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吕氏皇朝 >

第188章

吕氏皇朝-第188章

小说: 吕氏皇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琅琊宫的日常管理就交给左慈和于吉的徒弟,左慈和于吉本人是没有时间打理的。左慈在工部专门开了一个独立的小房子研究火药制造的配比,我将我知道的一硝二硫三木炭也告诉了他。自从左慈进入工部专门做研究用的坞堡内研究火药配比,刘晔就因为他乱搞爆炸向我投诉了好多次。说是工部的官员、工匠天天听着坞堡内旱雷阵阵,有些心惊肉跳。我只好命左慈收敛点,可是他居然鸟都不鸟我,让我十分郁闷。我也知道,火药就那样,若是不声不响还能叫火药么?不过,我很庆幸的是,时间一长工部的人就适应了。

于吉这位老兄比左慈还有前途,他是化学家兼职医生,无论在化学领域还是医学领域他都有不凡的造诣,就是喜欢装神弄鬼!一开始我让于吉去医学院帮忙,张机和华佗都不乐意,他们说于吉是巫医,正经的医生绝对不和他为伍!不过,当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张机和华佗就接受了于吉,他们对于吉唯一的不满就是他老喜欢将中药化进符水!其实这也不是于吉有意的,只是习惯使然,他常常将药配好后,习惯性的将药制作成符水!

左慈和于吉得到了我的认可十分开心,我不仅让他们的本领有发挥的地方,还让琅琊宫成为一个类似政府机构的地方,他们也算是做官了!本来于吉和左慈只是想发扬自己的道派,我却说他们眼光狭小。中国人常常就喜欢拘束于一家一派,既然现在有我的支持,左慈和于吉还不赶紧将中国的道教形成规模,若是以后胡人的佛教入侵中原,道教也能形成有力的抵抗,省的到时候道教被佛教压制,导致佛教的奴性掩盖住汉人的血性。就这样于吉和左慈的工作就开始忙了起来,至于我嘛,安排好别人的工作就清闲了下来!

刘备本来应该等袁绍兵败才去荆州的,可是现在他已经比历史上提早了五年到荆州。刘备在荆州得到很多荆州本地官员的支持,他和当年的刘表差不多,当年刘表就是只身入荆州才得到了荆州世家的相助,因为就算刘表当上荆州牧,管理荆州还是需要荆州世家的支持!现在刘备身边的武将不过沙摩柯、魏延、陈到,谋士不过简雍、孙乾,本来还应该有一个糜竺,可惜被我笑纳了,势单力薄的刘备,正是接替缠绵病榻的刘表的最佳人选。

虽然刘备得到了许多荆州本地官员的好感和认可,但是荆州内最大的几个世家却没有表态,甚至还有反对刘备的,比如说蔡瑁的蔡家!蔡瑁一直和刘备不对付,因为蔡瑁也想掌控荆州。若是刘琮继位荆州牧,蔡瑁就可以像当年大将军何进掌握朝廷一样掌握住荆州。到时候,无论是自保,还是自立,那都得看他蔡瑁的心情,可是蔡瑁的如意算盘却被刘备给彻底打乱了!

在刘备还没有来荆州之前,刘表都已经被蔡夫人迷惑的想要废长立幼了,可是刘备一来就让刘表改变了主意。后来刘备更是帮刘表出主意,想要除去蔡瑁立刘琦为世子,蔡瑁怎么能不恨刘备。这也亏了蔡瑁是一个草包,不然刘备早就玩完了。就这样,刘备也是数次遇险。不过,幸运的刘备却在遇险的时候碰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高人,他对汉王朝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司马徽知道刘备落难,立刻给刘备分析了他老落难的原因就是谋士不足。并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话对刘备说了,同时司马徽还想安排徐庶去刘备手下干活!

