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色无双 >

第168章

国色无双-第168章

小说: 国色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彦鹏眼睛一亮,心满意足在陆钊的带领下撤离了。

朗济在小亭停留的时间稍长了一点,但随后还是加快脚步回了考官厅。大多数时候考官们都是聚集一起的,这是为了彼此证明。

“如厕回来了?”陈桑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

朗济凑了过去,对陈桑道:“正如是。”

陈桑缓缓点头,朗济坐了下来,手中的茶杯却是悄悄转了一圈。茶杯上描绘着的麒麟头顿时偏转了九十度,指向门口左角。

值守的一名禁军小卒目光微微一动,随后继续了自己默默值守,等待换班。

第十六章:顺天贡院

宋真宗赵桓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多,但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的广告词作者,只怕谁也不会忘了那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的广告词一出,全天下的文人便扯起了嗓子,擂起了战鼓朝着那条全天下最窄的独木桥走去。

三年一次的大比以平均十万读书人取一进士的比率昭示着科举的残酷,却依旧拦不住天下人做官的热情。

启兴四年春,甲子年的春闱如期拉开了帷幕。

崇文门内城东南的顺天贡院外已经挤得满满当当了,集聚眼前的五千举子挥别了自己的亲眷小厮,走近了贡院准备检查。

一个个鸳鸯战袄笔挺的禁军士卒维持着秩序,各省负责押学的学政围在贡院辕门口抽签,辕门官满脸严肃地盯着在场举子,维持着纪律。

而此刻,围在一起的湖南籍举子们却有些躁动。

无他,苏默竟然不在!

闫默华的表情难掩焦虑,自从三日前苏默与他一晤后,他的心潮就再也没有平静下来了。

直至今日,他一直想要找苏默问个明白。但苏默却根本没有出现。在浅云小居都找不到苏默的去处,似乎一夜间苏默就消失了。

曲溪观察到了闫默华的异常:“苏公子人呢?”

闫默华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没有说话。距离入场还有一个时辰,但苏默却依旧没有到来。这让闫默华的焦急根本掩饰不住了,若是苏默最后搞得连会试都参加不了,那恐怕将是今年最大的笑话了!

虽如此,但闫默华还是强忍着心中的惶恐,记起了苏默的三日前的嘱咐,对曲溪道:“曲兄,公子很快就会来的。只是曲兄可想好了,是否愿意加入南华书社?”

“我再想想。”曲溪犹疑了,他有些不明白闫默华这个时候提这事是干嘛。

闫默华郑重道:“南华书社虽接受苏氏资助,却绝非他人走狗。众位同学之所以列坐此处,盖因彼此志同道合,愿一力向前。此次为敌权宦操纵科举,公子以奇兵回击,所担风险甚大,默华在此,绝不会让公子的风险白白付出!”

“明白了,我加入!”曲溪缓缓点头。

前些时日,南华书社背后的苏氏*得以曝光。虽说一众举子没有对此讨论,但众人身在湖南会馆中,吃着用着都是湖南会馆的,当然清楚其中的*。至少,大部分人因此是对苏氏抱有好感的。更何况苏氏给人的形象一向正面,造福乡梓的事情很多,济善堂行善天下更是为苏氏打下了诸多好名声。

故而,不少人一听说南华书社的苏氏*,反而主动跑去加入了。

由此,闫默华也不再沉默,一干社员跑动起来,主动招揽了不少举子。甚至胆大的宋凤初还跑去广东会馆,福建会馆,广西会馆,贵州会馆,四川会馆,乃至其他十三省会馆全部跑了个遍,几乎将全国的举子都跑了一次,反倒是招揽了不少举子。

南华书社规模扩大成了湖南会馆里的意外之喜,财大气粗的南华书社几次举行的以文会友活动都让众人对南华书社里头出挑的举子十分佩服。这些人也许进不来一甲,但二甲前十却是打算包几个的。

