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李治-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爱的分界线
空山寂寂,冷月如勾。
榆慕谷内此时正是大战连连,唐军的陌刀兵正不断的披荆斩棘,像谷内突入。
榆慕谷是一出与所不同的山谷,是一片扇形的开阔山谷,这里的地形明显是由于西域火山形成的,进谷由浅而深,出谷由深而浅,有进口无出口,如今月除两部军被堵在里面了,要想活着,就必须死命的在山口处堵住唐军,否则越往内去,地势越低,唐军居高临下,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整个小山谷方圆深入不到数里,山谷的一切,在高处程咬金都能看的一清二楚,一见两军此时大战胶着,程咬金不可抑止的的欲。望终于爆出来。
将指挥权交给此次的父帅姜恪,自己二话不说的如离弦之箭拍马向前冲去,这时冲到谷口,前方尽是彼此纠缠在一起贴身近战的双方大军,程咬金突然勒紧马绳,战马扬起双蹄嘶叫一声停了下来。
程咬金下马,手持陌刀带着身边的亲卫大吼的冲了上去,“兔崽子们,给爷爷让一条路,老子活劈了这帮没卵蛋的。”已经五十四岁的程咬金骂骂咧咧的,粗鲁无状,但正所谓老将一出手,就只有没有。
让开一条狭窄的人道,程咬金虎吼连连的挥舞陌刀,面前一切犹若豆腐般脆弱,无论是铠甲、弯刀、盾牌,在程咬金陌刀狂劈如车轮下,紧接粉碎。
看着老元帅依然不减其勇,一步一个脚印,杀得痛快淋漓,周围的陌刀手们大受鼓舞,呼呼的大叫大嚷,舔着嘴角的鲜血,甩一甩满身的鲜血,狂批乱砍。
“嗷嗷”狂啸,冲杀在最前方的程咬金竭尽全力朝前方批出最强一击,明亮称重的陌刀重重的轰在了月处军厚重的盾牌上。
惊天霹雳般,月初军盾牌粉碎,手持盾牌的月处军宛如柴火般,身体承受不住陌刀的锋利,被生生劈成两半,程咬金手陌刀竟深深没入沙地之,那月处军体内内脏纷纷涌出,狼藉一片。
看到如此恐怖的一击,那名月处军旁边的士兵,啥时间吓呆了,不知反击,被程咬金身边的亲兵,一刀剁了脑袋,一脚被拔出陌刀的程咬金踢飞出去。
短短一柱香的时间,以程咬金为箭头,月处士卒最前面的盾牌阵列彻底崩溃,所有盾牌兵被陌刀军斩杀一空。
最讨厌的盾牌阵一去,无数唐军欢呼的直进,排成一字长蛇,如大锁横江,横推进去。
宛如天河之水倒灌人间,唐军陌刀兵势不可挡的向前推进。
盾牌兵后的月处弯刀兵甚至来不及从盾牌缝隙攻击唐军的弯刀,就被陌刀军冲到面前。
寒光一闪,宛如李玄霸怒吼的铁锤,将这些弯刀兵,劈的满地都是血浆肉末,彼此堆积在一起,形成一堆肉山,惨不忍睹。
自从程咬金冲了下来后,陌刀军不约而同的以程咬金接触,仿佛找到了生活的希望,纷纷聚集在程咬金身边,破了月处军的前线,直冲谷内而去,月处军不到片刻就阵亡了万余人。
所有士卒全部阵亡,没有一个伤员。
在凶狠绝伦的陌刀面前,根本不可能留下任何的伤员。
月处军且战且退,但仍然死命抵抗,所有士卒都知道,退了,也就完了,每个人血红着眼,紧紧的守在自己应在的位置,手持兵器,怒视着前方如墙推进的陌刀阵。
“射”
四面八方突然响起了酋帅朱邪的将领,所有月处将领近乎绝望的大声咆哮。
随着他们的吼声,月处军大阵后方,突然涌出了大群身穿皮袄,手持弓箭的射手。
这些月处兵,抛了战马,站在平地上上弦度惊人,只是一撇就计算出了前方唐军陌刀兵和自己之间的距离,然后将侧眼一瞄,“嗖嗖嗖”,长箭穿梭过月处军,射进唐军大阵内。
听到弓弦‘嗡’的一声,程咬金身边的亲卫,本能将程咬金护在间,头低着挡在了前面。
箭阵动,数以千计的羽箭宛如一群疾风骤雨,带着沉闷压抑的破空声撕裂空气,准确的覆盖了最前方的陌刀军。
“叮当”声不觉,重甲步兵的好处彻底挥了他的优势,胆大的步兵仗着脸上的铁面,根本不去理那在夜色不见箭影的羽箭,该干嘛还干嘛。
