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霸行三国 >

第43章

霸行三国-第43章

小说: 霸行三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主公跟老主公关系和利益问题。现在的幽州实际上是属于老主公名下,而主公仅仅骠骑将军,并没有正式的封地和势力范围,而且,我军现在占领的辽东,三韩,乐浪,带方,还有鲜卑东部草原都没有正式向朝廷禀报,这只是我们自己占领的地方。

一旦我军要征战天下幽州这边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第二,鲜卑东部草原不安稳,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未来三年内颜良将军还要继续镇守草原,同时辽东这边要大力支持草原的开发和改造,如果可以,颜良将军应该继续向北进军,占领更多的草原范围。

因为,那将是我军骑兵和战马最好的来源和基地,颜良将军要做的就是,分化敌人,吸引草原部落势力为已用,然后组建草原骑兵进攻草原,这样才能一最小的损失保障我们最大的利益。

第三,不安稳的还有三韩,由于条件限制,徐荣将军没有完全占领三韩地区,如果给了敌人足够的喘息机会,三韩地区则会成为泥潭,将限制我军的发展。两年内,徐荣将军必须完全占领并平定三韩地区,这个任务一旦完成,我们才算是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贾诩的评论算是折服了在场的所有人,这种掌握大局观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贾诩刚才的一番话,算是证明了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幽州第一的军师。

公孙续眼冒精光的看着贾诩,嘴里说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不过先生虽然给出了对策,但还是不够具体,相信先生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这样吧,幽州这边的事情你不用操心,说白了也就是我的家事。

我父若有争霸天下的雄心,我自然全力支持,再怎么说,我父亲只有我一个儿子,他不会对我怎么样。如果说公孙家有人想离间我们,呵呵呵,我想,你们手中的屠刀也不会同意。

所以,我决定,只要我父亲没有把幽州交给我,我就还是幽州的将军,也要委屈诸位了。你们不要担心,这件事情我能解决好。先生就给我们讲解讲解别的事情怎么解决吧。”

贾诩再次对公孙续行礼道:“主公英明,自古因为权力利益而父子相残的不在少数,但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幽州。

至于其他问题嘛,呵呵,很简单。颜良将军镇守草原,不容有定点差错,徐荣将军经略三韩,最多三年,不然,主公将派大军屠灭三韩。至于幽州这边,我们完全服从管理,但是朝廷嘛,现在不是皇帝说了算,我们听调不听宣即可,没有谁能奈我等何。

还有,幽州自古苦寒,不毛之地,我们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足够的粮食。这,是我幽州军最大的弱点。不知主公想如何解决?”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公孙续,这个难题还真是无解,除非公孙续将来打下荆州或是徐州,否则,要养活数十万大军和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百姓,谈何容易。

成就皇图霸业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公孙续解决不了这个难题,恐怕众人的信心也会凉一截。贾诩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都责怪自己冲动了,好好的事情被自己给搅和掉了。

公孙续面带笑容的看着贾诩,看的贾诩心里都有点发毛,这是贾诩面对公孙续第二次有这种感觉,贾诩现在都怀疑公孙续是不是想一刀劈了自己。不过他不知道公孙续心里想的是:“还好把他拐过来了,不然要是在别人那办事,我会麻烦很多。”

公孙续站起来信誓旦旦的说道:“诸位可知海军带来了什么,又有谁能告诉我大海里有什么?

我现在告诉你们,大海里有吃不尽的鱼虾,有数不尽的财宝,海外更有广阔的天地,只要甘宁回来,我就会率军出海,我知道海洋的另外一边诱敌地方叫南洋,在那里种植水稻可以一年种三季,而且那里阳光充足,盛产各种水果。

我军的粮食问题,可以在这里解决。只要一支海军运送五万步军过去,再适当安排些流氓过去从事生产,我相信,在我的统治范围内,人人都能吃饱吃好,用不了多久,哪怕是平民百姓,我也能担保他一日三餐,顿顿吃硬,一月三荤。

海上还有座岛屿叫东瀛,那里的土著人好勇斗狠,又尚未开化,而且那里盛产白银,我会派遣另外一支海军攻占此地,那时候不仅是为我军又开辟了一个州,更是会大大缓解我军的财政问题。

今日,我就只跟你们说这么多,海军的优势你们现在还不懂,但我可以保证,你们所担心的,我都能解决,你们,相信我吗?”

