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一品公卿 >

第43章

一品公卿-第43章

小说: 一品公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没有用什么时间,董太尊就聊着袍子颠儿颠儿的跑了进来,一进门立刻行礼:“卑职奉天差大人传唤,谨侯大人差遣!”

林三洪趴在床上连动都没有动,示意站在旁边的仙奴继续按摩,很轻松的对董朴实说道:“别弄那么多礼数了,在这里你是主我是客,礼数太多了不好。”

“不敢,不敢,天差大人就是卑职的上宪,怎么能说是客呢?”

嘴里客套着,其实心里早就乐开花了。董朴实从林三洪的话里听出了轻松之意,钦差似乎没有拿自己当外人。看来在武家营率领众衙役“击退”山贼的举动果然没有白费,钦差大人这是惦记着这点交情呢。

一想到可以和钦差走的更近,董太尊通身的骨头都轻了几两,踮着脚尖走到林三洪的床前,脸上谀笑都堆满了,哈着腰说道:“天差大人唤小县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吩咐说不上,你帮我做点事情吧。”

“能为天差大人效劳,卑职荣幸之至。”董朴实大作犬马之态:“只要大人一声吩咐,纵是刀山火海,卑职也……”

“不是什么刀山火海,你是进士出身吧?”

“卑职是洪武二十七年的进士……”

“那就好,你代我写篇文字……”林三洪顺手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函匣子……

董朴实可是官场里的老手了,一看那个匣子的样式就晓得这是本朝御史专用的封章之物。在大明朝的文官体系中,也只有御史之类的言官才配备这种匣子,是专门用来封章密奏的东西。董太尊急忙跪倒诚惶诚恐的说道:“若是天差让卑职书写给朝廷的奏章,卑职万万不敢……”

这种函匣子只有御史或者负有特殊使命的官员才可以使用,董朴实一个小小的县令,自然知道那个小的匣子不是自己使用的玩意儿。

“有什么敢不敢的,又不是让你给朝廷奏报什么。我口述你执笔不就行了?想必你也知道我是贫寒出身,勉强认识几个字罢了。文笔上的事情比不得你们这些科举出身的,平日里的奏章我也是找人代笔的。我那笔臭字根本就拿不出手,摆到了皇上的龙书案上成个什么样子?”林三洪一边和董朴实说话,一边对半跪在床上给自己按摩腰身的仙奴说道:“手上用点力气,没有吃饱还是怎的?”

仙奴赶紧柔柔的应了一声。

其实找人代笔写奏章这种事情司空见惯的很,宫里头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给皇帝代笔,大员重臣也有不在少数的幕僚专司此事。就是在地方上,大如官府政令小如布告文书,一般情况下都不是当官的大老爷亲自书写,而是交给手下人去做,写完之后过过目签签字就可以了。

尤其是在永乐新朝,那些个紫绶金章的新贵多是北地的燕王嫡系,这些人有一半以上是武人出身,虽然不至于到了目不识丁的地步,可文字方面的功夫绝对惨不忍睹,找人代笔的事情就更加普遍了。

林三洪本就不是走科举正途出来的官员,文字不行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尤其是现在,身边又没有带着幕僚书吏,让董朴实代笔也就显得很自然了。

作为一个被考绩的地方官员,能够为考绩的钦差大人代笔,可不仅仅是荣幸这么简单,这本身就包含了信任的意思。

董太尊爬在地上连连磕了几个脆的,这才说道:“既然天差有命,卑职就斗胆僭越一次。”

董朴实大声传唤来了下人,索要了笔墨等物,亲自下手铺开纸张研好了墨,执笔在手等着林三洪的口述。

“臣,湖广考绩清吏使林三洪上奏……”林三洪说道:“臣自受钦命以来,感受皇恩之重,体察圣上忧民之心,临渊履薄不敢有一日懈怠……下至湖广,微服地方。经查,阳新一县民风甚淳,地方官员……这个地方官员嘛,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也算是勤恳公忠……”