稍微胆小的,赶紧低头闷头乱披,大有峨眉的“乱披风剑法”的精髓。
被亲兵护在间,无奈后退的程咬金,狂笑起来:“狗咋种们,连破铜烂铁都没有,尽用些骨头做箭头,怎们可能对付得了我大唐陌刀兵。我大唐建国以来,仗着陌刀大阵,横行天下,斩了多少英雄的脑袋,就你们这些破烂玩意,也想伤了我们?没钱你打什么仗啊。”
程咬金仰天大笑,以表示自己对月处的“骨头羽箭”的万分不屑。
但是笑声未歇,就再也笑不出来,剩下的半声狂笑憋在程咬金嗓子眼里,让程咬金大声的咳嗽,脸涨的紫红。
下了马的月处军充分挥了自己游牧民族的神射特性,一支支弓箭尽朝唐军的眼眶射,不少胆大的唐军被射了眼睛,他们可没有夏侯渊的本事,顿时痛的扔了陌刀,弯下腰大吼,有的甚至被羽箭射进了脑袋里。
所幸天色已暗,羽箭并没有对唐军造成大范围的伤亡,不过也气的程咬金乱喘。
月处士卒突然惊喜的现,原来步战陌刀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虽然射眼睛很难,但只要准备充足,月处人人都能做到,而因为前面受伤士卒的影响,稍稍迟缓了唐军的推进。
被月处这一阵急射,一掌打飞,程咬金气的狂骂起来:“兔崽子都给老子注意点,休要小看了月处朱邪小儿,敢在老子面前放肆,老子杀人的时候,你母亲和你爹还同在一个肚子里呢,咋种,看我大唐兵锋,杀”
一阵乱骂,唐军个个大笑,哈哈笑声传遍整个榆慕谷。
士气不降反升,气势如虹,唐军士卒突然惊喜的现,低下头闷头大砍,威力也不弱,相反力气更能全力的挥,他们的陌刀可以劈的前方一片真空,那些月处兵的箭急转直下,又变得无用起来。
悲剧了,山谷内骑兵无法冲锋,步兵又砍不过陌刀手,现在连最后的弓箭手也被削弱了八成的战斗力,射不了头,只有冲唐军的脚、大腿射,可是乱军射头、脖子容易,但下面就难了,射了几箭,频频射自家兵士,不少月处兵傻了。
他们刚刚才得意不久,顷刻间就变成了被人肆意屠戮的对象。
这些陌刀军的铠甲都是用百炼精铁铸成,胸甲、肩甲、腿甲、护臂、护颈、护面,全身九成的地方都包括在铁甲,内力还忖着丝绸内衣,这一切都成了陌刀军巨大的防御和纵横往来的庞大力量。
这些关西大汗,或者来自北方的胡人猛士,披上重甲,拿上陌刀,每一击劈下都有数百斤之冲力,那些轻便快捷的弯刀,哪怕陌刀劈不断,但弯刀也绝对架不住陌刀沉重的刀势。
只要陌刀军还有力气挥刀,那也就意味着必有人死于刀下,刀刀不落空。
在这样的恐怖力量下,陌刀阵快推进,被程咬金逼进山谷,战马无用,成了步兵的月处两部,此时挥的杀伤力,不及平时三成。
而月处兵的弯刀迅疾如风的落在唐军身上,除了溅起了大片漂亮的火星外,连根毛都没伤到,就被缓过来的唐军,大笑着劈死。
程咬金一面厮杀,一面间歇似得扫过战场,现月处军败退的度越来越快,顿时心大定。
在骑军失去作用后,这些重甲步兵足以对普通士卒挥以一敌百的可怕战力。
一身铁甲,手持巨刃,横扫开来,让这些从未和陌刀阵交锋过的月处军大惊失色,在坚持片刻后,不知谁调头了,所有的月处兵,顺着山谷崎岖的道,不断的像谷内纵深撤退,即使知道前面是绝路,但人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的。
月处酋长朱邪脸色苍白,站在后边山壁最高的一块石头上,他看的清清楚楚。
“刺天弩兵跟上,陌刀兵继续推进,压缩月处兵空间,集攒射。”程咬金终于下达了最后一个重击。
一炷香后,沙漠的月空,突然腾空而起一片箭幕,遮天蔽地,天地为之一暗。
然后是凄惨的叫声在沙漠此起彼伏的响起,但不到片刻就好象被扼住喉咙的鹦鹉,戛然而止,空气一阵风刮过,带来的尽是浓郁的血腥气。
此战唐军牛刀小试,斩四万级,俘获驼马牛羊数万计。
而后苏定方大军赶来,唐军也从朱邪口得知西突厥和阿史那杜鲁主力,程咬金二话不说,立马派副总管周智度和苏定方领军追击,直奔西突厥重城——咽城。
