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医-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晏脸色阴沉,哼了声,坐到了龙椅上,他只是一摆手,身后的小宦官便叫道:“免礼,升朝!”
大臣们纷纷爬起了身,都按着品阶在朝班里站好。这时候,只有吴有仁还在殿门口那里站着,还保持着刚才的姿势,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吴有仁此时都悔断肠子了,自己干嘛刚才就要在外面休息那么一会儿,这下子可出了大丑了,看皇帝那脸色,估计今天自己是得不了好去,杨泽此时要是再落井下石,那自己被贬官看来是肯定的了。
李晏对着吴有仁道:“是吏部尚书吧?还站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快进殿。”他的语气当中,已经明显地露出了不快之意。
李重九听到了吏部尚书四个字,连忙转过头,这下子可看到吴有仁了,他心中暗恼,这个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这时候才来,大朝会他都敢迟到,疯了是不是!
大臣们也都看向了吴有仁,人人心中都是幸灾乐祸,甚至有的人心想:“如果这个倒霉脑袋瓜子被罢了官,那么谁会顶替他的职位呢?”
杨泽也看到了吴有仁,只看了一眼,不等吴有仁进殿呢,他便转头,冲着沈得印打了个眼色。沈得印是杨泽的第一文官狗腿,见杨泽冲他使眼色,立即便明白了,当即跳出了朝班。
沈得印道:“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何事?”李晏当时就明白了,沈得印这是要落井下石,他也就顺嘴问了句,因为他也想给吴有仁点儿颜色看看,现在不光是皇后对吴有仁不满了,他也对吴有仁非常不满了。
沈得印道:“皇上,吏部尚书吴有仁藐视朝廷礼法,竟然在大朝会时迟到,理当严惩,以儆效尤,以免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
吴有仁低头弯腰地已经走了过来,正想要进入朝班,见沈得印竟然弹劾他,立即便跪倒在地,磕头不止,连声道:“臣有罪,臣知错了,请皇上责罚。”
他倒是很明白事儿的,本来就是他迟到了,这事可大可小,主要就是看皇帝心情了,皇帝心情好,挥挥手让他进了朝班,那就是啥事没有,不会有什么惩罚。
可皇帝要是心情不好,那迟到这种小事,就会变成大事了,比如说就象刚才沈得印说的,小小一次迟到,就变成了藐视朝廷礼法了。
所以,吴有仁立即认错,也不为自己辩解,辩解也没用,不如老实承认错误,然后请求皇帝责罚,态度良好,怎么着也能从轻发落。
果然,他这么一认错,李晏的心情算是好了些,他对于臣子的态度是很看重的,只要态度良好,对他恭敬有加,那放臣子一马,也不是不可以的。
李晏刚想要说:“这次就算了,下次不可如此!”还没等他说呢,就见杨泽出班了。
杨泽上前两步,道:“皇上,臣也有错,也请皇上一并责罚。”
李晏心里想说的话,便没有说出来,他咦了声,奇道:“杨爱卿,你有什么错?”
杨泽道:“皇上,吴尚书藐视朝廷礼法的事,是由臣引起的,所以臣也请罚!”
他这句话看似是要和吴大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实际上却是一板子就把吴有仁藐视朝廷礼法的罪名给拍实了,吴有仁想逃都逃不掉。
吴有仁大吃一惊,只感大事不妙,可急切之间,却想不到杨泽会怎么利用这事来打击自己。
杨泽却不给他时间多想,紧接着就回答李晏,说道:“皇上,在上朝之前,臣在宫门口那里和吴尚书争论问题,说的是做人不可太嚣张,否则会受报应的,臣劝吴尚书不要太嚣张了,要懂礼数,他却不听,臣在他争论之时,很多同僚都看到了,皇上可以问他们。”
说着,他转过头,看向周围的大臣们,说道:“我和吴尚书争论时,还挺激烈的,你们都看到我们差点儿动手了吧?”
