略是保存实力,利用四川广大的地区和山路拖延时间,好等援军到来。
但等了一个多月,等到的全部都是杯具的消息,在贵州,永历朝廷和大西军因为孙可望封王的风波,闹得不可开交,结果中华军挺进贵州,永历朝廷己经逃到云南、贵州边境,完全依赖大西军的保护,虽然这个时候大西军和中华军还没有交手,但也被中华军的三个军压制在贵州南部,无法北上支持四川,因此这一路人马是指望不上了。
当然大西军虽然无法北进,支援四川,但起码还是拖住了中华军的兵力,否则江西军区的三个军再入川作战,那可就够吴三桂受的了,因此吴三桂多少还有一些安心,但清军方面就更糟了。
拒绝了和南京政府议和之后,福临下旨甴瓦达克继袭礼亲王、又加封勒克德浑为和硕颖亲王,让这叔侄两人驻守陕西,并且以渭水为界,把渭水以南甴瓦达克主管、渭水以北甴勒克徳浑管理,因为在福临亲政的时候,这叔侄两曾经打算谋取摄政王的位置,执掌朝政,己经引起了福临的很大不满,虽然说现在福临还不敢轻易的动这叔侄两,但也把他们赶得远远的去。
而瓦达克和勒克徳浑也知道,自己在福临亲政时的表现,己经引起了皇帝的忌恨,留在北京估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虽然陕西现在是兵荒马乱,但必境是天高皇帝远,谁以管不着,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退过长城,进入蒙古草原躲避,因此也欣然领命,来到了陕西,而在陕西上任之后,叔侄两也开始行动,将大部份的人马、粮草、物资、钱财都集中在靠北的延安府,以便于随时都可以开跑。
因此在接到了吴三桂的求救信之后,叔侄两人也只能表示爱莫能助,让吴三桂自己好自为之。
结果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等待和盼望,吴三桂最终收到的,全部都是失望,而这时中华军己经将四川的北南两条道路全部封锁,吴三桂的退路只剩下向西,退到甘肃一带去了。
而在这个时候,吴三桂也不禁大为后悔起来,又想到应该和南京政府谈投降的事情了,但当初南京政府向自己劝降时许下的条件,怎么就鬼迷了心窍,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永历朝廷和清廷身上,谁知这两家都是这么靠不住,如果那个时候就答应下来,不是什么没有了吗,现在在谈投降,自己还怎么谈。
但没法谈也要谈啊,打又打不过,除了投降还有什么办法,不过吴三桂觉得自己并不是完全没有和南京政府谈条的基础,因为自己手下还有十余万的军队,还有成都府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四川本来就是一个大省,土地算起来,也不亚于一个小省,因此这么算起来,自己手里还是有一点资本的。
当然吴三桂也知道,经过了这么一番反复之后,自己肯定不可能再得到当初的那些条件了,因此也不等南京政府说,吴三桂主要是提出了一部份让步,其实对于官职爵位吴三桂并不是太在意,关建是能掌握住多少兵权,虽然吴三桂提出是两个师,但他心里的底线是能有一个师,自己当一个师长,也可以满意了,中华军的一个师也有一万多人,兵贵精而不贵多,川军的核心其实还是自己在山海关时的老兵,其实也就只剩六七千人了,只有保留住这一批人作基础,自己就还有本钱。
吴三桂的请求被送回南京之后,商毅也立刻招集内阁和统战部,讨论怎样处理吴三桂的事情。
而众官员也分为两派意见,主管统战部的李岩就坚决认为,不能答应,因为当初中华军已经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而吴三桂还抱以侥幸心理,己经拒绝了,现在中华军己经四川的大半,吴三桂内忧外患,才想要投降,还想享受这些条件,那有这么好的事情,而且南京政府如果表现的过于怀柔,就算吴三桂投降,恐怕也不会老实,因此这一次必须表现得强硬一些,吴三桂投降可以,但只能是无条件的投降,南京政府只能保证他的生命安全,其他的条件一概没有。
当然致于吴三桂如果真的投降,南京可以适当封他一个虚衔,以示安慰,但还想领兵,是不可能的,而且这是吴三桂投降以后再讨论的事情,一切都是南京政府说了算,吴三桂只能老实接受,如果吴三桂接受不了,那么中华军就一路攻进成都去,反正现在四川的大半都己经打下来了,而吴三桂也就只剩下成都这一小块地区了,最多也不过是多花一二个月的时间。
首辅王夫之就主张应该答应吴三桂的条件,因为现在吴三桂仍然掌握着相当数量的地盘和兵力,并非是不堪一击,中华军想要完全取下四川,还需要花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兵源的损失,如果吴三桂至死不降,当然只有用武力结决,但吴三桂主动提出投降,那么又何必非要再打下去了呢,毕竟现在中华军要面对的战场,并不是只有一个四川,还有云南的大西军,还有北方的清廷,因此如果四川能够早一点解决,也有利于以后的作战,没有必要为争这一时之气。
虽然说以吴三桂现在的实力,这些条件确实有些优厚了,但能够顺利解决四川剩余的问题,也还算值得,而且吴三桂也主动降低了条件,另外南京政府也可以再进一步消减一些,另外担心吴三桂投降之后会不老实,也有些过于担心,因为吴三桂手底下也不过就是一两万人马,又能翻得起多大的浪来,再说吴三桂投降之后,他的钱粮武器,全都是由南京政府供应,因此他根本就没有再反叛的条件。
