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7章

大唐皇帝李治-第7章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本殿下下来。”李治有点冷,毕竟现在已经立冬了。

“是,奴才遵命。”挥手让几个胸比较大的宫女上前,小心的将李治抱下来。

“嗯”,李治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小桂子还是蛮了解自己的,和后世那个“小桂子”功力一样的深厚,有做太监的潜力啊。

“殿下,我们现在是。。。。。。”弓着身子,满脸贱笑的小桂子凑向前。

“嗯,去兴庆宫。”

“兴庆宫,那可是陛下办理政务的地方,殿下,我们还是到别处玩。”

虎目一瞪,虎躯狂震“谁告诉你本殿下要去玩了,叫你去就去,想做魏忠贤啊你,快前面引路。”小脚在小桂子小腿上踢了一脚,李治气呼呼道。

怎么说哥也是一个二十一世纪党辛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啊,难道整天就知道玩?开玩笑,至少哥晚上那可是实打实在睡觉的,没玩。

被吼了一句,小桂子乖乖的屁颠屁颠的在前面引路,但心里却是在嘀咕:“魏忠贤?魏忠贤是哪只鸟啊,也是太监,没听说过啊,不明白。”

可爱的分界线

“陛下,九皇子殿下求见。”

李世民抬起头茫然的看了看御阶下太监,然后才反应过来,“是稚奴啊,让他进来,这小家伙,又想干什么?”

想起来最近听手下侍卫禀报关于“李宫霸”,李世民就是好笑,对于这个嫡子,李世民是打心里喜爱,打小在自己面前就乖巧聪明,简直就是个小大人。

不过,不能老这样,改天也得给他找个老师,不能浪费这么好的天赋。

“小九参见父皇,祝父皇洪福永享,寿与天齐,一统天下,成佛做祖。”

“噗”李世民一口茶,还没咽下去,就喷了出来,前面的话还算正常,怎么最后成佛做祖也出来了,朕又不是出家之人。

李世民无奈的摇了摇头,温声道“稚奴起来,怎么不跟小桂子去玩啊,跑朕这儿来啦。”

小胳膊小腿的爬了起来,李治听李世民的化后,胸膛一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小九听说父皇正准备对突厥用兵,小九最近也认了一些字,读了一些书,自然要为父皇分忧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嗯,稚奴,告诉父皇这话是水告诉你的,父皇可不相信是你自己说的。”李世民的脸色有点严肃。

可李治不怕,有本事你也穿越,自然知道这是顾炎武说的,至于现在嘛,嘿嘿,就是我李治的名言警句。

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李治啪嗒啪嗒的往下掉眼泪,红红的嘴唇配上苹果红的脸蛋,幽怨的看着李世民,“父皇大人不相信小九,这真的是小九想的呢,小九想了好久呢。”

说完后就有泪奔的趋势,看的李世民一阵心痛一阵好笑。

从御座上走下,上前将李治抱了起来,相对于李世民一米八几的身高,才一米的李治就是个小不点了。

“好了好了,是父皇的错,那稚奴告诉父皇最近认了多少字,看了什么书啊。”

收起了泪奔的架势,李治昂起头,“父皇小看人,小九现在所有的字帖都看完了,所有的字也都认识了,现在正在看《孙子兵法》《韬略》,还有突厥人的历史。得知父皇将要对突厥用兵,特来解忧。”

一屁股坐在御座之上,将李治放在大腿之上,李世民拿起毛笔,二话不说的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李治分毫不差的认了出来。

从李世民腿上挣脱下来,李治上前拿起御笔在白纸上,就是写了起来。

睁大眼睛,李世民有点震撼的看着这个自出生时就很不平凡的九儿子。一岁能够说话,不到十天,能够走路,从来也没尿过床,聪慧无比,根本没有普通人家小孩的懵懂无知,和他差不多大的程咬金的小家伙现在恐怕还在和尿玩泥巴呢。而现在他才三岁啊,就能够写的如此好字,看来改天得招云游在外的袁天罡给这孩子看看。

李世民本身就是书法大家,也酷爱书法。

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据说有一次临王帖,作“戬”字,“戈”脚写不好,便叫虞世南替他补上。后让魏征品评,魏征看后说“唯‘戬’字‘戈’法逼真”。李世民知自己书艺不精,从此更苦功练帖,终于大成。

李世民曾命内府多方搜购王羲之书迹。据韦述《叙书录》所记,当时广集到王的书迹,真、行书二百九十纸,草书二千纸,皆装成卷凡百多卷,并各黔上“贞观”之印。但他最喜爱、号称“天下第一墨迹”的《兰亭序》,曾经多方搜罗未得,一直耿耿于怀。

直到后来获悉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弟子辨才处,派监察御史肖翼假扮成文士前去才取得。自此宝爱终生。其间曾命褚遂良等名书家多次临摹,还亲撰《晋书?王羲之传》,谓其书法“尽善尽美”,“古今第一”。据闻临终时曾命太子李治把《兰亭序》真迹作为陪葬品。