大臣们听了,一起点头,杨泽和吴有仁讨论的是什么问题,他们都没有听到,可杨泽和吴有仁确实吵得挺激烈的,这个他们倒是都看到了,当时吴有仁相当地激动。
李晏看了眼大臣们,又看向了底下跪着的吴有仁,心中着实生气,难不成他和杨泽真的吵架了?是不是争论的嚣张,这个倒是不必追究,杨泽的话也不是十分可信,这小家伙向来喜欢胡说八道,但是,这个吴有仁挺着人烦的,却是一点儿没错了。
本来李晏也没打算把吴有仁怎么样了,虽然昨天皇后要把吴有仁给贬到太原去当屯田员外郎,可李晏也没有答应,他想怎么着也不能把堂堂的吏部尚书,去贬到外地当个员外郎吧,象部堂大员这样的官员,就算是贬到外地,怎么着也得给个刺史的官职才行,可现在李晏不这么想了。
李晏认为皇后说的太有道理了,这个吴有仁也就能当个员外郎,根本就不配当吏部尚书,不但如此,他还想起了吴有仁曾经帮过二王爷,要不是最后杨泽取得了胜利,说不定自己还会被吴有仁给害了。嗯,当初自己被迫躲进了尼姑庵,不仅是被长公主逼的,这个吴有仁也有份。
老实人要是发起脾气来,那是相当可怕的,李晏一拍龙书案,道:“吴有仁,你藐视朝廷礼法,自己也承认了,那么朕要是不惩罚你,以后岂不是别的人也会有样学样么!”
吴有仁大惊,身体不由自地就哆嗦起来,完了,这回是真的要倒大霉!
就听李晏说道:“贬吴有仁去太原,去当屯田员外郎吧!”
这话一出口,吴有仁双眼一翻白,立时就又晕过去了!
李重九大急,自己的心腹谋士被从堂堂吏部尚书,贬成了屯田员外郎,这可不行啊,这贬得也太狠了些,他跳出朝班,就想为吴有仁辩解。
第六百六十七章定北大元帅
李重九出了朝班,刚想开口说话,忽听李晏说道:“太子,最近都读了些什么书?”
李重九啊地一声,不明所以然,读了什么书?他都多大岁数了,早过了被父亲考较功课的年纪,再说他读书时,李晏还在镇西被流放着呢,也不可能考较他啊!现在怎么了,难不成李晏想尽尽做父亲的责任,重新考较一下儿子的功课?
他本来就不是有急智的人,被李晏突如奇来的一问,顿时就给问住了,竟然忘了替吴有仁辩解!
此时,早有御前侍卫叫来了御医,对吴有仁进行抢救,当然不能在金殿上抢救,而是抬到了偏殿,在那里对吴有仁进行医治,所以李重九要说什么,吴有仁是听不见的,要不然见李重九只被问了一句读什么书,就把他这个前任吏部尚书给忘了,那吴有仁非得再被气晕过去不可。
李重九愣了一下,便道:“儿臣正在读,读,在读《论语》!”
大臣们几乎都快笑出声了,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还在读《论语》,难不成这些年刚刚过了蒙学不成?
李重九读书不多,想当年他一个落魄的王爷不可能有学问大的老师教他读书的,而且他朝不保夕,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他又不需要去考进士,既然没人教,难不成还要指望他主动去学吗?他可不是一个勤快人!
李晏的眉头又皱起来了,他以前倒是没有问过李重九的功课,本以为儿子都这么大了,该读过的书,总该都读过了吧,哪成想才读到《论语》。
李晏道:“你是太子,不需要做学问,更不需要参加科举。但多读些书总是有益处的,既然功课落下了这么多,那得想个办法补救。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你还得多多了解天下,去历练一下才行啊!”
大臣们听了,全都点头,皇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就算是他们这些读了老书的人,也都是要去各地历练的。尤其是在做官之前,了解天下形势,是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所以皇帝想让太子出去历练一下,是正确的做法。
可是,太子乃是国之储君,能随便离开京城吗?
大臣们却谁都不吱声,反正这种事情,也轮不到他们吱声。还不如沉默是金,听听别人怎么说呢!