听到勤恳公忠这四个字的评语,董朴实的心都要醉了。

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令,不可能有多大的功劳,也弄不出特别显眼的政绩。勤恳公忠已经很了不起了,有这个四个字的评价,吏部评定的时候,一个优异是跑不掉的。尤其是在奏章中被点名表扬的县官,只有地方上有了实缺,很可能就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得了林三洪这四个字的评语,董太尊大生“知我者钦差大人也”的感慨,恨不得和林天差抱头痛哭一场才能宣泄出心中的欢喜。

欢喜是足够欢喜了,手上却一点也不敢怠慢了,顺着林三洪的意思斟酌词句,很快就把这封给皇上看的上奏之章写的妥妥当当。

当年科举的时候,董朴实都没有这么用心的书写过。写完这篇文字,董太尊感觉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文采都挥了出来,一个宁静祥和的小县和一个兢兢业业的县官在自己的渲染之下跃然纸上。

捧着这份能让自己加官进爵的文字,好像是叫花子捧着金宝一样舍不得放下,仔细看了几遍,确实是感觉笔笔龙蛇字字珠玑之后,又重新抄写了一遍,吹干墨迹这才捧到林三洪面前,说话的声音都有点颤了:“请天差大人过目!”

第一百零一章 清官

林三洪结果来略略看了几眼,自己口述的东西经过董太尊的润色之后,果然显得文采卓然,尤其是阳新县官员对朝廷一片拳拳赤诚之心,以及对地方上百姓的爱护之意写的更是淋漓尽致,仿佛阳新的大小官吏都是上安皇命下抚黎庶的绝代青天!

尤其是在“勤勉公忠”四字之后,董朴实又加了一句“政令之布确实,赏罚之施分明”的话语……

林三洪自然知道这是董朴实自己加上去,微微一笑不住点头:“不错,不错,阳新董县你的这笔小楷写的果然工整!比我可强多了。”

“天差大人谬赞了,卑职书写之功只不过是小才小情,大人为皇上分忧为黎民解难,这才真真正正的才情,卑职等拍马难及!”

在很多人心目中,贪官就是一无是处的笨蛋,除了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之外什么也不会做。其实这个观点未免太偏颇了!

大凡贪官,多是有才情的,也曾经历过十年寒窗,也曾经历过考场拼杀。为人处事即便做不到滴水不漏,大多也是圆滑世故老练无比。写写文章之类的事情自然是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当然他们不会把满腹经纶和一手好字用到正经的地方……

林三洪是奏报上用了印玺,小心的折叠整齐放进函匣子,顺手把早就藏在袖筒的那块同心环佩放到匣中。点上了蜡烛之后上了漆封,在漆封处用了小印,然后把御史专用的封章密奏匣子交给董朴实:“董县,你派人送到京城汉王府……”

“汉王府?不是要送到宫里?”

这种密奏的东西,肯定是应该给皇帝看的,怎么要送到汉王府?钦差大人是不是搞错了?

“哈哈哈……”林三洪大声的笑着,故意压低了嗓子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小声对董朴实说道:“我一个小小的御史,要不是汉王帮忙,怎么能捞到考绩钦差的肥美差事?我们这些做京官的哪个还没有个……你明白了吧?”

“明白,卑职明白了。”

董朴实是真的明白了。

自从朝廷颁下考绩湖广的命令之后,钦差还在路上的时候,湖广的大小官员早就派人打听清楚了。钦差大人林三洪本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御史言官,忽然之间就被委了钦差的职务,要不是有后台有靠山,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林三洪是汉王的亲信,这种事情在京里几乎就是尽人皆知,不用费神秘力气就能打探的清清楚楚。

朝中有人才好做官,这是千古不亘的真理。尤其是做京官的,哪一个不是拉帮结派的找后台?林三洪的后台就是汉王朱高煦,湖广的官员早就知道了这一点,甚至猜测出这趟考绩的差事也是因为汉王帮忙才捞到手的。