两种意见也都有道理,而且王夫之和李岩只是表白自己的态度,就事论事,并没有引发争吵,这种气氛也正是商毅需要的,其实随着南京政府的实力扩大,势力最大的周林两家因为各种原因,都失去了最高端的位置,因此也形了以几名内阁大臣为核心的小团体,王夫之和李岩都是各自的代表。
商毅当然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一个大的组织内部,存在多个小组织,是在正常也不过的事情,而且是根本就不可能避免的,而有多个组织,也就会有斗争,当然这种斗争必须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大家都尊系必要的游戏规则来玩,也就不会产生太大问题,甚致能够产生良性的发展,而这也是商毅一直追求的权力形势,不过在且前阶段,还是主要靠商毅来控制。
因此在这方面商毅也相当重视,只要稍微出现纯为争权的苗头,就会立刻警告和阻止,多同也多次当着众大臣的面,强调发表意见只能就事论事,不许刻意针对个人,或团体,这一点在参政院的会议管理制度中也着重强调,而南京政府的大臣们也都十分清楚,商毅的良苦用心。
当然也是因为商毅在南京政府里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信力,因此在南京政府内部,基本还能保持着比较和睦的气份,虽然有一些权力争斗的现像发生,但在商毅的全力控制之下,基本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而这一次王夫之和李岩的两种不同意见,多少也有一点军方和内阁之间的争斗。
按李岩的建见,是由军方来解决吴三桂,如果按王夫之的主张,则是由内阁来主导收降吴三桂的事情,因此这两种观点,实际是代表着在目前南京政府里,两大势力团体!!军方与内阁之间的权力之争。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九二章 劝进(上)
现在的南京政府,依然还是甴统战部为主导,在秩序上,内阁依然排在统战部之下,但随着南京政府的地盘扩大,内阁的实际权力己经凌架在统战部之上,因为大部的地区都由军队移交给了地方行政机构管理,也就是说内阁实际控制了地方上的大部地区。
但在中央机构中,内阁还是在统战部的支配之下,这样也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对立,而且从职位上来说,也是这样,在内阁里,王夫之是首辅,而李岩是次辅,王夫之是高于李岩的,但李岩还兼任着统战部的部长,统战部又是高于内阁的,结果这就矛盾。
当然在以前商毅的主要精力是在军事方面,实际上主管了统战部的工作,而李岩只是商毅的下属,付责协调给战部和内阁的关纟,到也没太大的问题,但现在商毅的注意转到了内政方面,统战部的主要工作都由李岩实际付责,因此矛盾也就自然产生了。
不过商毅知道,这种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在战争时期,由军方来主导,而到了和平年代,则由内阁或议会为首要,这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合理的,只不过现在的南京政府处在两个时期的过渡期,因此才产生了矛盾,只要等天下统一,或是大局己定,重新更改权力结构,也就可以消除这矛盾了,当然由内阁或议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是大势所趋的。
但在处理吴三桂的这件事情上,商毅还是倾向于李岩的意见,因为是吴三桂首先拒绝的南京政府提出的条件,选择了战争,现在打败了,还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那有那么好的事情,而且现在南京政府同样也正在和大西军谈投降的条件,如果吴三桂开了这个头,那么孙可望、刘文秀等人会不会效仿,不管怎么说,先和中华军打一仗,等打不过了,再谈投降的条件。
因此那怕是要付出一定的牺牲,也不能接受吴三桂要求,现在吴三桂只能接受无条件投降,不然就以武力解决,同时也是警告其他与中华军为敌的势力,不要抱以侥幸心理。
商毅做出决定之后,王夫之也没有再坚持,因此对吴三桂的处理,就这样决定下来。
会议结束之后,商毅发现众大臣并没有像平时一样起身告辞,仍然都还端坐着不同,商毅也不禁有些意外,道:“各位,还有什么事吗!”
王夫之等人听了,这才纷纷从座位上起身,全部都跪倒在地上,商毅也吓了一跳,虽然他称王了好几年,但礼仪都没有变,除非是重大的正式场合之外,其他的场合都不用行跪拜礼,因此道:“这是怎么了!”
王夫之道:“我们等一致恭请大王立刻称帝!”
商毅也怔了一怔,过了好一会儿才道:“各位都先起来说话吧!”
众臣都站起身来,但都没有落座,而是恭恭敬敬的站在会议桌两侧,商毅到也没有纠结这些细节,笑道:“原来不是说好的吗,攻入北京之后,再行称帝之礼,怎么现在好端端的又劝我称帝,再说我们攻入北京,也不过就是一二年的时间了,难到各位连这一二年也请不及了吗!”
