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赝医 >

第425章

赝医-第425章

小说: 赝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能犯这种错误呢,真是让人懊恼啊!

他俩光顾着懊恼了,但却并没有去找诚亲王和靖德郡王,这样的糗事,他俩并不想张扬,深怕祖父们对他俩进行家法伺候。

就在李博文和李博智这对难兄难弟懊恼的时候,诚亲王和靖德郡王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们这对老兄弟知道,在本朝的太子与燕王之争中,不可能置身事外了,只能选择站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以前朝廷里的斗争都局限在长安城里,大人物们虽然斗得激烈,可并没有延续到地方上来,所以他们两个王爷才能在委屈求全中,为自己的家族求得一条活路。

可现在不同了,太子和燕王这两个漩涡中心的人物,都要离开长安,来到太原了,他们两个再想着委屈求全也不可能了,两不相帮,就是两处都得罪,不站队,就得死,非友即敌,就是现在的情况!

一番讨论之后,诚亲王和靖德郡王感觉都象是老了十岁一样,都全身无力地靠在椅子里。

诚亲王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咱们只能分别投靠了,再无别的办法。”

靖德郡王叹气道:“我倒是容易些,可苦了你家了呀!”

两人一起摇头叹息,只感到活到暮年了,还要做出这种决定,真是让人痛苦啊,可为了给儿孙们争条活路,还能有啥别的办法呢!

他俩讨论出来的决定就是,由靖德郡王投靠太子李重九,而由诚亲王去投靠燕王杨泽!

投靠太子李重九,这个是很简单的事,因为李重九本来就派了信使来,就是为了让他俩派出卫队,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等于是提前招募了,所以靖德郡王的投靠是水到渠成的,一点儿都不困难。

如果太子李重九在争位斗争中获胜,那就简单了,靖德郡王自然会帮助诚亲王一家的。

可投靠燕王杨泽,却是极难的了,因为杨泽不可能信任诚亲王的,杨泽肯定想着是怎么除掉太子,连带着就要除掉太原的藩王,也就是诚亲王了,所以就算是诚亲王投靠过去,怕也是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可重要的是,诚亲王不想要什么前途,他只想要家人能靠活下去,生在女主当国的独孤朝,李家皇族被杀的人太多了,要是以后杨泽执政。估计杨泽不会篡位,他只会让万岁公主登基,那么杨泽就算是不会对诚亲王一家怎么好,但为了显示他并不会对李家皇族怎么样,至少得做个表态出来吧!

那么由谁来当表态呢,不就是诚亲王了么,好歹诚亲王一家能保住命啊,别的不求了,就求条活路,那么诚亲王一家要是保住了。就可能暗中帮助靖德郡王一家了,这是在杨泽获胜的情况下。

两个老王爷不想站队,可既然必须站队了,他俩就打算两面下注,这样不管是太子赢了,还是燕王赢了,都至少能保住一家,然后由这家去保护另一家。

然而,诚亲王和靖德郡王都非常清楚。以杨泽的才智,根本不存在看不出他们是在两边下注,但也正因为杨泽能看得出来,所以他便不会拒绝这种下注。反而会视为这是示好李室皇族的举动,毕竟杨泽是想让他的未婚妻万岁公主当女皇二代,而不是要自己篡位,就算是要夺得江山。那也是杨泽在为自己的儿子铺路,只要能把握住这点就行了。

听了靖德郡王的话,诚亲王挤出一丝笑容。道:“兄弟这是说的哪里话,为了两家人的活路,我还要在意这张老脸么,我什么时候在意过面子这种事?”说罢,他呵呵地笑了起来。

靖德郡王陪着他笑了两声,却又是叹了一口气。

两个人沉默了片刻,便即分开,诚亲王让人叫了李博文一起回他们自己的王府,而靖德郡王也要叮嘱一下自己的儿孙。

回了诚亲王府,诚亲王到了自己的花厅,他家的花厅也修得很有特色,是修在花园里的一片空地上,花园周围十丈之内什么都没有,却在数十根细细的,甚至比手臂还要细的一人高铁柱上,挂着上百个灯笼,而花厅的周围却都是落地的雕花门,这样也是为了防止隔墙有耳,怕有人偷听,不管是白天或者晚上,在花厅里的人都会一眼看到外面,外面就算是有人想要偷听,也根本没有藏身的地方。