徐庶徐元直早已经和我有约在前,而且他的母亲还在我手中,他怎么会同意加入刘备的阵营。司马徽告诉徐庶,我是一个不尊汉室的逆贼,希望徐庶以大汉天下为念,出来与我为敌。面对司马徽这个师傅,再想想我对自己的好,徐庶很犹豫。司马徽看徐庶很挣扎,就让他写一封信告诉我,他要投效刘备并要我送他的母亲来荆州,司马徽说这样就能试探我到底是谦谦君子,还是阴险小人。

司马徽的主意真的很损,只要这封信到了我这,无论我送不送还徐庶的母亲都对刘备很有利!有了这封信,我和徐庶原本的兄弟之情就有了隔阂,若是我送还徐母,徐庶就再没有把柄握在我的手中,甚至徐母还有可能成为刘备笼络徐庶的砝码。若是我不送还徐母,徐庶就算来投奔我,也会对我有很大意见,一个不肯尽心尽力的大才,就算让我得到,对刘备的威胁也会降到最低!徐庶明知道司马徽的打算却很无奈,毕竟司马徽是他的师傅!不过,他也想看看我是不是那种施恩图报的小人,就按照司马徽的意思写了一封信给我。

我在洛阳接到徐庶的信,本来十分开心。但是我看完徐庶的信,心中却是一阵失落!原本称兄道弟的小兄弟现在终于学有所成,可是他竟然不愿意来帮助我,甚至连见都不愿意见我,这让我实在不能接受。既然徐庶向我索要母亲,我自然不能将徐母扣为人质,我决定将徐母送去荆州和徐庶团聚,这样不仅能全了我和徐庶的兄弟之义,也能保徐母之命!因为我若是拿徐母要挟徐庶,徐母定会像历史上那样自杀身亡,我怎么能看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死在我的面前!

第四百七十六章 徐母之怒

平时我除了看看徐母有什么需要,一般是是很少去她府上的,因为徐母家中总有太史慈的母亲和媳妇陪伴,我也不需要太过*心。徐母看见我到了,十分开心的问道:“霸先,你今日怎么有空前来看我?”

“伯母,元直来信了!他说他学有所成,希望接你去他那呢!”说真的,徐母和我相处了七八年,这位老人家的明理让我十分敬佩。

徐母笑道:“既然我儿学有所成,自然该来洛阳看看,为何他不来见我?若是他看见司隶的富庶,定然会留下来助霸先一臂之力,难不成霸先已经给他安排了职务,而且还安排的很远,不然他何必要接我过去,直接搬来同住就是!难道他是想建功立业后,再向霸先索要府邸?”徐母以为徐庶已经来到我的麾下,写一封信来,只是想给她一个惊喜呢!徐庶有出息了,他的母亲自然会很高兴,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所以她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

我看着兴奋的徐母苦笑道:“伯母,元直看不上咱这个商家子,他准备投效大汉皇叔刘备刘玄德!我吕霸先没有和元直兄共事的福气,还是请伯母收拾一下行装,我派人送您去元直兄那里吧!”说完我将徐庶写给我的书信递给了徐母!

—书—徐母一听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她接过徐庶写给我的信,仔细的读了起来。读完信,徐母对我冷冷的问道:“敢问霸先,那刘备是何许人也!”

—屋—“刘备起于涿郡,乃是我三弟翼德的同乡。原本以织席贩履为生,后来我与三弟结拜,他曾经招揽过我们。要知道,我是蔡邕的女婿,又是丁原义子,和刘备一起投靠卢植,卢植敢收留我们么?所以我拒绝了刘备,他一怒之下就出门游历了,留下高龄老母在家,就因为这样,我对他十分不喜!若是说起他的为人,倒是颇为忠义,在荆州也颇得民心,算的上是一位英雄!许昌的皇帝刘协曾经核对过刘氏宗谱,称他为皇叔!元直投奔了他,也算是投奔了一位明主!唯一的缺憾就是刘备现在依旧龟缩在新野小城!”我可不是曹操,哪怕我不喜欢刘备,我也能给他一个合理的评价。而且徐母怎么会不知道刘备是何许人,我相信,这只是徐母对我的试探。我若是一味贬低刘备,她可就真要看不起我了。

徐母看了我半晌突然笑道:“我早就知道霸先不喜欢刘备,本以为你会贬低他。可是我没想到,你竟然能合理的评价刘备,这说明我没看错人!霸先,无论元直投奔谁,我都不会走的,我只留在洛阳,不知道霸先可愿意收留我!”