“愿为主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众人都跪下,这算是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全部交给了公孙续。

第五十八章 :皇帝驾崩

自从在乐浪商量好下一步怎么走后,每个参与会议的幽州集团的核心人物内心都充满了斗志。尤其是这群武将。现在被真正派出去独挡一面的就只有徐荣和颜良两人,这让其他武将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

就比如说一向都闷不吭声的高顺,其能力不下于颜良跟徐荣,但是公孙续偏偏留下他练兵,赵云也是合格的骑兵统帅,现在镇守草原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公孙续刻意将他闲置起来。

至于其他武将,公孙续也没有具体安排,只是让他们恪守岗位,等待命令,没有谁能理解公孙续为什么这样做,毕竟,这样浪费人才的迹象啊。

虽然说这些武将没有被派出去镇守地方,但是公孙续还是给他们下达了任务,太史慈去了草原,在颜良帐下听令,学习骑兵作战以及其他战术,高顺,黄忠,颜良被派去练兵,主要是练步兵。

公孙续下达了个要求,三月后,等这十万新兵完成基础训练就派去三韩镇守地方,这意味着三个月后这些新兵就得去见血赵云被派出去训练轻骑兵,尤其是骑射,反身回射,游击等战术。

张飞则被派去担任重骑兵教导官,重骑兵目前满员三万人,这已经湿幽州财力的极限,而且,一旦轻骑兵的威力被完全发挥出来,重骑兵也将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重骑兵人数暂时不再增长。

公孙续觉得自己亲兵卫和选锋营的人数还是少了点。有鉴于此,公孙续宣布,一年后从各军中挑选敢战,勇猛忠心之士入选亲兵卫和选锋营。为此,现在个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兵,练兵,为即将到来的征战做准备。

公孙续自己则在乐浪军营中又建立一座秘密训练营,在这座训练营中集中了三千年轻士兵,这些人都是公孙续从三年前就开始秘密挑选的,当初被选中的时候全是十三到十五岁的孩子,跟公孙续差不多大。

公孙续是打算将这些人当作少年亲兵卫来培养的,经过三年的基础训练,他们每一个都是合格的战士,但是公孙续还是不满意,这三年,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打基础,练基本功,学习各种知识,为的,就是等这次训练。

公孙续打算把他们培养成特种兵,就是自己上一世自己最熟悉的那种兵种,只要这些人认真训练,哪怕最后只有两三百人合格,公孙续都是会很满意的,毕竟,现在一切都还是起步阶段,不能保证什么都能顺利。

这三千人不知道自己要被训练到什么时候,或许是三个月,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三五年,更或许,永远走不出这座军营。这是公孙续在带他们来之前告诫他们的,能走出去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勇士,不能走出去的,也怨不得谁。

甘宁回到长江老根据地后,又召集了一群旧部,同时招纳附近的流寇水贼,不到半个月,方圆百里内的水贼全汇集到甘宁帐下。没有办法,甘宁去了趟幽州后身价变的不同了。

财力也雄厚了,说话的底气更足了,就连甘宁手下儿郎的军械铠甲都要比官军的好上不少。在这种强势劲头的压制下,附近水贼不得不来降。有些不开眼的,甘宁也没有攻击他们,毕竟在长江上讨生活也不容易,甘宁只是通过某些渠道和方式告诉这些人。

他的后台是幽州骠骑将军,别的就不再多说了,该咋办,让他们自己选择。果然,一听到这话,其余水贼不降也得降,有些人,还真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以前跟甘宁常打交道的洞庭湖水贼蒋钦和周泰最后也被甘宁说服了。