而在李世民的臣僚中不乏著名书家,如虞世南、欧阳洵、褚遂良、薛稷等。

李世民在与他们切磋书艺时常不拘君臣礼节。曾有人据此说,当时只要精通书艺,便能成为他宠信的名臣,实属不然之论。李世民被公认为“千古明君”岂会如此无识。他诚然器重书家,用人却亦并不唯“书”。就以他最为赏识的虞世南为例。

据吴竞《贞观政要》“论任贤”所述,李世民器重虞世南因他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词藻,第五绝才是“书翰”。他曾对侍臣说:“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他于648年著有《帝范》一书,原本是给儿子李治的遗训,教导他为君之道。后世都视为“千古帝王之学”。内中谈及“阅武”与“崇文”,说马上得天下,大定之后便当崇尚文治,明言:“不游于文翰,不识智之源。”

此刻看到李治的字,心中震撼却很难说出口。

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虽然限于年纪幼小,腕力不够,但不可否认,这一首楷书,却是前所未有,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看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字跃然纸上,李世民看了看李治半天,看的李治都快不好意思了,才开口道:“治儿,这是你的字。”

之所以这么确定,是因为李世民对古今各种字体都了然于胸,而对自己大臣们的书法也是知道的,却从没有见过李治这一首行楷,所以才如此肯定,但话语中的语气,却是微微发颤。

对于一个爱好书法的发烧友,一种新的字体出现,其心情可想而知。

李治很害羞很羞涩的点了点头,是的李治确实很羞涩很害羞,毕竟窃取人家柳公权的字,还是让李治有点害羞的。

李世民有点无语有点麻木的看着这个妖孽一样的儿子,良久才艰涩的说道:“嗯,不错的书法,以后有空,我们父子二人可以共同探讨一下。”然后就是说不下去了。

看着白纸上的八个字,除了稚嫩一点外,字体成熟工整,确认以前的确没有这种字,李世民又是高兴又是惭愧,收拾起复杂的心思,李世民开始微微正视自己这个儿子。

“说说你对突厥的看法。”话音刚落,殿外的太监进来,禀报说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绩、程咬金、尉迟恭联名参见。

“让他们进来。”李世民点了一下头。

李治乖巧的从御桌上走了下来,立在一边。

李世民朝李治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陆续走进兴庆宫,见了礼后,抬起头来,待看到李治小小身影站在眼前,都是满含讶意。

“众爱卿,不知何事上奏?”

长孙无忌上前,道:“秉陛下,微臣是为了对突厥用兵之事,微臣已经商量的差不多了,几次磋商后,特地来禀报陛下,看还有什么要更改的。”

“不急不急,无忌啊,你这个外甥对这次突厥之战可是有点自己的想法,也看看我们大唐帝国的九皇子有什么高见啊?”李世民摆摆手,打断了长孙无忌接下来的奏对,指了指李治笑道。

本来李治在兴庆宫就让众人很惊讶,这一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李绩、程咬金、尉迟恭一行人的目光,都汇聚到李治的身上。

被这些老狐狸盯着,李治有点不安的扭了扭屁股,看的一旁的程咬金眉毛一跳一跳的,就是想笑,不过硬是忍住了,脸上抽搐的厉害,心里骂道:“这贼小子。”

旁边的尉迟恭干脆捂着嘴。

不理那两个老货,李治上前对李世民无声的躬身一礼后,转身对长孙无忌笑道:“舅舅,还有各位叔叔伯伯,小侄在这儿献丑了。”

这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还是蛮滑稽的,不过房玄龄、李靖众人还是连连口称“不敢当。”

御阶之上的李世民嘴角不经意间扯了扯,小滑头。

一声“舅舅”喊得长孙无忌一张圆脸都快笑的眉毛和眼睛搭上了,但不经意间眼中却闪过一道精光。

双手背后,李治开始给这些千古名臣上起了自己在大唐第一节军事理论课。

小妖梦语:李治那贼小子的翅膀又在扇了,各位大大的推荐票呢,收藏呢,点击,也要有啊。

小妖求包养啊。

大唐皇帝李治。。。第四章灭突厥,易如反掌(求收藏求包养)

:2011…10…132:29:55本章字数:4566

“突厥,先世源出于丁零、铁勒。南北朝时铁勒原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后南迁高昌的北山。突厥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曾经被柔然征服,徙于金山南麓。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以善锻铁被柔然称为“锻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曾遣使向西魏献方物。后合并铁勒部5万馀落(户),势力逐渐强盛。又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

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西濒西海,北至北海,南临阿姆河南。“可汗”为最高首领,其子弟称“特勤”,将领称“设”。分辖地为“突利”、“达头”。

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汗国官制有28级。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征发兵马、科税杂畜”。历法以动物纪年。

而如今的突厥可汗名叫颉利,名咄?,为启民可汗第三子。继其兄处罗为颉利可汗,复以其后母隋朝义成公主为妻。

在五年前,曾经兵犯渭水,迫使父皇立下白马之盟。”