王夫之道:“大王明鉴,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决定先入北京者,可以为天下之主,仍是因为绍武、永安、永历这三个南明朝廷倶在,故以此为激,而且中原大战之后,清廷己不堪一击,若不是这三个南明朝廷出兵犯我南境,早取北京多时矣,因此是南明约先再先,非是我们无信,何况现在南明匀已被我们所灭,天下无主,大王在此时登基,乃是顺天应人,如还不早正大位,恐失天下之望!”
李岩接着道:“当今天下十分,大王己占其九,而且功劳盖世,威信素着,天下人皆仰望,妇女儿童迹早盼大王面南背北,开基建朝了,何况大王方才也说,攻入北京,不过就是一二年内,既是如此,大王又何必斤斤计较这一句空诺呢,何况建州满清犬夷之邦,蛮荒之部,居然也枉自尊大,黄牙乳子,无知小儿,竟也伪居高位,何况大王众望所归,大王理当早登高位,以慰天下所望!”
堵胤锡也道:“如今满清虽说是伪尊高位,但毕竟也是建基立朝,建国立号,而大王只以一介王爵,岂无国号,也无年号,其他纵行北伐京师之举,只恐出师无名,纵然号令天下,也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因此大王唯有称帝,方可名正言顺,出师有名,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李格非也道:“其他几位大人都所言极是,请大王尽早登基,不可自误!”
其他众官员也都齐声道:“请大王不可自误!”
商毅也苦笑了一声,在他的心里,一直都是把称帝的时间放在攻入北京之后,这到不是说商毅真的淡薄到不在乎皇帝的位置,而是因为他一向不太重视虚名,就像三个南明朝廷,虽然都已经称帝了,但那一个皇帝也没有坐顺当过,其实也就岌说出来好听一点,其他那一方面都还不如自己这个靖北王,因此商毅也一直没有想着早一点正式登称帝,如果他真的在乎这个名号,那么当初也就不会把目标放在南方,而是乘着中原大战的胜势,直接攻入北京,先称了帝再说。
因此王夫之等人突然提出,让自己马上就正式称帝,确实让商毅没有思想准备。
当然从现在来说,自己确实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条件,从地盘上看,说是十分之九可能夸张了一点,但除了西藏、新疆这种地区之外,也差不多了,而且在整个中国大地上,也没有能够和自己相抗衡的对手,这也确实就满可以了,说难听一点,除了没有正式称帝之外,自己其实也就和皇帝差不多了。
但商毅也知道,称帝毕竟不是像吃饭喝水那么容易,不能草率行事,毕竟冒然称帝,导致事业一落千丈的例子也不少,最著名的莫过于另一时空里的中国最后一任皇帝,才坐了一百零二天。
因此商毅沉呤了一会儿,才道:“几位先生的想法和意见,我都已经知道了,让我再想一想把!”
王夫之、李岩等人也知道,称帝是一件大事,确实需要认真的思考,也并不能强求商毅立刻就答应下来,而且商毅说要想一想,这也表示他并没有拒绝,因此这才一一告退,转身离开。
等众人都走了以后,商毅也苦笑了一下,难道说自己真的要让皇帝了吗,虽然说以前也都这样说过,而且商毅也没有拒绝,虽然说偶尔也想一想,甚到是开几句玩笑,当皇帝之后就可以广选美女,就有三宫六院了,但那个时候毕竟离称帝还远,商毅也没太想过,而现在突然发现,这个位置确实是就在眼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得手,商毅在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想了好一会儿,商毅才摇了摇头,起身回内宫去了。
这时离晚饭的时间还早,商毅回到王府内宅的大厅时候,也有些意外,因为发现自已的妻妾子女们也十分难得全部凑齐,这时七个人都团坐在一起,有的人谈笑风声,有的人在静坐看书,有的人在逗弄子女。
就起来现在商毅己经有七房妻妾,如果加上远在海外的李华梅,和还没有完婚的丰臣熏,离两位数也相差不远了,不过也不是毎天都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凑齐在一起,因为像叶瑶瑱、林凤舞、亚莉桑德拉、陈圆圆,还有以前的眀石姬这些人,都各有各的事情,午饭、晚饭都不一定能够赶回来,当然也包括商毅,在外面用餐的时候也不少。
不过有一点没有变,就是商毅刚一出现在门口的时候,大女儿商莞第一个冲了过来,叫道:“爹爹回来了,爹回来来了。”而商娥、商寰两个小一点后,则跟在她的后面,颤颤巍巍的跑着。
现在商莞己经快满四岁,整天上窜下跳,活力十足,而商娥和商寰也都差不多有两岁了,也能够不用人搀扶着走跑,因此每天家里都充满了欢快和活力。
见到了子女,商毅就算有再多的心事也会放开,立刻蹲下身子,张开双臂,让三个子女都扑到自己的怀里,然后一个一个亲着抱着,过了好一会儿,才领着子女们走进厅堂里,而子女们各自的母亲也都过来,将自己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