汉王其实就是林三洪的后台,有什么事情自然是要先经过汉王朱高煦,这种事情在京里很常见也完全可以理解。皇上是要效忠的,可在效忠皇上之前先效忠一下的自己的主子和自己的体系,这本身就当官的“职业操守”嘛。

要是什么事情都绕过汉王直接对皇上负责,那才是真正的奇怪了呢。

“卑职这就去,天差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因为林三洪给了个上好的评语,又在密奏了点名表扬了自己,董朴实对这个钦差大人真的是无比感激,感觉钦差根本就没有拿自己当外人,态度也大为转变。以前对钦差恭敬有加那是因为官场上的原因,现在则是真心的恭敬了。

“对了,你顺便给府里个通文,让各地的官员把考绩所需的文告、账目等物都送到我这里来,你再给我准备几个有打理钱粮经验的师爷,我先好好的查一查武昌府吏治的廉贪,再查整个湖广的。”

看来钦差大人是真的下定决心要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了。

考绩这种事情寻常的很,每三年就有一次,看起来严格无比都是在遵循朝廷的规章制度,其实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功夫,完全就是在走过场而已。官场上的事情,一看后台,二看钱财,至于是不是真的有什么政绩,是否贪墨等等根本就一点也不重要。就算是真的贪墨了,随便找几个钱粮师爷就能把账目做的四平八稳,钦差要是查账的话,查一辈子也查不出什么纰漏来。

@奇@历任的考绩钦差根本就不管什么吏治之类的本分工作,只认一样东西:银子。

@书@只要钱财送上去了,哄了钦差的开心,优异的评语也不是很难拿到。

要是没有银子送的话,你就包拯再世狄公重生也没有用。

听到钦差要查各地官员的账目,董朴实就知道林三洪是准备对各地官员索要贿赂了。钦差大人也是人,千里迢迢来到湖广,为什么来的?还不是为了好处?

天底下当地方官的都是一个样子,不搜刮民间不贪墨钱财的官员就好像白色的乌鸦一样少之又少。至于上面派下来的钦差大爷们,则是变着法儿的搜刮地方官,反正最后还是要着落在老百姓身上,大家该升官的升官该财的财,落个一团和气也就是了。

现在董太尊最关心的是赶紧把手上的密章到京城,一定要用六百里的加急快报昼夜不停飞马传递。这才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事,至于钦差大人要考绩的事情,就让他考去吧,最后还是要用银子来解决根本问题,官场上的这一套董朴实早就懂的不能再懂了。

“卑职这就通告各地州县府衙,让他们把近年来的钱粮账目、往来文告送到天差大人这里……”

林三洪做出勉励的样子,说着假大空的套话:“好,你办理,希望你能不负浩荡皇恩,不负完全百姓……”

“卑职必然不忘天差大人的教诲,为民造福为圣上治理地方,做清官廉吏!”

董朴实信誓旦旦的说完之后,满是欢喜的退出林三洪的房间。

“娘的,你这么个玩意要是清官了,全天下当官的还不都成了沥心血诚的青天大老爷?”林三洪在心里暗暗骂着:“你还敢说自己是清官,嘿嘿,老子若不办你,都怕遭雷劈。不是不报是时候不到,咱们走着看吧……”

第一百零二章 隔墙有耳

用罢了晚饭,丫鬟仆役又上了几个果盘。仙奴很乖巧的取过一枚通红的咧嘴石榴,剥取石榴籽给林三洪吃。

有个低眉顺目百依百顺的俊俏小丫鬟伺候着,果然是人间一大享受,林三洪半眯着眼睛吃了小半个个石榴:“好了,你把英子唤进来。”

英子已经换上了一身黑黄黑黄的土布衣裳,肩处有点鼓,显然是裹好了伤的样子。这种家染的老土布穿在身上,根本就显不出少女的玲珑曲线,和小丫鬟仙奴一身的软绫子衣裳相比,愈显得土气。可人内在英气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即便是身上有伤,也不见丝毫萎靡。一个英姿勃的英子,一个乖巧顺从的仙奴,两个人之间的对比十分鲜明。