此次开考前南华书社包场了贡院对门的名作状元楼的酒楼,本来打算开誓师大会的闫默华虽然焦急等待着苏默的到来,却并未放弃,依旧将所有人的举子都喊了过来。

身为南华书社的社首闫默华的才干气场都是足够的,面对整个酒楼满满当当百十号社员。在苏默不知所踪的时候,闫默华已经准备了一壮人心志,鼓舞同学的腹稿了。

“诸君,春闱在即,正我人心,扬我书社声威之时已至……”

“正如是!”突然,一名穿着青衫,背上微微汗湿的男子缓步走来,大声鼓掌:“大比之日已至,今日开始,就是决战。诸君用心,让那些之前嘲笑我们,奚落我们,鄙薄我们的庸人看看,到底谁才是这东华门外的好儿郎!诸君,正如是!”

此君,正是苏默!

尤其当苏默如此突兀一言说罢后,最后三字让所有人不得不咀嚼着深意。

苏默说罢,大松一口气的闫默华等南华书社学子离开了状元楼。一群人声势浩荡地从状元楼出来,一大群儒衫的举子整齐入场,列队顺天府贡院辕门外。却不料,迎面却刚好看见同样一排人哗啦啦地也跑了过来,列队却也在湖南举子旁边。。

这些人,正是山西等边镇的举子。领头者,赫然便是陈彦鹏。

只见陈彦鹏领着两三百号人频频望着苏默这边往来,目光不屑,其中挑衅之意,再明显不过。

及至两边列队完毕,陈彦鹏望着大门上正中悬‘顺天贡院’的墨字匾额,又看了一眼东、西立着‘明经取士’和‘为国求贤’,笑了起来:“京中风大浪急,便是天赋奇才,想要入朝为贤,也得懂得是非。这里风大,一时放肆能心下快意,可过不多久,就有你哭都哭不出来的时候了!”

说到最后,陈彦鹏已然是压低了声音,目光森然。

苏默笑了,两排白牙也亮晃晃的:“狠话放早了,那可就是双倍被打脸了前奏了。”

陈彦鹏还待说话,前头各省学政却已经抽签完毕了。

湖南学政韩习舜运气不错,这可爱老头很是挑衅地看了一眼山西学政,拿着序号第一的牙牌朝着湖南籍的举子们招了招手。

见此,苏默再次张口大笑,两排洁白的牙齿颇有些森然。

目光阴沉的陈彦鹏目视着一百多号举子一个个昂首挺胸而过,他们却不得不继续等待排序。

一百多号学子进了辕门口,领头的还是苏默几人。

苏默,闫默华,宋凤初,赵冉雄,苏羽。本来还有些熟人,这一次苏默却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了。

王轩,谢世晋,卢象升,仇天等人在海外自己打拼事业,苏默也深陷中原乱局。几个月下来乱糟糟的时间,也不知道三个月里头,他们是否掐着末尾赶到参考。

很快苏默就从发呆的状态回过神来,一名丰神俊朗,仪表不俗的中年考官走了过来。只见他朝着众人一礼,所有人回礼,目光集中过去。他便道:“诸位考生,本官廖还山。为此次春闱龙门官,负责龙门纪律。诸君也是经历过乡试的,自然知道国家抡才大典不容亵渎,为了保证诸位怀抱公正之心参考能得到公平待遇。故而,对其他舞弊考生会严厉打击。以此,接下来一些非礼的待遇便不可避免。但为了诸位的公平,大家暂且委屈一下吧。”

“当然,在下也敬告那些心怀侥幸之徒。大华律,不是用来当摆设的。一旦舞弊,枷号一月,剥夺功名,开革学籍,绝不容情!诸君,为身前身后事,切莫怀侥幸之心!”廖还山继续放缓声音道:“接下来,会有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兵先后执行搜检,互相监督,一旦第二名老兵搜检出夹带违禁之物,则处罚第一名。一旦诸位入场后被检查出违禁,那便处罚所有老兵以及龙门官!本官也是身受过这样折磨的,只是为了同学们的公平参考,现在,诸位随我一起闭眼吧,报数……一,二,三……”