李博文进了花厅,便想把自己和李博智商量好的创业大计,讲给祖父听,可诚亲王却没给他开口的机会,而是让他坐下,把自家的艰难处境说给他听。

说完之后,诚亲王叹了口气,道:“大孙,现在你能了解局势的危急吗?”

李博文脸色苍白,他道:“祖父,以孙儿看为何不孤注一掷,咱们只支持太子殿下,这样胜也能得全胜,而败……孙儿认为,不可能失败的,皇上英明,岂能再允许第二个女皇出现,所以孙儿认为,万岁公主不会有机会的。”

诚亲王看着李博文,看了好半晌,才摇了摇头,道:“你是怎么知道皇上英明的?”

李博文道:“就象这次,皇上让燕王出征,却又让太子殿下负责粮草的转运,这明显就是要让太子殿下压住燕王啊,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这也叫英明?”诚亲王嘿了声,道:“说句不恭敬的话,这叫做和稀泥,皇上其实是对燕王毫无办法,只能想出这么个招术来了。如果换了以前的女皇,杨泽要是敢流露出一点点敢和太子过不去的想法,怕是立即就得人头落地,至少也要发配边疆,然后半路上赐死,女婿是完全没有可能和儿子争位的。”

李博文低头想了一会儿,这才抬头道:“祖父是让孙儿去投靠杨泽,可是怎么个投靠法呢?”

诚亲王微微笑了起来,道:“这个容易得很,两个信使,已经回去了一个,回去的那个是带着误会回去的,太子听闻消息之后,必定大吃一惊,这时候由靖德郡王派他的孙子去见太子,并且带着他家救回去的那个信使!”

李博文连连点头,却没有听明白是怎么回事。

诚亲王接着道:“靖德郡王家的人会在半道上,就把那个信使给弄死,然后飞跑着去见太子,说信使是被暗杀的,至于是谁暗杀的,那就是不知道。”

李博文脸色一变,不会是故意误导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觉得信使是他杀的吧?其实,他感觉那个信使人挺好的,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家的祖父竟然想拿信使当投名状。

果然,诚亲王又道:“太子殿下必会愤怒,但也却会信任靖德郡王家的人,因为他们才是保护信使的人,没保护好那是能力问题,而不是忠心问题。这时候,你便去见燕王,告诉燕王,那个信使是你杀的,燕王就算是有所怀疑,起码表面上也会接纳你的。”

李博文满脸的苦色,道:“然后孙儿就算是进了燕王的阵营,但却不可表现出任何的本事,反而要让燕王还有他手下的人,认为孙儿子是个窝囊废,是没有任何危险的,只是个混日子的人罢了,这样就算是燕王以后获胜,也不会把孙儿当回事,只是赏咱们家一口太平饭吃就好了。”

诚亲王叹了口气,道:“委屈大孙了,可只要能保住咱们全家人的命,还有这个劳什子的王爵,这点委屈也没什么的。”

李博文好半天没有说话,对于他这个有志青年来讲,要学着祖父的样子当窝囊废,还是去一个陌生人的面前装,他实在是受不了。

诚亲王也不说话,就是看着李博文。好久好久,李博文的眼睛都红了,眼眶中的眼泪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他道:“那,那靖德郡王的家人呢,李博智呢,就是他要去太子那里吧,他会如何?”