其时沙漠上狂风突然袭来,沙粒飞扬,一片天昏地暗,几无立足之地,苏定方、周智度,迎着风沙,率大军绝尘而去。
可爱的分界线
推荐票,有木有?推荐票绝尘而来。
大唐皇帝李治。。。第二章西征吐蕃,带着老婆去打仗
:2011…10…132:33:36本章字数:5364
第二章西征吐蕃,带着老婆去打仗
楚汉相争,最后一战项羽输了,而且输得很惨,连自个儿性命都送个阎王也了,个原因,不可忽视虞姬的作用。
项羽到哪儿打仗都带着虞姬,英雄得胜而归,总有美人相伴,他就喜欢这种感觉。
后来垓下被围吃败仗,眼瞅没法保护虞姬了,伤心地唱起虞姬虞姬你可怎么办的悲歌。
虞姬是个聪明人,听懂意思了,不愿连累项羽,就自杀了,为此留下一段霸王别姬的故事。
说项羽失败跟虞姬有关,可能有点冤枉了虞姬,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能有多大能耐?充其量是陪着项羽喝喝酒、唱唱歌、跳跳舞的一个家属,和打仗没丁点儿关系。
项羽带虞姬出征有个人喜好,也出于他经常打胜仗的考虑,根本想不到后果。
由于老打胜仗,手底下人经常能抢夺到战利品,自然对领导带女人出征没啥看法了。
可这次打了败仗,不说项羽担心虞姬的命运,大家也有意见,你领导打输了回去还能有女人相伴、唱曲解闷,我们这群小兵只有干痛苦的份了。
项羽本就是粗人,不可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正好这时四面楚歌响起,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怎能不叫人想起老婆孩子热炕头。
于是,将士们的心就散了,能跑都跑了,几十万人的楚军就这么自己垮了。
垓下之战成全了刘邦的统一大业,看起来好像是刘邦的力量多么多么强大,而实际上则是项羽犯了带着女人出征的兵家大忌,自己打败了自己。
如果项羽不带虞姬出征,身边没了家属拖累的后顾之忧,将士们就能同心抗敌,项羽振臂一呼,打回老家去说不定楚军又会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冲出重围,先不说历史有可能改写,至少他不会败得那么难看。
而对于自己的失败,项羽说了句“天亡我,非战之罪”,想必他最后也明白自己身边存在太多和打仗无关的东西,当然也包括虞姬了。
带女人打仗,除非做到像韩世忠、梁红玉那种夫唱妇随,否则定然是问题多多。“妇人在军,兵气恐不扬”,杜甫的这句诗就是对霸王别姬最好的一种解释。
但李治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一天会成为项羽那样的悲剧,他一贯觉得连穿越这样伟大的事都能落在自己的头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倒霉的,更何况自己头顶上的皇冠,那就是镇压气运的,在皇权的五指山下,一切想要翻天的猴子都要被镇压。
所以李治决定了,自己要把武媚娘、萧淑然、上官青衣、金喜善和新来的小姐姐公孙竺萱全都挂裤腰带上,陪自己一起笑傲沙场,当然心底里是不是担心乘自己不在,后宫会上演一出出宫心计,这小李同学可是万万不会承认的。
但作为知道忠孝仁义廉耻的臣子,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等一干大臣不同意了,为了体现自然要尽职尽责,三天两头的跑大明宫劝劝小李同学不能那么胡闹,打仗带女人,是万万要不得的。
李治没有理睬他们,甚至觉得这些老小子们实在不忠的很,完全不懂的为别人考虑,士兵们还有营ji可以放松一下,他一个皇帝,刚刚破身的,正深知其髓味之美,这一分别可能就是几个月,就不怕影响龙体吗?