说到这,李治顿了下来,群臣的目光也不由的从李治稚嫩的声音中恢复了出来,看向坐在其上面无表情的李世民。

“说,继续说,不要停下来。”李世民一双眼没有焦距的目视着前方,看得出来,正陷入五年前的回忆中,那是对刚刚继任帝位的李世民的一次最大的威胁,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李世民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

但那一次,李世民却是冒着生命危险,对于十八岁就上战场来说的李世民,可谓奇耻大辱。

李治童音清脆的回荡在兴庆宫中:“贞观二年至三年,**遭受连年天灾,各种牲畜战马大量冻死,原来受突厥压迫的薛延驮,回仡,拔也古,同罗等部趁机群起反抗,反击突厥的时机已到。”说到这,李治又是一停,看了看殿中越来越惊讶的众人。

继续慷慨激昂的忽悠着:“突厥因天寒而大批牲畜战马冻死,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牲畜是他们的经济支柱,而战马则是他们赖以作战的工具。牲畜战马的冻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的经济军事力量。再者,薛延驮,回仡等部的反叛牵制了**很大一部分兵力,使他无法最大程度集中兵力。

只需要在这场战争中动员兵力十余万,应该说这个兵力比起**的总兵力来并不占优势,但想必我大唐军方已制定了精密的战略计划。

小九的意见是:只要一开始就将军事打击的对象定为颉利一人,而不要将打击的对象扩展到整个突厥民族,那么小九认为,比起汉朝反击匈奴,将整个匈奴民族作为打击对象要高明的多。因为突厥内部还有如突利等和颉利面和心不和的酋长,只打颉利,可以让这些酋长们作壁上观,我大唐将士们也可以避免多线作战。

这种“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军才得以以有限兵力成功形成对颉利的军事优势。

程叔叔觉得今年这天气怎么样,很冷?”

李治迈步到程咬金旁边时,突然提了程咬金一脚,问道,但还不待发愣的程咬金回答,李治自己就又接上了:“今年不是冷啊,今年那是相当的冷啊。”

将正要回答的程咬金,就是一呛,生生咽住了话,瞪着铜铃大的眼睛怔怔的看着李治,旁边的尉迟恭嘎嘎的低笑着,李靖等人也是一脸古怪的看着李治。

继续开讲,不管其他,不懂幽默的老古董。

“所以说今年无疑是个好光景,遭受寒灾的北方高原必定寒冷异常,恐怕连以耐寒能力强著称的突厥马都会大量冻死,如果小九是突厥人的话,肯定会想当然的认为在这种天气下,相对长期生活在温暖地带的汉人根本受不了,所以戒备不严。

这时候,只要李靖李伯父亲率三千骁骑突然出现在颉利牙帐之外,对他造成的震撼可想而知。

当然即使以李伯父这样优秀的军事将领,进行这种冒险的行动,也要留有后路才行,决不能把自己往一条险路上推。

所以,在李伯父三千骁骑的背后,一定要有与其遥相呼应的主力大军。

当然之所以只用三千人,无非是人少不易被对方发现,从而达到了“攻其不备”的效果。

等李伯父出手之后,李绩伯父此时只要兵出云中,伏兵于白道,必能截断了颉利的逃亡路线。

当颉利如惊弓之鸟般逃到白道时,只要李绩伯父伏兵立即给予他迎头痛击,大局可定。

当然,小九猜想,那颉利认为自己不敌唐军时,便会假意求和,父皇不妨将计就计,派使者宣慰,让颉利掉以轻心,然后李伯父再次轻骑突袭,必能大破颉利于阴山,这一次让颉利损失十几万民众不成问题。

这时,颉利必定会依附土谷浑,到时候中途让李绩大叔截击,区区突厥,灭之易如反掌。”

迈着小脚,背负着小手,在兴庆宫中渡步徘徊着,稚嫩清脆的童音在大殿中回荡着,这一刻,李治颇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感。

回头看看众人,李世民也好,其他人也罢,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治。

众人的目光看的李治心头乱跳,难道自己说错了?

李治有点不确定,毕竟相隔了一千多年啊。

这个还是前世在百度贴,一位大神级哥哥分析的啊,唉,也不知道对不对,都是穿越惹的祸,真的献“丑”了。

收回看向李治的目光,李世民看向李靖,李靖会意,上前深吸口气道:“陛下,九皇子所说的话就是微臣所说的,甚至比微臣们制定的计划更加详细。微臣们商议确实是三千骑兵,突袭颉利可汗的王帐,李绩兵出云中,伏兵与白道。

只不过微臣没有想到颉利兵败后会依附吐谷浑,微臣庆幸的是九殿下不是颉利,否则的话。。。。。。”

众人都了解这个李靖的意思,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李治身上,李治很谦虚的笑道:“这都是平时父皇和母后教导有方,李伯父夸奖侄儿了。”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已经被震撼的快麻木了,幸亏是自己的儿子,如果是大臣的子孙的话,李世民说不定都会忍不住动杀心。

四岁啊?仅仅四岁,就能够制定出这么一套战略,要知道,为了这一套战略,李靖、李绩、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文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