杨泽却也没有吱声,他都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了,还吱声干嘛。直接听结果不就得了。
李重九却是一喜,出去历练一下,难不成父皇是想让他出京,那可太好了。他本来就是想要出京的,只是不知道去哪里历练,要是太原。那就太好了,太完美了。
此时此刻,太子殿下完全把前任的吏部尚书,给忘记得一干二净了,吴有仁投靠了他,真算是投靠错了人。
李晏道:“太原乃是我朝龙兴之地,你去那里历练一下,非常合适,而且既然要去历练,那就要做一些事。”
李重九大喜,看来父皇还是很疼自己的,竟然答应了自己提出的要求,只不过,为什么不在昨天直接告诉他呢,非要等到现在上朝是才说出来,害得自己着了一宿的急,都没睡好觉。
李晏道:“朕登基已然非只一日,先帝驾崩更是国家大事,可突觉为我大方帝国兄弟之邦,却迟迟不来奔丧,不知是为的什么,难不成他们又想要南下侵扰我大方不成?”
他这个是疑问句,是在问下面大臣的意见,可话里的意思,大臣们却全都听明白了,皇帝这是对突觉不满啊,这是在找借口,想要对突觉汗国进行责问。
虽然现在朝堂上的大臣们,以前都不是部堂大员,都是新升上来的,但对于国家之间的形势,却没有人是不明白的。
以前突觉汗国对大方恭敬,两国以兄弟相称,那是因为突觉内部不宁,草原上争战不休,而大方帝国在独孤女皇的统治下,国家实力增强,所以突觉汗国才暂时向大方帝国低头。
实际上,突觉汗国和大方帝国的和平总是短暂的,互相攻打才是常态,和平了这么多年,现在大方帝国又换了皇帝,那么草原上的可汗必定会想办法,派兵来试探一下现在皇帝李晏的态度,要是好欺负,当然就要欺负一下了,要是很强硬,那不妨接着称兄道弟,这是必然的。
一个大臣出班,对李晏说道:“皇上,突觉汗国狼子野心,他们必会趁我朝虚弱之际,派兵南侵,我朝当早做准备,如果能主动出击,给突觉汗国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不能轻举妄动,那是最好的。”
说这话的大臣比较年轻,看上去也就四十来岁的样子,这个年纪要是放在独孤女皇的朝堂上,那是少壮派,可放在李晏的朝堂上,却属于老年派了,毕竟上了岁数的那些老臣,都快被一扫而光了。
其他大臣们听了他的话,纷纷点头,他们也都是这么看的,他们处理朝政的时间太短,还没学会老谋深算呢,都认为既然突觉有可能打大方,那大方为什么不提前先削突觉一顿呢,总不能让对方行动手,然后把战火引到大方境内吧,那遭罪的可是大方百姓,如果这仗能在突觉的领土上打,祸害一下突觉牧民,那不更好嘛!
李晏看了下群臣的表现,深感满意,看来大家还都挺有进取心的,知道一旦开战,他们这些人就有了立功的机会,只要立下了功劳,那么官位便也坐得稳了,至少在我这朝就会坐得稳了。
可就在这时,一个大臣跳了出来,跪倒在地,叫道:“皇上,不可啊,皇上新登大宝,天下人心未定,百姓受苦日久,民不聊生,生活本就困苦,如果此时兴起大兵,那百姓岂不是要加重赋税,日子就更难过了。以臣之愚见。不如静观其变,就算是要两国交战,也不能由我们先挑起战端,而是要等突觉那边……”
大臣们一起看向这个,人人心中都想:“这人脑子是不是坏了,我们不先去打突觉,竟然还要等突觉打上门来,我们大方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窝囊了?”
大方帝国并不是一个懦弱的王朝,向来讲究看谁不顺眼就,谁不肯臣服。不肯向天朝纳贡,那大方就去打谁,以前对突觉和平,那是因为大方实力没有达到灭掉突觉的地步,可经过独孤女皇一朝的休养生息,国力提升,现在和突觉开一战,十有**得胜的是大方,时机已然成熟。那何必还和胡虏客气?