还好国历来皇权历都是临驾法理的,在小李同学的坚持下,或者说威胁下,本着反正是你的江山又不是我的,那些劝谏不成的大臣,感觉自己也尽了责任,立马偃旗息鼓,准备随军远征的,也各自和家人做最后的道别,几个好色的大臣,干脆连日累夜的疯几把,皇帝可以带老婆上前线,那是风流帝王,换了他们,那就是十足的佞臣。
虽然做佞臣的日子,历来都是滋润的,但这事可以做,但却不可以明目张胆的做。
那些明目张胆的,什么李义府、杨国忠、李林甫最后都被收拾了,再看看明朝张居正,人家张叔叔就做的很好,明面上干了一大堆实事,后世之人一说起张叔叔,都会竖起大拇指,大赞一声能臣啊,清正廉明,努力干活,历经万般苦,千般难,才在奸臣的刁难陷害下,兴大明。
但事实上,这位张叔叔私下里,十足的一个佞臣,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打击异己,跟喝开水一般,忠臣?
所有的奸人都被他干翻了,所以朝自然只剩他是忠臣了,所以考虑到以后还要在小皇帝手下混日子,转了风向的朝廷群臣们,也不再计较李治带一家老小上战场了,甚至后来连长孙皇后,哦,现在是太后了,看的自己儿子媳妇都闪了,家里就自己一个人怪寂寞的,脸色一板,杀到未央宫,面对自家老娘强烈的怨力,李治立马屈服了。
于是滑稽的事情出现了,大唐调兵遣将,几十万大军不断汇聚唐吐前线,静等李治的大驾光临,而李治则静等自家媳妇、老娘以及扬言要服侍娘亲尽孝心的小妹兕子李明达们。
没说的,女儿家家的出去,自然要带上胭脂水粉,金银饰的,毕竟是皇妃,打仗杀人的,总不能掉分儿。
所幸小李同学还是满有耐心的一个人,也不去计较。
整天蒙在宫里当宅男宅女,有一次公费旅游,兴奋还是在所难免的嘛。
作为前线大将,时刻和自家主子爷保持友好联系,这是一个合格的重臣不能忽视的,是一个老狐狸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李绩、程咬金快马加鞭送来的捷报总是一份接着一份,深怕大唐每年的锦帛卖不出去。
大唐长安自是沸腾了,所有的老百姓士子们,都觉得李治果然是英明无比,再世尧舜。
其实人就那么回事,小时候李治出生就能说话,虽然仗着皇帝的儿子,李治面上很不在意一帮羡慕嫉妒恨的王八蛋私下骂自己妖孽,但是心里还是很不爽的,没见识的东西。
但随着李治成为太子以来,大唐经济快展,社会和谐共荣,对外战争不断取得战略性胜利,更重要的是报纸全天候不间断催眠洗脑轰炸的不间断宣传,李治在江湖上已经有一点千古一帝的名头了,不少想给李治大唐经济化建设事业捣乱的世家,也决定再望望风。
最显著的就是那七宗五姓,前端时间活跃的像只点着了尾巴的猴子,乱跳乱嚷的,抗议示威,深怕李治注意不到他们,现在好了,集体沉默三个月先,因为李治决定要将选秀推迟三个月。
还好三个月时间是可以当作一眨眼就过去的,那七大世家为李治准备的千金小姐们,也还在保质期内,要是延迟个三年,估计他们就得另想法子阴李治了。
就在这样乱糟糟的环境,在北征和西征两路大军的一路凯歌声,大唐龙渊二年三月,李治正式在龙原外对无数的大唐百姓们誓师了,理由很正义,“抗吐援吐”。
誓师的场面很壮观,很热血,这里不得不说,人真的是需要历练的,谁能想到后世整天以和室友相互打击侮辱为乐的宅男大学生,有一天成为王霸之气外露的男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