诚亲王唉了声,道:“他则要尽力在太子的面前,表现出他的各种才干,让太子觉得他是一个文武全才之人,他是不需要隐藏本事的,因为太子不需要没本事的人,如果太子获胜,那他将是本朝第一皇亲,说不定还会加封亲王,让他家的爵位再升一升。”

同人不同命啊,都是皇孙,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李博文几乎就要真的哭出声了,他道:“为,为什么不是靖德郡王家投靠燕王呢,听说那个逃走的信使之所以误会,就是因为李博智恶狠狠地盯着他看,所以才逃走的,这是李博智亲口对我说的,不会有假。”

诚亲王却道:“这是我和我那老兄弟划拳得出来的结果,赢的投靠燕王,输的投靠太子!”

李博文大吃一惊,都顾不得为自己伤心了,他急道:“为何是赢的投靠燕王,去当窝囊废让人瞧不起,而不是输的呢?”

在他认为,输的投靠了太子,还可以尽展本事,这才是好事啊!再说,如此重大的事,竟然是靠划拳定下的,也真是让他不可理解了。

诚亲王微微一笑,慢吞吞地道:“因为,因为燕王得胜的机会更大些,现在明白了吧!”

第六百八十章断骨

诚亲王和靖德郡王把事情都安排好了,只要他们两个的孙子能按计行事就可以了。

然而,这个时候,两个老王爷是真心感到儿孙要是不争气,那是真的要气死老人家啊!

两个孙子李博文和李博智,要说才智只能算是中人之资,绝对排不到上游去,这也就罢了,儿孙太聪明也没啥太大用处,王孙贵族又不需要作文章考进士,甚至连以后进入朝廷的机会都不大,这是他俩以前的想法。

可事到临头,急需要人手去办大事时,他俩才发现,纨绔子弟办事是真的不给力啊,办不成事情也就算了,但如果把好事给变成坏事,那就真的是糟糕之极了。

诚亲王和靖德郡王既然决定了,那就要立即执行,长安那边不管是太子李重九,或是燕王杨泽,都是很快就要出京了,如果他们去晚了,那就不是投靠,而是得罪人了。

可就在要出门的前一刻,意外发生了,而这个意外就是靖德郡王的孙子李博智搞出来的。这个李博智办事不牢靠,靖德郡王吩咐他要保护好信使,在带着信使离开太原之后,在半路上安排一场好戏,以方便让李博文杀了信使,这样好有人证啊!

至于人证是谁,那肯定是燕王杨泽派来的密探了,要说杨泽没有往太原派密探,那就算打死两个老王爷,他俩都不会相信的,所以在半路上演出一场好戏,让李博文杀了信使,这样密探回去报告给杨泽,那时李博文投靠过去,不也有个证据啥的,也好能在杨泽那里站住脚跟么!

事情计划的挺好,可李博智也不是脑子哪根筋没搭对,竟然跑去和信使说了。还说什么,看你这个人不错,所以我不能让你当个糊涂鬼,要让你死也死个明白……如此这般地把计划给信使说了。

在李博智的心里,觉得这个信使就是个死货了,那让他做个明白鬼,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反正就算信使知道了前因后果又能如何,早晚死货一个,这个秘密只要信使一死。自然也就带进了坟墓,说说又能如何!

当时说这话的时候,李博智是一个人进的屋子,门也关上了,怕别人偷听啊,然后又把那个信使用绳子给绑了,他这才说这番话的,说这番话时,还一副忧天悯人的表情。试图要告诉信使,要杀信使的人不是他,而是李博文。

可能是要装好人吧,可这种这装好人的行为实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反而会引发不良后果,而且还真的引起了。

那信使听了,当然要大吃一惊,这都和他讨论他要怎么个死法了。他要是再不吃惊,那不就成了他脑子有问题了么,视死如归。也得分个情况啊,这么不明不白地死掉,可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这个信使却也不是易与之辈,他前些日子受伤,那是从马上掉下去的,可不是和别人动手他打输了,他的本事,别人可还没有看到呢!