“我当然愿意留下伯母,可是元直那里怎么回复?我可不想让元直认为我以伯母为人质,强迫他投奔我!”其实只要徐母决定投奔我,哪怕徐庶再有意见也没用!历史上,徐母不愿意让儿子追随曹操,而且徐母又因为徐庶听信了一封伪造的书信自杀了,徐庶入曹营后才会一言不发的。

“我会写书信招他前来,若是他不肯来,我就当没有他这个儿子!不知道霸先愿不愿意收留一个失去儿子的孤寡老人!”徐母这么深明大义,她又在我麾下呆了那么久,怎么会看不出我的实力是天下诸侯中最为雄厚的!与其让自己的儿子投奔一个不知根底的人,还不如让他来投奔我呢!

“伯母,您这么支持我,我甚为感激,可是元直毕竟是您的儿子。我愿意留下您,可是我也不想让元直误会,所以我支持伯母的选择,若是伯母选择离开洛阳,我会送您去荆州,若是伯母想要留在洛阳,那就请您修书一封,我不想让元直误会!”我记得徐庶是最孝顺的儿子,若是徐母肯招他前来,他自然会来。不过,我只想让徐母写封信去解释一下,并不是我不送徐母去荆州,而是她自己不肯走!

“不用霸先说我也知道!”徐母让仆人拿来文房四宝,沾好墨在纸上写道:“元直我儿,为娘在洛阳吕霸先处生活数年,眼见司并凉三州一日胜似一日,本以为我儿学成归来,定能为霸先排忧解难,不想我儿却越学越回头,竟成为忘恩负义之徒!若是数年前没有霸先,我儿早已死于他人之手!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霸先乃天下明主,与尔又有活命之恩,还为你赡养老母数年,以你母为彼之母!大恩若斯,你却弃他如敝屐,我愧对霸先,若你不来洛阳,此信乃你我母子诀别之言,今生永不相见!母:徐氏!”徐母写完信直接叫来一个仆人说:“速速发往荆州!”

我一把抢过徐母写的书信说:“伯母不可!岂能为我一个外人而使你们母子反目!若是这样,我宁愿元直误会!”

“霸先岂能算外人!”徐母笑道:“霸先放心,此信一去,元直必至,我想元直也不会如此无情。他应该是为时事所迫,甚至还想试一试你!”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这里要改一下,知子莫若母。徐母对徐庶的品性十分了解,若无特殊情况,就算徐庶不想投效我,也会回来看看老娘的!

我看着徐母问道:“果如伯母所言?”

“那可是我的儿子,我岂能不知?”徐母看我对徐庶十分重视,心中也很开心。我看徐母如此自信,就让人把信给徐庶送去了。

徐庶在荆州等消息,这时候有人将徐母的信送给了他。徐庶看完信后大惊,他的母亲竟然为了他没有去洛阳要与他断绝母子关系!在古代不孝可是重罪,徐庶本来就是杀人犯,这已经影响了他的仕途,现在再搞一条不孝的罪名背在身上,别说仁义如刘备不会用他,就算唯才是举的曹操,恐怕也不会重用他了!天下虽大,但却没有不孝之人的容身之处

第四百七十七章 徐庶北归

徐庶拿着信一脸迷茫的跌坐在椅子上,他本以为顶多以后被我埋怨一通,不想竟然闹到母亲要与自己断绝母子关系。徐庶将信往怀里一揣,收拾东西准备来洛阳看看,到底是什么让自己深明大义的母亲宁愿不要儿子,也要帮我!可是他总不能不辞而别,于是他拿着母亲的信来到了司马徽的房中,司马徽见徐庶一脸迷茫还带着泪痕,赶紧问道:“元直为何这般模样?”

“师傅请看!”徐庶将信递给司马徽,司马徽看了后也是大惊!