考场里头考官最大,听此,众人齐齐闭眼。

随后……忍受非人的折磨。

一帮子老兵粗手粗脚的,为了自己不受处罚,或者捞到抓住舞弊的奖金,一个个都是用心地搜检,还有可劲的揉捏搜身,如此一来,自然让一干细皮嫩肉的考生们叫苦连天。

先是衣物,不论是衣帽,还是袍子裤子,都必须是单层的,子也用单层的,鞋用薄底,因为据说考生可以将资料纳在鞋底之中,挟带进考场。只是燕京二月春寒料峭,这么单薄非把人活活冻死不可,所以后来允许带皮衣、毡衣等进场,但皮衣必须去掉面子,随后便是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

当然还有搜身,只不过面对一帮子大老粗的蹂躏……如何体会,总之考完之后,无论结果如何,所有考生对此都是缄默不语。

如此近乎变态的搜检之中,还想要保留作~弊~工~具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一位龙门官大人显然十分强悍,甚至拿着时兴的放大镜跑去验了米粒,反正摸几把米粒也脏不了……

面对这样严厉的检查,听了廖还山劝的学子大松一口气,还好处理了作~弊~工~具。但没听的……那可就惨了。

两位面带侥幸,可怜巴巴的举子望着廖还山,希望这位龙门官能高抬贵手。却不料,廖还山眼皮也不抬:“拖出去,枷号一月!”

两名举子顿时哭成了泪人。

此刻,其他几批举子也进来了。搜检也差不多都完毕,苏默这边的南华书社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

望着两名举子,众人鄙视之余,也纷纷心有戚戚。

忽然,另一个搜检之处起了争执声。

第十七章:取

苏默望着争执的那几人,惊喜:“是世晋他们!”

见此,苏默朝着廖还山使了个眼色,目光恳切。廖还山不着痕迹颔首,跑了过去。不一会,苏默就在贡院内见到了谢世晋四人。

这会的卢象升、王轩以及仇天还为谢世晋刚刚发生的事情愤愤不平。

“那老兵的目光也太色迷迷了,什么搜检搜身,我看着倒有点想非礼的意思,这帮子兵痞在军中沾染的恶心我还能不知道?要放其他地方,我非拆了这破院子不可!”仇天大喊着,为谢世晋打抱不平。

谢世晋倒是松了口气:“罢了,这个时候闹事可不是什么好法子。这次我们赶考,家里人可是一个也没知道的,真要出了什么事,都找不到个帮衬说话的。”

王轩也是点头,他们几个世家子,都十分清楚科举里头那些弯弯绕绕。尽管场面上的严厉都是一等一的,但实际上更隐秘的黑暗,却不是普通人可以察觉的。

卢象升这会儿拍了拍巴掌,大笑:“谁说没人的,龙门官我们可不认识。还不是多亏了言维!”

“言维?”众人这才顺着卢象升的目光转身,果然,苏默大笑着面对众人,轮流给了一个熊抱。

就连一下十分不喜肢体接触的谢世晋也是别扭地受了下来。

这一次谢世晋能够顺利解围显然就是苏默的帮助了,众人感慨苏默这个年岁最小的,却是成就如此之大。

五人稍稍叙了一下各自的经历,苏默也得知几人尽管在外打拼出了事业,但并未得到家族的认同。

他们都是依靠自己积累的人脉,加上苏氏雄厚的资本支持这才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事业的。这种独立于家族想要另起炉灶的想法显然会得罪那些将家族利益视为不可侵犯的族老。

甚至,这几人的家族都不愿意为四人在科举上运作,反而横加阻拦。不然,几人只怕早早就跑进燕京了,也不会一直拖到现在。

了解了内情后,苏默只好劝慰了几句,却没什么多说的。依着几人的才学和本事,既然到了燕京参考,只怕其中的困难已经都搞定了。就算家族不支持,他们的父母总不能坐视不管吧!