杨泽看了眼那个磕头的大臣,见是一个侍郎模样的家伙,不知是哪个部的侍郎,年纪不大。估计是个读书读得脑子傻了的东西,竟然说出这种混帐话来,想刷声望也不能拿大方的老百姓刷啊!
杨泽便道:“皇上,臣认为就算是不打突觉。也要派兵严守边界,如果突觉一旦有动静,我们便可立即做出反应。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百姓的损失。”
他回身一指那个大臣,又道:“象这人说的,静观其变,倒也不是不对,可他却说要等突觉先动手,这个可就大错特错了,难不成非要等突觉的大兵先攻进了我国,祸害了我国百姓,我们才能反击吗?这也太不把我大方百姓的性命放在眼里了,这种人实在是不配在朝中为官!”
大臣们也都纷纷指责这个侍郎,我大方帝国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窝囊了,还要别人先动手,才能反击,咱们可是天朝上国,岂有吃这种亏的道理。
可这个侍郎还是不服,满嘴胡柴,说什么泱泱大国,还是要礼让胡人蕃邦的,胡人不懂礼法,难道我们也要不懂么,还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才对,这才有天朝上国的气度,对待胡人要以教化为先。
杨泽心中暗骂,现在既不是两宋时期,又不是晚清的末世,对待外国蕃邦讲什么教化,说得好听而已,小心人家拿刀子砍你。
杨泽便道:“皇上,臣以为,既然他这么喜欢教化胡人,那不如让他去边境,去当一个驿站的头目,那里胡人最多,来来往往的不少人,就让他去教化那些行商吧,如果他能把胡商给教化好了,就再去教化胡人的兵将,他既然提出来了,那这教化之功便让他立。”
李晏可不想浪费时间,再说他也不喜欢别人对他唱反调儿,听了杨泽的话后,把手一摆,道:“就依杨爱卿所言,就让此人去边境,给他找一家驿站,让他在里面当教习,专门教化突觉人。”
那侍郎听了大吃一惊,他只不过是想特立独行,在别人都说行时,他说不行,以此来提高皇帝对他的注意力,可没想过要被贬官,还是被贬到边境的驿站里去,这也太危险了,就算他能去,可他的家人怎么办,也跟着去受苦吗?万一两国真的打了起来,自己岂不是就会成了第一批被胡人砍头的倒霉蛋?
一时激动,这侍郎啊地一声,也晕了过去。御医们赶紧过来,把他也拖走了,拖到了偏殿,和吴有仁放到一块,一起抢救了。
李晏摆了摆手,示意大臣们安静下来。他道:“朕决定,让太尉杨泽带兵三万兵马离京,守卫边境,如果突觉那边有异动,当抢先出击,不能让突觉兵进入大方国土。”
杨泽微微撇了撇嘴,心想:“才三万,这也就是两支禁卫军的规模,然后再加上些辅兵,看来皇上是想把大军留给李重九统带啊!”他跪下领旨。
李晏又道:“太子李重九何在?”
李重九正在糊涂着呢,怎么搞的,不是派我出京啊,是派杨泽带兵出征,那我怎么办啊,是要去太原吗?可杨泽的兵权还是没有削掉啊!
李重九道:“儿臣在!”
李晏道:“朕封你为定北大元帅,节制太原,及太原以北所有州县兵马,给杨太尉做后盾,并负责粮草转运,支援杨太尉把守边境。”
顿了顿,李晏又道:“你再兼任太原留守吧,以前的太原留守暂为副留守,等解决了突觉的事后,你回京,副留守再官复原职。”
李重九听了大喜,连忙跪下领旨,他昨天晚上睡不着,还是看了点儿关于太原方面的资料的,太原那边大概有兵马七八万的样子,虽然不如禁卫军精锐,可架不住人多啊,要是再加上太原以北各州县的兵马,那估计得快达到二十万,太原以北的地方可大着呢,州县也多呀!
李重九磕过头后,站起身来,难掩心中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