司马徽总不能让徐庶母子断绝关系,他想了想说道:“元直,这封信会不会是吕峰伪造的?要知道,吕峰手下能人无数,造几封假信,绝对是轻而易举!而且你的母亲可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女性,她怎么会不支持大汉正统的刘备?若是你就这样回去了,她羞愧之下,有可能自戕!”司马徽说的是事实,如果是曹操,徐母应该会自戕,可我是谁,我才不会干曹操做的那种傻事呢!

“师傅,我认得出来,这是我母亲的笔迹,绝对是她亲手所写!若是吕峰假借我母亲的口吻招我回去,肯定不会如此措辞!他可能会写的十分委婉!像这种断绝母子关系的书信,若是遇到狠心一点的儿子,岂不是正遂了他的意愿?”自己母亲的笔迹徐庶怎么会认不出来,虽然历史上徐庶曾经错认了程昱造的伪书,但是这不能怪徐庶,应该说程昱的造假水平太高!

“也许吕峰正是知道你是一个孝子,才用这样的书信*你回去!”司马徽实在不想让徐庶来帮我。就算徐庶不如诸葛亮、庞统,他比起陈宫、田丰还是绰绰有余的。刘备麾下可不止没有像郭嘉、贾诩、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就是略微高级一点的人才也没有。可以说,刘备麾下是一无所有!

徐庶摇摇头说:“我如今方寸已乱,就算留在玄德公帐下也难有作为,师傅就让我去一趟洛阳吧!若是我的母亲有了什么意外,我也不想活了!”司马徽知道徐庶决心以下,除非是杀了他,不然他绝对不会留下。

司马徽长叹一声说:“既然如此,元直你就去吧!若是见到你的母亲,请替我向她问好!”司马徽终于同意徐庶来洛阳了,不过他不同意也不行!徐庶见司马徽同意自己去洛阳,立刻收拾行装,生怕司马徽反悔!

徐庶牵着马还没走多远,只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从拐角蹦蹦跳跳的走出来对徐庶问道:“徐大哥,你准备去哪?”

“我要去洛阳!”徐庶似乎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对她有问必答。

小姑娘问道:“徐大哥去洛阳做什么?还回来么?”

徐庶听了小姑娘的问话有些犹豫,他去洛阳看母亲,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留在我麾下效力。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再回荆州。也许再回来,就是他带着部队征伐荆州的时候!徐庶又开始挣扎,他知道司马徽一定会与我做对,到时候他肯定要与自己的师傅、朋友为敌。徐庶摇摇头对小姑娘说:“我去洛阳是为了看我的母亲,至于我还会不会回来,我自己也不知道!”

“哦!”小姑娘低下头用可爱的小脚在地上踢了踢说:“那我以后能去洛阳看你么?”

“自然可以,我永远欢迎你!”徐庶摸摸小姑娘的头,与她告别了一声,就牵着马往洛阳而来,只留下一个眼睛红红的小姑娘在他身后送别!

可是徐庶没看见,他才走没多久,就有一俊一丑两个青年走到小姑娘的身边,对着他的背影轻轻的说:“元直兄,慢慢走!”

徐庶一路上快马加鞭赶往洛阳,他生怕自己的母亲有何不测。这天我带着典韦、许褚在洛阳视察,其实就是逛街,徐庶正好看见我。我认识徐庶的时候,他才是十三四岁的少年,现在的徐庶已经二十多岁了,比起以前有很大的变化,而我却没有多大的变化!徐庶看见我却没有直接和我打招呼,而是唱起了歌谣:“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我听见歌谣连忙找寻起来,因为我知道这是徐庶见刘备之前唱的歌谣,正是这首歌谣让刘备注意到了徐庶。突然我看见前面的路上站着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牵着一匹驽马。虽然他风尘仆仆,但是一身的气度让人不禁心折!我一把抱住徐庶笑道:“好你个徐元直,不直接来找我,却在路上高歌,你真逍遥!”

“吕丞相,不知道我母亲可还安好?”徐庶对我行了一礼问道。

“什么吕丞相,叫大哥!伯母在家等你好久了!快快随我前去!”我拉着徐庶的手就要带他去见徐母。

徐庶挣脱我的手问道:“大哥?你若真是我大哥,为何接到我的书信后却不送我母亲来荆州?还作了如此一封书信给我,说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