信使得知自己必死无疑了,那就不会再客气什么了,实际上他是吴家出了名的大力士,只不过一直在吴有仁家里当家丁罢了,所以名声不为外人所知,如果他真是个没本事的,哪可能派他来做这么重要的事情,吴有仁可不是一个糊涂蛋。

这信使听了李博智的话之后,忍不住哭出了声来,道:“多谢小王爷告之,让小人做个明白鬼,小人是贱命一条,但如果能为太子殿下的大计做出一点贡献,那小人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说罢,这个信使蹲下了身子,腰也弯了下去,他的双手被绑着,可双腿却是没有被绑的,而且被绑的双手还是在前面,而不是反剪在背后的,关键绑他的人是李博智,实在是缺少绑人的经验。

李博智也挺唏嘘的,他感觉这个信使其实挺好的,只不过运气太差了些,但做为一个身份很低的下人,能够为太子殿下的大业献出生命,这也算是这个信使的造化,希望他能投个好胎,下辈子投生在富贵人家,好好过完下辈子吧!

可李博智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个原本还在哭哭啼啼的信使,却突然间跃了起来,用头向他重重的撞来,力道之大,几乎和疯牛相仿!

李博智一个娇生惯养的王孙贵族,平常真可谓是心比天高,可谁能想到只不过一刹那间,他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变成命比纸薄了!

信使的头重重地撞到了李博智的肚子上,咔嚓两声轻响,李博智的肋骨就断了好几根,这位小王爷哎呀一声大叫,便向后倒去,直直地撞后一丈有余,而他背后便是屋门,那屋门被他一撞,竟然被撞开了,李博智被撞到了院子里,摔倒在地,不住地翻滚,断骨之痛,让他忍不住大声嚎叫。

院子里是没有王府侍卫的,李博智在脑残之前,还在想着为不泄秘,所以把王府里的侍卫都打发到院子外面去了,所以当他被撞出屋门时,院外的王府侍卫,竟然谁也没能第一时间赶过来,毕竟进院子哪怕只要走个十几步,那也要时间的啊!

屋里的信使一撞成功,他嗖地一声就跟着窜了出来,他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逃出王府的,他就算再怎么力大无穷,可也没法从偌大的王府里逃出去,就算他长了翅膀也不行,王府的侍卫也会用弓箭把他给射下来的,所以,临死之前,拉一个垫背的,就很重要了,不能白死啊!

这信使冲上前去,抬脚对着李博智的小腿便是一脚踩了下去,就听咔嚓一声响,李博智的小腿骨头被踩断了,直把李博智疼得嗷嗷大叫,全身哆嗦,巨痛让他有种快快死掉的想法,如果能不用忍受这种巨痛,那还不如真的死了呢!

没等信使的第二脚踩下去呢,王府的侍卫便到了,他们抽出刀来,对着信使便是一通乱砍,没敢砍死。但也把信使砍得摔倒在地,丧失了再去踩李博智的能力了。

一些王府侍卫再次把信使给好好地绑了起来,而另一些侍卫则把李博智平放在平地上,李博智断的是骨头,可是没法翻转的,侍卫们当然都懂这个简单的道理,另有几个王府侍卫则飞跑着去找医生,还有报告靖德郡王了。

靖德郡王听了之后,吃惊到不能相信的地步,自己的孙子跑去关上屋门。去和那个信使说什么?这个得好好问问,不过这却也并不着急,还是得先把孙子的伤给治好才行。

老王爷亲自到了这座小院子里,看着医生给孙子李博智接骨,都弄得差不多了,这才让人用门板把李博智抬进了屋子里。

靖德郡王坐在床边,看着李博智,自己这个孙子身体还算不错,竟然没有昏迷过去。神志还是清醒的,他问道:“你到底要和那人说什么?为什么要单独谈,还把侍卫打发出去?”

孙子既然做出了这么危险的事,必定是有原因的啊。所以靖德郡王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事先孙子不和自己说,反而自行其事呢?

李博智受了这么大的创伤,痛得死去活来的。也没精力编瞎话了,他一向惧怕祖父,听祖父问话。他便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虽然连他自己都感到太过愚蠢,可还能有什么办法,他想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