现在,甘宁都将自己的分店开到洞庭湖去了。感觉自己这里忙的差不多后,甘宁就拿着信物和礼物以及钱财去了江东。他去那里有三大任务,招揽人才和募集船工。而江东四大家族中以造船闻名的陆家就成了甘宁的首要拜访对象。

经过不断交涉和谈判,陆家家主最然没有同意举家搬到幽州去,但还是贡献出自己家族势力中的一半优秀船工三千人,连同家属大概一万多人,甘宁采用陆路和水路两种方式,分批将这些人运送到幽州,最后,甘宁离开陆家的时候还带走了几个陆家优秀的年轻子弟其中就有一个是公孙续特别要求要带来的陆逊。)

然后,甘宁以经商为名,通过甄家在江东的分店跟鲁肃牵上头后劝说鲁肃归顺公孙续,现在的鲁肃正值家族势力走下坡路的时候,内忧外患,他也才刚刚从自己父亲手上接过族长的位子,这对只有二十五岁的鲁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后,鲁肃答应亲自跑一趟幽州,至于结果怎么样,全看天意。甘宁在离开鲁肃家的时候感觉自己的任务完成的差不多,于是安排下人全力在江东和荆州招募船工,自己则带着蒋钦周泰回幽州去了,公孙续写信来说,海军需要战斗,因此,甘宁必须回去了。

就在幽州的一切进行的火热的时候,洛阳城中却充满了诡异的气息。汉灵帝病重,整天躺在床上,由于多年纵情于酒色,汉灵帝这次可谓是一病不起,汉灵帝也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但他放不下自己的两个孩子。

刘辩还好说,有何进和何皇后为他撑腰,因该不至于出什么事,而自己的小儿子刘协,恐怕没有这么好的命,极有可能会死于宫廷斗争中。汉灵帝自己其实想把皇位传给刘协,因为他从刘协身上看到了自己最爱的女人的影子。

而且,刘辩的性格不适合做皇帝,搞不好会成为傀儡。思虑再三后,汉灵帝决定在自己死前把皇位安全的传到刘协手上。

汉灵帝目前最信任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张让,他相信张让不会骗自己,另外一个则是公孙续,公孙续从幼年开始就出现在汉灵帝面前,不仅屡立战功,而且还曾一日狂奔一千二百里来救驾。

如果公孙续在洛阳,汉灵帝肯定会托孤于公孙续,毕竟公孙续手上有兵权,他是唯一能跟何进叫板的人。迫不得已,汉灵帝下了道密诏给公孙续,让他带兵火速来京,同时,汉灵帝多次召见典韦和张颌,要他们把那五千骁骑营和一万御林军的军权牢牢控制住,不能再被何进给钻了空子。

加上西园八校的军力,汉灵帝目前手上能调动的军队有五万人,这也是何进现在还不敢乱来的原因,西园八校的有五校控制在蹇硕手中,而蹇硕是个小黄门,他的身家性命都跟汉灵帝挂钩,所以,他也希望汉灵帝能顺利把皇位交接出去。

密诏送出去后,汉灵帝又找来张让,商议如何将皇位传给二子刘协。

至于何进的大将军府中,何进和他手下的谋臣都在讨论如何才能扶持刘辩登基。何进倾向于召外藩入京,因为洛阳中的兵力他只占两万人不到,而自己剩下的几万人都被刻意安排在洛阳城外二十里的地方。

一旦发生政变,城外的军队肯定派不上用场,所以,何进不得不召外藩进京。

何进麾下袁绍也赞同召外藩进京,但是他强烈建议道:“大将军欲召外藩入京,我袁绍第一个同意,但是只能下诏给西凉董卓和并州丁原,因为这两人跟将军有很深厚的交情,到时候很好控制,再加上西凉和并州都是苦寒之地,到时候只要控制住他们的粮草,他们不得不听命于将军。

至于幽州公孙瓒父子,那是绝对不能让他们到洛阳来,否则,陛下手上将又会多出不少兵力。”