林三洪对仙奴说道:“你先下去吧,老爷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对英子姑娘说,若不唤你不要进来。”

“是。”

仙奴柔柔弱弱的应了一声,蹲身行礼之后退出房间,并且顺手把门带上。

“你不是想知道山贼和你爹的事情么?我现在就告诉你。”林三洪指了指旁边的坐器,示意英子不必拘束:“若我所料不错,袭击村子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山贼,而是正经的官兵!”

山贼所持之武器精良的不像话,而且战斗力极高,当时虽然杀的天昏地暗头晕脑胀,可是事后仔细想来,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幸存的山民都在私下猜测,很多人已经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推断出山贼的真实身份——官兵。

和很多山民一样,英子也已经大致猜测出山贼的身份,只是不明白官兵为什么要袭击山民,而且是冒充山贼搞的袭击,要说着里头没有什么玄虚,那才真的是见鬼了呢。

“可是官兵为什么要袭击村子?”

“因为楚王!”

“楚王?”

林三洪大致的说明白了这一趟湖广之行的真实目的,英子算是明白了,原来是牵扯到朝廷中枢和地方藩王的争斗当中。

作为小小的山民,通常都会关心近在眼前的事情,至于楚王和朝廷之间的斗争这种天大的事情,反而并不怎么关心。

可是不关心不等于不参与,英子和武家营的山民在无意中已经被席卷进来,再想抽身恐怕已经太迟了。

“这种事情不是你们能够参与的,村子里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因我而起,我会负责到底。”不管英子是不是相信自己这个钦差的保证,林三洪这么说更像是给自己保证的一样:“湖广你们是呆不下去了,我会想办法让你们去江南,在江南安一个新家……”

“可是……”

“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你们去往江南所需的一切我都会负责,我绝对可以保证这一点。村子里的孤儿寡妇我也会想法子养起来,还有那些伤者……”

“大人,我们大家最关心的是我爹和其他几个村民,难道我们就不管他们了?”一说起这个,英子就真的急了。

骨肉至亲,哪里能够放弃?这些天以来,武二和几个山民音信皆无,山民自然不肯就这么离开。

林三洪无奈的说道:“事到如今,我也不能再隐瞒你们了。既然楚王能袭击村落,可见其下手之狠毒,武大叔和村子里的那几个村子估计已经不在人世了,逝者已逝,活着的还要活下去,你们以后的生活我一定会……”

“不行!”英子的果断决绝出乎林三洪的预料,自打做钦差以来,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大声和自己说话的人。英子斩钉截铁的说道:“不见到我爹和村子里的几个乡亲,我们绝对不会走,也不会就这么算了。若是我爹他们能够活着回来,或许我们还会依照大人的吩咐去江南安家,若是见不到人,我们绝不会走。我和村子里的长者商量过了,大家的意思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若是我爹他们真的……真的有遇到了什么不忍言之事,我们不管是楚王还是别的什么王,大不了就拼了!”

一个村子拢共不过两百来人,一下子就损失了一半,可以说是家家哭丧户户戴孝,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拼了?”林三洪无奈的笑了笑:“就凭你们?你们拿什么去拼?你们拼得过么?英子你要听我的话……”

英子冷冷的看着林三洪,很不客气的问道:“钦差大人,你是不是怕了?是不是怕了楚王?”

“我怕?”林三洪笑了笑说道:“楚王的势力远比你想象中要大的多,别说是我,就是当今的皇上也不敢轻举妄动,我一个小小的言官,怕了他楚王也不丢脸。我已经打定了主意,趁着这一趟考绩的机会,大大的捞一笔银子,能捞多少算多少,回去之后就给你们当作安家费用。乡亲们两次救我,我也只能如此了。”

英子还要说什么,林三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