见此,苏默倒是不担心几人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就算陆家想要打击苏默,也不可能冒然针对这几个小兄弟,那可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谁都不会轻举妄动。

五人在贡院内相遇,却不可能再在这里摆酒美食叙旧了。一旁监考的士卒瞪大了眼珠子,显然对几人这么磨叽有些不满了。

五人也知道,自然只是各道珍重便进了各自的位置了。贡院号舍里,考生每人一间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的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待试题发下来,明远楼上响起鼓声,应试的举子们就以点香为计时,开始做题。

燕京地处北疆,开春二月正是料峭春寒的时候。尤其贡院房间简陋,因为监考需要无法避风从而号舍内保温极差,寒风一个劲灌入号舍内,考生们只能揉~搓着肿胀的十指开始做题,至于被冻得难有知觉的双腿也没工夫管了,反正又不用他来写字,至少有个火盆管着好歹不会废掉。

比起多数贫寒的考生,苏默坐进了自己的号舍后显然就要惬意一些,感受了下寒风,苏默便紧了紧自己的裘衣。随后,自然埋锅造饭,寒风凛冽,也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来弥补能量。

于是煮了米粥切了皮蛋碎肉,吃完了皮蛋瘦肉粥的苏默感觉胃里暖和了一点。再刷夜洗脸完毕后,天色早就到了晨昏之时了,见此,苏默直接倒头就睡了。

监考的老卒们都傻眼了,就从未见过这么无视科举的……倒头就睡。

要知道,这些老卒也不知有几个得了嘱咐,要狠狠盯住这位来自江南的大才子呢。

却不料,人家第一关就睡了。

及至苏默第二天好好歇息完毕后,重新洗漱,整理好全部防寒穿戴的苏默这才活动了下身子,吃好喝足开始做题。

会试的内容为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与乡试相同。

首先是四书义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从容中道圣人也

皜皜乎不可尚已”

然后是五经义

《易》

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知以藏往

为君为父为玉为金

《书》

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监于先王成宪

用敷锡厥庶民

率惟谋从容德

……

四书五经,五言八韵的东西苏默自然是信手拈来,书院教出来的学生基础功自然是分外扎实,应付科举十分容易。

至多苏默也只是郑重了一下,提笔的速度慢了一点,却并未有何延缓。慢一点只是为了预防错字,写完了苏默还得誊写一遍。

顺顺利利答完了第一场,苏默也稍稍放松了一点。和乡试不同的是,会试是不许考生出场的,收卷完了就进行第二场。

至于第一封试卷去了何处,自然是开始批阅了。

科举阅卷十分严苛,责任全部落实到具体人,一个程序不能漏。弥封、誊录、对读等各道负责官员都要在卷面上签字盖章。所以每章朱卷上,一般有内收掌、弥封官、誊录官、对读官、外收掌、同考官等六个印章。誊录手、对读生的姓名、籍贯也要留下来,标注在原卷(墨卷)的后面,以备查验。

誊录好的卷子,仍交给外收掌(考场外保管试卷官员)。

朱、墨两种在对读无误后仍放在一起,送外收掌处,并由外收掌再复核一下。无误后将朱、墨卷分开,朱卷分批送至保管室(提调堂)登记、复核,由监察官员(监临)逐一盖印。

然后分捡成包,陆续装箱送最核心的阅卷场所——内帘,由内收掌(阅卷场所内保管试卷官员)分送内帘飞虹桥上。如此叫做”糊名易书“。

至此,这才会开始真正的阅卷。

在陆相亲笔题写的“至公堂“中。此次会试的副总裁掌翰林院事曹乃安,十八位同考官,十八位内监官的全部目光都集中在了门口。

本次会试的总裁官陈桑以及总监官左副督督御史林荫陪共同押送着第一场的朱卷从飞虹桥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