何进深表同意的点点头说道:“本初之言甚合我意,我这这就连夜下诏给董卓和丁原,另外,派人在前往幽州的各条道路上严加封锁,不准许皇帝向幽州发出救援。”

众人都在恭维何进英明的时候,曹操反而眉头紧锁,似乎心事很重的样子。但这时候没有谁顾及得到他。

双方都在想方设法的争夺皇位。只要汉灵帝能再拖上一两个月,皇位肯定能顺利传给刘协,到时候,有公孙续作为托孤大臣,刘协的位子也能坐的很稳,可惜,天不遂人愿,刘宏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终于,在中平六年四月的一个深夜,刘宏倒下了。

刘宏的死只有张让和蹇硕等几个宦官知道。汉灵帝的死也以为着他们最大的靠山倒了,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隐瞒住皇帝的死讯,然后想办法杀掉何进,再扶持刘协登上皇位,最后,等幽州援军来,与公孙续一起做这个托孤大臣。

经过商议后,张让等人决定假传圣旨把何进骗入宫中,然后秘密杀掉。

深夜,何进还搂着自己的歌姬睡觉。但他还是被下人的敲门声吵醒,当听说汉灵帝召他入宫的时候,何进也不敢怠慢,马上穿戴整齐后赶往宫中。何进来到宫门,司马潘隐报告:“不可进宫,蹇硕要杀害你。”

何进急忙回府,连夜召来众臣,表示要杀尽宦官。典军校尉曹操说:“宦官在朝廷中势力极大,怎么能杀尽若是泄露机密,就会祸灭九族。”

何进斥责说:“你是后生小辈,懂个什么”正说着,潘隐赶来报告:“皇上已驾崩,十常侍秘不发丧,要杀了何国舅,立皇子刘协为帝。”

话音未落,钦差来到,宣何进入宫。曹操建议先正君位,然后讨贼。司隶校尉袁绍愿领兵讨贼。何进就让袁绍带五千御林军,保护他和三十多位大臣入宫,在灵帝的棺材前立太子刘辩登上帝位。袁绍去抓蹇硕,蹇硕逃到御花园,被同党郭胜杀死。

蹇硕死后,西园八校就全部落入到何进手中,但是典韦和张颌手上还有一万五千御林军,他们虽然不参与政治,但是汉灵帝临死前下令他们要抓好兵权,保护好刘协。

何进现在在洛阳的兵力虽然达到五万多人,但是他还不敢直接解除典韦和张颌的军权,何进心里明白,一旦两军发生冲突,吃亏的肯定是自己,这一万五千御林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再加上典韦和张颌本是公孙续的部下,何进就更不敢乱来了。

在刘辩登上皇位后,张颌也知道自己无法扭转局势,于是他马上和典韦商议过后就写信给何进说支持刘辩登基,但是军权绝不放手,没有公孙续的命令,谁也不能解除他们的军权。何进无耐,只得同意,再加上他们手上只有一万五千人,也不会引起太大麻烦,何进就没有继续跟张颌和典韦争论军权的事情。其实,何进不知道的是,如果连上辎重兵在内,张颌的骑兵有七千人,而典韦的步兵有一万五千人,当然,这些事情,也只有典韦,张颌和公孙续知道。毕竟,按照人们的传统思想,辎重兵只能算民夫,算不得士兵。

在稳定洛阳的局势后,何进有点飘飘然了。但是袁绍向何进说:“应乘此机会把宦官斩草除根。”张让等宦官赶到后宫,哀求何皇后:“谋害大将军是蹇硕一人,与我们无关,请娘娘救命。”

何皇后当初进宫时也受过张让不少恩惠,因此他也不愿赶尽杀绝。于是何皇后宣来何进,为众宦官讲情。何进宣布不准乱杀宦官。袁绍说:“要不乘机斩草除根,就是杀身大祸的根本。”何进不听,众官散去。袁绍也气呼呼的回去了。

第二天,何皇后对哥哥和大臣加官晋爵。董太后不服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